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種植的馬鈴薯有時是隻長秧子不結薯?如何防治?

黃曉紅果果


馬鈴薯又稱土豆,由於它產量高,而且可當作主食,比如我們當地經常做的土豆餈粑,又可當做蔬菜,比如經典菜餚酸辣土豆絲,既美味又營養,因此馬鈴薯在農村是一種被廣泛種植的農作物。但是有時候種植的馬鈴薯只長秧子不結薯,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又該怎麼防治?



播種時密度過大

馬鈴薯在播種時應適當密植,以每畝地用種130公斤左右,畝保苗數4500株左右為宜。如果下種密度過大,就會出現馬鈴薯植株之間互相爭水爭肥爭光照的情況,造成地上秧子徒長,而地下塊莖很小甚至不結薯的現象。

【防治方法】合理密植。對於密度過大的苗株,應及時拔除,苗株數量穩定在每畝4500株左右。

出苗時間過晚

馬鈴薯出苗時間過晚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播種過晚,二是播種過深。馬鈴薯生長習性是喜冷怕熱,適宜的生長溫度是在15~25度。如果馬鈴薯出苗過晚,此時氣溫逐步升高,超過了馬鈴薯適宜的生長範圍,就可能造成只長秧不結薯的情況。

【防治方法】為了讓馬鈴薯早出苗,除了適時播種和深度合理之外,還可以採取播種前曬種,催芽等方法,縮短馬鈴薯的出苗期。



溫度過高或光照不足

我們知道,馬鈴薯的生長習性是喜冷怕熱,到了七八月的持續高溫天氣,如果不及時給它降溫,或者馬鈴薯植株被高大樹木擋光,影響光合作用的形成,那麼就可能導致只長秧不結薯的情況。

【防治方法】遇到持續高溫天氣時,我們可以在田間小水灌溉,或者採用噴淋等方式增加溼度,利用水分蒸發吸熱的原理帶走一部分熱量。如果植株的光照被遮擋,那麼就應選擇在光照充足無遮擋的地塊種植。

土壤過於乾旱

馬鈴薯薯塊的膨大期是需水量最多的時期,如果土壤過於乾旱,根系就難以從土壤中汲取水分,水分不足,薯塊當然也就難以膨大。因此,水分管理在種植中不可或缺。

【防治方法】土壤中的水分應保持在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左右,可以採取“少量、多次”的澆水原則,總之,馬鈴薯開花期及結薯期土壤不能過於乾旱。但是在收穫前十天左右應停止澆水。



肥素比例不當

俗話說,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這說明肥素的重要性,但是施肥也是有講究的,不可亂施,比如馬鈴薯對肥素的需求,以鉀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剩下的就是各種微量元素。如果馬鈴薯結薯期尿素施用過量造成氮肥過多,而鉀肥、磷肥不足,那麼就可能會導致薯秧徒長而不結薯的情況。

【防治方法】

施肥時應根據馬鈴薯的需肥規律,注意肥素比例,在補充氮肥時,應適當增加鉀肥,磷肥。此外,應控制氮肥在馬鈴薯後期的施用量。

總結:出現馬鈴薯只長秧不結薯的原因多見於以上幾種情況,我們應根據具體情況找出真實原因,然後對症下藥,科學防治,這樣才能為馬鈴薯獲得高產奠定基礎。

【我是秦農視野,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可進入我的主頁免費學習瀏覽更多農業知識,你們的轉發及留言,就是我寫作的動力,謝謝支持!】


秦農視野


首先這是一個馬鈴薯品種的問題,拿我甘肅農村老家的話說就是“你在山上種了“大輩兒”的馬鈴薯”(意思就是說種植環境與馬鈴薯的品種不相符合),因此就會出現這樣的一種情況,在我老家裡面以前經常是遇到的,尤其是在山上種植的馬鈴薯。

1、上一段說到了馬鈴薯的品種問題,這是一個最基礎的,也是根本上的所在,所謂“牛頭不搭馬嘴”就是這樣的表現;

2、在馬鈴薯剛開始種植的施肥上是不對的,一般情況下就是把這個化肥施放的多了,至於腐熟的農家肥,放的就稍微的少了一些,所以這在後面的生長當中就出現了“空長葉子不長馬鈴薯”的境地;

3、還有就是在後期的追肥不合適,比如我甘肅農村老家裡面在山坡上種植馬鈴薯的時候,尤其是在下雨天之後就會去撒尿素,其實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現象,有時候會引起燒葉子,不會發生比較少一些,但是這個空長的現象就發生的比較多了,幾乎每一年都會有農戶家出現了;

4、馬鈴薯只長秧苗不長馬鈴薯,這也從側面上說明了沒有病蟲害的出現,尤其是這個根部蟲害和病害的出現,因為秧子長的好就是一個很直接的說明了,所以大家就沒有必要在這個方面來糾結了;

5、在馬鈴薯的播種時間上也是不合適的,那麼按照題目當中所表現出來的就是“晚種”了,這個和冬小麥的早種所表現出來的是一樣的,很明顯這個秧子就會“瘋長”至於長出馬鈴薯就比較困難了,因此大家在明年種植的時候,要在合適的時間去種植,所謂“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就是這個樸素的道理;

6、在種植馬鈴薯的密度和植株間距離上有些“密”,我甘肅農村老家山上種植的馬鈴薯就是這個樣子,因為是前面牛耕,後面人撒種,所以很容易就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加之品種不合適的情況下,直接就就會出現,後面改善起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了,只能接受最後的“減產”了。

總結

大家在種植馬鈴薯上要選擇合適的種子、合理的種植密度、合理的種植時間、合理的底肥搭配與施放、把種植的土壤調節到馬鈴薯適宜生長的、把後期的追肥和在有灌溉條件的情況下合理施肥與灌溉就是可以的了。


寧寧說的話


為什麼種植的馬鈴薯有時只長秧子不結薯?該如何預防呢?

