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懂:職場的本質是交換,不是奉獻,更不是奉承”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歡迎關注我【職場琉璃】:多年職場經驗,專注寫職場知識,分享職場成長乾貨。

對於題主的問題:“人要懂:職場的本質是交換,不是奉獻,更不是奉承”你怎麼看?

其實這個問題,很多時候我們作為一個普通打工者,想要做到公平交易,不談奉獻談交換,這是很難的。

我們每一個人,在工作中上都是工作換取薪資收入,這是一種交換關係。原本正常的五天八小時,其實實際上很多公司企業比996還要苛刻。

01交換是前提和本質。

一個正常運轉的社會關係,一定是建立在正確的交換價值上面的,只有價值利益交換的平等,才能繼續多次後面的交易和各種合作。

02 奉獻是個人努力,個人意向和個人精神,實現個人價值的助力器。

如果說,在工作上兢兢業業,但是範圍也僅限於自己的工作,那麼想要真正獲得更多的成長,更多的機會和成功,必然要求需要個人更加主動多努力付出,才能學到更多,懂得更多。

在社會主義國家,我們都應該講求誠實信用,講究利益均衡,講究平等,也講究奉獻的精神,一個完全沒有奉獻精神的企業家,企業也不會走得多長遠。

加油,希望以上建議對你有幫助。

歡迎關注我【職場琉璃】:多年職場經驗,專注寫職場相關知識,分享職場成長乾貨。新出欄的第一個專欄寫作課,已經更新完畢,現在訂閱,就可以享受15節滿滿的頭條號寫作乾貨啦。

職場琉璃


這話說的很難聽,但確實是真相。

舉個例子,我手下有三個員工,張三、李四、王二,他們是幾乎同一時間入職的,學歷差不多,做的工作也類似,但工資拿的有差別:

張三月工資12,000,李四8000,王二隻有5000塊。他們的差別為何這麼大呢?

我曾專門測試了他們,有一次有個重要客人(實際上是我的老熟人)來訪,我先找來王二,讓他跟客戶聯絡一下,問對方什麼時候過來?

不一會兒,王二就跑過來告訴我,他終於打通了對方的電話,客人在後天下午2點的飛機,預計4:00會到達。

我點點頭,問他還有沒有什麼要說的,他說沒有了,我揮揮手讓他出去了。緊接著我又找來李四,把情況又說了一遍,李四拍著胸脯說,保證完成任務。

又過了一段時間,李四胸有成竹的跟我說:"客人將於3月2號下午乘坐飛機從上海起飛,預計4:00到達。為了提前做好安排,我打聽了我們的司機剛好有空,如果需要接機的話,我們可以派他去,您看怎麼樣?"

好,我點點頭,覺得他比王二要稍微好一點。

不過我還是想看看張三的表現怎麼樣,於是又讓人把張三喊到我的辦公室,同樣把那番話跟張三重複了一遍。張三聽完之後就問我:"方不方便知道客人這次來公司的目的?是否安排接機?要不要安排晚餐?是否搞一個行程安排?"

好傢伙,本來讓他直接執行就好了,沒想到他還問出這麼多問題。不過他一問,我的心裡有底多了。

好吧,於是我就跟張三講了一些重點,他趕緊拿出手機在記事本上記著,然後又跟我確認了一遍才去操辦。沒過多長時間,他就回來跟我彙報了詳細情況。

不僅說了客人達到的具體時間,還安排好了相關車輛,路上說什麼話題都有提醒,晚餐也準備了,就連在哪家飯店吃飯,誰作陪,主要吃什麼都有了安排,並且還遞給了我一個行程安排表!

乾的太漂亮了!這就是為什麼別人只值5000塊,而他值12000的原因。

作為老闆,我願意花更多的錢招更能做出結果、給我帶來價值的員工。因為這種員工能夠節省老闆的時間,能夠創造更高的效益。反之,那種拿低工資的,其實成本更高,因為這種員工做事總是很被動,不去想,也不去謀劃,自然做不出什麼業績。

我就是要用手上的錢買員工的產出和價值,這就是交換,跟馬老師說的購買員工的上班時間和才華是一個道理!

