《誤殺》最後結局李維傑的自首,是對父母與未成年人教育的吶喊

本以為看多了人情世故,不容易感動。

沒想到,當看到李維傑押上囚車,妻子阿玉和大女兒平平哭喊和追趕。

那一幕讓我熱淚盈眶。

《誤殺》的最後,一個卑微的父親,懦弱的丈夫,卻用自己的保證,讓家人遠離夢魘。

“作為一個父親,我竟然不知道該怎麼和女兒溝通,我多麼想你像小時候一樣,信任我、依靠我,可沒想到我們父女竟然是通過這樣一件事,才重新找回過去的信任和依靠。”

《誤殺》最後結局李維傑的自首,是對父母與未成年人教育的吶喊


只是這樣的方法,為何總是要用這種最後的吶喊來傳達呢?

這樣的代價實在是太高了。

事情走到無可挽回之時,它必然會吞噬掉其中的某一方。

《誤殺》最後結局李維傑的自首,是對父母與未成年人教育的吶喊


而在本片裡,不論是做為警察局長的拉韞,那個破了一千次案件,強悍、冷靜的女強人。還是卑微的小人物李維傑,看了一千部犯罪影片,小學還沒畢業,但不缺智商的小人物。都是整件事情背後的受害者。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本案所涉及到的所有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沒有任何一個人是無辜的。

《誤殺》最後結局李維傑的自首,是對父母與未成年人教育的吶喊


影片翻拍自印度大片《誤殺瞞天計》,一個小鎮上生活的一家四口,過著普通的生活,這一切因為大女兒參加一次夏令營活動,徹底的改變。

被大女兒平平美貌吸引,富二代公子哥素察迷姦了她,事後還找上門來,仍想欺凌平平。最終被平平媽媽發現,在搏鬥中素察被平平砸倒,母女倆將屍體掩埋。當李維傑放心不下家人,深夜從外地返回時,一切都為時已晚。

《誤殺》最後結局李維傑的自首,是對父母與未成年人教育的吶喊

為了拯救家人,唯有利用自己的能力,將所有證據處理、抹去、偽造。

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欺騙,就是讓所有人處於真實之中。

只有這樣,才能在面對警察的審訊時,能以真實來掩蓋謊言。

這也是本片中最扣人心絃的部分,很刺激,也很燒腦。同時卻又有嚴謹和周密的邏輯線可供推敲。

《誤殺》最後結局李維傑的自首,是對父母與未成年人教育的吶喊

這不僅僅是一部燒腦的犯罪懸疑劇,也是一部家庭教育的大戲。同時也是一部向經典影片致敬的電影。做為資深影迷,可以看到那些熟悉的片名,比如《肖申克的救贖》、《蒙太奇》、《七宗罪》、《白夜行》等經典大片。

李維傑直接從這些影片中模仿各種做法,通過對局面的把控,讓所有的人無意識的參與進來,成為他和家人不在場的人證。這中間的細節與安排令人拍案叫絕。

在細節上如此用心,帶來的就是好看。特別對於一部犯罪懸疑片來說,細節更是決定生死,在墓地中,打開棺材的那一刻,更是令人不可自抑的緊張。

這部片子充滿細節和張力,各個衝突點的設置都合乎邏輯。

這就是為什麼上映之後,口碑一路走高,獲得好評無數的原因了。

《誤殺》最後結局李維傑的自首,是對父母與未成年人教育的吶喊

當然,其中有些情況是引起爭議的,比如開頭的越獄,片尾的自首,以及對於大女兒演技的質疑等等,這反而證明了這是一部熱劇,人們的爭論,必然來自於入戲深。

好看的影片,喜歡的人們更加會是挑剔。


這裡面,為何明明已經全身而退,從法律上來說,已經沒有證據能夠證明素察的死與自己和家人有關,李維傑卻做出了不合情節的自首?相信這是本片中最大的爭議之處。在庭爸看來,這卻也是本片最具精華的地方。