馬鈴薯通俗的說就是土豆,是我們平時生活中吃的最多的蔬菜之一。如果馬鈴薯只長秧子不結馬鈴薯的話,對於農民來說,今年也許就白種了。為什麼秧子長的很好,卻不結果實呢?原因主要有以下這幾個:


溫度不合時宜

馬鈴薯要生長狀態良好,就必須有充足的水分以及相對低的溫度,溫度是影響馬鈴薯膨大的主要因素之一。15度條件下7天開始形成塊莖;25度條件在,15天可以形成塊莖,而塊莖的生長最佳溫度為16~18度左右,如果溫度過高,就不利於馬鈴薯莖塊的生長。如果溫度達到三四十度的話,就停止生長了。

種植馬鈴薯晚了

什麼時間種植馬鈴薯都是相對固定的,早了或者晚了,馬鈴薯都會生長的不正常。如果種植晚了,這個時候天氣的溫度已經相對高了,顯然更有利於馬鈴薯葉子、秧子的生長。營養都被枝葉給吸收了,造成了馬鈴薯葉子、秧子的瘋長。


馬鈴薯播種過淺

如果馬鈴薯栽培過淺,會導致馬鈴薯在膨大期會直接受到溫度的影響導致發育不良。溫度過高,不利於馬鈴薯的膨大。後期應該注意及時培土。

施氮肥過晚

在馬鈴薯的莖塊膨大期施用氮肥,有利於馬鈴薯更好更快的膨大,但如果施肥晚了,過了莖塊膨大的最佳時期,就會直接影響莖塊的生長。



如何防治呢?


在馬鈴薯生長的關鍵時期,注意觀察馬鈴薯的狀態,經常的給其澆水,保持土壤的溼潤,由於馬鈴薯吸收肥水,還可以降低過高的溫度,讓馬鈴薯有個比較好的生長環境。

及時播種。在春天土壤解凍後,要及時整地施肥播種馬鈴薯,使馬鈴薯在整個生長過程中都能處在一個比較涼快的狀態中,在適宜的季節中收穫優質的馬鈴薯。


在馬鈴薯生長的末期、結塊的關鍵時期,可以噴施100毫克/升的多效挫進行旺長控制,可以控制莖塊的膨大,提高大、中薯的比例。


蘇北申哥


馬鈴薯也被稱為“土豆”,它的食用部位是地下塊莖。由於馬鈴薯塊莖澱粉含量很高,很多地方都把馬鈴薯當做主食來食用,是全球主要糧食作物之一。馬鈴薯除了可以當做主食來食用,還可以作為蔬菜進行烹飪,美味的“酸辣土豆絲”就是用它烹飪而成。


那麼在農業生產中,有很多的因素,會導致馬鈴薯出現只長秧苗不結薯的的情況。下面我就具體跟大家分享一下馬鈴薯只長秧苗不結薯的原因,及促進馬鈴薯結薯,高產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馬鈴薯只長秧苗不結薯,我認為主要是以下原因導致的

【1】施肥不到位:在馬鈴薯生長期,如果施肥量太少,馬鈴薯會出現營養供應不足,那麼地下塊莖就無法膨大,進而導致馬鈴薯出現不結薯的情況。或者是在馬鈴薯生長期間,施加的氮肥太多,導致馬鈴薯莖葉徒長,也會出現只長秧苗不結薯的問題。

【2】澆水不到位:在馬鈴薯結薯期和地下塊莖膨大期,需要非常多的水份,如果這時候沒有及時澆水,水份供應不足,會導致馬鈴薯產量下降,或者不結薯的情況。

【3】播種時間太晚:當溫度高於25℃時,馬鈴薯的地下塊莖無法生長。所以在播種馬鈴薯時,要按照播種時間及時播種,如果播種時間太晚,會導致馬鈴薯在結薯期遇到高溫天氣,導致無法結薯。



【4】選種不當:馬鈴薯栽種,要根據播種時間不同,栽種地區不同,選擇不同的品種。如果適宜南方種植的馬鈴薯品種,拿到北方去種植,就會導致莖葉徒長,不結薯的情況。

【5】種植密度太大:馬鈴薯栽種密度太大,會導致土壤營養供應不足,且影響馬鈴薯光照。這樣馬鈴薯合成的有機物就減少了,進而無法供應養料給地下塊莖膨大,出現不結薯的情況。

【6】翻耕太淺:種植馬鈴薯的土地,要進行深耕,如果土地翻耕太淺,會導致馬鈴薯塊莖無法生長,進而出現不結薯的情況。

【7】土壤不合適:馬鈴薯適宜生長在土壤肥沃,溼潤,排水性能良好的沙質土壤中,不適宜生長在鹼化,板結的土壤。如果把馬鈴薯種植在鹼化,板結的土壤中,會導致馬鈴薯的塊莖無法膨大,出現不結薯的情況。

優質的栽種及田間管理技術,解決馬鈴薯不結薯的問題,促進馬鈴薯高產。

★選擇適宜的播種時間:

在我國不同的地區,馬鈴薯播種時間都不一樣。比如在北方地區一年只能種植一季,在每年的4-5月份種植。而在南方地區,馬鈴薯一年可種植兩季,分別是在春天1-2月份和九月份左右播種。所以種植馬鈴薯,要根據你所在的地區,選擇適當的時間進行播種,這樣才能避免,因為播種時間太晚,而出現莖葉徒長不結薯的情況。

