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趙本山?周星馳?誰是您心目中的喜劇之王?

水墨泰斌


喜劇之王周星馳,小品之王趙本山,相聲之王郭德綱!巧了,這幾位帥哥我都喜歡!周星馳是喜劇演員只我最喜歡的!看他的電影讓人總是讓人輕鬆快樂,最映像深刻的是回魂夜,雖然裡面的人物晃眼感覺毫無邏輯可言,但是多看幾次,感覺又不一樣,是真瘋,但是人家乾的實事,不瘋,但好像和正常人不一樣。這個問題讓我糾結好久。趙本山,他的小品,農村氣息很重,有人說是拿農村人開刷,我不這樣認為,在小品中,他把農村人的樸實表演的淋漓盡致!看起來溫馨,舒服。本身,我也是農村人,我很早就出來打工,看到老頭老太太就想起自己的父母,更不用說是他的小品。可能剛好投其所我好吧!郭德綱,他的相聲卑鄙下流,骯髒齷齪。簡直就是給三俗代言了!但是,相聲本來就是江湖手藝,肯定會有一些粗糙的東西在裡面,這也是精髓所在。他的相聲真是笑料百出,看了還想看,聽了還聽。我覺得民間藝術,真不能要求太高,只要給我們帶來快樂就行,非要整得像主持人報幕一樣,那還看個屁啊!問題是,你沒人家專業主持人說專業。


平凡生活FG


你好,很榮幸來回答這個問題。

“小品之王”趙本山:1957年出生,今年62歲,春晚常客,尤其1999年與宋丹丹《昨天今天明天》後更是火便全國,直至2011年後,因個方面原因退出春晚,這期間趙本山一直是春晚頂樑柱,很多觀眾春晚就等趙本山,趙本山所扮演的中國城市化進程中典型的東北農民形象深入人心,帶火了小品,推廣了二人轉,後因年齡等種種原因,逐漸退居二線。黃金時代90年代至2011年。

“無厘頭喜劇大師”,我心中的喜劇之王周星馳:1962年出生,今年57歲,周星馳的黃金年代在1990年到2001年,但他真正被內地熟知是其當時票房慘敗的《大話西遊》系列,憑藉著《大話西遊》周星馳逐漸被內地觀眾瞭解,對80末90後大批年輕觀眾影響深遠,其無厘頭的表演風格更是被大眾所熟知,《長江七號》後逐漸淡出臺前,專項幕後。黃金時代1990年至2008。

“相聲大師”郭德綱:郭德綱說我除了說相聲什麼也不會。現下大紅大紫的郭德綱和他的德雲社絲毫不亞於當年的趙本山,只是郭德綱現在被批判為江湖相聲,但卻符合大眾的口味,05年的實力強勁郭德綱藉助網絡的力量慢慢火了起來,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很多人說他憑一己之力拯救了相聲,更是讓只會聽流行歌曲的00後花錢去聽相聲,從商業的角度來看郭德綱無疑是成功的,他更是拯救了被逐漸沒落的相聲,功不可沒。現下,很多晚上很多人都會聽郭德綱的相聲入睡。黃金時代:2005年至今。

綜上所述,每個時代都有符合時代發展的喜劇之王。藝術家的創作是有周期的,但高質量的藝術作品是永恆的。從幾位大師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把一件事做到極致,那他離成功就不遠了。不論是農民大叔“趙本山”,“無厘頭”鼻祖周星馳,還是"草根"相聲郭德綱,都會在戲劇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電影精華匯


本山大叔始終在我心目中是永遠的快樂之神!他純天然獨有的趙式幽默,貼近生活,貼近人的表演,始終能和大眾產生共鳴。有人問過歷史會怎樣評價趙本山,我想說的是歷史一定會給與他極高的評價,無論他的藝,他的德都會受到人們的肯定和稱讚👍🏻百年也不會再出個趙本山!!!


小魚啃腿85489137


說周星馳搞笑其實並不準確,他的成功完全離不開他的配音演員石班瑜,很多喜歡他的人都是被他的聲音所吸引!

