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是糧食局下崗職工,五十多歲了找工作不好找該怎麼辦?

可樂150263529



做為男性下崗職工,特別年齡都50多歲了,已到退休邊緣。這個時候,一定要調整好自己心態用積極生活的態度面對,做為家裡的頂樑柱,不能氣餒,爬下。

首先要克服困難堅持把社保險續交起來。特別是向你這樣還是雙下崗職工。因為,這關係到幾年後你和家庭的生活保障。國家有針對下崗職工政策,你可以到當地勞動部門去諮詢瞭解相關針對下崗職工的優惠政策。你可以以靈活就業的方式續交,並且,你可以申請社保補貼。各個地方補貼額度不一樣。


其次,做為50多歲的下崗男人,特別是沒有一技之長時(從你描述中說你是糧食系統下崗,應該沒有什麼技能),要想重新找到一份適合的工作的確不容易。這個時候,就要放下身段,通過幾十年工作的社會上人脈關係,找一份身體力行的工作(保安,門衛等),用來維持家裡的經濟來源。如果,還是沒有找到工作,也可以在街頭擺攤設點,雖然辛苦但是也可以維持生計,畢竟也幹不了幾年就可以退休了。

我也是九十年代的下崗雙職工。雖然,當時下崗三十多歲,心裡也很失落,有些失魂落魄。經過幾天的調整,總於邁出了去深圳打工的第一步,經過二十多年的磨練,現在也生活工作穩定了。也將快步入退休的人員中。所以,我認為,下崗並不可怕,只要人有信心,有鬥志,一定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63雁


我老姑父之前也是在糧食局工作,99年下崗的,當時給了不到1萬元,下崗的時候兩個孩子一個在上初中,一個在上小學,我老姑沒有工作,在家務農照顧孩子上學,同時照顧家裡生病的老人。

下崗後,家裡的經濟來源一下子就切斷了,生活水平大打折扣,因為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了,後來老姑夫也沒閒著,第二年東籌西借了點錢,在村口開了個小賣鋪,剛開始人流還可以,因為幾乎每個人都會經過這裡,路過的小學生成了消費的主力軍,讓他慢慢的看到了希望,但是小賣鋪賺的是小錢,還是不夠花,做了兩三年,孩子一個開始上高中,一個上初中了,住校的伙食費上去了,學校收取的資料費越來越多了,小店兒的細微流水根本就維持不了生計,加上村裡的孩子越來越少了,大人們也陸續外出打工了,村裡一共也沒多少人,後來小賣鋪不得不關門歇業。

開了不到五年就關門了,最後和我老姑又開始各種想辦法,最後只能一個在家裡操持,一個去外面打工,我老姑父那會工作的時候特別清閒,也沒啥看家本領,出去打工的時候已經快50歲了,加上沒有一技之長,只能找技能簡單的工作,當過保安,也扛過水泥袋子,建築工地的混凝土車子也推過,真是想盡各種辦法的找工作,最後也還是隻能勉強維持生計,生活一直不溫不火,不過大兒子很爭氣,最後考上了985,工作現在也很厲害,把我老姑,老姑夫接到城裡住了,算是開始享福了。

所以說下崗工人各有各的難,有的人從一開始就積累了“真功夫”,下崗後很快就找到不錯的工作了,而對於沒有“真功夫”的這類人來說,我建議一定不能自暴自棄,無論下崗讓你多麼的失落都要打起精神,因為這畢竟成了事實,所以從頭開始找工作,放低身段,只要能掙錢的合法的都幹,不要挑工作,因為畢竟年齡和技能肯定都不如年輕人了,只要有單位願意給一個飯碗就見好就收吧,無論是清潔工還是保安都可以嘗試去做。


筆記簿杏豆


我也是兩口子都是2004那年以改革之名趕出去來的原糧食企業職工,現在也失業找不到事做了。

怎麼辦?沒辦法的辦法:

到外地找不到工作,就回老家,找人社局幫介紹工作,找糧食局幫辦低保金,或找朋友幫介紹打打季節工,爭取掙個生活費和不吃老本,爭取健健康康混到退休!

我在北京沒找到工作,試開網店不刷單也不賣貨,就準備過兩個月回老家這麼辦!


百分九十五的我們


我也是糧管所一名職工,2005年企業改制,先簽合同買斷,再交兩萬元錢上崗,一直到現在沒叫上崗,每月二百或者四百的生活費,連兩萬元錢的利息還不夠,十多年了,單位到現在連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都沒買,也不知道單位領導為職工想了沒想?我們怎麼辦呢?


