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國有的運動員受外傷後,要出國治療,而不在本國醫治?

用戶5748397377


這個問題問得中國醫生有些尷尬啊!為啥去國外手術,原因只有一個,對方的醫療水平更高,具體一點就是國外的大夫手術能力更好。中國的國內運動員傷勢,基本上是在腳踝和膝蓋比較多,你可能認為這個膝蓋和腳踝的結構不復雜,能差多少呢?是不是崇洋媚外。國內運動治療最好的醫院就是北醫三院運動醫學科。

楊智、饒偉輝、于漢超和尹鴻博(從左到右)

其實,小編聽過一個專業的足球運動員說過這樣的不同,在中國做手術,一年不用踢了。而在國外做手術,可以讓你提前半年康復。這就是中外的區別,這也是球員們頻頻出國的原因。不得不否認的是在運動醫學方面我們中國大夫的技術相比歐洲是落後的。其實,能去國外治療傷病的基本上都是大牌運動員或者說是有錢的俱樂部球員。例如,最近網絡上就有人和的饒偉輝、恆大的于漢超等在德國一家醫院後康復的照片流出,這家德國醫院的水平很高,深得中國俱樂部球員的信任。同時這一家醫院還有國內的代理人,可是通過他聯繫去醫院進行醫治。


球哄哄


講一個本人的故事

事件發生在1967年秋天,當時我8歲多一點。由於我調皮,不慎被三頭牛🐮拉的磚車(車上裝滿了磚頭)車輪把我左手手腕碾壓成粉粋性骨折。很快工廠就派汽車將我送到了重慶北碚的重醫九院。當時的外科主任說,在九院沒有中醫骨科,為了保住性命,只有把小手鋸掉。不過他建議,要想保住小手,去重醫吧,只有重醫的外科主任(他的老師)才能保住這隻小手。聽了重醫九院外科主任的建議,我的父親好像看到了希望,於是要求司機前往重醫。司機說,重慶武鬥正憨,許多道路都被封鎖或阻斷,根本進不主城。沒有辦法,只好留在九院準備領受冰冷的鋼鋸的切割。醫生說,手術定在第二天,你們準備吧。

外科主任離開不到半個小時,戲劇的一幕發生了。重醫的外科主任(以下稱為老先生)來九院了。九院外科主任馬上把這個喜訊告訴了我父親,並對我父親說,老先生正好到九院來檢查工作,你兒子的手有救了,真福氣。

沒有多久,老先生在外科主任的陪同下,來到了我的床前,查看了病情。他說,試試吧。一會(當時已經是晚上八點左右),我就被推車推到了照光室。在哪裡我呆了整整六個多小時,最後小手被打上石膏,固定上了夾板,小手保住了。

事後,聽我父親說,我的手腕是重醫老先生用手將粹骨頭一塊一塊捏合復原的。

半年後我的小手完全好了,沒有留下任何後遺症。

這就是中國中醫骨科的神奇與魅力。

1970年,也就文革重慶武鬥結束後,父親帶著我專門去重醫感謝這位老先生,但遺憾的是,老先生已不在人世。據說給我做完手術後,老先生就被重醫的學生抓回了重醫,就這樣老先生......。


wwxxyy1


中國運動員受傷後,一般會前往美國、德國治療,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這兩個國家的運動醫學水平非常高。

不管是女排前國手、2004年悉尼奧運會主力選手張萍,還是中國男足的楊旭、王大雷、楊智、榮昊、梅方、張辛昕、王曉龍、曲波、于大寶、鄒正、蒿俊閔、孫繼海,還是中國田徑小將石雨豪,著名網球運動員李娜,彭帥、2010年羽毛球世錦賽冠軍王琳等,都曾經在德國治療過。

德國的運動醫學堪稱世界最頂尖的水平,尤其是在骨科方面非常擅長,德國的醫生不僅水平高超,而且有著非常高端的治療儀器,可以給運動員最佳的治療手段和方法,讓他們儘快恢復,而且不會留下後遺症。

其實不僅是中國運動員,全世界很多知名的運動員都曾經前往德國接受治療。

熟悉足球的球迷可能知道,拜仁有一位神醫叫做沃爾法特,他曾經主治過的運動員包括牙買加飛人博爾特、NBA傳奇球星喬丹、科比,其他的運動員就不用過多舉例了,僅這三人選擇去德國治療,足以證明沃爾法特的能力。