有很多人認為他們三個人不能在一起比,都說周星馳如何搞笑,我只能說是70-80年代人的情懷,他替代不了所有的人,從今年上映的“新喜劇之王”的票房就能看的出來!在中國趙本山和郭德綱都有可能被被載入史冊,前者弘揚了二人轉藝術,後者弘揚了相聲!至於周星馳他弘揚了什麼?並不好總結,他並不是無厘頭搞笑的創造者,他只是把無厘頭搞笑帶到了巔峰,除此之外沒有什麼,無厘頭搞笑稱不上藝術!

所以一定要在他們三個人中選一個,那就是趙本山!他適用於所有人群!!


智安安居


命題就有問題,周是電影為主,郭是相聲,趙是小品,你可以說搞笑之王,而不是喜劇之王!一隻鴨子加兩隻雞再加3只鵝等於多少隻麻雀?他們都是各自行業裡最頂尖的人物,都是小品王,相聲王,喜劇王,不矛盾,沒法比!


大圈村長


各有千秋,但是不斷製造快樂的,就郭德綱了。

所以,還是喜歡郭德綱些。

並且,能將相聲發展到當今這個狀態的人,不說後無來者,起碼前無古人。

周星馳趙本山也是喜劇之王,只是路子不同。

郭德綱的幽默更多內涵,要達到的技術要求更高。

畢竟需要從小到大不停學習得到的成果。

所以要達到那個高度,也比其他喜劇方式難得多。

還沒看到另一個可能達到郭德綱或者可能超越郭德綱的人出現。

希望早日出現更優秀的喜劇人讓咱們嘻嘻哈哈。



創造門掌門人瞿海翔1


電影喜劇之王周星馳

相聲喜劇之王郭德綱

小品喜劇之王趙本山

三個人全部是各自領悟頂級的存在。

周星馳小時候在電視上看到李小龍的表演之後,就夢想有一天自己也要成為武術家,從他的電影功夫,少林足球中就可以看到,其實周星馳是有功夫在身上的,因為從小家庭條件太差生活在貧民區裡面所以他的電影都是小人物到大人物的一個過程的演戲,大家可以觀看他的《喜劇之王》一句我養你紅遍全國,這個小人對另一個小人物的表白,大家在看他的電影《大話西遊》結束的時候的歌曲有一句,過去現在將來愛還在,《新喜劇之王》的片尾曲還是用的《大話西遊》的歌曲一生所愛,過去現在將來愛還在,對你的愛在白雲外,周星馳一直都再說他的電影不是喜劇而是悲劇,周星馳至今未果應該就是一生所愛,在白雲外的演戲。







牛蛙君


三個人都是不同領域的喜劇天才,郭德綱的相聲惟妙惟肖,引人捧腹。星爺的喜劇,兒時看喜,再看盡是悲,讓人笑中帶淚。趙本山大叔的小品,那是經典中的經典了,看過n次都不膩。

郭德綱,專業的相聲藝人。1973年生於天津,自幼就十分的喜愛民間藝術。8歲便投入了藝壇,先拜評書前輩高慶海學習評書,後跟隨相聲名家常寶豐學相聲,又師從侯耀文,不間斷的是得到了多位相聲名家的指點和傳授。在這之間又學習了京劇、評劇、河北梆子等其他劇種,輾轉於梨園,這些經歷對豐富他的相聲表演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這些經歷的糅合,逐漸地形成他自己的表演風格。2005年底,在網絡與媒體的相互作用之下,也算是借了一把東風,火了起來,現如今也算是個相聲界的大佬。