★挑選合適的品種:

種植馬鈴薯要選擇適宜該地區種植的品種,比如適宜南方地區,種植的馬鈴薯品種,如果拿到北方種植,可能會因為“水土不服”,而出現莖葉旺長不結薯的情況。然後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再選擇早熟,抗逆性強的品種進行種植。這樣可以避免馬鈴薯結薯期,遇到高溫天氣,也就防止了高溫對馬鈴薯結薯的影響,促進高產。可以選擇“早大白”,“東農303”等早熟品種,進行播種。



★馬鈴薯選種與處理:

①塊莖選擇:我們在選擇馬鈴薯的種薯時,要選擇塊莖飽滿,無病蟲害感染,色澤鮮豔,大小適中的塊莖。這樣的塊莖發芽率高,發芽速度快,植株生長健壯,有利於馬鈴薯高產。

②塊莖處理:選擇好種薯後,要對種薯進行切塊,切塊前先把種薯拿到太陽底下曬種2天,殺死種薯表面的病菌。然後使用酒精對切刀進行消毒,消毒完對馬鈴薯種薯進行切塊,每一塊要保證有2個芽眼。切塊完畢,要使用草木灰對馬鈴薯切塊進行包裹,可以促進切塊傷口癒合。

③塊莖催芽:馬鈴薯切塊處理完畢,在室內對馬鈴薯進行催芽。方法是選擇好一塊室內空地,在表面鋪上一層沙土,把馬鈴薯切塊擺放在沙土上面,然後在切塊上面鋪一層沙土,沙土厚度不要太厚,以覆蓋住切塊即可。如果馬鈴薯切塊比較多,可以再在切塊上多疊幾層,一層沙土,一層切塊,進行疊放,最多疊放四層,避免影響下面的切塊發芽。疊放完畢後,要適當進行灑水,灑水量不能太多,避免切塊腐爛。等到馬鈴薯切塊的幼芽,長到1cm左右時,就可以進行播種了。對馬鈴薯進行催芽,可以促使馬鈴薯切塊栽種後面儘早出苗,縮短生育期,避免遇到高溫天氣,出現莖葉徒長,不結薯的情況。


★選擇合適土地並整地:

①選擇土地:馬鈴薯適合生長在土壤肥沃,溼潤,透氣性好,排水性能良好的微酸性沙質土壤中。我們在選擇種植馬鈴薯的土地時,儘量選擇透氣性好,排水性能好,的微酸性或中性沙質土壤進行種植。這樣才能滿足馬鈴薯塊莖的生長及膨大,避免馬鈴薯出現只長莖葉不結薯的問題。

②土地深耕:馬鈴薯的地下塊莖要順利生長膨大,必須要對土地進行深耕,這樣才能促進馬鈴薯地下塊莖的生長及膨大,避免馬鈴薯只長莖葉,不結薯問題。土地翻耕深度大概在30-40cm左右,翻耕後,要進行曬田2-3天,並撒上適量石灰,對土壤進行殺菌消毒。如果土壤本身呈中性,不要撒石灰,可使用其他藥物對土地消毒。

③施加底肥:土地翻耕完畢後,要施加底肥,保證馬鈴薯的營養供應。每畝地施加3500kg的腐熟農家肥,複合肥,及氮肥,主要以農家肥為主。施肥完,對土地精耕細作,並整平。

④起壟開溝:土地整平後,要進行起壟開溝操作,確保下雨天田地不會積水。按照壟寬2m,溝寬30cm,溝深20cm,進行起壟開溝,然後土豆播種在寬壟上,可以避免馬鈴薯爛種。

★適時播種:

①播種:土地處理好後,在寬壟上,按照行距50cm,株距20cm,深度8cm進行挖穴,每個穴播種一塊種芽。然後覆蓋泥土,輕輕壓實即可。

②澆水:播種完畢,根據土壤乾燥程度進行適當澆水,保持土壤溼潤,這樣有利於馬鈴薯種芽生根,出苗,提高出苗率。

③覆蓋地膜:馬鈴薯生根發芽的最適宜溫度是18℃左右,可以根據播種時的溫度,適當覆蓋地膜。如果溫度較低,有必要覆蓋地膜,保持土地溫度,促進馬鈴薯種芽出苗。如果溫度較高,則不需要覆蓋地膜,避免土地溫度太高,出現爛種。


★適當追肥:

①苗期追肥:在馬鈴薯幼苗出土,生長高度在10cm左右,要進行第一次追肥,這次追肥的目的是促進馬鈴薯莖葉生長,提高苗勢,為後期馬鈴薯結薯,打好基礎。追肥主要以腐熟的農家肥,複合肥,氮肥為主,氮肥可以多施加一點,每畝地追肥量1500kg左右。避免馬鈴薯莖葉生長髮育不良,出現不結薯的情況。

②現蕾前追肥:在馬鈴薯出現花蕾的時候,馬鈴薯地下塊莖已經形成,這時候塊莖開始膨大。所以我們追肥要在馬鈴薯現蕾前,這樣才能促進馬鈴薯多結塊莖,提高產量。施肥以腐熟農家糞水為主,配合複合肥,少量氮肥進行施加,每畝地大概追肥1500kg。

③現蕾後追肥:在馬鈴薯出現花蕾後,這時候是馬鈴薯塊莖快速膨大期,這時候需要非常多的營養供應給塊莖膨大。所以這時候必須要追肥,才能促進馬鈴薯塊莖膨大,提高產量。這次追肥要以腐熟的農家糞水和複合肥為主,不要施加氮肥,避免莖葉徒長,每畝地施肥量大概2500kg。



