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施到地裡多久才能見效?注意哪些?

新大風歌


注意肥料的見效並不是把肥料施放到地裡面融化了之後就會見效,而是施放到土壤裡面之後,先溶解,然後才是見效,當然肥料施放到土地裡面有一個有效期。我會在下面的圖片當中展示出來。

1、 從表格中可以看出,銨元素的肥料見效期天數是最短的,撒下去當即就可以見效。但是持續的見效期又是最短的,一般在一個月之內就失效了,不但失效,並且會脫肥,所以適合於快速揮發的鹼性環境下,一般用的比較少。

2、 氮(尿素)磷鉀3者相比較,施放到土地裡面的首次見效天數是差不多的,基本在一週至10天內就可以見效,但是肥效期尿素是最短的,一般也只有45天至兩個月左右的時間,所以在我甘肅農村老家在給果樹施肥的時候尤其是夏季,尿素的需求還是比較多的,其他農作物也是如此。

那麼磷肥的肥效期最長接近一年,接下來是鉀肥,有5個月到半年的時間,所以在給農作物追這3種肥料配合的時候,尿素的量在很多農作物上還是比較少的,因為肥效期短,磷肥鉀肥施肥量比較大,因為肥效期長,一般一年施一次就可以了。


3、 還有最常見的複合肥。有兩種以上化肥元素的肥料,最常見的也是氮磷鉀複合肥,,那麼複合肥的肥效期還是比較長的,可以達到90天時間,因此在種植農作物的時候如果不單開施氮磷鉀肥料,那麼複合肥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畢竟首次見效的天數在10天以內。但是在農作物後期生長過程當中要單個追施氮磷鉀肥料。當然這與肥效期還是有,密切關係的。

4、 作為生物有機肥也就是牲畜的糞尿幹糞,這是最好的腐熟的有機肥,肥效期是最長的,可以達到一年左右的時間,在我甘肅農村老家的蘋果園裡面一般會兩年施一次生物有機肥(也就是雞糞),足以可見其肥效期。

總結

肥料的首次見效天數和肥效期是根部不同的肥料來界定的,廣大農民朋友們在種植的時候不能以見效快作為肥料的衡量標準,這是極其皮面的,要根據土壤的具體情況和農作物生長的所需來施肥,這樣肥效才可以發揮到一個接近最大化的程度。


寧寧說的話


你好,農學博士教種植 為您解答。

肥料的見效時間因肥料種類而異,不同肥料的見效時間差距較大。

根據數據顯示:碳銨當天就能夠見效,肥效期大約在15天左右;氯化銨需要3天見效,肥效期在25天,後期容易脫肥;尿素則需要7天才能見效,肥效期在45天;複合肥10天可見效,肥效期較長,能達到90天;生物肥一般見效慢,需要一個月左右吧,但肥效可持續6至8個月,是一種長效肥料。

目前,很多廠家打著快速見效的幌子,在肥料中添加過量的激素類物質,降低氮磷鉀等常見營養元素含量,這種激素肥料施用後,短短1到2天就表現出良好的效果,但過多的激素使用,不利於作物安全。此類肥料在施用後,會引起作物旺長、花芽分化差和早衰等問題,不僅不能增產,還會降低總體產量。

儘管有些肥料效果不錯,但效果表現慢,不能立竿見影,常被農民冷落,而一些激素含量較高的肥料,因見效快受到很多農民青睞,這種做法是錯誤的。綜上,在選擇用肥時,不能單一以肥效快慢來評判好壞,能夠增產且保證品質的肥料才是好肥料。


農學博士教種植


肥料種類有:礦質元素化肥無機營養肥料,大量元素氮,磷,鉀,鈣,鎂,硫。微量元素:鐵,錳,銅,鋅,氯,硼,鉬。這些都是無機營養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肥料都以三元素複合肥料,中微量元素肥料,有機質海藻類,黃腐酸肥液,菌類肥料,有機豆餅以及農家,肥料也分為速效型,長效型,平衡型等類。