星爺的喜劇電影,也是很多人的童年,小編我也是看著星爺電影長大的,星爺的經典《功夫》,《少林足球》,《大話西遊》,《喜劇之王》,《九品芝麻官》,《逃學威龍》等等,都是經典啊,百看不膩。星爺1962年6月22日生於香港,祖籍浙江寧波,1980年成為麗的電視臺的特約演員,開始進入演藝圈 1988年,出演電影《霹靂先鋒》,憑藉該片榮獲第2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最佳龍套一定是星爺了,1990年,出演《賭聖》而廣受社會關注。1993年,因主演電影《唐伯虎點秋香》連續四次拿到香港的年度票房冠軍,2002年憑藉電影《少林足球》獲第2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和傑出青年導演等四項著名大獎。2004年,推出電影《功夫》,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獎,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最佳導演獎,更是被《時代週刊》評為“2005年十大佳片”之一。電影界的喜劇之王。

再說說趙本山大叔,小品那是家喻戶曉,可以說是紮根在春晚的人。1963年,趙本山的母親病逝,父親遠走他鄉,使他幾乎成為孤兒,然後便開始跟二叔(盲人)學藝。其精通拉二胡、吹嗩吶、、唱小曲、二人轉小帽等等,尤其是三絃功底尤為突出,在1987年,姜昆在遼寧鐵嶺偶然看到趙本山的一場演出後,極力向中央電視臺導演推薦趙本山,也可以說是本山大叔的成名之路了,在1989年,趙本山在央視國慶晚會首次亮相。1990年,趙本山在春節晚會上表演了小品《相親》。接下來的連續三年趙本山的小品節目都是一等獎。從此遼北小品也在中央電視臺生了根,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東西。

三個人都是自己領域的大佬,喜劇天賦驚人,三人中我會選擇本山大叔,可以說本山大叔的小品那是經典中的經典,小時候看了不知道多少遍,看到就不會換臺的。


嚴哈哈看電影


這個話題提的好啊,喜劇給我們帶來快樂,緩解壓力,尤其是現在社會壓力大啊。

這三位都是我喜歡的主兒啊,每個人都以不同的方式給我們帶來歡樂,長輩為先,那我們就從年齡大的先來吧,哈哈

趙本山,本山大叔是個二人轉演員,但是他是在春晚舞臺以小品的形式讓大家熟知的,每年春晚都是我們壓軸大戲啊,而且在這個舞臺上一上就是21年啊,除了小品,本山大叔最大的貢獻就是把東北二人轉帶出來了,是文化的傳播者,劉老根大舞臺更是分佈全國各地啊,本山大叔在電影和電視劇上也有所建樹,電影《落葉歸根》那個怕死又很義氣的小老頭,一路給大家帶來了歡樂和溫暖,電視劇《鄉村愛情》從第一部到現在第十一部一直被大家喜歡,現在本山大叔雖然在鏡頭上越來越少了,但是他的作品一直在出,也一直給我們帶來歡樂。

周星馳,從星仔到現在的星爺,從小夥子到白髮的爺爺,從幕前到幕後,星爺這一路不容易啊,小的時候一說看電影想看喜劇那必須是周星馳的,周星馳開闢了無釐頭喜劇的鼎盛時期,星爺入行是以學員的身份考入無線電視,幾年各種跑龍套還有主持人的生涯,後來以電影《霹靂先鋒》展露頭腳被大家熟知,後來在電影圈開始了自己的無厘頭的表演風格,《賭聖》《逃學威龍》《少林足球》…,一步步經典之作帶給我們歡樂,尤其是和達叔這對叔侄CP給大家留下了童年回憶,真的好希望達叔能和星仔在一起合作,星爺現在退居二線到了幕後,但是他的風格還在繼續延續,《美人魚》更是刷新了票房紀錄,雖然今年的《新喜劇之王》票房一般,但還是期待星爺能給我們帶來新的作品,星爺也為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郭德綱,這個小黑胖子,一位非主流相聲演員,郭德綱這一路坎坷啊,三進北京才獲得一席生存之地啊,在那個相聲開始被小品一步一步取代變沒落的時代,是郭德綱一人把相聲給救活了,如果不是他可能我們現在已經聽不到相聲了,在受大半個文藝圈排擠下,靠自己的堅持一步一步的才走到今天。我是挺喜歡聽相聲的,最開始喜歡聽一些老藝術家的相聲,馬三立,侯寶林,郭啟儒,後來喜歡聽馮鞏牛群的相聲,但是時代原因,他們也去演小品了,沒辦法大環境所迫啊,起初最開始我知道郭德綱說相聲但沒怎麼聽過,後來在同學的介紹下聽了郭德綱的單口相聲《濟公傳》便一發不可收拾,以前聽相聲是喜歡,但是聽郭德綱的相聲給我的感覺是:哇 原來相聲還可以這樣說。除了相聲郭德綱的為人處事也是很欣賞,也是因為他經歷了人世間的各種世態炎涼,對人生看得透徹,是我們值得去學習鑽研的。現在德雲社也二十幾年了,發展的越來越好,郭德綱也是各種節目的大咖,相聲界有幸有一個郭德綱這個人,最後也以郭德綱的自我介紹結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我是郭德綱。

