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答應我,平安歸來

2020年2月2日,成都大學附屬醫院參加四川省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的出征儀式,比任何一部電影的鏡頭都來得真實和溫情。

現場沒有的任何排練,不會設定各種細節,劇情隨著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而起,20名醫護逆行者們前赴後繼,壯士出征奔赴戰場……

英雄,答应我,平安归来
英雄,答应我,平安归来

我是黨員,一定得去

“我是黨員,一定得去”,成都大學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的護士唐佼從出征儀式的救治中心大廳走出來,堅定地踏上了出征之路。口罩遮掩下的她,一定是個漂亮的女孩兒,圓臉月牙眼,笑中帶淚。此刻,她目光如炬,擲地有聲。26歲的唐佼2016年畢業於成都大學附屬醫院,在ICU剛剛工作了兩年。唐佼不是獨生子女,還有個小妹。“剛剛接到通知的時候,妹妹不讓我去,她說你把自己整感冒嘛,就可以不去了”,唐佼說自己得有一個當姐姐的樣子,給妹妹做個榜樣,同時自己是黨員,就應該義不容辭。“得知我確實是要去了,妹妹到現在都一直在給我發微信,讓我保護好自己,這樣才能救別人。”

英雄,答应我,平安归来

最小的英雄 最好的青春

此次援助湖北醫療隊中,成都大學附屬醫院的隊員全是80後90後,年紀最小的是重症醫學科的護師鄧利蘭,她只有23歲,個子小小瘦瘦的她,在隊員們中顯得特別突出。“昨晚,她外公去世了,我們喊她今天就不去,她卻反覆強調沒事要去的。”護理部副主任王效惠和王春瑛都哽咽了,“這個娃兒太不容易了,我們擔心她年紀小承受不了武漢的情況,還作她思想工作不讓她去,她從徵集開始就找了我們好幾次啊,真的是反反覆覆地說她得行。”

針對第一批出徵援助的隊員,成都大學附屬醫院對成員們均進行了一對一的培訓,在培訓後進行系列的評估,必須一個一個過關才能出征。不難想象,只有23歲的鄧麗蘭要付出比前輩們多得多的努力才能順利“通關”。而今天,她還要承受著失去親人的傷痛,肩負著救死扶傷的使命,前往湖北武漢。

英雄不分男女,不分年齡,她的行動就是最好的青春。

英雄,答应我,平安归来

媽媽煮了餃子 同事送來了毛衣

焦雲霞是重症監護室第一個報名參加援助湖北醫療隊,她說自己有7年豐厚的ICU工作經驗,這個時候她理應成為第一個出征者。“這麼多年了,家人一直很擔心我在工作中受到傷害,這一次我只敢告訴了媽媽,早上她煮了餃子給我吃……”焦雲霞想起了媽媽泣不成聲,同事樊曉鴿一把抱住了她。“沒事,沒事,你一定會平安回來的,一定會的,我也會去看你媽媽。”樊曉鴿是泌尿外科的,這次也報名了,但因為優先考慮的是重症醫學科和呼吸科兩個專業,因此她“落選”了,她和焦雲霞私下就是很好的朋友,這次來為朋友送行,樊曉鴿還帶著自己託人買來的口罩送給焦雲霞。“我媽媽織了三件毛線背心,我一直沒捨得穿,這次拿給霞霞帶上了,醫院發的羽絨背心穿上防護服后里面全是汗,很不舒服的,毛線織的要透氣點,我喊她穿了就甩了,沒得啥子得,她肯定平安回來。”樊曉鴿說。

熱熱的餃子,暖暖的毛衣,帶著親人朋友同事的愛,走進沒有硝煙的戰場,並不孤單害怕。

英雄,答应我,平安归来

熱淚相擁 只為再見

出征儀式的現場,一對小夫妻在角落裡緊緊相擁。戴著眼鏡的大男孩哭了,“你一定要照顧好自己,你莫擔心我,我也是熟手了,而且還有那麼多的同事在一起……”重症醫學科護師謝文均和愛人依依不捨。“媳婦懷孕三個月了,只有請岳母來照顧她了,我爸媽沒敢讓他們曉得,家庭雖有牽絆,但面對疫情我會心無旁騖投入一線。” 08年地震的時候,謝文均還是成都大學醫學院的學生,那時的他就想上一線救援,但無奈那會專業技能不強,至此留下了遺憾。“如今發生了疫情,我就要衝在第一線,這是我的職責,更是我的使命。”

此時的熱淚相擁,為了彼時的再見重逢。愛著你們的家人和朋友,等著你們平安歸來。“文均,寶寶等著叫你一聲爸爸。”

英雄,答应我,平安归来
英雄,答应我,平安归来

面對疫情 英雄們即刻出發

呼吸與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陳培,眼裡噙著淚,目送著“戰友”們出發。原本今天是21名的援助隊員,昨晚臨時接到通知,有一位暫緩出發,這一位隊員就是陳培。“非常遺憾第一批不能去,但我隨時都做好了準備,第二批再上。”陳培原本是第一批隊員中年齡最大的,79年出生的他,有著十八年呼吸與重症的急救經驗,03年的非典,08年的地震,09年的禽流感,陳培都參加了。“我13歲的女兒都很自信地告訴我,爸爸,你去吧,你經驗那麼豐富一定會沒事的!”陳培說這麼多年在每一次的災難和疫情面前,自己從未退縮過,“堅定的信念,專業的眼光,務實的作風”就是自己接受挑戰的姿態。陳培和同為醫生的妻子也都報名了馳援湖北的醫療隊,隨時“參戰”,即刻出發。

文:健康報 記者喻文蘇 通訊員範月秋 王錦源

審核:陳會揚 閆龑 曹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