反常行為的背後,必然有合乎情理的線索給到觀眾。

正是有了這個超脫於原版的內容,更加讓這部片整個情節有了徹底的提升。


《誤殺》最後結局李維傑的自首,是對父母與未成年人教育的吶喊


自首是本片最大的轉折,轉得夠狠

因為大女兒教育上的失敗,讓李維傑更加珍視對小女兒的教育。

所有的教育,都藏在細節裡。小女兒模仿大女兒向爸爸要獎勵,因為爸爸喜歡看電影,她也對電影有了興趣,因為爸爸模仿電影情節去騙過警察,所以她也模仿《天才槍手》的內容,把自己的試卷改成了100分。


《誤殺》最後結局李維傑的自首,是對父母與未成年人教育的吶喊


正是看到這個,李維傑終於決定自首,其中既有平息動亂的因素,因為父母死在動亂裡面,也有害怕女兒為自己所害。

對於大女兒和妻子,他說,

“做為一個父親,我能做的,就是擋在你們的面前,保護著你們,免受傷害。”

《誤殺》最後結局李維傑的自首,是對父母與未成年人教育的吶喊

可是,傷害已經釀成,所有事後做的事情,都只是在彌補虧欠。

所以,對於小女兒,他不忍心自己為保護家人所做的欺騙,換來的是小女兒的模仿,而一連串的殺人、欺騙、撒謊背後,帶給小女兒的,也許是一生的影響。

我相信,他的內心天平裡,女兒的重要,勝過一切!

《誤殺》最後結局李維傑的自首,是對父母與未成年人教育的吶喊


看完本片,很多關於未成年人的內容,值得父母們深思

誤殺是建立在錯誤的溝通上面,不論是富二代僅僅只是被打暈,還是李維傑父親角色的無為,都是整件事情的推手。

為了拯救全家人,李維傑傾其所有,與拉韞的鬥智鬥勇,都是一個父親面對傷害所做出的條件反射。

表面來看,他是贏了,但看到小女兒的變化,他卻是輸了。

只有自首,才能告訴女兒,犯下的錯誤,總得有人來承擔,沒有誰能用一系列的謊言與騙局,來永遠維護錯誤不被揭穿。這種用一輩子時間來竭力維持的,是對一個人最大的懲罰。那份沉重與崩潰,會讓人淪落。

《誤殺》最後結局李維傑的自首,是對父母與未成年人教育的吶喊


雖然他離家,入獄,但對於大女兒平平來說,父親重新迴歸到自己的內心,她真正的接納了這個木訥的父親。

對於小女兒安安來說,她看到這一幕,整件事情對她的衝擊和傷害,化為了一股清流,讓她能不愧疚的去面對這個世界。

所以,為贏得女兒們的心!自首就成了應有之義。

愛家人,他站出來保護她們,用一己之力,扭轉了整個局面;

同樣是愛家人,他選擇了自首,用這樣的方式,代替女兒贖罪。

《誤殺》最後結局李維傑的自首,是對父母與未成年人教育的吶喊


寫在最後

那麼,對於家有未成年人的父母們來說,看完本片。我們是否也能看到一些關於教育的啟示呢?

沒有與孩子的良好溝通,在孩子面臨問題的時候,他就只能孤獨的去面對這一切。

就像轟動全國的李心草案,一個風華正茂的女大學生,被幾個同學帶到酒吧喝酒,隔天凌晨卻投江自殺。

最終發生了什麼,案件還是持續的調查之中,但卻一定與幾位當事人是脫不了關係的。

所以,千萬不要等到事情發生後,再來想著彌補。

也許,再也沒有機會去彌補了!

《誤殺》最後結局李維傑的自首,是對父母與未成年人教育的吶喊

​《誤殺》是部精彩刺激的電影,

同時也但願,這只是部電影,我們只願意在影院裡去觀看和感受。

絕不想在現實裡見到這一幕。

也許,這就是看完了這部片,我想跟你說的話。

電影,還是做為電影情節,就好了。


庭爸,7歲女兒的奶爸,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青雲計劃獲獎者,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70後大叔,有愛有思考的育兒和教育達人,歡迎關注、轉發、點贊和評論。如果想要育兒乾貨,可以關注我後私信:育兒秘籍,我將送你一份落地和實用的育兒秘籍。更多育兒和教育問題可以與我交流。讓育兒更輕鬆,讓教育更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