在不同糧食如玉米,水稻施氮來說,水稻撒施尿素三天都開始吸取肥料營養,植物對肥料都是從根部從土壤慢慢吸收營養,通過植物體各部位輸送到葉片上。用複合肥或碳酸氫銨肥料施用玉米,施肥要土壤溼度來施用,一般都十多天的時間才吸收肥料,每種農作物和瓜果樹,樹木都是一次性施用,所以肥效持久。

肥料施到地裡多久才能見效,看什麼農作物,樹木,果樹,瓜果,蔬菜,根據生長季節性的品科根系發達吸收能力強的植物,也要看施什麼肥,土壤,天氣溼度溫度,如用速效肥施用見效比較快,也得看氣溫溼度十幾天後開吸取肥料。複合肥施用也要看什麼施法,埋施,雨天表面土壤撒施,水解溶液施用是有不同的見效,

夏季複合肥埋施果樹一個多二個月之久見效,雨天撤施二十幾天見效,水解溶液十五後天見效果植株果實,葉片變綠色油光。

有機質菌肥,農家肥是長效肥,在不同的農作物上二十幾天都有吸收見效,對果樹時間比較長才能見效。

對我們農民每年每戶施用都有幾噸不同的肥料,肥料施用對不同品科植物都難說多少天才見效,不同天氣,不同的土壤都難說到準確時間才見效。





用戶93026000147


肥料用到地裡,最快的當天見效,最慢的需要十幾二十天。肥料的見效快慢,取決於使用的方法。像噴葉面肥,就見效非常快,大豆噴葉面肥,幾個小時就看見效果。像腐熟的農家肥,就是見效慢,十幾二十天以後才能看見效果。如無對比,都發現不了效果。


翻地覆土使用的化肥,與揚在水裡的化肥相比,一定沒有水裡的見效快。而揚在水裡的,一定沒有葉面吸收的快,這就是不同的使用的方法。

肥料有固體肥料與液體肥料,固體肥料是尿素,二銨,複合肥,硫銨,硫酸鉀,氯化鉀等等,液體的就是氨基酸水溶肥,水溶鋅肥,或者含各種微量元素的微肥等。

在固體肥料裡,腐熟的農家肥,有機肥,微生物菌肥這幾樣是見效最慢的肥料。尤其是微生物菌肥,生物菌是活的,它需要一定的溫度,溼度,有機質才能成活。很多時候我們,在地裡使用微生物菌肥後,菌種都處於冬眠的狀態。


而腐熟的農家肥與有機肥 ,主要是改良土壤的。其次是提供肥力,如果不是有機或者綠色,它們就要與無機肥配合,才能發揮最好的效果。

腐熟的農家肥與有幾機肥,肥效的時間最長,見效最慢。在溫度適宜的情況下,還需要20來天才能見效。使用農家肥,一定要腐熟,不腐熟的農家肥,病菌與害蟲太多。

在水中施用尿素在泥溫10度的情況下,轉化需要7天,氣溫越低轉化的速度越慢。硫銨需要3到4天,複合肥也得7天左右。


在氣溫低的時候,使用尿素,複合肥就要提前施用。腐熟的農家肥,有機肥最好做底肥,磷肥全部做底肥。

小貼士:

使用肥料的時候要注意,微生物菌肥儘量單獨使用。


田俊超白


農村人種地,才開始並不知道化肥的用途和用量,更不知道合理搭配和使用時間,到現在也都是根據別人的經驗來施用肥料,對於肥料施到地裡多久才能見效並不清楚,所以,經常起不到有效作用。為了普及這方面的知識,我就根據自己30多年以來實驗結果和農民使用化肥的實際情況,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希望能夠為你解惑。