★及時澆水:

馬鈴薯澆水,要根據土壤的乾溼程度,天氣情況,生長髮育情況進行適當澆水,保持土壤溼潤。

①土地乾旱:在馬鈴薯生長期,要時時關注田間土地乾燥情況,如果土壤比較乾燥,要及時進行澆水,保持土壤溼度65%左右為宜,有利於促進馬鈴薯的生長,避免土地過於乾旱,不結薯。

②炎熱天氣:在天氣比較炎熱的時候,土地水份蒸發比較快,這時候也要及時給土地補充水份,保持土壤溼潤,避免土壤太乾燥,而出現不結薯的情況。

③下雨天氣:在下雨天氣,土壤水份比較多,這時候不需要給土地澆水,但是要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避免馬鈴薯漚根,造成根莖腐爛,引起病害。

④苗期澆水:在馬鈴薯苗期,正常情況下一個禮拜左右澆水一次,如果遇到天氣炎熱,那要根據適當縮短澆水時間,保持土壤溼潤。

⑤現蕾期澆水:在馬鈴薯出現花蕾時期,這時候地下塊莖已經形成,並且處於快速膨脹期。這時候馬鈴薯需水量非常大,要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溼度在75%左右,這樣才有利於馬鈴薯塊莖膨大,提高產量。


★適當培土:

①苗期培土:在馬鈴薯幼苗出土,長到10cm左右時,要對幼苗進行第一次培土。培土厚度以覆蓋幼苗根部即可,避免淹沒幼苗,這次培土的目的,主要是促進馬鈴薯幼苗根系生長,為後期結薯,做好準備,避免馬鈴薯根系發育不良,出現只長秧苗不結薯的情況。

②現蕾前培土:在馬鈴薯出現花蕾之前,要再次對馬鈴薯進行培土。這次培土要完全覆蓋馬鈴薯根部,覆土儘量厚一點,有利於促進馬鈴薯地下塊莖膨大,促進高產。


★摘除花蕾:

在馬鈴薯開花期間,正是地下塊莖迅速膨大期,這時候要摘除馬鈴薯的花蕾,避免養分白白消耗。使得全部養分供應給地下塊莖膨大,促進馬鈴薯高產。如果馬鈴薯開花過多,土壤肥力不是很好,那麼有可能會出現馬鈴薯只長秧苗不結薯的情況。

以上就是農業種植中,馬鈴薯只長秧苗不結薯的一些主要原因,以及促進馬鈴薯高產的一些種植技術和田間管理技術。我是“惠農天地”,希望我的回答對大家有幫助,謝謝大家的支持。


惠農天地


種植馬鈴薯選種是關鍵,首先是脫毒品種,在我們徐州地區大部選賀蘭十五。

土地半沙半淤最好,能灌能排。

肥,需高鉀肥,硫酸鉀肥料。

種植必須在驚蟄前下地,早種早發,比較耐寒,不抗凍。

種植大戶露天種植必須提前一星期左右翻地,防肥燒種子。

下種子時,種子在溝或穴下方,少迷一層土,撒藥後培埂,復平,無須踩兩邊,薯塊彭大時會自動塌土,防止露縫,減少青頭。噴灑除草劑,一次性鋪地膜。

清明前後,土豆芽露,即時破膜,高溫致使土豆芽爛。

不是脫毒品種的,顏色稍黃,反之,黑,葉坦開。

病毒病,環腐病是土豆的最重的病,可以嚴重減產,早疫與晚疫病比較好防。

過去土豆打杈,現在品種無須打杈,勞而無功反有害,會嚴重減產。

最後是控旺,包括彭大素,既高產,又控旺(也就是瘋棵子)。


欣賞3O\n


哈嘍,大家好!“為什麼種植的馬鈴薯有時只長秧子不結薯?如何防治?”對於農村的我來說,馬鈴薯在我們農村又叫土豆!。我有以下的經驗,分享給你。希望能夠幫助你。



種植的馬鈴薯有時只長秧子不結薯,如何防治”分享以下幾點:

01 馬鈴薯只長秧子不結薯,可能是因為施肥不當所導致的。一般在種植馬鈴薯我提前耕地,保證土地疏鬆是可以讓馬鈴薯得到高產的方法之一,耕地完成之後就得施底肥,一般施底肥要與馬鈴薯種子間隔一段距離,不然有可能就直接導致馬鈴薯種子被肥料給種子傷害了,還有就是施肥不正確,馬鈴薯生長主要是鉀肥為主,氮肥、磷肥等,有可能你施肥不正確,導致馬鈴薯只長秧子不結薯。





對於施肥不當,做出解決方法:①馬鈴薯施肥以底肥為主,以“硫酸鉀複合肥”做為馬鈴薯的底肥,②施肥與種子保持五釐米的距離!保證種子不被肥料給損害!③待馬鈴薯生長起來以後,通過觀察薯苗顏色來選擇是否應該給馬鈴薯追肥,如果薯苗顏色發黃,就得追肥!做到以上幾點就可以解決馬鈴薯不結薯的問題!

02 馬鈴薯只長秧子不結薯,自己沒能正確的處理所導致!農村有種說法叫“秧子過盛”意思就是說,生長的秧子太過茂盛,營養都長苗子了,而導致沒有結果子!遇到這種情況,正確的處理方法是:把秧子從中間直接割掉,在讓秧子從新生長,問題就可以解決了!因為肥料所產生的營養全被秧子給吸收了,就不結薯,把秧子割掉,是使其秧子不再過多的吸收養份,把養份留著生長馬鈴薯!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幫到你!如果有什麼不理解可以評論區留言給我,點贊關注支持一下,謝謝大家!


