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為什麼農民不走親不拜年,關係卻更親了?

春節是中國最傳統的節日,以前,春節一到, 農村也立馬變得熱鬧,特別是正月間親朋好友互相串門,相互拜年的情景。鄉村的小路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鞭炮聲聲,滿滿都是濃濃的年味。而今年春節,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農村也變得異常安靜。

今年春節,為什麼農民不走親不拜年,關係卻更親了?

在農村,大家原本以為病毒疫情來的沒有那麼快,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嚴重。臘月二十八武漢封城前一天,許多農民還在忙碌著殺雞宰鴨備年貨。但是隨著疫情的蔓延,隨著各大媒體對疫情的報道,一些從外地回農村過年的人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

一開始,許多年輕人跟父母說起疫情,讓父母做好防範,今年春節不出門、不串門,不走親、不訪友,不聚會、不聚餐。但很多上了年紀的農民卻不以為然,“我不怕、沒那麼嚴重、不要說的那麼嚇人。”成了他們要走親要拜年要聚會的理由。多數農民開始的想法都是,疫情離自己很遙遠,家裡人都是知根知底,只要自己搞好衛生,是沒問題的。在他們看來過年是大事,拜年是禮節,雷打不動。

今年春節,為什麼農民不走親不拜年,關係卻更親了?

到了大年三十,各個村子開始有村幹部在搞宣傳了。說是誰家裡有從武漢回家過年或者近期去過武漢的,要在家自覺隔離,不要隨便串門,出門要戴口罩之類的提醒。看著村幹部戴著口罩,拿著個大喇叭走村串戶的宣傳時,大部分農民都感到新鮮,有的甚至好笑,大部分人還沒有真正意識到這裡面的良苦用心,一些人甚至我行我素。

今年春節,為什麼農民不走親不拜年,關係卻更親了?

大年初一,村裡的小趙說服不了母親,被母親逼著去給舅舅拜年。小趙不願去,被母親罵不孝順,不懂禮數,說“天上雷公,地上舅公”,無論如何舅舅的年要拜。小吳拗不過母親,想著自己有車,舅舅就住隔壁鎮上,也就二十來分鐘的車程。他帶著禮品駕車去舅舅家拜年,車到村頭他卻傻眼了。出村的路,一夜之間被堵得死死的,就連人走過去都困難,何況是開車。

小趙不得不返回家裡,為了讓母親信服,他還特意拍了幾照封路的照片。母親看到照片,這才意識到問題遠沒有她想象的那麼簡單。在大多數農村的記憶裡,村裡封路,不讓人出村,不讓走親訪友的事兒還沒有發生過。

今年春節,為什麼農民不走親不拜年,關係卻更親了?

與此同時,是村幹部挨家挨戶的上門摸排,對外地回來過年的進行登記,測量體溫,發放口罩等,這就讓農民開始有了緊張感。如果不是疫情嚴重,上級和村幹部不會如此重視。如此一來,很多平時不愛看新聞的農村人,都通過電視看起了新聞。家裡有年輕子女的,也通過手機上刷到的有關疫情信息講給老人聽,這一普及,農民們普遍提高了覺悟。疫情來了,該重視了,不能掉以輕心,不僅自己不出門不串門,還囑咐起兒女不要亂跑。

今年春節,為什麼農民不走親不拜年,關係卻更親了?

在過去,農村人都知道,家中的長輩從來都不打電話給親戚朋友拜年的。但是今年,許多農民也拿起手機,給親朋好友電話拜年,發去問候信息。而且還主動勸外嫁的女兒不要帶著女婿和孩子回來給她拜年。這些舉動,對於長期受傳統思想觀念影響的農民來說,算得上是奇葩事。這個春節,雖然不走親,但農民朋友感覺親戚之間問候和關心更多了,關係也更親了。

今年春節,為什麼農民不走親不拜年,關係卻更親了?

為勸家中老人重視疫情,央視新聞還曾在大年三十發了一則微博,題目就是“爸媽,就聽一聲勸吧”,勸告農村老人們放下春節情節,不再出門打牌、拜年、走親訪友。不少農村年輕人竟然在勸父母之後,難得統一的得出了一個結論:這一屆的父母太難帶了。也正是因為這一屆父母難帶,一旦僥倖勸阻成功,反而讓當兒女的就像逃過一劫一般。

今年春節,為什麼農民不走親不拜年,關係卻更親了?

今年的春節”空村計“正在農村上演著,昔日熱鬧的農村,因為疫情的到來,從年三十開始就變得冷清而緊張起來了,不過,對禁止拜年,禁止串門,禁止聚會,包括“封村”來說,大多數農民都表示理解,畢竟上級發放的防疫通告和寒傳標語貼的村裡到處都是,和往年走親訪友的人潮相比,今年的農民都在家裡宅了起來。

其實在”大是大非“面前,農民朋友還是明事理的。他們現在的心情和全國人民一樣,都希望疫情早日散去,不願聽到新聞裡或者子女轉達的感染人數增加的消息,他們也常常被最美逆行者和白衣天使的舉動而感動的淚流滿面。

關於今天的話題,你有什麼不同觀點,歡迎下方評論交流。鄂東農村娃,地道農村人,閒來喜歡侃農村事兒,關注我,下期話題繼續。(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