誰是“喜劇之王”真的不那麼重要,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他們都在做著辛苦自己,快樂大家的事,每個人都在自己的領域作出貢獻,此時再去爭這個“王”也變得沒有意義了。





李強聊娛樂


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馳。

有的人,拿了許多影帝,演了幾十上百部電影,但是真正深入人心的沒有一個角色,但是他,每一個角色都深入人心,他就是周星馳。所有演員都是演員,只有周星馳是藝術家。

王晶說周星馳愛錢,他一年三部電影,部部爛片,周星馳三年一部電影,人們看了又看,到底誰圈錢,長眼睛的人都看的出來。

記者問黃秋生怎麼看待周星馳,黃秋生只說:“你看總是別人罵他,你何時看他罵別人。”

不管周星馳與他人恩怨如何,但是作為一個演員,一個導演,他已經盡力把自己最好的奉獻給觀眾,而我們實在欠他太多電影票了。最後關於汶川地震,周星馳捐款3000萬。

偉大的喜劇明星身上似乎都纏繞著這樣古怪的悖論,卓別林有抑鬱症,憨豆先生羅溫·阿特金森有抑鬱症,金·凱瑞有抑鬱症,羅賓·威廉姆斯更是因抑鬱症而自殺。他們的生活被喜劇分割成了截然不同的兩部分,臺上人前盡皆癲狂、盡皆誇張,讓所有觀眾都笑出淚來,而當走到幕後,那張嘴角上揚的臉似乎摘掉了面具,平靜冷漠,甚至憂鬱。

我在多年前買的一本電影雜誌上,第一次看到了電影背後的周星馳。他一頭白髮,面無表情地盯著鏡頭,看不到促狹的眼神,聽不到無厘頭的笑聲,眸子中掩飾不住的疲憊。年少的我無法將照片中的人和印象中的周星星聯繫起來。

那是《功夫》上映前的一組宣傳照。即便是為了電影的宣傳,走出電影的周星馳也不願再扯起嘴角逗樂旁人,他甚至懶得染黑頭髮。幾年前在《少林足球》中,他還是滿頭黑髮,雖然笑的不如以前多但精瘦的身體裡依然洋溢著無厘頭的歡樂。但《功夫》之後,他的頭髮便灰白一片,斜斜地撒在額前,一任蕭索。

至於為什麼白得這麼快,從《功夫》的演職員表上或許能一窺端倪:

導演:周星馳

編劇:周星馳

監製:周星馳

主演:周星馳

一位四十多歲的超級明星,在拍攝無數電影之後,依然像一位新晉母親一樣無微不至地關照自己的作品,不容瑕疵,不容任何地方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這大概也是他在演藝圈裡人緣不怎麼好的緣故。許許多多與他合作過的演員都跳出來說周星馳這人如何難以相處,對待其他演員態度如何惡劣。特別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周星馳的無厘頭風格達到巔峰,嬉笑怒罵皆成文章,風頭一時無二,但在香港娛樂圈這潭深不見底的水中,卻也湧出無數對他的攻擊。真真假假,我們局外人自然無從判斷,周星馳極少做出回應,反倒是對於一些明顯是刻意製造出來的針對他私生活的謠言攻擊,他卻忍無可忍,因為一則招妓的八卦緋聞,周星馳怒火中燒地把造謠者告上法庭。這就看出他的思維方式不同常人,正如在《九品芝麻官》中的一個情節:

包有為說:“十三叔,他們說你勾結江洋大盜,販賣軍火,推老婆婆下海,還強姦了只母豬。”

包龍星說:“我絕對沒強姦母豬!”

