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名牌大學為什麼要自主招生?自主招生真的能為中國培養頂尖的人材和科學家嗎?

gaodongyun


名牌大學自主招生是國際上通用的辦法,它既滿足了辦學多元化(公辦與私人辦學)(系科設置單一與綜合)(學期設置長與短)(秋季招生與春季招生或其它)(收費的高與低)……的辦字訴求,又實現考生一年多考,一考多報,自主擇校的價值追求,應該說是辦學方與考生,國家與家長甚至於用人單位多贏的一種成功經驗。和西方國家這樣靈活多樣的招生辦法相比,我國目前通用的這種統一考試,統一出題,統一錄取甚至於開學日期,放假時間等問題上都要統一,既顯得單一又不利於調動各方積極性。更為詬病的是這樣“一考定終生”的招生模式的確埋沒了許多人材又鼓勵了只會考試,不善動手動腦的書呆子型的考生,這樣下去對我國教育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有人提出在招生考試上應該鬆綁,給高校一些自主權。前些年在一些名校進行自主招生試點,在取得了一些成功經驗的同時又出現了考題洩密,考試作弊,閱卷打人情分等問題,國人議論紛紛,學者觀點相左。一場教育領域裡的改革雷聲大,雨點小,現在正處於不熅不火,不生不滅的尷尬境地。

應該看到名牌高校自主招生是一條必由之路。解放前我國許多名校都曾走過這條路,應該說經驗豐富,收穫良多。即使在戰爭時期,象西南聯大,西北大學等名牌大學堅持自主辦學,培養了一大批諸如楊振宇,錢學森,吳宓……這樣世界級的科學泰斗級的人物。這些成功經驗為什麼今天就不靈了呢?

名校自主招生除過要有一個大公無私,學識淵博,德高望重,一言九鼎的鐵面校長,還應有由校長自已聘任教授,任命系科骨幹力量共同組成:學部委員並賦予其相應的生殺大權。當然這些力量必須在國家權力,教育法規的嚴密保護監管下才能行施。

這樣的改革是個系統工程,牽一髮而動全身,國家應該統籌規劃,謹慎試驗,等到取得經驗後方可全面鋪開。


涇渭分明29


自主招生是國際慣例,它有效彌補了我國高考唯分數定人才的單一模式,給予我國多元化的人才學習發展的機會,以便為各行各業培養並提供更加專業的人才。

這對普通大眾來說,本是一件好事,因為我國的教育方針雖然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但一個人的精力必定有限,我們不排除有少數人在某方面特別突出,而另一方面相對弱勢,於是就產生了我們認為的“偏才”、“怪才”。用人不就是用人之長,所以這樣的“偏才”、“怪才”仍然是我們社會急需的人才。因此大學的自主招生為這樣的“偏才”、“怪才”提供了機會,大家應拍手稱快!

可是在我國,講究人情與關係的社會環境下,這樣的自主招生往往成了少數人徇私舞弊,謀取私利,滋生腐敗的法器,破壞了教育的公平原則,社會的良莠公序。

所以自主招生本沒有錯,當下要考慮的是如何建立更加完善、有效的監督機制,讓自主招生更加透明、公平、公正;更要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懲戒機制,讓違反自主招生原則之徒付出慘痛的代價,才能以儆效尤,使自主招生髮揮其應有的作用。




生活科創教育


歷盡十年走遍千所大學,記錄萬張照片數百視頻,名牌大學自主招生,初衷是為了尋找更適合自己的優質生源(可惜並不成功),自主招生能為中國培養頂尖人才嗎?不能!(因為招生形式和人才培養沒有必然邏輯關係)。下面聽繆老師細細說來~

自主招生咋來的?

學校根據自己的學科、師資、文化、底蘊優勢,在提出申請的學生中進行篩選,經過篩選出的人才,對於學校的認可度高,學校對於人才培養也更加有把握,是一件雙贏的事情。

但是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發現了太多太多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僅侷限在高等教育考試錄取,還存在於整個教育系統,甚至存在於整個社會和文化的層面上。

還記得那句話嗎?“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要不要跟世界名校比比?比就比!他們都是自主招生對吧?這事兒大家都知道!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

①學生和大學之間是雙向選擇,學生同時申請多所,可以拿到很多錄取通知,自由選擇;

②學校招生完全自主,學校和考生之間在錄取上沒有中間環節;

③社會誠信體系健全;

④高等教育資源分佈、社會資源地區分佈相對均衡。

國內的自主招生,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發生了很多亂象,比如說材料造假、比如說招生腐敗、比如說評價標準不科學,導致學校沒有得到優質生源、學生沒有得到個性化教育機會、社會負面評價很多。

咱們看看目前國內的現狀吧,咱得承認咱的誠信體系不夠健全吧?找熟人辦事、託關係辦事、只要能滿足自己,犧牲他人的利益也沒關係,這樁樁件件是不是每天發生在我們周圍?自主招生也不能獨善其身啊。

