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學步車”的名字給騙了!它的三大隱患,你都瞭解嗎?

想給表妹的小寶寶送個新年禮物,結果她發了一款學步車鏈接給我:

“這個就不錯,我們家小朋友正好開始會站了,很快就要學走路了,正好用上,而且要是遇上人手不夠、家務多的時候,把孩子往學步車裡一扔,多省事。”表妹很是得意地表示。

我一看,給她發了一排的白眼過去:

“孩子學走路可不要用學步車,更不要順便就把孩子扔學步車裡。對寶寶來說,學步車可不那麼友好的哦。”

為什麼這麼說呢?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給大家講講。

別被“學步車”的名字給騙了!它的三大隱患,你都瞭解嗎?

一、學步車不能幫寶寶學走路

學步車雖然名字叫的好聽,但事實上並不能幫助學步!

俗話說“七滾八爬週會走”,也就是說寶寶7個月時會翻身,8個月會爬,1週歲時會走,循序漸進的學習走路是最佳方式。

寶寶要學會走,必須先學會爬和坐,這是因為寶寶需要鍛鍊四肢、胸腹背部的肌肉,為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礎,更需要鍛鍊手、足、腦、眼、感覺多方協調。

學步車是由底盤、座椅等構成的,寶寶在學步車裡一走動,學步車就會跟著移動,孩子就可以藉助車輪毫不費力地滑行,缺乏真正的自主鍛鍊,站立和行走所需的肌肉、協調能力沒有得到鍛鍊,自然會延長學會走路的時間,甚至可能影響之後的運動能力。

此外,如果孩子長期坐在學步車裡,跳過爬行,又不注意腿腳的訓練,那麼骨骼、平衡能力都沒有得到足夠的鍛鍊和發育,很容易引發感統失調。

別被“學步車”的名字給騙了!它的三大隱患,你都瞭解嗎?

二、學步車的潛在危險

除了不能幫忙學步之外,學步車還有可能幫倒忙:

1、存在安全隱患

還不會走路的寶寶,藉助學步車可以輕而易舉地去到更多地方,這些地方就有可能存在未知危險,比如樓梯邊、坡道上、開水處等,極易發生意外傷害。

更重要的一點是蹣跚學步的寶寶運動和平衡能力不穩,很難控制自己,如果使用的還是防範措施不到位的學步車,極易跌傷。

2、下肢發育不良

學步這個事情涉及到協調能力、平衡能力還有寶寶的自信心。每個寶寶的時間都不太一樣,最忌諱拔苗助長。

如果寶寶的雙腿,還沒有足夠的力量支撐全身的重量(一般指沒辦法做到扶物自行站立),過早的使用學步車,就等於過早的給關節過大的壓力,容易造成寶寶腿部骨骼發育異常。

別被“學步車”的名字給騙了!它的三大隱患,你都瞭解嗎?

3、走路姿勢異常

學步車有一個圈,將寶寶圍住,還有一個比較寬的帶子置於寶寶兩腿之間,這樣容易導致寶寶腿部不能蹬直,寶寶的身高不夠時,坐在學步車裡就只能踮著腳走路,長期以往就會強化了這個不良姿勢的習慣。

三、如何幫助寶寶正確地學步?

大多數寶寶在10~12個月的時候開始嘗試自己走路,但直到1週歲以後寶寶才能走穩,不需要幫助,自己站起的熟練走路。美國兒科協會就指出,其實寶寶在9個月到18個月之間開始行走都是正常的。

對於健康寶寶的大運動發展,千萬不要拔苗助長,孩子們經歷抬頭、翻身、獨坐、滾、爬是有一定規律的,每個動作都是神經、骨骼、肌肉、視力及大腦平衡能力協調的結果,循序漸進地學習每個動作有利於嬰幼兒生長髮育。

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多趴、多爬,這兩項運動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強化核心肌肉的途徑,基礎一旦打好,大運動發展就其實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別被“學步車”的名字給騙了!它的三大隱患,你都瞭解嗎?

總之呢,我們是不建議寶寶使用學步車。

但是也有不少媽媽表示,平時人手不夠,家務又多,有個學步車在那裡可以偶爾解放下雙手,也是迫不得已的選擇。

如果確實是不得不使用學步車的情況,那最好是寶寶已經能自己扶著東西站住,腿部有了一定的力量才考慮使用,使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好家居環境安全,排除安全隱患;還要調整好座椅高度,避免寶寶用腳墊著走;每次使用的時間也要控制好,不宜過長。

我是你的藥師朋友洪姨,寫文不易,如果您覺得有用,麻煩點個贊再走唄!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可以關注後留言,我們一起討論!(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