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內瑞拉有4千萬公頃的優質耕地,為何糧食不能自給自足?老百姓還吃不飽肚子?

書生腳短


委內瑞拉為啥鬧餓荒。委內瑞拉全國將近4千萬公頃的耕地只利用了其中300萬公頃,而且水資源豐富,大小湖泊全國都有,而且地處熱帶,一年四季都能耕種,為何養不起區區3200萬人口呢?

一,是社會福利太高,在查韋斯時代社會各種福利都有,吃的喝的用的,上學,,醫療都免費,這是一種富貴病,民眾吃喝不愁,誰還願意種地,糧食水果都靠進口。搞懶了。


二,委政府有了石油之後,大力都去開發石油了,對農業不夠重視,搞農業就少了,造成農業技術這塊非常落後,石油雖然可以賣油掙錢,但這個價格不掌握在自己手裡,價格一走低,面對社會福利就要打折扣。就不夠吃了。

三,雖然現在經歷痛苦的教訓,準備去亡羊補牢已經晚了,三千多萬公頃荒地開墾起來需要時間,農業技術學習需要時間,民眾思想轉變需要更多的時間,被先前發展石油的單一理念害慘了。




牛頭馬面兩鬼


委內瑞拉造成老百姓餓肚子大概有三大因素構成。

一、先天因素

委內瑞拉城市人口87%,農村人口13%,知道為什麼委內瑞拉城市人口那麼高嗎?

因為大部分城市人口都是之前釋放奴隸的後代,委內瑞拉又是私有制國家,大部分土地都是私人的,這些奴隸被解放後,連在農村待的權力都沒有,只能生活在城市的貧民窟裡。

老百姓想種地是個呵呵的問題,他們能在城市邊緣能搭個棚安身都不錯了,這是私有制下窮人無立錐之地的現實,那時候南美地區普遍如此,如今很多南美國家依然無法改變這個現狀,要不然南美地區怎麼會有社會主義的思想運動。

二、美國因素

委內瑞拉的耕地沒有4千公頃,可開發為耕地的地方加起來也就3千公頃出頭一點,但這裡面是林場、草場之類,不可能全部開放成農田,那樣的話就得大量的把樹林砍掉,把草場燒點。

其實委內瑞拉的糧食自給自足率一直都不高,最多的時候也就達到55%左右。這裡主要是受到美國農業的衝擊。

委內瑞拉有大地主,美國的地主比委內瑞拉的更大,而且生產技術更先進,產量更高,價格更低,由此極大的衝擊了委內瑞拉的農業。導致委內瑞拉的農場主種糧收益越來越少,從而開始減少種植面積。

這也是委內瑞了糧食產量下降的一個原因。



三、查韋斯因素

前面說了,委內瑞拉城市的貧民窟裡住著大量奴隸解放出來的人口,而委內瑞拉的工業本來就不發達,他們在城市裡只能做小販,苦力、和服務業為生,全國有70%左右的人口屬於貧困人口。

而查韋斯也是窮人出身,他當總統後當然為窮人某福利了。所以進行國有化政策,先收了是石油、然後收了一些礦產,最後還以防止農田閒散的名義把大地主的一些閒散的農田收了上了。不過量也不是很多,只佔當時耕地面積的20%而已。其實耕地大部分依然還是在大地主手裡的。

只不過這些大地主之所以有閒散的田地,本身就是受美國農業衝擊的影響,再加上查韋斯限制糧食價格,導致了農場主更不敢加對加大生產投入,進一步讓委內瑞拉農業產量下降。

查韋斯當時的確想把所有的土地都回收國有,然後分配給窮人,讓他們自己養活自己。但是你把土地分給那些根本不會種田的貧民窟人口,有什麼用。

查韋斯把回收的那20%得土地分給他們後,根本沒什麼效果,最後連查韋斯自己都放棄了這個想法。

不過當時查韋斯走國有化路線的時候,他的麻煩就已經來了,那時候委內瑞拉各種大地主,礦場主還有各種資本家,就已經開始反查韋斯。

那時候他們都害怕有一天查韋斯把什麼都國有化,所以整個委內瑞拉各個產業的資本家都減少了再生產投入,讓委內瑞拉就業率再下降。並且舉行了各種反查韋斯的運動。

也就是說那時候委內瑞拉的反對派就已經開始的,當然了,當時有他們減少生產投入,一部分是害怕國有化,另一部分是讓社會就業率下降,增加委內瑞拉人對查韋斯的不滿,從而達到讓查韋斯下臺的目的。