2012年,博爾特受到肌肉傷病問題困擾,在沃爾法特的幫助下,博爾特在倫敦奧運會前迅速恢復。在獲得倫敦奧運會男子100米金牌後,博爾特還專門公開感謝了沃爾法特,稱他是自己能夠獲得金牌的關鍵人物之一。

當初瓜迪奧拉執教拜仁時,曾經質疑沃爾法特,不過瓜帥離開後,拜仁還是選擇繼續和沃爾法特合作。


菱鏡頭


和題主一樣,很多人都發現了這樣一個的現象:很多運動員,尤其是頂尖的運動員,比如劉翔、姚明、孫悅等,一旦受傷都會選擇去國外手術治療,而不是呆在國內治。平時在生活和工作中,偶爾也會有朋友或患者問到這個問題。難道真的是他們的傷特別嚴重,國內做不了這種手術?或者說是國內外的骨科醫生水平真的差距如此之大麼?



我們尊敬的戴克戎院士,曾經在上海國際骨科康復學術會議上的話,就可以直接回答題主的這個問題:


我國優秀骨科醫生手術水平國際頂尖,但國內尚沒有與手術相匹配的康復醫療水平。所以,就算手術做的再好,與手術同等重要的康復跟不上,最終效果也不會太好。所以沒人敢給劉翔他們做手術。


是的,對於頂尖的競技體育專業人員來說,比賽對於選手的力量、速度、協調性都有著極端的要求。一些我們看似不起眼的小因素,比如:風速、現場氣氛燈都會顯著拉開選手間差距,更何況是身體重要部位出現問題?

比如輕微的跟腱炎,對於正常人的生活影響並不大。而對於需要在國際頂尖大賽上拼零點幾秒的運動員來說,有一丁點疼痛,就意味著徹底告別名詞。畢竟選手之間本身差距就微乎其微。


所以專業運動員在受傷後,對身體機體的康復程度的要求,是遠遠高於普通人的。普通人只要不影響功能,慢慢恢復就好。而體育運動員,尤其是專業頂尖運動員,不僅要求康復,還要要求徹底無痛的康復,更是要求儘快的康復迴歸賽場。


正是在這樣的大前提下,運動員在受傷後,手術治療的要求就是極端高的了。尤其是對於劉翔、姚明這類頂尖運動員,他們能否徹底最佳迅速的康復意義重大。不免的,為科比流淚下。

而與此同時,外傷,尤其是手術後,因為炎症、黏連以及萎縮等不利因素的存在,使得患者並不是拉傷的筋長好了,或斷了的骨頭長好了就完了。功能的恢復需要最頂尖團隊從手術前就開始的康復鍛鍊介入。


隨著醫學、互聯網的發展以及國際化的進程,近年來,我國康復醫學的水平迅速直線拉昇,越來越多更新更有效康復治療理念應用於臨床。但是距離國際頂尖水平還是有一些差距。


正是在這樣的大前提下,我們才會看到我國有的運動員受外傷後,要出國治療,而不在本國醫治。這一切只是為了獲得更好的康復以近端的迴歸賽場。


當然,這從另一面也展現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生活質量要求的增大,運動康復未來也將在國內有著巨大的發展前景。


更多有趣有用的醫學科普知識,請關注骨科醫生路遙!


骨科醫生路遙


運動員遭遇傷病是很常見的。如今國內外體育各方面交流都比較多了,在傷病醫療上也有更多的信息渠道。所以如今網友會發現,很多國內球員受傷後會去國外治療。


最近的就是男籃隊員趙繼偉,在訓練賽中腿部遭受重大傷病。在國內醫院進行完檢查,確定傷情後。趙繼偉選擇去西班牙治療。


中國前110米欄運動員劉翔受傷後,也前往美國治療。


如今我國的醫療水平已經大幅提升,很多醫療方面也都是世界最頂級水平。但是運動員和普通人傷病卻不是一個概念。普通人受傷後治療主要目的就是恢復健康,正常生活。但是運動員手術後,還有繼續運動生涯的要求。在運動醫學,康復醫學上,國內確實與國外有著不小的差距。


在國外,尤其是美國和歐洲,職業體育發展很早,如今也非常發達。與職業體育相關的運動醫學和康復醫學發展的非常早,技術也非常成熟。在這一方面,中國發展比較晚,所以與國外有差距,非常正常。