明天更美好286085439


自己之前是糧食局的下崗職工,年齡已過50多歲,工作又不好找還沒有到退休年齡,今後該怎麼辦?


作為一名70後又同屬是下崗工人,對於你所提問題深有感觸。我之前也在一國有大型企業工作,由於經營不善加之種種原因企業進行改制,將大批富餘勞動力進行買斷工齡和企業脫離勞動關係、然後下崗成為靈活就業人員……之前在企業最起碼有著基本生活來源保障,下崗後為了生計完全要靠自己去打拼。


不可否認的是有一部分下崗職工,通過自身的努力換來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也有一部分下崗職工為此陷入了困境,由於自身技能問題或是已經年齡偏大在找工作方面處處碰壁或是不盡如意。之前在企業上班社保繳納單位承擔大部分,自己只需繳納其中的小部分。下崗成為靈活就業人員之後,社保就要全額自費繳納……隨著社保費率每年遞增對於靈活就業人員確實倍感壓力。


國家對於下崗職工也出臺了社保補貼,符合政策的4050人員都可享受政府的社保補貼政策。女姓滿40歲男性滿50週歲都可到當地社區去諮詢辦理。此項社保補貼力度相對較大補貼政策一般為三年……對於你說自己是下崗職工而且已年過50歲,老伴兒也同屬下崗職工,建議到相關部門去諮詢辦理此項社保補貼,從而減輕經濟帶來的部分生活壓力……


水煮老牛慢火燉


:)真不是喪氣話,下崗後,整個靈魂都被掏空,活著很累……上有老,下有小,咱不跟人比,可自己畢竟是男人,什麼苦活累活髒活都願意幹,城市裡找活多難啊!50多歲也沒特長,誰願意要你呢,找了個保安工作,可到手還是1/2千塊的收入,別說面子,小孩上學都矮人一節。人家都是車接車送,咱也車~電瓶車,人家娃手機都蘋果,我們只能說:)手機影響學習。怎麼辦呢?誰叫自己倒黴沒本事呢。說說都是一把淚,不如死了算了……


達尼1號


我也是糧食部門的職工,親眼目睹大批下崗職工過著清貧日子,非常值得同情!


從容179083451


首先為你們兩口子都下崗“報不平”,按道理說企業搞下崗,一般不會讓兩口子都下崗,這讓人家一家子怎麼生活呢?如果老婆不是一個單位,你也應該向她所在企業申請,保留你老婆的崗位,你作為男人出來打工養家餬口啊。所以,

夫妻雙雙下崗,對家庭生活造成巨大沖擊。這個社會是有責任的。當然了,改寫命運,關鍵還要靠自己。下面,就說說幾個意見吧:

第一,糧食、紡織、輕工、鋼鐵、煤炭等系統下崗,由於職業侷限性,在市場上就業很難。

以前許多傳統行業,之所以搞下崗,就是時代發展淘汰了這些職業,市場經濟的特點就是大流通,原來那些封閉行業的員工,過去積累的經驗和能力,在市場上根本用不上。所以,下崗再就業,確實很難。

講一個段子,原來搞BB機修理的,當年很火,沒幾年BB機先“下崗”了,會修BB機的員工根本沒有用武之地了。

尤其悲催的是,許多老職工工作一輩子了,只會一個傳統業務,老了老了,就下崗了。雖然有人責怪你們“沒有更新知識”,但這是整個時代和整個行業的問題,不能完全責怪老一代產業工人。他們也曾為這個產業崛起付出過青春和血汗。

整個社會,應該理解4050人員,應該幫助他們再就業,幫助他們克服困難,讓他們能夠老有所依、安居樂業。

有些年輕的職場文,動不動就批評老一代產業工人“誰讓你們不學習的?”,其實,想一想你們的父母,他們有多難。幫助他們就業才是王道,而不是責怪他們。

第二,需求社會的力量幫助,早日走出困境。

50多歲的下崗老工人,到市場上找工作,一是找不到工作,二是找到工作,也是低薪工作,難以養家餬口。尤其是,50多歲的人,老人八九十歲了,孩子正處於大學生或剛就業階段,真的是上有老、下有小、中間有生活。如果工作地點很遠,收入很低,工作和生活都照顧不到,非常痛苦。

如果你沒有一技之長,還是依託當地的再就業機構,把你們兩口子都下崗的實情,反映反映,爭取有關單位的幫助,也許可以給你找一個相對合適的崗位,至少不會讓你50多歲還拋家舍業去外地打工。