不過那時候國際油價好,查韋斯當時為了和這群人對抗,把大量的石油收益用來補貼貧困人口,一方面他的確想改善委內瑞拉窮人的現狀,給窮人一條出路,所以在教育、醫療、住房等等投入很大。而另一方面他也想通過這種方式讓窮人支持他。

所以導致了委內瑞拉在國油價時候並沒有什麼國家積累,而馬杜羅接手後,國際油價下跌,所以就有了現在委內瑞拉的問題。

查韋斯把重要的石油資產收歸國有是沒有錯的,錯就錯在亂髮福利,把錢都用花光了。如果不把石油收入國有,委內瑞拉現在也就是另外一個尼日利亞而已,石油都被外國公司掌控,人民根本得不到什麼好處,貧困率70%。


一號風手


△委內瑞拉的地形

委內瑞拉國土面積91.64萬平方公里。全國地形可分成三大區域。

西部和北部為山區。安第斯山脈東北的分支梅里達山脈是境內最大最高山脈,最高處5007米。頂部常年積雪,冰川不化,是地震多發區。梅里達山脈西北部,是拉丁美洲最大湖泊馬裡開波湖,水面面積14300多平方千米。湖周邊是沼澤,沼澤周邊是世界著名石油產區。

中部,是奧裡諾科平原。西半部是一片草源,東半部是一片沼澤。

東南部,圭亞拉高原,海拔500~800米。有世界第一979米落差的安赫爾瀑布。

△委內瑞拉的氣候

境內除山地外屬熱帶草原氣候。常年氣溫在26~28攝氏度。全國降水極不均勻,年均降水量多的地區在3000毫米,少的在550毫米。全國境內分為兩季:旱季12月至第二年5月;雨季6月至11月。很多作物不適宜生長。

△農業狀況

全國有耕地面積3000萬公頃,其中種植面積約300萬公頃,這其中只有部分是優質土地。從事農業人口占全國勞動總人口的13%,產品主要是甘蔗、土豆、大米、玉米、可可、咖啡、豆類等品種。咖啡種植歷史悠久,品質優良,世界著名。其他可耕面積牧場佔1713萬公頃,森林佔310萬公頃。委內瑞拉不能自給自足,生產的糧食、食品供不應求,大部分靠進口。

△養不活老百姓的部分原因

①季節分明,不適宜多種糧食作物生長。長期的雨季和連續的旱季,很多植物要麼淹死,要麼乾死,產量非常低

②資源型國家,工業是主業。

委內瑞拉石油藏量豐富,已探明有3000億桶,位居世界前列;金礦、鐵礦等就業人員佔了很大部分。主要工業部門有石油開採丶鍊鐵、鍊金丶鍊鋁、鍊鋼、建築等。

③依靠福利。

委內瑞拉在查韋斯時代,是高福利高享受時代。醫療教育住房食品基本都是國家分配。查韋斯時代的反美引起美國對委國長期經濟制裁,加上美國利用“石油美元"控制石油價格,使石油出口一直維特在低價位。財產收入減少,福利享受降低。

④國家政策調整緩慢

委內瑞內一味依靠資源出口,換取食品來源,政策調整反應遲緩,這也是造成食品緊缺的重原因。

委內瑞拉的人均壽命男女都在74歲以上。貧困人口占全國的1/5,赤貧人口占總人口的5.5%;出生率為2.45%,死亡率為5.14‰,嬰兒死亡率有點高14.%多。

委內瑞拉貧窮的一部分原因由美國製裁造成,一部分原因是馬杜羅政策失誤造成,一部分由季節不適造成,當然還有一部分原因由國民懶散習慣造成!