常規意義上講,肥料包括有機肥料和無機肥料,也就是農家肥和化肥;從肥效角度來看,分為速效肥料、緩效肥料和控釋肥料;從酸鹼度來看,分為酸性化學肥料、鹼性化學肥料和中性化學肥料;從肥料所含肥料種類區分,可以分為單元化學肥料、多元化學肥料和完全化學肥料;從形態來劃分,有固體化學肥料、液體化學肥料和氣體化學肥料;按照作用區別,分為直接化學肥料、間接化學肥料和激素化學肥料;按照施肥時間劃分,分為基肥、種肥和追肥。還有其他的分類就不一一列舉了。



在這裡就按照農民經常用的幾種肥料見效期說一下,僅供參考。

1.有機肥料。有機肥料包括工廠化腐熟的有機肥和農家肥。農家肥包括圈肥、堆肥、綠肥等多種形式。有機肥含有大量的有機質和氮磷鉀,施入土壤,在水分合適的情況下,就會逐步和原有的土壤顆粒產生融合,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慢慢分解,也可以通過蚯蚓等消化吸收,形成團粒結構,再次被作物吸收利用,時效期很長,有機肥主要是改良土壤的物理性質,增強透氣性,提高保水保肥能力等作用,速效養分並不多,想要看到見效,需要30天以上,溫度越高,見效越快。


2.見效最快的氮素化肥是碳酸氫銨和氨水。碳酸氫銨俗稱碳銨,是國內使用最早,見效最快的化學肥料。氨水屬於液態氮肥,也是最速效的氮肥。碳銨施入土壤以後,墒情合適的情況下迅速被土壤吸附,以銨態氮的形態存在土壤中,可以立即被植物根系吸收。如果農作物出現缺肥症狀,施用碳銨和氨水是最簡單、最直接、最及時、最有效的措施,

3.尿素。尿素也屬於速效氮肥,只不過需要轉化為銨態氮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一般需要5~10天時間,隨著溫度高低有所不同。溫度在10℃的情況下需要10天,溫度越高,轉化速度越快。如果按照需肥臨界期施肥,就要在臨界期以前5~10天施入尿素,才能達到預期目的。


4.過磷酸鈣、鈣鎂磷肥和磷礦粉等磷肥。磷肥在土地中分解較快。過磷酸鈣施入土壤後,就進行異成分溶解和水解,形成成磷酸一鈣、磷酸和含水磷酸二鈣的溶液。鈣鎂磷肥被作物根系和微生物分泌的酸性物質溶解。磷礦粉在化學、生物化學和生物因素的作用下逐漸轉化為新的磷化合物。磷肥隨著土壤水分高低和溫度變化溶解速度也有所不同,一般在12小時就可以被作物吸收利用。

5.磷酸二銨。磷酸二銨是最常用的高濃度化肥,所含的氮素和磷元素都是即溶性化肥,可以立即被農作物吸收利用,但是隻有作為基肥使用效果最為理想,作為追肥和衝施肥料效果就差得很多,大部分農民就不知道了。

6.多元複合肥。目前,多元複合肥種類很多,其中包括各種專用肥,因為所採用的肥料類型有所不同,見效期也有所不同,如果是用磷酸二銨與氮肥、鉀肥配合而成,當天就能起作用,如果是利用磷肥與其他氮素化肥和鉀肥混配而成,就有可能需要5天以上才起作用。

7.鉀肥。一般為氯化鉀和硫酸鉀,屬於速效性肥料,即送溶型,可以立即被作物根系和葉片吸收利用。

7.生物肥。生物肥依靠細菌的大量繁殖來達到施肥的效果,所以肥效很慢,並且隨著溫度高低也有所不同。生物肥適應粘性土壤,可以減少施肥次數和施肥量。不建議在沙土地使用,效果極差。

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問題,在這裡簡要說一下。

目前的肥料利用率都很低,肥料品種不同而差異巨大,絕大多數肥料都被隨著水蒸氣揮發、隨著水分下滲和流出地塊流失和被土壤所固定,特別是碳銨、氨水等最為嚴重,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以下幾個途徑:

1.使用顆粒肥料和尿素、磷酸二銨等肥料利用率較高的肥料品種。

2.化肥深施。其中包括基肥深施、追肥深施等,減少肥料揮發和流失。

3.隨水衝施化肥。定量施入水量和化肥,是最簡單有效的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方法。

