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聞喜小夥講述援建火神山醫院故事

山西聞喜小夥講述援建火神山醫院故事

這個春節,他們一家人戰鬥在防疫一線

山西聞喜小夥講述援建火神山醫院故事

2月3日,僅用10天時間完工並交付的武漢火神山醫院開始收治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中,山西省聞喜小夥劉英傑和他的同伴們主動請纓支援防疫一線。從1月27日出發到武漢,到2月3日凌晨5時多平安返回,他們這種在疫情面前無私無畏的奉獻精神感動了不少人。赴武漢時,他們晝夜兼程驅車800公里不顧勞累直接投入到工地參加建設;歸來後,面對嚴峻的疫情他們又主動申請隔離。他們背後有著什麼樣的故事?2月3日,生活晨報記者電話採訪了劉英傑和他的家人。

據劉英傑講,1月28日凌晨,他和公司員工抵達武漢火神山醫院建設工地,由於集裝箱(房)安裝工人緊缺,他們來不及休息,就投入到工作中。為了確保工程進度,他還通過微信朋友圈為工地招了10名技術人員。2月2日工程結束後,他們同行8人分乘兩輛車連夜離開武漢,2月3日凌晨平安回到聞喜。

劉英傑說,工地上累點苦點他都不怕,但非常時期,他放不下對親人的牽掛。如今平安返回聞喜,離家近在咫尺,他卻不能同親人見面,只有通過手機視頻,向關心他們的親友們問好。當記者問及他們在工地的工資時,劉英傑說,這個時候哪還顧得上談工資,疫情面前,爭取的是時間,工程完後,拿個榮譽比啥都強!

劉亮告訴記者,這次去武漢,除了他和二哥劉英傑外,還有姐夫楊敏傑及廠裡5位有經驗的老師傅。他們是在武漢火神山醫院項目工地開始集裝箱(房)拼接的時候到武漢的,當時混凝土澆灌的地基打了一半。這邊開始起房子,裡面內部人員就開始安裝通風水電等設備,都是同步進行的。當記者問及施工現場生活情況和疫情防護狀況時,劉亮告訴記者,他們每天早飯是麵包牛奶雞蛋,中午、晚上是葷素搭配的盒飯,生活不錯。工地專門安排後勤人員為工地消毒,並每天為施工現場工人測量體溫,確保所有人的安全。

兩個求援電話這一家人奔赴疫情一線施工

劉英傑所在的公司是聞喜縣XX彩鋼製作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是劉英傑的母親馬瑞仙。

 武漢援建事情還得從1月26日說起。那天是大年初二,當天中午,馬瑞仙正在廚房裡忙著做飯,忽然聽見兒子說了句:“媽,我明天可能要去武漢。”嚇得馬瑞仙差點把手中的盤子扔在了地上。

據馬瑞仙講,兒子是在公司的全國微信群裡看到山東一合作單位發了一條中建三局急需到武漢火神山醫院項目工地安裝集裝箱(房)的專業技術人員的信息時,悄悄報了名。當時武漢疫情已經比較嚴重,大家都居家躲避,兒子卻要去武漢,她怎能不緊張。她說,作為專門製作彩鋼集裝箱(房)的企業能在國家危難時,到一線為國家作貢獻肯定是好事,可是武漢疫情形勢特別緊張,自己又很擔憂。好在兒子平安歸來,住在離家不遠的隔離點,儘管不能相見,但她懸著的心終於落到肚子裡!現在她最擔心的是在絳縣人民醫院建設疫情隔離集裝箱(房)的老公劉建國和大兒子劉英棟。

馬瑞仙說,就在劉英傑帶著員工去武漢的那天,公司又接到了絳縣人民醫院建設疫情隔離集裝箱(房)的請求。劉建國和兒子劉英棟帶領30餘名員工迅速趕到絳縣。

據劉建國講,那天,他本來也準備和兒子劉英傑去武漢援建,結果絳縣人民醫院提出施工請求,他選擇留下來。他說,這次援建和2008年去四川汶川援建不一樣,那是地震災區,這是疫情災區。

2008年汶川地震後,劉建國帶著他的三弟一行5人,千里馳援汶川建設,他們在工地上義務施工15天,蓋了30多套彩鋼房。劉建國說:“國家有難,匹夫有責,能義務奉獻心裡高興,這個與錢沒關係,是發自內心的高興。有些人想援助沒有那個技術,我們有幸能夠參加援助是一份榮譽。”

在絳縣人民醫院隔離病房建設工地,劉建國的三弟和長子劉英棟正在緊張施工中。據劉英棟講,他今年30歲,多年來一直和家人一起經營這家彩鋼公司。當接到絳縣人民醫院請求後,第二天,他和父親帶著30餘名工人,拉著集裝箱(房)就趕到工地。因為工期只有一週時間,他們只有加班加點才能確保按期完工。

劉英棟說,儘管一家人春節期間分散在各個地方幹活,儘管有無數個遺憾和思念,但是這個年過得充實,有國才有家,在疫情面前,沒有得失之說,只有盡力幹好自己的本分工作。 

做好後勤保障 總經理操持家務調度全盤

一個成功男人背後必然有一個賢惠善良的女人,這個女人就是馬瑞仙。

馬瑞仙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如今丈夫、兒子、小叔子、侄子全部都到疫情防控建設一線,公司還有8個工人。她在指導生產的同時,還要隨時與工地溝通,需要什麼材料,就及時加工什麼材料。如今的她不僅是生產指導員,更是全家的調度員。

被問及家中老人和孩子時,馬瑞仙說,公公、婆婆身體健康,不需要她操心,小孫女由親家母照管,儘管她覺得對他們有虧欠,但她很放心!春節大團聚可以推到明年,疫情隨時變,防控建設不能遲延。只要國家有需要,他們一家人和他們的企業都會一馬當先,衝在前面!

生活晨報全媒體記者 蘇俊元 蘇美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