所以我從來不提什麼奉獻,也不需要跟我奉承什麼,真要是討好我,你就把工作幹好,幹出價值,就是對我最好的討好,也是對公司最好的奉獻。沒有比這更講職業道德了!

我反對洗腦,也反對無腦執行,我要的是創造價值,員工要的是工資,交換而已,不要說的那麼高尚,這才是商業本質。

我是作者@喻派職言,今日頭條簽約作者,15年人力管理經驗的職業導師,有料有趣有態度! 以上內容均為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和抄襲。

喻派職言


話糙理不糙。

我們辦公室有個老員工,工作認真、能力強,有時甲方委託的工程,會特地指派給他一人做。因此,他特別賣力,老闆也頗為賞識。

但是,雖是這樣,到年底發工資的時候,老闆並沒有給他多發。有一年,反而發得比新人還少。他氣不過,第二年遲遲不來上班。

領導也裝傻,雖然打電話慰問了下,但也沒有提工資的事情。他氣不過,過幾天跑到公司和領導大吵了一架。領導被他一吵,反而敗下陣來了,而且把這幾年少發的都給他補上了。另外,他們兩人還談好了年薪。(我們公司是按項目拿提成,算工資的。)

有了補貼和承諾後,第二天,他就開開心心地來上班了。而且現在比之前更賣力了。

其實,職場的本質說到底是:用價值來換取工資。

要說奉獻,也有,但是很少。而且你還得遇上好的領導。如果遇人不淑,你一味奉獻,得不到自己該得的,時間長了還是會心生抱怨。畢竟,我們都是凡夫俗子,還是需要錢來生活的。

另外,光靠奉承也是不會長久的。畢竟你不能給對方帶來實際的成績。幾句好話,是不能把工作完成的,關鍵還是要靠實打實的行動。

因此,要想在職場得到自己想要的,還是靠實際行動去爭取。同時,也不能太軟弱。如果報酬和實力相差太大,還是可以去爭取一下的。因為有些老闆會專挑軟柿子捏。

以上是我的觀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這個時代,只有不斷學習的人才能逆風成長。不管是在職場打拼,還是在家做全職主婦,學習永遠是不可丟的一件事。

讀更多的書,結識更多的人,體驗不同的人生,讓自己的每一天都多姿多彩。

歡迎關注@魚豐徐徐,一個既工作,又帶娃,還寫作的職場寶媽;一個靠不斷學習,努力靠近夢想的新時代斜槓青年。

如果大家還有不同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魚豐徐徐


不管是職場也好,還是生活中的為人處事也好,其實核心本質本來就是一種對等交換。

我有個朋友,他畢業後去了一傢俬企工作,雖然他的能力不是很強,但是他特別的能說會道,懂得拍領導的馬屁。

因為經常拍領導的馬屁,所以這個領導就非常高興,很快就把他提拔到了部門經理的位置,然後還搞了幾個項目給他做。

但是當他去做這個項目的時候問題出來了,他根本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所以項目做的很爛,所以他當上經理沒多久就又被領導給撤下去了。

其實類似的故事在職場裡經常發生,那麼這背後恰恰說中了職場生存的一些本質:

投機取巧,阿諛奉承只能夠一時得利,職場生存的核心是自己有足夠的價值

其實在職場裡各種各樣的人都有,像這種懂得樂於奉承喜歡投機取巧的人也有很多,但是他們最終都獲得長遠的發展了嗎?並沒有。

雖然可能在某段時間內他們發展的順風順水,但是從長遠來看他們大多都會夭折,因為他們只是在投機取巧,並沒有把自身的能力真正的提升到一定層次,所以真正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就應付不了。

職場的本質本就是價值交換,你能為公司創造更多的價值,公司才會用更好的福利條件留住你。

我經常說公司不是福利院,不養閒人,如果你這個人不能夠為公司創造更多的利益,那麼公司肯定不會把你留下。

這本來就是一種交換,你給予公司想要的公司給予你想要的,雙方達成了一種友好的合作關係,這樣才能夠一起往前走。

如果說你們雙方誰違背了這個底線,那麼這種合作的狀態就會被打破,要麼是你主動離開公司,要麼就是公司會辭退你。

職場的人際關係,核心也是一種對等交換。

很多人經常說自己的人際關係出現問題,在職場裡不能夠和大家好好相處,其實這問題的本質就是他們沒有搞懂人際關係的核心也是交換。

我舉個例子,比如說你和一個人的關係很好,但是你結婚的時候,對方給你包了2000塊錢的紅包,但是對方結婚的時候你只包了200,那你們的關係馬上會破裂,為什麼呢?因為你們之間的這種交換不平等了,不存在了,那麼再深厚的關係也會開始出現裂縫。