農人小三


我們在種植馬鈴薯過程中,會經常遇到一個怪象,那就是隻長秧、不結薯,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其實,說怪也怪,說不怪也不怪,主要是因為我們管理不善所引起的,原因有土壤板結、種植過密、施肥過多、澆水過量、氣溫過高、播種過晚、激素物質等,每種原因都能造成馬鈴薯徒長,也有其相應的防治辦法。欲知詳解,請繼續往下看。

1、土壤板結:在馬鈴薯生產中後期,由於土壤板結,透氣性差,不利於馬鈴薯呼吸,也不利於薯塊的膨大,所以要麼不結薯,要麼結薯也長不大,於是造成了徒長現象。

防治辦法:深中耕土壤,讓土壤變得疏鬆、透氣性良好,利於馬鈴薯呼吸結薯,也利於薯塊膨大。但深耕要注意時間,後期地面莖葉封行後不方便,需要提前在莖葉封行前進行。



2、種植過密:馬鈴薯種植過密,造成植株長時間擁擠,枝葉互相重疊遮光,不能進行很好的光合作用,於是馬鈴薯只是競相長苗,造成徒長而不結薯,或結薯少。

防治辦法:當馬鈴薯植株過密的時候,應該進行打葉、摘尖、掐花等處理,甚至這些辦法都不能很好解決的時候,需要進行間苗,適當拔除部分過密的植株。

3、施肥過多:馬鈴薯是地下塊莖作物,是喜肥的,但施肥也要注意適量即可,如果施肥超量的話,則會引起肥力過剩,莖葉繁茂生長了,卻“忘記了”結薯的工作。

防治辦法:種植馬鈴薯時,施肥要把握一個原則,那就是施足底肥,少施追肥。追肥要施,但要多次少施,即每次少施肥料,可進行多次追施。施肥多次,根據土壤肥瘦與長勢而定。



4、澆水過量:馬鈴薯對水分的吸收,不同階段需求量不一樣。從現蕾到開花這段時間,對水分需求量少,需要控制植株長勢,促進光合產物向地下塊莖轉化,水分過大易造成徒長。

防治辦法:少澆水,澆透土壤即可,別過量。控制好澆水次數與澆水量,讓植株向上生長受到抑制,將光合產物全部轉化到地下塊莖,促進塊莖增多與膨大。

5、氣溫過高:這個現象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就是因為溫度過高而引起的徒長。由於馬鈴薯是喜歡涼爽氣候的,當溫度超過25℃時,地下塊莖會停止生長,而地上莖葉仍能很好地生長。於是,就造成了只長秧不結薯的現象發生。

防治辦法:馬鈴薯結薯期間多為高溫季節,管理過程中要注意溫度的持續上升。當溫度長時間達到25℃以上時,要合理遮陽,可採取搭建遮陽網的方式,給馬鈴薯生長環境降溫。塊莖生長的最佳溫度是17~19℃,注意調控好。



6、播種過晚:馬鈴薯分為早、中、晚等幾種熟性,一般早熟品種本身生長期短、植株矮、主莖少,正常播種發生徒長現象不多,但晚播會發生徒長現象。中、晚熟品種植株生長期長、植株高、主莖多,管理不善,加之高溫影響,發生徒長現象是常見的事,可適當晚播,但播種太晚了,生長期不夠,也會發生徒長。

防治辦法:

對於馬鈴薯的早熟品種,播種期別太晚,晚了會徒長。中晚熟品種也是,播種期太晚的話,因天氣轉冷而生長期不夠,也會徒長。所以,播種別過晚,中晚熟品種可避高溫而適當晚播,別太晚;早熟品種可適當提前。

7、激素物質:在種植馬鈴薯過程中免不了用農藥、化肥等,但有些農藥、化肥裡面含有激素成分,對作物有一定增高、增大與促晚熟的功能,使用不當就會造成徒長現象。

防治辦法:馬鈴薯是吃塊莖的作物,有人在農藥、化肥中添加激素為種植戶增產,個人覺得這種做法是不妥當的,不宜實施。對於種植戶而言,見到農藥、化肥中含有激素成分者,要慎用,甚至不用。

綜上所述,是馬鈴薯種植過程中造成徒長而只長秧不結薯的原因,這幾種原因是常見的,這幾種防治辦法是可行的。我個人思維與見識有限,也許還有其它原因造成的徒長現象吧?如果有,歡迎朋友們補充出來,給大家種植馬鈴薯時對徒長原因與防治方法帶來參考。


貴州山妹妹


馬鈴薯是北方地區普遍栽培的作物類型,是高緯度高海拔地區的主食,也是低海拔低緯度地區最主要的蔬菜之一,它加工而成的澱粉及其產品更是用途廣泛。有經驗的農民種植馬鈴薯基本上不會出現大的問題,除非馬鈴薯晚疫病或者二十八星瓢蟲等突發性危害。

然而,00後的小青年很多事情就不太懂了,其中種植的馬鈴薯只長秧子不結薯就是很常見的現象。為了便於你瞭解更多的原因,農耕子憑藉多年來的實地經驗回答這個問題。

1.馬鈴薯屬於長日照植物,南種北引和低海拔想高海拔地區引種,都會延長馬鈴薯生育期,就會造成開花期、結薯期推遲,甚至出現結薯很少甚至不結薯現象。

2.選用品種不適合當地種植。馬鈴薯喜歡溫暖,卻不耐高溫,高於26℃,整個植株就會死亡。某些地區春季6~26℃的時間太短,無法滿足晚熟品種的基本條件,所以產量低甚至沒有產量。