4.合墒施肥。為了減少揮發和流失,最好在下雨後或者澆水後合墒狀態下施肥,可以顯著提高肥料利用率。

5.有機肥和化肥混合使用。最主要的就是磷肥在酸性土壤極容易變成磷酸八鈣而被土壤固定,如果速效肥料和有機肥料混合使用,速效肥料先和有機肥融合,提高了有機肥速效養分比例,減少了和土壤接觸的機會,更容易被作物吸收。

6.集中施肥。改變撒施肥料為穴施、溝施肥料,能夠減少肥料揮發、流失和被固定的機會。

7.葉面噴肥。葉面噴肥的速效養分能夠被植物葉片直接吸收利用,顯著提高肥料利用率,特別是在作物中後期,根系吸收能力下降,也不便於追肥的情況下噴施尿素、磷酸二氫鉀、鋅肥等微量元素,見效快、利用率高、效果明顯。

總的來說,不同的肥料品種具有不同的特點,適應不同的作物和施肥方法,只有完全瞭解肥料的性質和優缺點,趨利避害,才能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達到增產優質高效的目的


農耕子


說兩句

凡是當基肥施的化肥,比如磷肥、鉀肥、還有農家土肥,這些施在地下當底肥(基肥)用,一般情況下,農作物出苗後,幼苗期、或短期內,效果都不明顯,似乎看不來施與未施,施多施少。

只有莊稼真正長開了,起身了,才能顯現出來真面目。這些都是說磷肥與鉀肥做底肥的表現。如果是氮肥施與未施,表現就明顯。尤其是施追肥,表現更明顯。碳胺兩三天可反應出來,尿素6天左右即可表現出來。



施化肥要掌握個原則,鉀肥、磷肥必須當底肥施,種莊稼前整地時就要施,氮肥做底肥可適當少施,因追肥時都用氮肥,這些是農人常識,切不可不知道。


風雨人生3293


你好,實戰農技,不請自來!

肥料見效這個問題一直都是我們種植戶關心的話題。因為肥料見效了,種植戶才能認可這款的肥料。

氮肥見效略快,因為人家跑的快,氮肥又分,酰胺態氮(又稱尿素氮),銨態氮,硝態氮,見效最快的就是硝態氮,因為可以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無需轉化,其次是銨態氮,最慢的是酰胺態氮,因為酰胺態氮是不能直接被作物吸收的,還需要被土壤中的脲酶分解成銨態氮後才能被作物吸收,銨態氮作物可以吸收一部分,銨態氮被脲酶分解成硝態氮後,吸收最快。硝態氮繼續被脲酶分解成氨氣,流失到大氣中。磷鉀跑的略慢,鈣移動的就更慢了。

其實不然,很多肥料是肉眼看不出來非常明顯的效果。比如微量元素,本身植物對微量元素的需求就少,所以使用後很難察覺變化,只能從作物的長勢判斷。

比如硼元素,植物缺硼會造成花而不實,實而不果,植物生長受抑制。使用過硼肥後只要作物的花芽分化以及坐果率很正常,也就是說肥料見效了。

果實不裂果,果皮厚實,說明使用的鈣肥見效了。

所以肥料見沒見效不能一概而論。






實戰農技


你好,肥料施入土壤中多久能夠見效,這要根據肥料、氣候、使用方法而定。

以我們常用的化肥為例,各種氮肥產品譬如尿素、碳酸氫銨,它們的見效期均不一樣。

碳銨作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如果氣溫合適,用上之後作物可以直接吸收,所以當天就能見效。

而尿素需要經過土壤脲酶細菌的分解,然後轉化為銨態氮的形式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而這個轉化時間受到氣溫的影響。氣溫合適的條件下,脲酶細菌活性高分解就會快一些,譬如25度的最佳溫度下,需要3天就能見效。如果溫度低於10度的情況下,尿素細菌分解速度慢,則需要7-10天甚至更久的時間才能見效。