包括一些深厚資源不對等的人,他們之間是很難建立起聯繫的,比如說你現在去跟馬雲搞人際關係去跟他交換是很難的,為什麼呢?因為你們不是一個層次的人,馬雲的身後有著大量的資源,人脈,但是你身後的資源不能夠跟它相比,所以說你們如果進行交換,那就是不平等的交換。

所以你在職場想把人際關係搞好,你首先要把自己的層次提升上來,你要擁有更多的資源,擁有更高的實力,這樣才會有更多人跟你交換,更高層次的人給你交換,你的職場才能夠更加順風順水。

作者 :王心傲,《銷售局》系列書籍作者,職場老司機,成長型學習博主、nlp、心理學、權謀學研習者,喜歡讀書、寫作。寫走心的成長感悟、實用的職場分享、暗黑的操控策略,幫助你逆襲人生,歡迎關注我,一起成長!

王心傲


年前的時候和幾位線上認識的朋友,約好一起去河邊釣魚,其中一位釣友老李,和我們閒談的過程中,就說到了自己無情的被公司裁掉了。

老李今年45歲,在這家公司裡整整工作了10年,經歷了3任高管,帶出了無數的實習生,與公司一起跨越了無數道“生死”的難關。

然而去年年中,公司的老總選擇了退居二線,把企業交給自己從海外歸來的兒子,要知道,年輕人和老一輩人對於市場、對於管理的理解都是不同的。

在經歷了半年的學習和摸索之後,這個年輕人做出的第一個決策,就是將公司徹底年輕化,而老李,就這樣因此離開了公司。

老李在和我們說起這些的時候,臉上難免帶著一點失落和不爽,話裡話外透露著埋怨與無奈,可是沒辦法,事實就是如此殘忍。

說實話,我很能理解老李的心情,包括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也這樣覺得,工作了十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呀,怎麼能說辭就給辭了呢,這樣的管理者太無情了。

可不得不說的是,職場還真就不是一個講感情的地方,資本的無情和市場的無情已經把身處其中的人,在某種程度上定義成“機械的工具”,只有按規矩辦事,才能確保不被淘汰。

從這個角度來看,職場的本質其實就是一種交換,而且對於打工者和創業者來說,這是兩種不同的交換。

對打工者而言,這種交換其實是用能力和時間,去換取金錢和資源。

我們都知道,公司存在的根本意義,其實就是解決某種社會問題,而解決問題就需要有專門的人,組織專業的人來貢獻解決方案。

於是就有了創業者和打工者,創業者發現某一項社會問題,他們清楚的知道需要什麼能力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於是開始招募打工者,並且為他們支付薪水,來買斷他們的能力和工作時間。

反過來看,打工者通過貢獻自己的能力和時間,從創業者那裡換取金錢、換取其他的社會資源、工作資源。

而作為創業者,他們去和誰交換呢?答案就是資本和市場,他們要拿著打工者付出的能力所打造的產品,投入市場,去換取財富、換取更大的機會。

仔細想想,我們在中學歷史書中其實就已經學過,商業市場的本質就是交換,而職場則是商業市場催生出的產物,其內在必然也遵循這一規律。

至於奉獻也好、奉承也好,這些其實都是在這個交換的過程中所產生的額外價值,其存在的意義,只針對於特定情況,為了讓交換變得更加輕鬆、更加容易,並不是交換本身所需要的價值。

舉個例子你就會明白,可能大多數人的公司裡都存在著這樣一種人,幹活兒的時候躲的遠遠的,而且本身的工作能力也並不突出,但就是特別會奉承、會“拍馬屁”,深得老闆的喜歡。

這就是特定情況,他遇到了一位喜歡聽好話的老闆,因此也就發揮了奉承的價值,而如果換成一個不在乎這些的老闆,那這樣一個要工作成績沒有,要工作能力也沒有,你覺得老闆和這樣的人交換什麼呢?

