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器領域爆發式增長,市場及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隨著物聯網信息和集成電路的不斷髮展,傳感器已成為現代信息產業的重要支柱。隨著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和投資,全球傳感器市場在不斷變化的創新中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

CMOS競爭進入白熱化

CMOS傳感器的主要供應商是日本的索尼、韓國的三星電子和中國製造商收購的豪威科技。

據悉,由於移動設備需求減少,上季度(2018年10-12月)圖像傳感器銷售額同比下降6.9%至1865億日元;索尼將本年度(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圖像傳感器的銷售目標從最初估計的7400億日元調整為7000億日元,將比上年(6494億日元)增長7.8%。

索尼早些時候表示,將在未來兩年內,將在日本新招聘的工程師中分配40%用於圖像傳感器等芯片業務。目前,索尼正在尋找汽車和手機等新應用場景的增長點。

這一分配安排符合索尼的計劃。索尼此前曾表示,計劃在截至2021年3月的三年內,向圖形傳感器業務投資6000億日元(約合54億美元),佔其計劃資本支出的一半。索尼控制著超過一半的智能手機圖像傳感器市場,這已經成為索尼轉型期間的關鍵增長驅動力。

降目光轉到三星,近年來也在CMOS圖像傳感器市場對索尼發起了猛烈的攻擊。不過,據國外媒體分析數據顯示,三星可能在2019年發生變化,這將增加圖像傳感器的生產能力,並從索尼手中奪回部分市場份額。其中,圖像傳感器的容量將從每天4.5萬件增加到12萬多件,以滿足合作伙伴的需求。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三星還將把一些RAM生產線改造成CMOS生產線。

目前,索尼是圖像傳感器市場的主要供應商。它每月生產10萬個圖像傳感器,市場份額達到46%,而三星只有19%。如果提高生產能力,顯然是不夠的。因此三星也計劃進入汽車傳感器領域。豪威科技是繼索尼和三星之後,全球第三家圖像傳感器供應商。在安全圖像傳感器領域,2014年和2015年的份額也分別高達32%和49%。除了智能手機,他們還積極佈局汽車、醫療應用、娛樂應用、物聯網等市場。

此外,格科微、思特威等多家國內廠商也已深度介入這一市場,CMOS圖像傳感器市場也空前活躍。

傳感器領域爆發式增長,市場及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中國傳感器產業如何突破發展瓶頸?

優惠政策促進產業快速發展:一批戰略指導性政策文件推動我國傳感器和物聯網產業向融合、創新、生態、集群方向快速發展。

下游應用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對傳感器的需求:傳感器應用範圍涵蓋工業、汽車電子、消費電子、物聯網等領域。下游應用的蓬勃發展,將提高對信息感知的需求,增加對傳感器的需求。

隨著傳感器向“四個現代化”方向發展,有望實現曲線超車:傳感器系統正向小型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網絡化方向發展,中國企業仍有曲線超車的機會。

產業集群的發展:我國傳感器企業正在努力追趕國外企業,並有區域性的傳感器企業集群。目前,傳感器製造企業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地區,並逐步形成以北京、上海、南京、深圳、瀋陽、西安為主要城市的區域空間佈局。其中,主要傳感器企業近一半分佈在長三角地區,其餘為珠三角、京津地區、中部地區和東北地區。

其中,長三角區域逐漸形成了包括熱敏、磁敏、圖像、稱重、光電、溫度、氣敏等較為完備的傳感器生產體系及產業配套;珠三角區域形成了以熱敏、磁敏、稱重、超聲波為主的傳感器產業體系;東北地區主要生產MEMS力敏傳感器、氣敏傳感器、溼度傳感器;京津區域及中部地區則以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模式發展,主要集中於新型傳感器的研發創新。

在當今各種新科技輻射和廣泛滲透的社會,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作為現代科學“耳目”的傳感器,它成為人們快速獲取、分析和利用有效信息的基礎,傳感器將越來越不可替代。

傳感器產業未來發展趨勢與方向

未來,在經濟環境不斷改善的背景下,傳感器市場需求將不斷增加,傳感器將越來越多地應用於社會建設和生活的各個領域。據高工所預測,未來幾年全球傳感器市場將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

2014年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戰略指導文件,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傳感器和物聯網產業向創新、融合、集群、智能化方向快速發展。智能傳感器具有一定的通信功能,具有信息的採集、處理和交換能力。

毋庸置疑,智能傳感器相對於普通傳感器有足夠的優勢,因此智能傳感器是一大發展趨勢。目前,重慶在智能傳感器領域有良好的發展基礎,以川儀和中國移動物聯網為代表的智能傳感器企業在中國享有盛譽。

物聯網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離不開傳感器設備的存在。傳感器也將朝著移動化、小型化、集成化和多樣化的方向發展。

在這種環境下,一方面,本土企業面臨著傳感器產業鏈薄弱、技術條件差等挑戰,但預計它們將加大技術投入,搶佔更多市場份額,並採取產業資源整合行動,提升國內傳感器產業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