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中國10 北魏遺風 遼代古塔 坐落在蓮花寶座似的群山環抱之中


山西省的靈丘縣是一個深山小縣。在古代卻是太行山八陘之一蒲陰陘的北部起點。沿靈丘城邊的唐河,古道蜿蜒東去,穿過雄偉的太行腹地,最終抵達河北平原上的保定地區。就在這條古道旁邊,距靈丘縣城東南15公里的覺山山腰,群山環抱之中有一座千年古剎,那就是我們要尋訪的覺山寺。

循古道同向修築的柏油公路往大山深處行進,兩旁高山林立,猶如泰山壓頂。前行約十來公里,眼前不覺一亮,四周開闊了起來,我們看到了覺山寺的指示牌。車子依指示右轉,覺山寺就在突兀地出現在面前。

覺山寺創建於北魏孝文帝太和七年( 483)。整座寺院精巧玲攏,佔地面積8100平方米,寺內建築分三條軸線,每條軸線從前至後都有三層院落。中軸線上有山門、鐘鼓樓、前殿、中殿和東殿。東、西、中三條軸線並立,四周圍牆整齊。

寺內建築依山傍勢,佈局合理,結構嚴謹。佛教殿宇非常齊全,有鐘樓、鼓樓、梆樓、點樓、天王殿、金剛殿、羅漢殿、韋馱殿、彌勒殿、貴真殿。大雄寶殿及丈昌閣和魁星閣等等。殿內彩塑精美,壁畫古老,殿外雕樑畫柱,古代高超民間技藝極有欣賞價值。

覺山寺之所以成為北萬名剎,還與它的奇山秀水有關。覺山寺四周山勢相互綿延,形似蓮臺,把整座寺院託在當中,而東側的山峰相對高大,體現了陽剛之美;西側的山峰相對矮小,則顯示了陰柔之美。

另外,東側還有有兩個山頭對在一起,形成一個凹宇形,像擱毛筆的筆架,名叫筆架山,代表的是文運亨通;東南側的一座形似棺材的山頭高高凸起,古代棺有時也通"官",材通"財",那麼棺材即有官有財。同時顯示出文運、官運和財運,在北方寺廟中也為一奇。

覺山寺塔是一座磚塔,雄偉壯觀,玲瓏秀美。磚塔建於遼代大安六年(1090),雖經元、明兩代多次地震,至今仍巍然屹立。塔高13層,平面呈八角形,密簷實心磚砌。塔內有八角形塔寶,中心有八角形塔心柱。底層可攀登,內有木雕臥佛一尊,四壁有壁畫。塔座周圍有磚雕歌舞伎,是遼代磚雕藝術的珍品。覺山寺磚塔是我國現存磚塔的典範,2001年6月25日,該塔被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磚塔塔基上各種雕刻十分精緻,除斗拱、枋材仿木結構建築形制外,其餘獸面、花卉、菩薩、力士、行龍、人物等,皆採用剔地突起或圓雕手法雕刻而成,造型豐滿,刀法流暢洗練,雖為遼制,尚襲唐風。可惜大多慘遭破壞,幾乎無一完整,令人痛心。


寺西南側約百米處有一孤獨小峰,其高不足十三丈,峰頂築5.23米高的方形密簷式小磚塔一座。塔側一井,深30丈。

從寺前往山上望去,數百米高的半山腰隱約有一座類似於懸空寺的建築。待我們氣喘吁吁從覺山寺後的小道爬上去,原來這裡叫做菩薩頂,看上去修建時間不很久遠。不過,從這裡往下俯視,覺山寺盡在眼底,另是一番景緻。

覺山寺這個北魏建築不僅為靈丘增添了厚重的人文歷史,也給尋幽客提供了絕佳的景緻,望著這一處山環水抱的禪家叢林,欣賞著這令人陶醉的山間美景,細思那令人神往的傳說,流連忘返之感油然而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