明白了這個道理後,可能大多數職場人內心都會有一種“很冰冷”的感覺,但在我看來,認清了反而是一件好事,這有助於我們重新對自己進行反思:

我們如何能最大化的避免被職場淘汰呢?

我覺得以下兩點內容,值得引起我們的深思:

01.保持學習,保持自己的價值得到提升

交換的前提在於有價值,有了價值才有交換的條件和可能。

而讓自己始終“保值”的最好方法,就是保持學習,讓自己處在一個動態的成長狀態。

從我們身邊的職場環境中,其實就是不難發現,那些能夠長久立足、並且越來越好的職場人,幾乎都在保持學習、保持成長。

換句話說,學習成長之所以能夠“保值”,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能夠跟隨市場的需求在成長,始終都能成為被市場需要的人,而這樣的人,怎麼可能輕易的被淘汰呢?

02.成為解決問題的專家,讓自己擁有不可被替代的價值

職場裡,一個人被另外一個人取代的情況非常常見,不知你有沒有想過,不被取代的“終極奧義”是什麼?

答案就是成為解決某個問題的高手,讓自己沒有辦法被取代,我早年在外地工作的時候,公司裡有一位老師傅,不是高管也不是班長,但是工資跟我們的部門經理差不多,而且公司幾乎每半年都要進行一次裁員,他都能保持不敗之地。

原因就在於,他工作的年頭非常多,見過很多問題,處理過特別多的突發情況,公司留著他,其實就為了解決意外出現的問題。

所以你會發現,這就是這位老師傅的價值所在,儘管不是最優秀的,但卻是最獨一無二的,這就是一種不能被取代的價值。

現在回看開頭老李的故事,可能你就會感到有些釋懷,職場是一個講究“論功行賞”的地方, 價值的作用要大於價格,這才是互相交換的本質。


職男小凡


職場工作就是一個互相利用互相妥協的過程。老闆用員工是看中員工能為企業帶來的利潤,員工上班是為了獲得報酬來養家餬口。大家雖然各取所需,但是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也存在相互選擇,優勝劣汰。

  • 現在市場競爭非常激烈,越掙錢的項目投資的人越多,基本上都是大魚吃小魚,最後剩下實力雄厚的幾家。公司不會養閒人,每個人在職場中都有存在的價值,通過領導衡量每個人具備能力大小來分配對應的任務和資源。不要老是抱怨單位開的少,能力不如你的人卻晉升啦,你手裡沒有足夠資本來和公司交換,沒給企業帶來足夠的利潤,如果你確實有能力,可能其他企業早高薪來挖你到他們公司啦。職場用來交換的不光是你的工作能力,還有你的資源人脈,公司是通過給你報酬來換取你擁有的東西,你只有不斷髮掘自身潛力和經營關係網給企業帶來足夠的價值,才能獲得更多話語權。
  •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想要得到多少就要付出的足夠多。職場同樣是互相取捨的地方,有人為了上位放棄了友情和尊嚴,同樣有人過於優秀公司為了挖他付出了足夠的報酬,什麼讓步了部分權利和股份。越有錢的人越缺錢,越缺什麼就願意炫耀什麼。我們有認清事情的本質就是老闆最大限度壓榨員工的一切價值來為自己帶來更多財富,通過財富來獲取更多的市場地位爭取淘汰更多對手,讓錢來的更容易。

職場就是利益交換的地方,你能付出的必須和你得到想匹配,要不很難持續下去。我們要認真分析自己利用價值,不可能二十年後還像之前那麼拼命來獲取工作業績,你經歷和體力根本隨著年齡在慢慢退化,要居安思危,不斷整合自己擁有的資源,通過擴大自己交換的範圍,積累足夠人脈,在整合資源過程中壯大自己,為自己爭取更多話語權。


三人行成行


我看到這句話,不禁“呵呵”一聲:你說話要不要說得這麼直接啊?!