3.播期偏遲。馬鈴薯播期嚴格掌握在土壤解凍後進行。也就是說,土層以下不會結凍的時候就可以播種了,而且播種時間越早,產量越高,主要原因就是延長了馬鈴薯生育期。

4.氮肥使用過多,營養生長過旺,太陽曬不到地面,會造成不結薯。

5.光照不足。遮陰地塊、密度過大、生長過旺都會造成光照不足,影響塊莖膨大。

6.水分因素。乾旱缺水和後期溼度太大都會造成結薯少或者不結薯,

7.土壤貧瘠,土層太薄,肥料施入不足,營養生長跟不上,也會造成不結薯現象。

想要解決不結薯問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嚴格把好種子關。

必須選用適合當地當季種植的馬鈴薯種薯,最好是脫毒馬鈴薯種薯。可以從高海拔高緯度地區引種,個子長得矮,結薯早,產量高。

2.嚴格控制播期。

春季馬鈴薯在平均溫度3℃以後播種,越早越好。地膜覆蓋的,可以提前15~20天,可以延長生育期,獲得更好產量,解決晚熟馬鈴薯不能正常成熟的問題。秋季馬鈴薯掌握在溫度下降到25℃的時候開始出苗,做好提前催芽播種。

3.地塊選擇

馬鈴薯適宜在土壤肥沃、土質疏鬆、光照充足的壤土和沙壤土種植,按照品種確定合理的密度。

4.水肥管理

每畝地施入腐熟農家肥2000~3000公斤,也可以用作種肥,每畝地施入碳銨40公斤,磷酸二銨15~20公斤,硫酸鉀30公斤。開溝宜深,覆土宜淺,出苗後分次培土。後期可以噴施磷酸二氫鉀,但不適宜使用氮肥。

5.生長調節劑使用

在苗期至現蕾期噴施多效唑,有顯著降低株高,抗倒伏和提早生育期的作用。


農耕子


馬鈴薯別名“土豆”是我們住常見的一種主糧,其枝葉茂盛,長勢優良,對氣候的要求不太嚴格,目前全國各地都有種植,那麼只長秧子不結薯,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下面給大家分享幾點導致這種現象的出現,以及怎麼預防。

1、溫度不適合

馬鈴薯的生長過程,需要充足的土壤水分以及肥料,不但要有充足的光照還要有適應的溫度,一般最佳溫度在15-20度,高於25度以上就會影響塊莖的生長,其溫度達到39度以上,塊莖就會停止生長。



2、用秋薯做種

秋薯的種性較好,生長極強,出芽後又剛好遇到高溫強照,枝葉迅速生長,其大部分水分和養料都供應莖葉的生長,塊莖得不到足夠的養料,就會塊莖不能膨大或者很小,嚴重的就會導致停止結薯。



3、結薯期遇到高溫、供水不足

結薯期遇到高溫,其枝葉仍然繼續生長,其養分供應塊莖不足導致不結薯,其次就是供水不足,馬鈴薯在結薯時期需要大量的水分,如果土壤中嚴重缺水會導致薯果的減產或者畸形,嚴重者可能直接不結薯。


4、幼苗過密、施肥過多

如果幼苗過密,會導致植株為了爭光,都迅速向上生長,導致枝葉隱蔽,光照不足,莖快得不到養料就會停止生長。秧苗開花時不易上較多肥料,特別是尿素過多的話,直接影響到不接薯。


以上是關於馬鈴薯只長秧子不結薯的幾種情況導致,那麼如何預防呢?下面給大家分享幾點預防措施,請拿筆記好。


1、選優良薯種,儘量早播,選薯種一定要選脫黴良種,能早播就絕不晚播,勁量在天氣轉熱前下播,從而能獲得較多的產量。

2、合理施肥與澆水,施肥要適當,馬鈴薯在生長過程中,雖然需要施肥但不能過多,特別是塊莖形成時一定要減少施肥,澆水是不可避免的,莖塊形成時應多澆水,時刻土壤中保持溼潤以及蓬鬆,有助於薯果的膨大。

3、正確的使用控旺劑,當塊莖形成時,回頭枝葉還是茂盛,需要及時使用控旺劑,切記控旺劑也要適量哦,最好按說明配比。


以上是我瞭解到的一些經驗,希望能幫助到大家,我是土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了,喜歡的朋友別忘記點贊關注哦!


農村金土豆


馬鈴薯就是土豆,有的地區也稱之為洋芋、薯仔、山藥蛋等,它是一種重要的糧食作物,是我國除了小麥、玉米和水稻外的第四大主糧。

土豆適合製作成各種美味食物,也因為無論怎麼做都好吃的特性而受到大眾的歡迎,像是涼拌、炒菜、燉肉、做湯,都能一一勝任,即使只是簡單的蒸熟,剝皮後直接食用也是非常香滑軟糯,炸薯條更是小朋友們的最愛。

除了食用外,馬鈴薯也有很大的工業價值和應用空間,是生產澱粉、酒精、葡萄糖等物品的主要原材料,澱粉又能加工成多種變性澱粉,在日用、化工、紡織、石油、建材、汽車製造甚至一些化妝品中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可以說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玩得轉。

也正因為馬鈴薯有著極為廣泛的用途,加之產量高,一直都是種植行業中排名靠前的一種農作物,但是在種植過程中,往往會出現馬鈴薯只長秧子不結薯的情況,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又該如何防治呢?


