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李晨和陸毅參演過的電影《唐山大地震》?

曉啵啵啵啵啵


時代感,是歷史災難題材電影的根,從“諷刺”中來的馮小剛,早年用戲虐的喜劇來建立普通人的時代感,後來用宏大的悲劇來建立一代人的時代感。

但到了《唐山大地震》,情況變得棘手起來。它是如此熟悉——畢竟,唐山大地震才過去了40來年,卻又十分模糊——畢竟,很多人都沒有親身經歷過那段特殊的歷史。馮小剛必須找到一個恰當的平衡點,將歷史的宏大與厚重,與人性的偉大與平凡有機的聯繫起來。

災難面前人類是渺小的,但人性是偉大的。作為“拍啥啥就成”的國內最成功的商業電影導演,馮小剛用他獨有的敏銳與睿智,嗅出《唐山大地震》的獨特,在親情的偉大和生命的無常之間,他準確找到了令人動容、感人肺腑的感情宣洩點。

《唐山大地震》的片名雖然宏大,但唐山大地震不過是這部電影的背景。正如電影的英文名叫做《餘震》,地震固然可怕,但活著才是一切的開始。

本片聚焦於地震面前一家人的分離與重逢,這與原著小說的脈絡不謀而合:將災難帶來的一瞬間的巨大破壞力,通過兩代人的心靈糾葛表現出來。

馮小剛的聰明之處在於,把災難場面控制在適度的範圍內,而是將大量的篇幅用在災難之後,帶著內心創傷的人們如何的生活。畢竟,房子塌了還可以重建,感情和信仰塌了,一輩子就完了。

一場突如其來的巨大天災,實際上只有短暫的23秒,但對片中的一對母女來說,是漫長的32年。

人是有感情的,災難面前“救小的還是救大的”的人生選擇,任何人都會猶豫、彷徨,無力抉擇。正因為電影設計了這樣一個劇情爆發點,才會令很多觀眾陷入情感的糾結,並引出跨度三十年的故事。

《唐山大地震》中,將故事的主線清晰的劃分為三個段落,分別是母親李元妮、姐姐方登和弟弟方達,他們都是唐山大地震的倖存者,卻因“救小的還是救大的”的艱難抉擇,而遭遇了不一樣的人生際遇。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姐姐的“幸運”的,被解放軍基本完好的救出來,和軍官養父母幸福、甜蜜的生活了這麼多年,上了大學,當了單親媽媽,卻依然能得到家人的支持。

陳道明飾演的養父,看起來是個功能性的角色,但那種發自內心的隱忍和包容,對養女的關愛有加,以及觸及底線的無力感,讓姐姐這條主線變得充滿戲劇性。

徐帆飾演的母親李元妮,是本片穿針引線的關鍵人物。當年,為了救小的不得不放棄大的,這是她一輩子解不開的心結。冥冥中,她知道自己的女兒沒有死,可以說,是一個母親矢志不渝的直覺,支撐他走過了震後的三十年。

影片最後,失散多年的母女在父親的墓前再次相見,這是本片最具情感色彩的段落。徐帆極富爆發性、具有層次感的一段“哭戲”,彷彿將半輩子的感情一股腦的宣洩了出來,不由得讓觀眾動容。

雖然馮小剛在感情戲的處理上,做到了儘可能的剋制、內斂,但依然無法擺脫苦情戲最大的弊端——煽情。在巨大的悲情面前,無論是本片的感情走向,還是徐帆飾演的母親,都會不由自主的向悲情色彩上偏移。

此外,本片試圖將人物的感情走向,與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有機結合,但從最後的成片來看,這種嘗試是失敗的。過分渲染的感情,沖淡了時代性這個關鍵元素,觀眾的所思所想,全部都是圍繞著一對母女的感情糾葛,選擇性的忽視了不同時代背景帶來的異同。


迷影生活



《唐山大地震》由馮小剛執導,

電影描述1976年發生在中國唐山的7.8級大地震中,一位母親只能選擇救姐弟之一。母親最終選擇救了弟弟,但姐姐卻奇蹟生還,後被解放軍收養,32年後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們去修補的悲感情節,再一次勾起了當代人們對那一段慘痛災難的回憶。

李晨扮演的是方達,
李元妮和方大強之子也就是被救的孩子。
陸毅飾演的是李元妮和方大強之女(也就是被拋棄的孩子)的初戀,後來分手。

風中有我


電影唐山大地震導演:馮小剛。主演:徐帆、張靜初、李晨、陳道明、陸毅、陳瑾。2010年上映。

電視劇唐山大地震導演:姚曉峰。主演:陳小藝、張國立、張涵予、佟麗婭、吳越、袁文康。2013年上映


溫油的大洋洋


馮小剛三大鉅作 1942 集結號 唐山大地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