現在我們的朋友圈裡,各種“奉獻”、“情商”之類的詞每天洗腦式地重複出現在我們眼前,這句話讓人眼前一亮。

話糙理不糙!我覺得還真是很有道理。

下面,就這個話題,我個人再說幾點看法,僅供大家參考。

一、痴迷“奉獻”的職場人,往往演變成了“討好型”人格

我們公司有個員工叫小李,大家給他的錯號是“李好人”。

會這麼叫他,自然是因為他喜歡做好事,給公司給同事做奉獻唄!

公司裡每年節假日需要安排值班,領導排不出人,小李就奮勇上前。

一開始,領導還會在大會上點名表揚下小李,可次數多了,領導就再也不提。

同事們早上為了趕時間來不及吃早飯,小李就主動幫他們買。

於是從一開始的一個兩個,到後來整個部門都要叫他帶,小李確實不堪重負,但想想這是給部門做奉獻啊!

然後再到了年底公司評優評先,本來小李還是挺有希望的,畢竟給公司也奉獻了不少,可領導為了鼓勵新人,就找他談話,意思是小李你作為老員工,應該有些奉獻精神,把名額讓給年輕人吧!

小李這下真的很委屈,心想:可我從新人開始就沒有評上過啊!現在成老員工了,還得謙讓給新人.....

像小李這樣具有“奉獻”精神的員工,奉獻得多了,就變成了一種討好型人格,只考慮他人的利益,卻不考慮自己個人的利益,那麼別人也不會替他來考慮。

二、依靠“奉承”混職場的人,難以長久

這年頭,靠著“奉承”上位,取得職場利益的人也有不少。

比如我以前公司的小張就是這樣,他和小趙同一年畢業,都是學技術專業背景的。

可小張的情商比較高,喜歡拍領導馬屁,所以逐漸就放棄了自己技術專業的老本行。

因為和領導關係不錯,他轉崗到了公司辦公室,用了五年時間就升職做了辦公室副主任。

而小趙呢,一心喜歡他的技術專業,被公司下放到子公司的基層一線去工作。這些年來踏踏實實提升了許多,技術水平在子公司很快凸顯出來,成為了公司的技術骨幹人員。

從職位發展來看,自然是小張比較有優勢,畢竟他已經做到了中層崗位,但是小張這些年的努力基本上都花在了奉承領導上,各種陪同飯局什麼都有他的身影。

可後來公司業績下滑,高層人事大變動,換了一撥新的領導。新領導就不待見小張這樣的做人做事風格,很快在中層幹部調整中把他免去了職務,並調到了另一個部門做普通員工。

而小趙則因為紮實的技術能力被提拔到了總部擔心部門負責人,得到了領導們的重用。

小張受不了這樣的打擊,很快就主動離職了.....

這兩人同一時期入職,但卻因為各自走的職場道路不同導致在公司的發展結果也不同。雖然小張情商高一些,懂得奉承領導,但終究是缺乏核心競爭力,才導致免職最後離職。

可見,混職場,還是需要一些真本事,如此你才能立足更穩,走得更遠。

三、職場就是個利益場,懂得利益交換,才能實現共贏

為什麼只會奉獻、奉承的人都在職場走不遠呢?

我覺得根本原因在於職場就是個利益場,你需要善於和別人交換資源,交換利益才能生存發展得更好。

比如,你和客戶做生意,如果每次都想要客戶給你讓利,佔對方便宜,那麼這個客戶很快就會和你“斷交”!

因為你這個人太貪心,客戶與你合作是沒有什麼利益的。

但是換種方式,你懂得與客戶分享利益,在客戶困難的時候給它一些優惠措施,幫助它保障利益;在你需要利潤的時候,請客戶多給你一些支持,那麼你就可以創造更好的效益。

這樣長此以往,客戶與你的合作才能越來越好,越做越大,因為對方明白,與你合作是可以保持一種戰略“平衡”,雙方都可以得利。

即便在一個公司裡,你和別人相處也是如此,只有善於交換彼此的利益,懂得共贏思維,你才能有更多的資源去運作,成功的概率就越高。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我關於這個話題的一些思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作者:丁路遙知事,頭條職場教育領域營銷號排行榜前十,2019年度職場領域十大頭條號,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企業管理諮詢顧問,資深職業規劃師,擅長個人職業諮詢與心理諮詢輔導。歡迎點擊關注我。