老狼48440790


委內瑞拉走到今天,成了非常好的教科書,因為他的天然稟賦實在是太好了,卻混成了饑民遍地,民眾奔走流失哀號。

委內瑞拉的資源

委內瑞拉是個資源豐富到令人髮指的國家,他儲備有豐富的鐵、煤、鋁、石油、天然氣,拉斯·克里斯蒂娜斯金礦儲量達1300萬盎司(約合368.6噸),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尚未開發的最大金礦之一。

金剛石地質儲量約696萬克拉。

4千萬公頃的優質耕地,年平均氣溫為攝氏26~28度,一年三熟,令人羨慕。

查韋斯當選後

今天食不果腹的委內瑞拉曾經是個食品大國,委內瑞拉生產著世界上最好的可可豆,查韋斯當選委內瑞拉總統後,對委內瑞拉進行大改造,用行政手段限定了約300種農產品價格,同時控制了農產品銷售渠道,和農資化肥、農藥的銷售渠道。

在這種情況下,還出臺了農產品配額,規定最低出產量。多管齊下之後,農場主紛紛放棄了農業生產,表示願意被國有收購。

你們以為到此為止嗎?改革才剛剛開始。

委內瑞拉開始了大規模國有化

在農業大規模改造後,委內瑞拉前總統查韋斯開始對工業企業動手,沒收了上千傢俬有公司,很多企業主未經審判就關進監獄,所有的石油企業一夜之間實現了國有化,外資飛快地潰逃。這些民粹主義做法當時得到了委內瑞拉全國國民的狂熱支持,呵呵,除了少數資本家外,其他人都是贏家,把別人的錢直接變成了全民的錢。

直接後果是,80%的食品企業迅速倒閉,這些都是競爭型企業,石油企業的利潤全部國有,國家特別富有,然後大量進口食品,分發給居民,加劇了剩餘食品企業的倒閉關門。但是平均主義導致石油設施維護卻沒法跟上,石油產量質量逐年下降。

結果

委內瑞拉的經濟不是一天潰散的,但是經濟恢復起來卻很難,農場全部國有化,進口農資沒有資金,生產的農產品沒有效益,農業上下游企業紛紛破產等矛盾逐漸暴露。

市場經濟不見了,自發調節生產的手不見了,而光靠行政命令使經濟一步步走入死衚衕。


天下會會天下


委內瑞拉哪裡來的4000萬公頃優質耕地?阿根廷耕地面積南美洲第一,世界第10位,才僅有2850萬公頃耕地。相反,委內瑞拉糧食不能自給自足的原因之一就是農業用地不足。此外,查韋斯的超級福利制度、國際油價下跌、美國經濟制裁,也是委內瑞拉糧食無法滿足民眾需求的三大原因。

1.委內瑞拉耕地不足。委內瑞拉領土面積為91.64萬平方公里,人口總量為3111萬,人口密度為36人每平方公里。以委內瑞拉的人口密度的角度,算得上地廣人稀,糧食應該能夠自給自足。但是,委內瑞拉的糧食長期依靠進口,主要原因之一是種糧食的耕地不足。從地形的角度,委內瑞拉西部與北部是山地地形,是安第斯山脈的分支梅里達山脈,南部與東部是圭亞那高原,只有中部是奧裡諾科平原,其中一半還是草原;從氣候的角度,委內瑞拉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草原氣候,半年旱季與半年雨季,也同樣不適合耕種。事實上,委內瑞拉的農作物一直以咖啡、可可為主,糧食一直依靠進口。

2.查韋斯超級福利制度“養懶”了委內瑞拉人。查韋斯當選委內瑞拉總統以後,將石油資源收歸國有。查韋斯執政初期,正值石油價格暴漲,委內瑞拉獲取了大量石油收入。查韋斯用石油換來的美元,在委內瑞拉實行了超級福利制度。查韋斯在委內瑞拉推行全面免費教育、免費醫療,以及名目繁多的各種社會補貼。在2014年石油價格暴跌以後,已經習慣了高福利的委內瑞拉人民,失去了石油收入維持的超級福利,只能是“餓肚子”。查韋斯

