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生女子父母面臨的問題是老了去女婿家是否合適,你怎麼看?

137開拓者


獨生子女父母面臨的問題是老了去女婿家是否合適,你怎麼看?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這個問題在中國很普遍,因為在三、四十年前中國實行的獨生子女政策,致使中國現有1.76億個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大量的獨生子女導致大量獨生子女父母的養老問題,成為中國每個獨生子女家庭的一個大問題,一對夫妻要供養4個老人,也就是4.2.1家庭。一個正常的家庭組合,不應該是4.2.1組合,而應該是1.2.4組合才能迴歸正常。也就是每對夫妻扶養一個老人(因為老人有幾個孩子,其它老人就分擔給其它孩子扶養了),然後這對夫妻按正常生育規律也生育幾個孩子,這樣才能使每個家庭按照正常規律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如果始終遵循多子女這樣的規律生兒育女的話,就不會有“失獨”問題,就不會獨生子女家庭扶養更多老人的問題,就不會中國生育率一直驟降的問題,就不會中國人口呈雪崩式下降的問題……。多子女家庭就不會出現大量男女出軌的問題,多子女家庭就不會出現離婚率特別高的問題,多子女家庭就不會出現那麼多的“啃老族”“白眼狼”的問題,多子女家庭就不會出現大量獨生子女家庭嬌生慣養、過度培養獨生子女的問題,多子女家庭也不會出現獨生子女孩子學業壓力嚴重的問題……。獨生子女父母是否可以到女婿家這個問題,根據現狀,你如果到了女婿家,肯定會增加你女兒女婿家的複雜性,因為這個家庭既有男方父母,又來了女方父母,能不復雜嗎?每個人的性格喜好都不盡相同能否融合,就是一個大問題,肯定存在著很多不確定性的。你要到你的女婿家常住,還是尊重你的內心吧,你認為可以去就去,你認為應該不去就不去。總之,一個4.2.1組合的家庭是一個野蠻的組合,全世界從古到今從來沒有這樣的組合,“嫁出門的姑娘,潑出門的水,”這是全世界每個家庭的共識,每個家庭有一群孩子就是這樣的共識,所以,全世界的每個家庭一直都遵循這樣的共識的。1.2.4或更多孩子的家庭組合才是正確的!




春之聲1953


不要說我自私,我認為養孩子就是為了老有所依。任何一位父母老了所面臨的問題都是一樣的,無非是去女婿家和去媳婦家的區別。我有兩套房子,只有一個女兒,13歲了,財產以後肯定留給女兒的。我經常對我女兒說,爸爸媽媽只有你一個孩子,等我們老了走不動了,肯定要和你住一起的。現在我們會盡最大能力為你的成長創造條件,將來你去哪裡,哪裡就是我們的家。現在就讓她明白將來要承擔的責任,長大結婚時就可以摒蔽掉觀念不一樣的人,以免小兩口婚後在這個問題上爭執。我是這麼打算的,現在的我們努力掙錢,將來在孩子對門或樓下買一套房子,既避免同居一室因習慣、觀念不同產生矛盾,又能互相照顧。


驀然四首


看了好多人的觀點,很贊同!我們和兒子家離得很近(臨街的兩個小區),每週一到週五下午爺爺接孫子到我家,然後兒子兒媳下班回我家吃飯,他們再回家。有一次我問孫子:奶奶家是你們家嗎?回答:是呀!我又問:那你們家是我們家嗎?他不假思索的說:不是呀!孫子這樣想是因為我們很少去他們家,而他們卻一週五天在我家吃晚飯。那兒子兒媳就更是這種想法了,不僅家是如此,錢也如此,我們給孩子錢非常痛快,換過來試試,也痛快嗎?所以我很反對有些朋友說孩子在哪家就在哪,有的甚至還賣掉了自己的房子,把錢都給了孩子買房,以為自己出了錢那個房子就應該你住,其結果樂觀的可能不太會超過悲觀的。一句話,自己的家才是自己的家!


用戶sun920


我就是隻有一個獨生女兒,我女兒今年31歲了,特別懂事孝順,和公公婆婆關係融洽,我女婿也是個通情達理有教養的好孩子,但是等我老了,我不會去女兒家養老,我們住的並不遠,孩子們經常來看看就行,我和老伴現都50多歲了,我們就想保養好自己的身體,將來不拖累孩子們,實在身體不行了我們去養老院。


善良的女人最幸運


我說說我自己的想法吧!我本身就是獨生女,我始終認定我父母老了,我會把她接在身邊,但這個身邊不是跟我們一起住,而是住在我家附近,不要同一屋簷下就可以了,然後給他們請工人照顧,我每天都會抽時間去看他們陪他們,至於丈夫的爸爸媽媽,也是由他自個管理,只要不跟我一起住,他要怎麼出錢照顧他爸媽都可以,我的理念就是各自管好自己的父母


taniko雯雯199


雖然我老婆不是獨生子女,但是,她弟弟基本上廢了,我岳母就是被我接到家裡生活了兩年多,後來,一方面她還是放不下兒子,她重男輕女,兒是我現在也離開原來的城市了。只要相處的好,兒子兒媳婦也好女兒女婿也好,都能贍養老人的。


謹言慎行否則封號


獨生女兒,父母老了,能不能住到女婿家?我只有一個女兒,我也曾考慮這個問題,這沒有什麼不合適的,但也有很多現實問題。

獨生女子,父母老了去女婿家到底是否合適?