所以國內運動員傷病之後,選擇去國外治療康復,對於延續運動生涯非常有好處。當然國外技術發達,也有好有壞。比如NBA球隊,太陽神醫,開拓者庸醫都很出名。國內運動員出去治療一定要選擇好治療醫生和結構。

相信隨著國內運動醫學,康復醫學的不斷進步,再加上我國獨有的中醫,國內運動員未來也許會把國內治療作為首選。


至誠體育


歐美國家職業體育運動發展比較早,相應的運動醫學的發展也比較早,相應的醫療水平必然也比較高,比如運動員經常受到骨裂或者骨折的影響,大家必然要去骨科醫療水平最高的德國治療。

德國的運動醫學堪稱世界最頂尖的水平,尤其是在骨科方面非常擅長,德國的醫生不僅水平高超,而且有著非常高端的治療儀器,可以給運動員最佳的治療手段和方法,讓他們儘快恢復,而且不會留下後遺症。其實不僅是中國運動員,全世界很多知名的運動員都曾經前往德國接受治療。

熟悉足球的球迷可能知道,拜仁有一位神醫叫做沃爾法特,他曾經主治過的運動員包括牙買加飛人博爾特、NBA傳奇球星喬丹、科比,其他的運動員就不用過多舉例了,僅這三人選擇去德國治療,足以證明沃爾法特的能力。

2012年,博爾特受到肌肉傷病問題困擾,在沃爾法特的幫助下,博爾特在倫敦奧運會前迅速恢復。在獲得倫敦奧運會男子100米金牌後,博爾特還專門公開感謝了沃爾法特,稱他是自己能夠獲得金牌的關鍵人物之一。當初瓜迪奧拉執教拜仁時,曾經質疑沃爾法特,不過瓜帥離開後,拜仁還是選擇繼續和沃爾法特合作。


在希望的球場上


劉翔就是最好的例子,國內搞不定,美國醫生說可以99.98%機會醫好。


飛翔3436093848887


運動醫學的定義

國際運動醫學聯合會把運動醫學定義為是一門多學科綜合性基礎和應用醫學學科,研究運動、訓練、體育和缺乏運動對健康和病人身體功能的生理、病理影響,其成果用於傷病的預防、治療和康復。

運動醫學的發展歷史

1911年,在德國舉行的世界衛生博覽會上,對體育運動感興趣的醫生對運動衛生問題進行了討論。希望建立“體育運動衛生學”。 1914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很多傷員需要進行身體運動的康復鍛鍊,促使運動康復療法得到發展。 1928年2月,成立了國際運動醫學會。 1928年8月,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舉行第一界國際醫學會議。 1964年,國際運動醫學聯合會建立了科學委員會,促進學術的交流和研究工作。 1978年,我國建立運動醫學會。 1980年,加入了國際運動醫學聯合會,成為會員國。


原因

通過運動醫學的定義和運動醫學的發展歷史讓我們知道了我國的運動醫學相比德、美等發達國家開展的還是比較晚的。因為比別人搞的晚,所以很多運動員及其教練會認為我國的運動醫學治療的經驗和技術和德、美等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所以我國有的運動員受外傷後會選擇去國外治療。

但近些年,我國的醫療越來越重視康復鍛鍊。技術也達到了國際領先的地位,在國內治療也是很好的選擇。


兒童骨科姚京輝大夫


運動醫學水平差麼!


呂耀德


這個我有一定的經驗可以分享,小時候過於淘氣,七歲,右腿骨折,八歲右手骨折,十歲,左手骨折,二十一歲,右腿粉碎性骨折

七歲八歲十歲二十一歲,都是在江蘇省中醫院治療的,前三次都是手法正骨,然後打石膏或者夾板,恢復的很好,沒有任何後遺症,二十一歲那次,是選擇的西醫內固定,坦白說,可能因為相對嚴重,接的不算太好,腿骨有點走形,走路平時看不出來跛,但是溫度氣候變化太大的時候,會有點不自覺的跛

前三次不算很嚴重,正骨手法適用性更強吧,也無創傷,粉碎性骨折也可以選擇中醫的,看了X光片,碎的挺慘,考慮到萬一接不好,這輩子就殘疾了,後來選擇的內固定。想比中醫正骨手法,受罪大很多,前後兩次手術,病床上躺了近半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