3.石油價格暴跌。委內瑞拉擁有世界上儲量最多的石油資源,石油出口收入佔到了委內瑞拉總收入的80%。2014年,石油價格暴跌以後,委內瑞拉失去了最大的財源,外匯儲備不斷萎縮。委內瑞拉糧食長期依靠進口,所憑藉的就是石油石油換取的美元。石油價格暴跌,沒有了美元收入,委內瑞拉也就沒有足夠的能力進口民眾所需要的糧食,理所當然的發生了食品短缺現象。4.美國的經濟制裁。美國的經濟制裁也是委內瑞拉糧食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國製裁了委內瑞拉石油公司,凍結了美國境內的70億美元資產,不允許美國個人、企業與委內瑞拉石油公司往來。美國的經濟制裁,共計給委內瑞拉石油公司造成了110億美元的損失。此外,美國的盟友英國拒絕將委內瑞拉的13噸黃金運回委內瑞拉國內。本來就缺少外匯的委內瑞拉,在美國的經濟制裁之下,等於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宣佈支持委內瑞拉

當然,委內瑞拉發生糧食短缺的根本原因還是經濟結構單一、過度依賴石油。如果查韋斯能夠將石油收入用於發展委內瑞拉經濟、投資興建基礎設施,可能今天的委內瑞拉又是另一番景象。


美國觀察室


委內瑞拉優質耕地大約有4000萬公頃,而委內瑞拉人口只有3000萬人,平均下來每個人都有超過1公頃的優質耕地。然而委內瑞拉人民現在卻食不果腹,甚至淪落到了靠撿剩菜和乞討度日的地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還是因為委內瑞拉的農業政策不能適應國內農業發展,也是受查韋斯時期“福利國家制度”的不良影響。

1.農業政策無法適應國內農業發展

在農產品政策上,委內瑞拉政府從2003年開始對400多種農作物實施價格限定,而且政府沒有對農民進行補貼,導致農民種地入不敷出,這就嚴重挫傷了農民生產積極性。在土地政策上,委內瑞拉不到10%的地主擁有超過四分之三的可種植耕地,查韋斯執政期間為了消除貧困,開始“打土豪、鬥地主”,慢慢的將土地收歸國有,老百姓開始吃上了“大鍋飯”,主要還是因為政府變更了土地所有權但是沒有提高農業生產力,依靠委內瑞拉傳統落後的農業技術,根本無法實現自給自足。

2.福利國家制度讓農民沒有生產動力

查韋斯執政之後,將石油企業私有化轉變為國有化,用低價收購的方式將外國資本排擠出了國內石油市場。查韋斯沒有獨佔石油資源帶來的好處,利用石油資源帶來的巨大利潤推行各種福利制度。農民不用種地也能拿到補貼,工人隨便進一個企業就能拿到高薪工資,可以說政府用石油養著整個國家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委內瑞拉主要的農產品都依賴進口。因為查韋斯的石油國有化損害的美國的利益,所以對委內瑞拉實施經濟制裁,導致委內瑞拉石油產業遭受嚴重打擊,石油利潤急劇下滑,也就影響了人民的正常生活。

委內瑞拉農業因為政府不恰當的政策沒有得到發展,委內瑞拉人民也因為國家福利失去了進行農業生產的動力。結果在外力作用的干涉之下,委內瑞拉從天堂墜入地獄,百姓民不聊生。


國際視角淺說


國家真正到了危機時刻就會明白農業的重要性,放眼世界所有的發達國家沒有不重視農業的,就連迪拜這樣的土豪國家也在引進實驗 袁隆平 先生領導的海水稻,美國更是不惜虧本補貼也要維持農業出口保持農業規模。其實,我國農產品價格也很低廉,但我國農民純樸善良,價格低點也願意耕作,一畝地賺幾百元也堅持下去,有些農戶辛苦種幾十畝糧食,還不如菜販子一個月賺的多。拉美、非洲農民則不一樣了,很有頭腦,寧可拋荒,也不願意這麼幹。