從城市與鄉村來分析,如果在城市,父母在閨女家生活,沒有什麼不適的感覺,如果是農村,父母去女兒家生活,會有不適感,父母肯定也不會去。

都說一個女婿半個兒,但岳父母與女婿的關係跟婆媳關係一個樣,老人與年輕人在一起生活,在生活習慣,生活理念上有很大的差別,老人不適應年輕人,年輕人也不適應老人,岳父母與女婿在一起也會發生矛盾。

舉一個我自家的例子,我姥爺就我媽一個閨女,本來姥爺想投靠我媽,在我家養老,可姥爺來到我家以後,我家孩子多,負擔重,發現我媽幹不完的活,姥爺不適應,就回了家,我還發現,姥爺和爸爸也不對脾氣,有時還發生爭吵,小時候,大人的事我不懂,但現在想起來,真的可憐姥爺。


老人去女婿家合適與不合適?實際上是岳父母與女婿的關係相處如何的問題。

如果女婿懂事通情達理,女人在家說了算,那父母老了,岳父母與女婿年輕時注意感情的培養,去女婿家應該沒什麼問題。

有些不懂事的、事多的女婿就可能容不下老人。最近看了一個視頻,女子遠嫁到臺灣,她把母親從大陸接到臺灣住幾天,女婿就給丈母孃臉色看,夫妻發生矛盾,男子就搬到父母家住,不回家了,這樣不懂事的女婿,住進去了,也會生氣。

獨生女子,父母老了怎麼養老?

從身邊例子來看,很多岳父母在年輕力壯時幫女兒照顧孩子,照顧家庭,和女婿有一定的感情基礎,為自己養老打下了基礎。

只有獨生女兒的老人,可以在年輕力壯時,多積攢點錢,老了時可以離女兒住的近一些。

大哥的岳父母為大哥的家庭付出過不少,幫助大哥把孩子從小照應大,還幫著他們打理生意,他們買房子岳父母也出了不少錢,跟一家人沒什麼區別。他們給老人做了最好的安排,就是在一個樓道,給老人買了房子,即避免了在一起生活不適應,又能照顧老人。



就我個人來看,獨生女子,父母老了沒有自理能力了,住到女婿家沒有什麼不合適,別說養你這麼大,老人身後的財產不都給了自己的女子嗎?有什麼合適與不合適呢?


健康人的體溫表


首先可以肯定,提問者是個男的,並且有嚴重得不能再嚴重的大男子主義😡什麼叫女婿家?難道女兒不是嫁出去的?而是賣出去的?拉倒吧!就憑你故意在這裡扇陰風點鬼火,就證明你想捱罵了😠如果雙方都是獨生子女家庭,那公婆和岳父母老了以後,孩子們都有盡孝道的義務,憑什麼兒子兒媳就應該孝敬公婆,不能孝敬岳父母?再不,各孝敬各的,小兩口都把各自的父母接到自己身邊,如果親家之間搞得好關係呢?就住在一起;搞不好關係那?那就各住各的,分別由自己的兒子和女兒照顧自己,晚上小兩口再回到自己的小家。再說了,現在的老人很多都有社保醫保,到時候動彈不得了以後,還可以請人伺候噻!希望你以後別在頭條里拉仇恨了😠😡


鳳146983974


我身邊的事情:老兩口快八十了,十幾年前就在女兒女婿同一個小區買了房,兩家很近,女兒要回孃家走兩分鐘就到,方便照顧。人家自己花錢買的房,也不算寄人籬下。


秋聆音


我來回答“獨生女子父母面臨的問題是老了去女婿家是否合適”的問題。

題主提的這個問題現在有很大的代表性,現在“80”後、“90”後、直至“00”後的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養老問題漸行漸近,應該是很多家庭關注的問題。

獨生女兒的父母老了以後去女婿家是否合適,我覺得與情理與法規都沒有問題。

1. 獨生子女家庭養育成本無論男女都是一樣的。現在大多數的獨生子女家庭不論男孩還是女孩從出生到大學畢業,甚至購房結婚的巨大開銷都是父母無怨無悔提供的,女孩兒家庭並未少花多少。父母並沒有因為是女兒而減少培養孩子的投入,而是幾乎把一輩子的積蓄都用在培養女兒身上了,如今年齡大了,去唯一的女兒家養老,從情理上來說合情合理,天經地義。女兒也一定歡迎父母進門。

2. 獨生子女家庭無論男女都是父母遺產的第一順序繼承人。現在的獨生子女家庭,父母絕大數都有工作,退休也有數額不等的養老金,擁有住房等家庭財產,按國家法律法規規定:兒子和女兒一樣都是父母遺產的法定第一順序繼承人,女婿女兒不能繼承遺產有名,瞻養老人“缺位”吧!不孝子孫生活中存在,但是肯定極少,他們也會遭到社會道德的譴責和法律制裁。

3. 獨生子女家庭無論男女都有贍養老人的法定義務。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九條規定,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贍養父母是子女應盡的法定義務。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改變,也不得附加任何條件進行限制。法律具有強制性,按照法律規定子女贍養老人的責任義務是相同的,並無男女之分。所以老人去女婿家養老是老人合法權益,不用顧慮。

4. 題主問去女婿家養老是否合適,我覺得還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總覺得去女婿家養老有點“名不正,言不順”,其實我身邊就有不少朋友都是從祖國的四面八方投奔女兒養老的,根本就沒有合不合適一說,要我看,女兒是“小棉襖”,女婿一般也不會差,或許要比在兒子家養老的老人開心順意呢!

5. 我個人的建議:現在的年輕人不論男孩還是女孩生活壓力都是山大,我就這樣做:現在年齡還不算太大,可以幫助兒子做做家務,接送孫子就學,多給他們減輕點壓力,年齡大了,不能照顧自己了,堅決去敬老院,兒女不是不孝,是他們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意見供你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