咱得知道咱的教育資源發展不均衡、地區差異比較大吧?東部沿海地區與西部內陸地區的發展差異客觀存在,經濟差異決定資源不均衡,教育資源也是一樣,很多地區基礎教育薄弱,更別提素質教育了。

教育不均衡,就要有宏觀的把控,各個大學需要拆分自己在各省份的招生計劃,各地考試院不僅僅要協調、公佈招生計劃,還要負責在大學和學生之間起到收集檔案並且投送的作用。

最後總結一下,未來的自主招生一定會逐漸萎縮,但是為了提高素質教育比重,提高人才產出比例,回到過去按分數一刀切的錄取方式也不可能,所以綜合評價、三位一體等招生方式可能會增多,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所有流程和標準的制定,也會更加科學和規範。

至於培養頂尖人才嘛,跟招生相關,畢竟招生決定了基礎教育的培養方式和模式,但更重要的是大學的培養方式,目前我們的高等教育還任重道遠,這些就另文再說吧。

關注繆老師頭條號,看圖文。關注繆老師抖音號(1297918098),看抖起來的教育。

繆老師妙筆生花


全國高校最終都會全面實施自主招生,那些天天喊著只要公平正義,只按高考分錄取的,估計是壓根不知現在高考錄取存在的巨大問題,或者家裡壓根沒有娃要參加高考。一考定終身,一考定專業,不知浪費多少考生才華。真正需要改革的是全面的就業歧視,某些用人單位招一個看門的也需要碩士,招個保安也要博士,招個一般工作人員也要限定211畢業。試想西方發達國家為什麼學生讀研究生的比較少?讀名校的也不是很多,就是因為他們招聘公平公正,哪怕是私企,敢在招聘時限制一下性別,估計都會吃官司。高考本就是一次考試,卻承擔了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向上流動的職能,咋能不出現問題。就像當初城市戶口一樣,承擔了它不應該承擔的職能,看看現在,大家還搶城市戶口麼?只有迴歸本質,讓高考迴歸本質,僅僅做為一個高校招生的參考,讓每個學生讀自己願意讀的學校,專業,才能讓學生學得更好。讓每個畢業的大學生,都具有平等的就業權力,才能最終解放全國中小學生,才能讓他們解放天性,全面發展。


馳騁冬瓜


國外的學校開始的辦學目的並不是為了所有人都能受教育。首先是貴族再發展為有權有錢階層後來才面向大眾。這是政治博弈的結果。所以人家的自主招生是有淵源的。中國的教育是通過考試給所有人都有進階的機會,只要你肯用功就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都是有歷史淵源的。現在中國人的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教育不分層造成教育的失衡而國外的教育是分層的少部分進高精尖大部分是職業教育和普適的教育。人家的自主招生是利益和愛好的雙向選擇,中國的是打著自主自由搞小動作,大部分學校公辦性質不愁吃喝和生源,自主招生搞了權益的交易,缺少了公平性和公正性,靠這怎麼能得到拔尖的?尖子不論什麼時代都是極少數的,所以現在量上來了質並沒提高還不如20-30年代的體制,因為那時候能讀的起付得起的都是素質很高的人是精裡求精,出名的也是少數。現在人為了生活都不易怎麼有心思靜心學問?都是一心向錢看了。這樣的理念能出大師?


龍騰


自主招生從國家層面來講,的確是為了培養頂尖人才和專門人才。這個是毋庸置疑的。至於回答裡大家提到的暗箱操作,那不是國家本意,也不是主流。雖然這個事情對於我們這樣的普通老百姓來說不公平,但是也要竭盡全力把孩子往這個方向培養。怕就怕好多人根本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還在那裡一味叫囂公平公平,減負減負。這些人只會毀了孩子。如果你真的希望孩子有個好未來,請真的發自內心的從孩子一開始上學就注重差別教育,不要不當一回事。吃大鍋飯的年代一去不復返了,共產主義也不可能在一兩代人身上實現。


楊歌260


權力可以用到極致。與過去推薦上大學沒有不同。


南京徐劍


自主招生的本意和初衷是好的,但是在某些人一通神操作後,與原來的美好願望背道而馳!


用戶2560925862443


自主招生,學校自己命題,可以透露給個別關係鐵的人。面試,也有很大迷糊空間。中學生論文是誰寫的?如何鑑別一篇論文是中學生自己寫的?如何保證一份發明是中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的?藝體生本來可以去專門的藝術類體育類學校,理工科大學搞什麼藝體特長生?這裡面漏洞太多。


和諧266


我們的教育改革出了問題,在目前黨員幹部普遍腐敗的情況下,在監管監督完全不到位的情況下,根本不能進行自主招生的改革,這是高層的疏忽,被許多專家欺騙矇蔽了。不廢除高考自主招生,中國學子將永無天日,自主招生最有利於領導貪汙腐化,最有利於有錢有勢有後臺有關係的人走後門,但對普通學子那是莫大的悲哀和殘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