委內瑞拉資源豐富,土地肥沃,沒有沙漠,沒有雪線以上的高山,有熱帶雨林和草原,非常適合農業。一是政策原因,二是來錢太容易,1977年進口威士忌世界第一,酒類都有政府補貼,發達國家都做不到的。不切國內實情,引入高福利和蘇聯式社會主義,導至委內瑞拉的長期貧困。如要解除高福利,實行按勞分配,發展農業,包產到戶,人民就會反對,總統就當不成。真是無可救藥。

這就是經濟!經世濟民。把地種好了,保證糧食安全,這就是合理的安心的經濟。反之,為了經濟而經濟,以資源優勢而忽略農業的基礎性地位,這樣的純粹為了經濟的經濟就是假經濟!想一下,如果,委內瑞拉開始就重視本國農業完全自給自足,外國再怎麼幹涉又能翻起什麼浪?也動不了國本——人心。

可能有多方面原因,一個原因是長期處於動亂時期,百姓都無心勞動,這是美國的功勞,第二個原因是可能與氣候有關,第三個原因是可能產油大國,石油的來錢比種田來得更快更多,而現在美國的制裁石油賣不出去就會出現今天過的苦日子。委內瑞拉以前以石油美元換食品百貨。可美國製裁五年不準別國賣東西給委內瑞拉和不準別國買委內瑞拉的石油。其結果是石油產量降低,出口國因頂著美國的壓於必以低於市場價收購!進口價也一樣水漲船高!美國的制裁就是造成委內瑞拉今天亂局的主因!

管理真是問題啊?那麼多土地,別的不說多麼富裕,首先搞得大家有吃喝,應該不是問題。其實很簡單,政府把荒地租給農民種,只要失業的人,餓肚子的人,都去種地政府再回收。大規模的搞不起來,小規模種植。舉國上下先搞農業,不為出口,只為解決吃飯問題。想當初中國八十年代,大家分了田地,立馬有飯吃了。只要需要政府補貼的人,就給一塊地種。

拉美的人懶,跟非洲人有一拼。從查維斯開始,把勞動人民慣壞了。不幹活還能吃補貼,誰種地去?現在西方國家也走上了這條不歸路,就因為汽油漲價,巴黎黃馬甲鬧翻了天。福利社會,大鍋飯,娛樂至死,移民政策,民主自由的體現。中國的糧食方面,形勢也令人擔憂!試問80,90,00後的人又有誰懂得種田?又有多少人願意種田養植?60,70後的人種不動了,我國的田地誰來種?國際形勢稍變,外國在糧食方面卡我們脖子,我國的糧食有保障嗎?至時我們的生活會不會跟現在的委內瑞拉一樣呢?


歷史深度揭秘


石油產業使得委內瑞拉經濟患上了嚴重的“荷蘭病”。國家的產業結構單一化,嚴重依賴石油產業,糧食70%多以來進口。這使得其他的產業發展受到了束縛。農業僅僅佔國民經濟的3%,農業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10%左右。

委內瑞拉在上世紀50年代大規模石油出口以前其實並不是這樣。農業、漁業和林木業是委內瑞拉的核心產業,大概能夠佔到GDP的一半以上,全國農業人口占到60%。委內瑞拉不僅是種植玉米和水稻等糧食作物,而且菸草、咖啡、甘蔗等經濟作物也是主要出口產品,其中咖啡佔到外貿出口的40%-60%。然而自上世紀60、70年代石油大規模產業開始擴張以後,農業日益萎縮,到了1997年全國近剩下340萬公頃的土地適合耕種,還有1710萬公頃用於畜牧業。(維基百科)

(查韋斯與玉米)