● 馬鈴薯只長秧子不結薯的原因

馬鈴薯雖然適應性比較強,但也需要合適的外部環境,比如土壤、溫度、光照、水分、肥料等各方面都要照顧到它的小情緒,它才能發育良好,否則使起性子來,就容易出現只長秧子不結薯的情況。

一、種植時沒有進行催芽,導致出苗慢,遇高溫天氣,生長受限

馬鈴薯一般是在春季開始種植,有時為了趕時間或是怕麻煩,在沒有對種薯進行催芽的情況下就直接下種,看似速度快,其實這樣種下的薯塊發芽出苗慢,有可能長達1個月時間才會出苗,這樣就造成出苗後正逢高溫天氣,而馬鈴薯是不太耐高溫的,最適宜生長的溫度在16-18度左右,當溫度高過25度時,它的塊莖生長就會受到抑制,逐漸停止,而秧子的生長還在繼續,於是出現只長秧子不結薯的情況。

二、種植密度過大

在馬鈴薯種植的時候沒有規劃好株距、行距,導致出苗後過於擁擠,植株之間為了爭風透光,都拼命的生長,導致株細葉小,光合作用效能低下,不能生產出足夠的物質供應塊莖發育生長,造成不結薯或薯小的情況。

三、澆水過多過勤,莖葉發生旺長

在種植馬鈴薯的過程中,常常會自已覺得田間缺水,於是澆水就容易過量,植株吸收水分過多,就發生了旺長,消耗掉大量養分,同時田間積水過大,也會影響根系的呼吸,使養分的吸收和輸送受到阻礙,供應給塊莖生長的養分就嚴重不足,出現不結薯的情況。另外,如果澆水過少,造成田間乾旱,塊莖膨大所需的水分得不到滿足,也會難以結薯。

四、氮肥偏施過量,造成莖葉徒長

為了確保在馬鈴薯的生長時期有足夠的養分供應,追肥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其中氮肥的需求量比較大,但如果不注意控制每次氮肥的施用量,很容易因為追施氮肥過量造成莖葉的徒長,既降低了植株的抗逆性和抗倒伏能力,也使塊莖的發育受到影響。

五、病蟲害影響

馬鈴薯如果感染了病害或受到了蟲害的侵襲,根、莖、葉受到損傷,就無法正常生長、結薯,甚至會引起植株死亡。


● 馬鈴薯只長秧子不結薯的防治措施


知道了馬鈴薯不結薯的深層次原因,就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防治,只要順著它的脾氣,細心照顧,就可以結出多多的薯來。

一、催芽後種植

馬鈴薯比較喜歡涼爽的天氣,因此應在春季種植前儘早催芽,以便出苗後避過高溫天氣,使其發育良好,避免只長秧子不結薯的情況出現。

馬鈴薯的催芽播種過程基本如下:

1、挑選種薯

首先要進行種薯的挑選,將那些大小適中、身姿勻稱、肌膚光滑的土豆做為種薯,像是在進行選美一樣,但這是必須的,因為只有基因好,生長出來的馬鈴薯也才會好。

2、催芽壯芽

接著準備好育苗床,先在苗床上鋪一層10公分左右厚的細沙,將種薯“排排坐、吃果果”的排放在苗床上,然後再覆蓋一層5公分左右厚的細土,噴水將土壤溼潤,可再覆蓋一層稻草保溫,促進發芽。

等到幼芽的身高達到5毫米的時候,需要鍛鍊它們一下,也就是移到溫度比較低的地方去忍受風吹和寒冷,有了如此經歷後的幼芽才會長得壯實,能更好的適應多變的環境,提高馬鈴薯的抗逆性。

3、切塊

一個種薯上面會有好幾個芽,分佈在不同的部位,為了提高利用率以及避免出苗後擠在一起,要將種薯切成小塊,每一塊上面帶1-2個芽,如果種薯較小,也可以不用切塊,因為在前期,植株所需要的養分大都來自薯塊,如果薯塊太小,養分的供應就無法得到保證,會影響植株的生長。

4、消毒

當薯塊切好後,為了避免感染病菌,需要對薯塊進行消毒,通常是在切口上粘一層草木灰,草木灰即能消毒防蟲也可以當成部分肥料使用,一舉數得。

5、播種

待切好後的薯塊在陰涼處陰乾後就可以播種了。先在田裡開溝,然後將薯塊的芽朝上排入溝中,接著覆蓋一層土,澆水淋灑,就可以回家等著幼苗出土了。



二、合理規劃種植密度

馬鈴薯會生長出很多莖葉,地下塊莖的膨大也需要足夠的空間,因此要對種植密度進行合理規劃,一般可按照株距20-25公分、行距60-70公分進行播種,控制在每畝4000-4500株左右為宜。

三、澆水要有控制的進行

在馬鈴薯的幼苗期至開花期,對水的需求相對較少,應採用小水勤澆、均勻的方式進行補水,保持田間土壤溼潤,避免大水漫灌,否則容易使莖葉旺長又會使土壤板結,影響結薯。

馬鈴薯對水的需求高峰是在現蕾開花期,土壤的含水量在70-75%為宜,要保證充足的水量供應。

到了結薯前期則要控制水量,可少澆或緩澆,中期需水較大,應及時澆水,到了結薯後期要再次控制澆水,以利於薯塊中物質的積累。

收穫前要停止供水,以免薯塊體內水分含量過量,不耐儲存。也可以使田間的水分蒸發掉一些,讓土壤變得乾爽,方便收穫。

四、追肥有針對性,不偏施多施

馬鈴薯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對於肥料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前期的莖葉生長屬於營養生長,側重於氮肥,到了後期塊莖的生長時,則轉為了生殖生長,要提高磷肥和鉀肥的用量,如果不足,馬鈴薯塊莖的膨大會受到限制,因此追肥根據生長階段的不同要有針對性,併合理調配比例。