社會上還有一些公益組織,

也能幫助一些家庭困難的人。你先去嘗試一下,前提是不要抱著過高的期望,因為這種公益介紹,也不會有特別好的崗位。

第三,下崗老職工,昂起頭,勇敢迎接人生第二春,沒有什麼大不小的。

作為HR,面對很多職場中年和職場老年的生活困頓,怎麼辦呢?光寫雞湯,頂不了大米飯啊。歸根到底還是要靠個人努力,不說要改寫命運,至少要養家餬口,讓家人生活得更好一點。

一是,發揮你的工作經驗特長,嫁接一些新知識,煥發職業新芽。我認識一位下崗老財務,正規公司誰也不錄用她。她就聯合幾個下崗老財務,成立一個小組,專門給小公司小飯店小網點做賬。這些小公司也不養專職的財務人員,她們就承接了很多小公司的做賬工作,每家小公司給2000元,結果她們認真負責、做賬仔細,贏得了很多客戶,收入比較在職財務都高。

二是,發揮自己的其他特長,重新找一份工作,老手藝未必不吃香。

我認識一位下崗老技師,原來的電焊師傅,現在的修理廠都在郊外,他要照顧90多歲的父母,無法遠行打工。他就找到附近的高檔汽車修理廠,專門焊接小零件。他就練這門手藝,接了不少活,生活水平比在崗時好得多。

三是,夫妻倆開小吃攤。我認識一位下崗老夫婦,沒有啥本事,就是會做發糕。在子女的策劃下,就在街上支了一個發糕攤,配上豆漿、米粥,專門面向上班族。月入一兩萬。生活水平不降低,反而提高了不少。

四是,實在沒有本事就去做簡單勞動。比如,去當門衛、保安、保潔、看停車場、做綠化工,等等。總體來說,不需要重體力,雖然工資低,但可以暫時解決生計問題,而且可以照顧家庭,兩不耽誤。

五是,原則上不要借錢搞什麼炒股、投資。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一旦遭受損失,你連自己買社保的錢都沒有,影響了幾年後的正式退休,那就得不償失了。

總之,對於老年人下崗再就業,決不能責怪他們,也不能說“你們這麼不去做自媒體、怎麼不去做電商、怎麼不去投資”,他們這一代人已經是逝去青春的一代人。他們需要的是找一份穩定、安穩的工作,續交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平平安安地等待正式退休。


職場火鍋


筆者熟悉他們中的很多人。他們的原單位都屬於地方國營企業,與商店,肉聯廠等,在那個年代是專門為大企業、城市居民服務的企業,當時炙手可熱,很多人都想往裡調。

此一時彼一時,大約在2000年的時候,國家實行市場經濟,糧食等行業首當其衝放開了,其沒有退休的員工一律下崗自謀職業,很多都是雙職工,買斷工齡的補償金相對要低得多。尤其是有些分散在各個偏遠的角落為礦山服務的下崗職工,面對的困難更具體。

當下,他們大多在五十歲以上,"兩金"還得繼續交,打工又難找活路,原來在單位的屬性又學不到相關技能,怎麼辦呢?筆者建議:一、到駐地社保勞力部門尋求幫助,爭取公益崗位或到城市綠化、公園等做點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澆水維護等。二、主動到民政部門諮詢,兩金上交後家庭人均收入低於低保標準,爭取納入到低保對象,以保證最起碼生活標準,因為國家的低保政策就是幫助最貧困的人們。三、振作精神勇敢地主動到一些小區,一些小企業尋找保安、倉庫看守等崗位,社會上好人正直的人很多,相信你會如願找到事幹的。四、上交兩金遇到困難一時難於解決尋求親友幫助。五、暫停養老金繳納,因為五十多歲的你繳納和視同繳納年限應該在二十五年以上了,退休後多少都能拿到養老金,這也是不是辦法的辦法。

總之,生活還要繼續,是人都會有遇到困難的時候,咬緊牙關闖過去了,生活一定會向好的!


關注三農一閒人


本人是00年下崗的。當年43歲,一次性補償金不到一萬。既不是農村人,也不是城裡人,美曰:全民固定工,國家戶口。沒辦法,到私企打工,原來我是做辦公室的,現在幹倉庫保管,每月600元工資,啥保險也沒有,且天天加班到晚上十一點,只有區區5元錢,這樣也有700多元一個月了,但好景不長,09年廠子關了,只好回家。重新找工作罷,但人家招工都是20歲至45歲之間的,根本不用50多歲的人了,再待業。直至今年退休。其間借錢徼"兩保"。總算熬到頭了,雖然心裡不平衡,退休工資低,但能安享,不對應安度晚年了。另外,小編咋知道我們這個群體的?十幾年提出來就好了。謝謝小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