如果說荷蘭病是委內瑞拉農業萎縮,糧食不夠吃的根本原因。那麼查韋斯政府的農業改革無疑是導致問題激化的直接原因。

查韋斯作為一名左派民粹主義政治人物。其利用了上世紀90年代委內瑞拉貧富分化加劇,社會矛盾尖銳的大背景。依靠著免費醫療、免費教育等各種不切實際的高福利政策口號,成功贏得1998年大選,推動修憲建立“第五共和國”。開始推行所謂“玻璃瓦爾革命”,建設“21實際社會主義”。查韋斯本人其實也是充分認識到委內瑞拉農業發展問題給糧食安全帶來的隱患。為此他也有針對性地進行了改革,只不過其改革非但未能讓農業發展,反倒是使得農業更加萎靡不振。

(調研農業生產)

他的首先一個敗筆就是在2003年依靠行政手段限定400種農產品價格。這極大的挫傷了農場主和農民生產積極性。他們紛紛開始減產限制生產規模,同時查韋斯還開始打擊各種走私和私自銷售農產品謀取高利潤的行為。與此同時,為了讓不讓農民減產,其還強行為12種農產品設置配額,要求農民必須完成任務。查韋斯還逐步將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收歸國有,而且還將上游的農資產品銷售渠道也收歸了國有。他這一些列操作,一方面是為了履行承諾,消除貧困以外。其還是在為下步的“農業集體化”鋪路。因為這幾乎將那些農場主都逼上了絕路,最後不得不向政府低頭,土地被強行國有化。

(玉米)

查韋斯還特意提到了農田的產權問題,他稱:“土地不是私人的,這是國家的財產。”於是乎查韋斯將那些收上來的土地分配給了那些無地農民,旨在以此增加委內瑞拉農業生產和減少農產品進口,以支持所謂“糧食主權”。然而這些得到土地的農民,往往都採用落後的生產方式,而不是農場式的集約化方式生產。而且這些土地的產權依然屬於國家,農民算是在為政府打工。落後的生產,加之農產品政策還有落後生產方式,最終導致糧食大量減產

。農民退地,很多土地被荒廢,無人耕種,農業生產受到了嚴重的破壞。糧食主權沒保住,反倒是越發依靠進口,最終釀成了,沒有戰亂出現饑荒的鬧劇。這個跟津巴布韋強行無償徵收白人農民土地導致農業減產十分類似。

(農場)

現在的委內瑞拉有地農民或者存貨下來的農場主,處境相對不錯,但是他們現在只能維持自身溫飽,因為農資也基本依賴進口,通貨膨脹使得農資價格十分昂貴,他們根本承受不起。與此同時,他們還必須時刻保持警惕,來看護自己的口糧田,避免那些農作物被人偷走。

(領取救濟的委內瑞拉難民)

本文圖片來自谷歌圖片,感謝提供,歡迎加大家批評、指正、留言、點贊、關注!


古姿


超過87%的人每天吃一頓,一半以上成年人口體重持續變輕,極端貧困人口一年驟增53%……這些事發生在石油儲量西半球第一的委內瑞拉實在讓人瞠目結舌。委內瑞拉的確有大面積耕地,糧食卻無法自給自足,主要因為其土地過度集中且利用率、生產力極其低下所導致

然而,委內瑞拉陷入饑荒也不是因為糧食無法自給自足,而是因為委內瑞拉的經濟出現了問題。要知道,世界上無法自給自足糧食的地方多了去了,也不止是委內瑞拉。如今委內瑞拉的局面其實與農業發展沒有太大關係,就算委內瑞拉能夠生產充足的糧食也仍舊會陷入饑荒,當地人仍舊是吃不飽。