總體來說,馬鈴薯對肥料的需求是鉀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再次之,然後是硼、鈣等一些微肥。如果分時期來看,幼苗期偏重氮和鉀,現蕾開花期對鉀的需求達到頂峰,生長後期則對氮、磷的需求較大,鉀的需求量顯著降低。

馬嶺薯的施肥主要有底肥、追肥和葉面肥。

1、底肥

馬鈴薯是喜肥作物,底肥要充足,採用有機肥與複合肥的搭配,以提供全面的營養供應,可畝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1500-2500公斤,搭配尿素20公斤、鉀肥10-15公斤,或搭配高氮高鉀複合肥40-50公斤。

2、追肥

底肥主要是有機肥,肥效施放緩慢,為了在生長的關鍵節點提供及時有效養分補充,追肥就顯得尤為重要,追肥一般是使用化肥,肥料起效快、養分充足。

在幼苗期,馬鈴薯的營養主要來源自種薯,對外部養分的需求並不強烈。當幼苗長到15公分的高度時可進行第一次追肥,畝施尿素5-8公斤,以補充養分,促進植株生長髮育。

到了結薯期追施一次促薯肥,以儘早和多的結薯,可畝施硫酸鉀10-15公斤。

3、葉面肥

當馬鈴薯開花後,一般不再進行根部的追肥工作,避免引起旺長以及影響塊莖的形成、膨大,而是採用葉面肥的方式進行養分的供給。可每次間隔8-15天,連續2-3次進行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溶液或其他缺乏的微肥。

五、噴施控旺藥劑

馬鈴薯不結薯的情況多數是因為發生了旺長,除了通過肥水的控制來進行預防外,必要時也可以噴施控旺藥劑進行防治,比如矮壯素、多效唑、縮節胺等。需要注意的是噴施控旺藥要嚴格按照要求濃度進行,避免因噴施過量引起反作用,造成馬鈴薯發育遲緩甚至停止的情況。

六、嚴防病蟲危害,保護植株生長

對於病蟲害的防治要及時發現、及時處理,通過噴施殺蟲滅菌藥以及清除、深埋或燒燬受感染的植株進行防治,全力保護植株的健康生長。




● 種植馬鈴薯對環境的要求

馬鈴薯的環境適應能力其實挺強的,但如果以甩手掌櫃的方式去種植,結的薯會比較小,產量低,品質也難以上去,因此還是要為馬鈴薯的生長選擇一個適宜的空間,使其能優良的發育。

1、土壤環境

馬鈴薯比較耐旱而不耐澇,首先土壤的溼度不能太大,否則土壤通透性欠佳,容易引起爛薯的情況。其次,馬鈴薯的塊莖是在地下發育膨大,土壤要比較疏鬆,免受擠壓,以沙質土為佳、壤土次之、黏土再次之。

總的來說,馬鈴薯適宜種植在肥沃、有機質含量豐富、疏鬆涼爽、透氣性能良好、土層深厚的沙質土中。這樣種出來的馬鈴薯通常就薯形勻稱、表皮光滑、少坑窪,收穫也比較便利。



2、溫度環境

馬鈴薯喜歡陰涼的天氣,不太耐熱,當溫度高於25度時,生長就會受到影響。

  • 莖葉適宜的生長溫度在15-25度左右。
  • 塊莖適宜的生長溫度在15-20度左右。



3、光照環境

光照主要影響馬鈴薯的花芽分化,北方的日照長,而南方的日照短,所以北方的馬鈴薯通常會開花,南方的卻比較少開花。

同時日照長度也會影響馬鈴薯的匍匐莖生長,如果日照短,匍匐莖還沒有充分發育就會開始膨大,使得結薯時間早,在日照長的情況下,匍匐莖也會發育得比較長時才開始膨大,結薯時間偏遲。

因此可以根據這個特性,在馬鈴薯的發棵期增加日照長度,使莖葉充分生長,提高光合作用效能和產物的積累,而在結薯期對日照長度進行適當控制,通過短日照來抑制馬鈴薯莖葉的生長,使光合產物更多的轉移到薯塊中去,促進其加速膨大,增加產量。



4、水分環境

馬鈴薯在不同的生長階段,發育的部位不同,因此對於水分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要根據情況來提供適宜的水分供應,總的供水原則是:避免忽幹忽溼、應定時定量。

發芽期需水特點:

在發芽期,馬鈴薯對水的需求較小,因為它不是使用種子而是種薯來發芽生長,不需要土壤中有足夠的含水量,相反,土壤中的溼度不能太高,以避免種薯的呼吸作用受阻,影響發育。

幼苗期需水特點:

幼苗期的重點是培育根系,使其下扎,形成根強苗壯的態勢,土壤中的含水量也不宜過多,以免發生徒長。

發棵期需水特點:

馬鈴薯在發棵期對水分的要求分為前、後兩個不同的時期,前期主要是保證莖葉生長,要有充足的水分供應,後期子薯開始形成,要及時通過控水來控制莖葉長勢,避免養分消耗過量,影響子薯發育。

結薯期需水特點:

結薯期是馬鈴薯生長中最重要的時期,是產量能否得到保證的關鍵節點。在結薯期對水分的要求同樣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要有持續和均勻的水分供應來保證薯塊的膨大,後期則要適當減少水分供應,有利於馬鈴薯體內物質的積累,提高品質,也防止因含水量過多,影響儲存性能。




【總結】對於馬鈴薯只長秧子不結薯的情況,我們要認真分析原因,找到病根所在才能對症下藥,最主要的是要提前做好應對措施和方案,將可能出現的狀況消滅在萌芽狀態,才能確保馬鈴薯的優良發育,達到優質高產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