珍惜羽毛的方式有很多種,周星馳最看重的是個人德行,至於那些對他表演方式、表演態度的指責,他則毫不在意。對德行的看重,源自骨子裡的謙卑;對錶演上雜聲的不屑,則源自由內而外的驕傲。這樣的矛盾結合體,註定了他難以左右逢源八面玲瓏,於是在電影中他越發誇張,在生活中他越發沉默。

表演者的沉默未嘗不是好事。

一路跟隨周星馳而來的觀眾能夠明顯感覺到他在《喜劇之王》之後的變化,他在努力淡化身上最善良的無厘頭的標籤,儘管還是喜劇的形式,不再只是像《逃學威龍》《鹿鼎記》那樣沒心沒肺一味地搞笑,而是越來越多了些宿命的味道。這種變化觀眾難以一下適應,但細想這又似乎與年輕觀眾的成長有某種契合,從無憂無慮的孩童少年,進入感悟到人生憂鬱的青春期,又成長到品嚐生活百般滋味的成年人,周星馳的電影也暗含著這樣的變化軌跡。

他親自操刀打造的電影,想讓我們笑,但更想讓我們在笑的背後品嚐更加雋永的味道。

《喜劇之王》裡,面對黑暗中的大海,柳飄飄說:“前面漆黑一片,什麼也看不到。”尹天仇說:“也不是,天亮後便會很美的。”年少時看到這裡毫無感覺,但多年之後聽到這句對白,卻像撿到一顆童年玩耍時丟失的寶貝,驀地感動萬分。

這就是沉默中暗暗滋生出的力量,當觀眾感受到這種力量,必然會對周星馳油然而生親切感,原來他是陪伴我們一起成長的!這種親切感如此強大,足以消弭所有對周星馳本人的攻擊,所以從這個新年的大年初一開始,《美人魚》從齊天大聖和賭神賭聖的夾擊中脫穎而出,以令人恐怖的速度刷新著國產電影的票房紀錄,短短十天時間已經超過20億。

年前周星馳來我們這個地方做宣傳時,我終於有幸遠遠地見到了他真人一面,他戴著帽子,壓住了灰白的長髮,坐在影院大銀幕前用不熟練的普通話談了些與《美人魚》相關的話題,並與觀眾做了些簡單的互動。九十年代盜版光碟中留下的星爺印象,無法與眼前那個乾瘦的男人重疊,聲音也與石班瑜的配音相去甚遠,可擋不住觀眾們一陣陣熱烈的歡呼和掌聲。這個勉強夠上三線的城市,觀眾與明星互動的熱情並不像大城市那麼高,可在周星馳這裡,似乎不同年齡段的人都統一回到了熱愛偶像熱愛追星的年紀。

對《美人魚》的觀影感受,個人以為與《長江七號》更像。對生態和人性主題的刻畫簡單甚至簡陋,但周星馳給它編織了一個童話的外殼,因為童話獨立的體系,觀眾會自覺地摒棄俗世眼光,而將它看成高於現實社會的隱喻。

這是周星馳的聰明之處,自從自己執導電影以來,他始終在嘗試用簡單的人物講述簡單的故事。如果換成任何其他一個導演,如此的演繹方式都會被批得狗血淋頭,但到周星馳這裡,我們卻心甘情願地接受他贈與的在周式美學中浸泡過的眼鏡,戴上後,就能敏銳地捕捉到簡單與童心的美好之處。

數十年後,當星爺離開了我們,更多的人才會站出來對過去釋懷,對他緬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