地處南美洲北部的委內瑞拉麵積超過91萬平方公里,人口不過3000多萬,耕地遼闊多屬於熱帶氣候,可以說農業條件是相當優越的

。不過委內瑞拉從來都不是糧食的主產地,從殖民時代開始,委內瑞拉聞名於世的農產品都是咖啡、可可豆之類的經濟作物,大部分的糧食依賴於進口。

在委內瑞拉廣闊的耕地中,超過一半是牧場,還有大片林業地,種植業面積不到10%。由於農業技術落後,委內瑞拉糧食生產能力原本就嚴重不足。

石油經濟崛起以後,農業在委內瑞拉經濟中的比重也進一步降低
。可以說,石油改變了整個委內瑞拉的命運——輕鬆帶來了大量的財富,同時也埋下了巨大的危機。

很多人將委內瑞拉如今的狀況歸類於“資源詛咒”,這種說法對卻也不全對,沙特、挪威等依賴於石油不也過得好好的。委內瑞拉就算放著大片的耕地不生產糧食,只要經濟夠堅挺,仍舊能夠通過國際貿易進口大量的糧食,過得很快活

相信大家都聽過上個世紀資本主義經濟大蕭條時代,資本家將牛奶、柑橘、咖啡扔掉銷燬也不低價銷售的事情。

同理,如今委內瑞拉普通人手中持有的貨幣已經形同廢紙,失去了購買力,將糧食賣給他們跟白送並沒有區別。委內瑞拉工業實力薄弱,原本出口的商品就非常單一,如今委內瑞拉有限的糧食也用於換取其他物資——所以說,即便委內瑞拉糧食生產充足,仍舊會陷入饑荒

更何況,委內瑞拉5%的人擁有75%以上耕地,卻有大量閒置,而大量沒有土地的窮人只能生活在城市的貧民窟裡——富人不耕田,窮人沒田耕。富者田連阡陌,窮者無立錐之地,委內瑞拉就算坐擁再多耕地也沒用啊。


澹奕


這是委內瑞拉土地國有化政策的必然惡果!

委內瑞拉自然條件十分優越。國土面積近92萬平方公里,水資源豐富,氣候全年適合農作物生長,農產品生產潛力巨大。據統計,委內瑞拉的可耕地面積在4000萬公頃以上,在不同時期內耕種過的土地總共僅有不到2000萬公頃。委內瑞拉人均佔有可耕地15畝,是中國的十倍,卻要每年進口三分之二以上的糧食。

如果按照2000萬公頃可耕地計算,在中國可以養活1.5億人口,而委內瑞拉只能養活1000萬人口。

2019年,聯合國報告稱:超過340萬委內瑞拉人流亡海外,食品匱乏是主要原因之一。委內瑞拉是怎麼做到的?

委內瑞拉土地改革

20世紀80年代以前,委內瑞拉的農業曾受到過重視,一度持續增長,部分農作物如咖啡、可可等還大量出口。但是後來的各屆政府過於依賴石油工業,不再重視農業,農業生產也就一路下滑。

1999年,奉行民粹主義的查韋斯上臺後,推行土地改革,將原來的大農場收歸國有再強制拆分,以極低的價格租給無地農民。土地改革使查韋斯獲得了無地農民的支持,同時也公然踐踏了私人財產權利,事實上終結了委內瑞拉40年的自由民主資本主義。

對於這種公然踐踏私人財產的政策,查韋斯的理由是“土地不是你的,它不屬於私人,它是國家財產”,“土地應該被勞動者佔有,那些不工作的人應當失去他們對土地的權利“。

查韋斯將那些收上來的土地分配給了那些無地農民耕種,想以此增加委內瑞拉農業生產和減少農產品進口,以支持所謂“糧食主權”。而實際情況是農民在為政府打工。

土地產權國有和私有的區別,經歷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農民朋友應該都知道。

委內瑞拉國旗

農產品生產的計劃經濟

在委內瑞拉,農產品和農資產品的銷售渠道是國有的。農民生產農產品的種類,數量以及銷售價格都是國家規定的,是訂單生產。

這貌似保護農民的措施,實際上完全不符合市場邏輯,是對農民的傷害。農產品銷售價格事實上鎖定了農民的盈利空間,它是建立在一個理想狀態的計算方式。如果遇到天災人禍,農產品減產,絕收,農民的損失是必然的。

