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形山街道:衝在抗疫最前端 勇當居民“守護人”

魚形山街道:衝在抗疫最前端 勇當居民“守護人”

“鼠年新疫到,大家請記牢,首先別亂跑,口罩要戴好,洗手請知曉,七步不能少,親朋別去找,居家隔離妙,戰疫士氣高,肺炎必打倒!”。這是魚形山街道寶林沖社區鄉村醫生劉賢為村民製作的通俗易懂的疫情防控順口溜,在社區廣為流傳。劉賢醫生在基層從醫19年,走遍了社區的每一個角落,他心繫每家每戶、情繫村裡安危,每天認真負責的做好監測和疫情排查等工作。“現在“疫”情這麼嚴重,我是鄉親們的守護人,他們信任我,我就想他們能儘可能多的掌握一些防疫知識,做好防護措施,這樣,被感染的幾率就小了”。

工作就是使命。每天定時兩次的體溫監測工作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卻難。特別是社區湖北返鄉人員較多且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很多須步行才能到達,所以劉醫生一出門基本上就是一天,穿著不透氣的防護服,一天下來汗流浹背,水都喝不上一口,熬到晚上還會胸悶頭暈、臉色發白,到家後又要迅速整理上報工作情況,一天下來筋疲力盡,妻子看了特別心疼。然而家人的擔憂沒有阻擋劉賢的腳步,他說“84歲的鐘南山院士尚且衝鋒在前線,我有什麼理由退縮,雖然我只是一名村醫,站在防疫一線,這是我的職責”。

守護必須盡責。面對這複雜嚴峻的疫情形勢,醫生最怕的不是吃苦受累,怕的是管控對象的不理解不配合。在防疫戰鬥剛打響時,劉醫生就遇到了個別村民排斥鄉村醫生的工作的情況。正月初一晚上,劉醫生收到一位村民從武漢返鄉的消息後,立即放下手中的碗筷趕到他家時,大門緊閉,電話取得聯繫後被告知正在弟弟家吃飯,讓其在家門口等。就這樣,劉醫生在寒風等了將近一個多小時,電話再打過去,該對象卻關機了,無奈劉醫生只能趕到該對象弟弟家,剛進門該對象就激動把劉醫生大罵了一通,說正月初一醫生就過來量體溫,按農村的習俗,是很晦氣的,並稱自己不會隔離。“當時真的很想轉頭就走,但一想到事關村民的生命安危,我又冷靜了下來”,劉醫生事後回想起來說道。最終通過劉醫生的耐心解說,這名對象配合了工作,居家進行隔離。

在魚形山街道,像劉賢醫生一樣的11名鄉村醫生正用紮實的職業素養、強烈的責任擔當同病毒作鬥爭,儘管條件艱苦,設施簡陋,他們忘卻了個人安危,毅然前行,衝鋒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端,他們進村入戶宣傳疫情防控知識,開展健康隨訪服務,排查登記人員流動信息,安撫民心,穩定情緒,守護著街道一方百姓的平安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