丁路遙知事


題主這句話裡我大概分解出三部分:職場的本質是交換,職場需不需要奉獻?需不需要奉承?就這三部分來說說我的看法:

一、職場的本質是交換

對於這一點,我認為說的挺對的。

我們為什麼要去上班?不就是去上班掙錢,去養家餬口。

而通過什麼掙錢呢,通過提供自己的勞動力,來獲取相應的報酬。

我曾見過這麼一個老闆,經常在會議上提出公司付錢給你,是你的衣食父母,你該感激之類的言語,雖然聽起來也沒那麼錯,但總是讓人感覺很不舒服。從他的潛臺詞裡總能感覺出一種居高臨下,老子養你的意思!

在職場中,我們並沒有遊手好閒,不勞而獲,而是通過實實在在的付出才得到了這樣的報酬。

員工與公司本身就是一種僱傭關係,在跟老闆的關係中是平等的,應該得到彼此的尊重才是。

為什麼會有人跳槽,有人被離職,就是因為這種平等交換的現象出現了偏差與不平衡,才會有人去找更高薪的工作,才會有老闆去選擇更合適的人。

如果想過得更高的薪酬,那就努力提升自己,讓能力與之相匹配。

二、職場需不需要奉獻

我認為沒那麼絕對,適當的奉獻也許會積累一定的人脈資源及良好的口碑,但是不能一味地付出,奉獻太多也會讓人覺得理所當然,反而變得不值錢不被人感激了。

我認識個剛大學畢業的小姑娘,在公司裡非常勤快,部門人員較多,總是有各種各樣的事情麻煩她。有些超出她工作範圍的,她也沒有拒絕。而是想辦法幫忙解決。時間長了,大家都比較認可這個小姑娘的為人,她平時需要傳達溝通的事情,大家也都樂意去做。

我認為適當的奉獻與犧牲還是能帶來些正面的回饋的。

但是剛才說了,奉獻歸奉獻,也要有個度,如果一直無所求的去奉獻。當某一天你不去做了,反而大家會覺得你這人變了,覺得你自私了。

就像那個小姑娘,經常幫某位同事打印資料,有一天很忙忘記打印了,反而被別人背後說時間長領導認可就慢慢飄起來了。

你看,偶爾一兩次的付出,大家會感激你的幫助,如果一味地付出,別人只會覺得那是你應該做的。

職場中人心複雜,千萬不要出力還不討好,奉獻也要根據情況,根據人員,有個標準和尺度才好。

三、需不需要奉承

雖然我個人很不喜歡職場中的阿諛奉承,但不得不承認,適當的奉承,在一些單位,在一部分人群中還是有作用的。

我有個親戚,嘴皮子是相當利索,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畢業後家裡託關係介紹給當地一個小老闆開車。聽說之前換了好幾任司機,都不讓老闆滿意。

我這個親戚愣是做了好久,每次看到他都是滿面春風得意的。問他是怎麼搞定那難伺候挑剔的老闆,他說靠著他那一張巧嘴,再上適當的奉承,把老闆說開了花,相當吃這一套。

職場中這樣的例子非常多,而這樣的方式也確實能給職場中的人際關係處理起到正面的促進作用。

我們都知道,職場中如果想比較順利,良好的人際關係人際交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而奉承只是一種不太提倡的手段而已,但在某些情況下,也確實有效。

不過如果真的想在職場中有好的發展,光靠奉承也是不可能實現的,最重要的還是需要過硬的實力。

有些別人取代不了的技能,就算不懂得奉承,也會有自身的價值,職場中也會有所收穫。

綜上來說,對於題主的問題,我是一半認同,一半不認同的。

職場是個小江湖,在裡面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問題和不同性格風格的同事,單純的一種方式,不可能解決所有的職場問題。

也許這種方式適合這個地方的工作氛圍,但是換個工作環境就不合適了。

不管怎樣,想要職場發展順利,有著紮實的基本功,加上高一些的情商,良好的溝通方式和職業操守,職場之路不會太差的。


老夏分析師


“職場的本質是交換,不是奉獻,更不是奉承”,這一句話,一針見血,把職場中人與人之間、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關係,全部概括出來了,實乃金句。