由集約大農場經營到落後的小規模生產,加之訂單生產的農產品政策,委內瑞拉很多土地被荒廢,無人耕種,農業生產受到了嚴重的破壞,最終導致糧食大量減產。

為了讓不讓農民減產,委內瑞拉還強行為12種農產品設置配額,要求農民必須完成任務,但是依舊於事無補。

管死流通渠道

委內瑞拉的農產品銷售渠道是受政府管制的,遇見哄搶食品,實行軍隊介入也是家常便飯。

委內瑞拉主要農產品流通渠道如:食品生產合作企業\t,社區連鎖超市,農貿市場等都實行價格管制。委內瑞拉為12種“基本食物”制定了最高價格,嚴禁漲價。

委內瑞拉政府限定400種農產品銷售價格,嚴厲打擊各種走私和私自銷售農產品謀取高利潤的行為。2010年5月,曾經一週之內有32個屠夫被控“哄抬價格”,如果罪名成立,他們將面臨一到兩年的有期徒刑。

生產短缺,流通不暢,價格管制外加打擊黑市,食品不短缺才怪呢。

委內瑞拉美女

燒錢又不暢的進口渠道

目前,委內瑞拉的糧食年產量約180萬噸,市場所需的70%—80%的農產品要靠進口,包括50%的牛奶、90%的菜豆、30%的糖、75%的黃玉米、100%的大豆和85%的食用油。

應對糧食短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進口,高效又便捷,這一方面委內瑞拉政府也搞得非常糟糕。1.首先是虧錢,由於委內瑞拉國內銷售價格低廉,進口食品需要政府補貼,的也就是說政府進口食品每年都要虧掉大量金錢。

外債高企的委內瑞拉政府已經沒有能力購買大量的食品,滿足國內民眾需求。

2.食品的進口貿易受到政府的嚴格管制。食品短缺並沒有讓政府放鬆進口管制,政府曾經突擊搜查過百事可樂的倉庫,“繳獲”白糖8520噸,儘管百事可樂生產商擁有政府的進口許可證。

食品短缺背後的腐敗和浪費

食品短缺背後同時存在的是驚人的浪費。曾有報道稱,有23000磅腐爛的雞肉被傾倒在委內瑞拉東部農村的一個垃圾場,包裝袋上寫著“政府糧食計劃署”。在卡貝略港,2340個裝運食品的集裝箱因無人運走而長時間閒置,最終導致了12萬噸食物腐敗。

民眾的苦難不影響政府腐敗。

2013年時任委內瑞拉央行總裁的艾梅·貝當古(Edmée Betancourt)說,2012年委內瑞拉央行通過國家匯率管制體系共獲得590億美元,其中有約為150億美元到200億美元不見蹤影;安道爾政府2015年3月安道爾政府對安道爾公共銀行的調查表明,有人假借影子公司通過安道爾公共銀行隱匿和轉移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價值20億美元的資產。

2016年,國際透明組織公佈的全球清廉指數排名中,委內瑞拉在176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166位,是拉美最腐敗的國家。委內瑞拉貪腐和資金濫用問題嚴重。由於行政權力沒有受到有效監管,從商品進口到政府補貼,再到最終的分配和銷售,在商業流通的每個環節都有人投機牟利,倒賣和走私商品的現象十分普遍,貪腐醜聞層出不窮。

委內瑞拉小姐

土地國有化改革的現狀

委內瑞拉農民拉蒙·巴雷拉在拿到分給他的37英畝土地後半年仍然只是在喂他的9頭豬,土地則處在休耕狀態。“沒有水,沒有電,沒有肥料,也貸不到款,我該如何開展工作?”

現在,委內瑞拉是世界最嚴重的通脹國家之一、最嚴重的暴力犯罪國家之一,法治指數最差國家之一,世界最危險的投資目的地之一。

委內瑞拉為保住糧食主權進行的土地國有化改革,不僅糧食主權沒保住,反倒是越發依靠進口,最終釀成了今天的糧荒。

歡迎留言討論,如果喜歡,請關注作者,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