而磷肥和鉀肥,使用之後作物可以直接吸收,但是它們在土壤中移動性較差,另外受土壤溼度影響較大。一般在土壤中用下去之後,見效時間比氮肥慢一些。

此外,還有其它的肥料如有機肥和生物菌肥,使用土壤之中見效速度更慢。特別是生物菌肥,它主要靠微生物菌在生長過程中,分解轉化土壤中的有機質、礦物元素等為作物提供營養。

但是微生物肥料施入土壤之後需要一個適應期和繁殖期,這與溫度有很大的關係。溫度越低,微生物菌活性越低,見效速度越慢。一般在25度合適的氣溫下,微生物肥料施入土壤中之後,需要20天以上才能看到效果。而有機肥的速度會更慢一些。

當然,微生物肥與有機肥見效雖慢,但是它們卻能源源不斷的為作物提供養分,持續期高達幾個月之久,這是化肥無法相比的一個優勢。

好了各位朋友,關於肥料施入土壤中多久見效的問題,老王就為大家講到這裡,喜歡的朋友請點贊關注,謝謝大家!


鄉知老王


每種肥料的肥力生效期都不一樣

見效快肥料優缺點

市面上肥力生效比較快的應該是那些速效肥,雖然這些速效肥的肥力見效非常快,但是缺點也很明顯,就是肥效期比較短。

反而像市面上的一些複合肥、生物肥,雖然說它們的肥力見效比較慢,但是它們的肥效期非常的長,長的可達半年之久。

肥料見效時間及肥效期:

碳銨:當天見效,肥效期15天;

氯化銨:三天見效,肥效期25天,後期脫肥;

尿素:七天見效,肥效期45天;

複合肥:十天見效,肥效期90天;

生物肥:一般一個月左右見效,效果在生長週期長的作物上還不是很明顯,但肥效可持續6~8個月;

激素類物質:見效快,但自身沒有多少營養,對增產沒有多大實際幫助。

有機肥:三十天內見效,肥效期10-12個月

如何選擇肥料

另外在選擇肥料上,如果急需促進農作物的生長,可以用一些見效比較快的速效肥。如果是在耕地時,建議用一些肥效比較長的肥料,比如有機肥,以保證農作物的強力生長。


農村王小霞


給莊稼施肥的目的是保持肥效,滿足作物生長過程營養成分的需求,所以,施肥要因地而宜,因作物種類而宜,以已有肥效情況而已,不能單純追求肥料見效的快慢。



例如你種植的某種作物,什麼時候應該追肥,首先要看使用的底肥是哪一種,假如是尿素,你應選擇種植一月後進行追肥,保持肥力的持續性,保證作物不脫肥;假如你種植的作物生長期短,施足底肥肥效就可以滿足,你可以根據作物生長情況追適量的碳銨,見效快,肥期短,起到臨時加油的效果,如果是葉類作物不追肥也可以;假如你種植的作物生長期長,底肥又使用了生物肥,你可以按照作物生長階段需求進行追肥,以保障作物各生長期對營養成分的需要。所以,施肥不能盲目追求見效快慢,要根據自己莊稼用肥的實際情況,對症施肥,特別是對激素類物質最好不用,因為這種物質施入田地後,作物出現旺盛只是生理上的暫時表現,過後反而副作用凸顯,還會降低氮磷鉀的肥效。


施肥是保證作物產量的首要條件,底肥的多少對作物生長期營養的需求尤其重要,所以施底肥要選擇長效肥,這樣能保證肥效的持續性。由於化學肥料施入土壤中利用率並不高,把它當作底肥深層埋在土壤中,既減少了肥料成份的流失,又大大提高了利用率,起到合理投資,最好收益的效果。


碳銨作為速效肥,肥期短,一般不宜作為底肥使用,但它是很好的追肥用料,適應對水肥需求量大作物的盛花盛果期追肥使用,對高產穩產起到很好的助力作用。

【感謝你的閱讀,歡迎互動,對不足之處望直言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