難怪,前面要戴上一個帽兒——“人要懂”。這等金句,如果人們不理解,確實十分可惜。

物物交換,早從原始時代就開始了。現代的物物交換,以需求決定價值為原則。

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是交換。勞動者需要用自己的勞動力,交換用人單位提供的金錢。反之亦然。

企業與企業之間,彼此交換對方的需求,滿足對方的需求,從而奠定合作的基礎。貿易的產生也來源於此。

人與人之間的交換是最複雜的。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複雜的。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有協同關係、競爭關係、敵對關係……各種關係又交織在一起。但是,能讓這些關係和諧共存穩定發展的一個原因,就是彼此之間存在交換關係。

人們是勢均力敵的,博弈論也是由人們試圖考慮各種不同行為所能交換來的不同結果而產生的。

人與人之間交換的內容有很多。認同與支持是其中的一種。你認同我,我支持你。你支持我,我認同你。此消彼長說明交換並不均等,只有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才能把大家的利益綁在一起。

老闆需要員工的支持,員工也需要老闆的認同。老闆用高薪高職位交換員工的忠誠和奉獻,公平,公正。

奉獻長期來源於一方,不均衡,也不穩定。

很少有人願意一直無私奉獻下去。就算有人的職業價值觀就是服務/奉獻型,也只能代表他更喜歡從事能為更多人帶來福利的工作,也不能說明他自己就是不求回報。

“平衡”是個很偉大的理念。陰陽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付出和收穫的平衡……人生中處處充滿了平衡。

職場上更要講究平衡。只奉獻,沒有回報?那跟“只讓馬兒跑,又不給馬兒吃草”有什麼區別?

沒有回報或者回報與奉獻不對等的奉獻,不穩定,也無法長久。

幾年連續給領導送年貨,卻沒得到什麼回饋的員工,都會猶豫,這年貨,今年送還是不送?更何況讓一個人長期奉獻卻沒有等價交換了。

奉承從來都不是一種能力,無異於投機取巧,偶爾贏得一時,絕對贏不了一世。

需求決定價值。

工作知識、技能、能力是職場的剛需。“奉承”頂多算是老人家去菜市場買了一籃子菜,商家贈送的兩根香菜。有,則能拔香菜品,錦上添花;沒有,也誤不了晚飯,不是必需品。

很少有領導說,菜裡要是沒有香菜,這菜我沒法吃。倒是有很多領導,還真受不了香菜這個味道。

奉承對於領導來說是可有可無。閒暇時聽著開心,卻不可能因此走上大雅之堂。為什麼?因為需求低,沒有價值,也很難創造出來價值。

所以,如果人沒有真本事,光靠奉承,走不多遠。就像是人人都要長途跋涉穿過大沙漠,有人背食物,有人背水,只有你,背了個可以彈唱的吉他。背食物和水的人可以用這些必需品進行交換,吉他能交換來什麼?只不過是更沉重的一個負擔罷了。

【總結】理解了職場的本質是交換,只是第一步。自己是否具備可以跟別人交換的東西,也就是,自己身上有沒有能夠滿足別人需求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關注@職場綠皮書,用生動的故事和案例講述職場上的那些事兒,與你一起成長。認同我的回答,請點贊、轉發、評論。

職場綠皮書


這話說得沒毛病,不管是在職場或者在生活,單純的拿奉獻說事兒的關係都不會長久!

下面我就從團隊員工分類;職場目標;如何提升職場價值三方面來聊聊職場本質是交換這個問題。



一、職場的四類人

拿破崙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在一個團隊裡,我們將員工大致分為:直接指揮者;間接指揮者;奉獻者;麻煩的馬屁精四類。

  • 直接指揮者:他們是團隊名義上的領導,比如經理、總監之類的。他們在團隊裡不需要直接參與具體任務的執行,而是通過發號施令來指揮、監督團隊的工作公司或者團隊中任命的領導,擁有領導頭銜;
  • 間接指揮者:他們從表面看與團隊其它成員沒有差別,但擁有極高的聲望,雖然命令是由直接指揮者下達的,但主意許多時候是他們出的;
  • 奉獻者:他們的業務水平不一定比間接指揮者低,但是出於資歷、年齡等原因,他們選擇依附於一個間接指揮者默默奉獻。
  • 焦慮的馬屁精:幾乎每一個團隊裡都有幾個這樣的人,他們幹活不行,卻在和領導套近乎搞關係上精力旺盛!每天忙著去找機會搶功勞,卻不去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上面說的後兩種員工,似乎就是在題目中說的“奉獻”和“奉承”,但大家要注意,這兩類人絕不代表職場的本質,奉獻者最終會努力攀升為指揮者。

二、職場奮鬥的目標

直接指揮者和間接指揮者這兩類人是我們努力想要奮鬥成為的人。除了工資待遇在團隊中處在頭部位置外,這兩類員工還能享受到更多的公司內外部資源。而如何能成為這兩類人呢?通常,這兩類員工都由最初的奉獻者演變而來。

奉獻者,之所以處在奉獻者的位置,主要是由於當下的能力資源限制而來。

比如說,一位職場新人,你即使有再強的能力,如果公司不是你爸開的,不可能讓你直接成為領導吧!這時候,有抱負的人會選擇低調做人做事,通過承擔團隊中更多的任務來積累經驗,為成為直接指揮者或者間接指揮者而做準備。簡單來說,就是用一段時間的蟄伏來換取他日崛起的機會!

所以,多數奉獻者並不是長期做奉獻的人,他們只是出於某些原因,在一段時間內,選擇在公司中做奉獻者的角色。

而馬屁精的職業生涯可以說是短暫的,沒有一個領導會傻到不能識別馬屁精的小伎倆,但為什麼還允許他們的存在呢?我認為主要有這兩點原因:

  • 找雙眼睛,窺視團隊內部運作情況;
  • 平衡各種力量,讓團隊更有競爭力

我們可以用管理學中的“鰱魚效應”來理解

,在團隊中,馬屁精就是那條鰱魚,他會讓本來在一個階段趨於平靜的團隊時不時的陷入困難,從而激發團隊的鬥志。

然而,馬屁精的職業生涯是非常危險的,一旦團隊進入到下個階段,沒有核心競爭力的馬屁精會被首先淘汰。



三、如何在團隊中成為有價值的人?

不管是直接指揮者或者是間接指揮者,成為他們才是我們職場努力的目標,那麼如何才能達到這個目標呢?

①培養核心競爭力

公司需要員工產生價值,員工需要公司對自己的付出給予回報。這樣的等價交換合作才能長久。要想成為團隊中出於頭部位置的領導者,那麼就需要有值得公司為你付出的核心競爭力。

比如,做會計的,你如果只有初級證書,很難成為主管或者經理,但如果你有中級或者注會的證書,那麼這就容易多了,企業在招聘的時候,給你的薪資也會比只有初級證書的高許多。



②建立屬於自己的人脈資源

有人說,很難看到三十多歲的人還去招聘會找工作,為什麼呢?當我們職業生涯走到30+以後,技術技能方面的提升空間越來越少,許多人甚至出現瓶頸期,但這時候,你在之前建立起來的人脈圈對你的職業生涯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你的人脈可以幫企業賺取更多的利潤,所以企業願意為你付出相應的價值。如果在這之前,你並沒有建立起自己的核心人脈圈,同時,技術能力又不斷被年輕人趕超,那麼30+的中年職場危機就會和你不期而遇!

③打開職場綠燈思維,及時更新知識技能

前幾天看了一部電影《騾子》講了一位退伍老兵當了一輩子優秀的花匠,因為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他經營的苗圃生意慘淡。因為因為之前一直將個人精力投入到事業中,無法從情感上回歸家庭,最後走上幫黑幫運送毒品的犯罪道路。

現在這個時代,已經過了“一招鮮吃遍天”的時候了,想要有所成就,就需要不斷的學習,更新自己的思維和技能,才不會被行業拋棄,才有公司願意為你的價值買單。



最後總結一下:職場的本質是交換這個觀點沒有問題,你為企業提供多少價值,企業給你多少回報。

在職場中,你需要努力成為指揮者,而這個過程,需要你不斷的學習知識技能,整理自己的人脈,提升核心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