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劉德華、張學友這類老歌手目前不再出新專輯了?

焦澤山


您好,這裡是優質影視領域創作者【映畫臺灣】

1、劉德華一直以演戲為主,雖然他也唱過太多家喻戶曉的歌曲,但現在依舊重心還是在演戲這邊,加上前幾年受傷,所以歌唱這一塊,幾乎是停滯了的


的確,華仔的最後一張實體唱片專輯,還是十年前,也就是2009年出版的《希望。愛》專輯,十首粵語+四首普通話


但其實勤奮的劉德華,這十年一直在出各種單曲的,電影主題曲和新年賀歲歌曲之類,只是沒有形成專輯了,不過去年到今年,他就出了兩首單曲

一首是為了電影《掃毒2:天地對決》和古天樂合作的《兄弟不懷疑》


一首非常新,是2020年1月20號出的賀年單曲《恭喜發財2020》,劉天王和王寶強、劉昊然合唱,這是為了電影《唐人街探案3》宣傳的拜年送福曲



2 至於張學友大哥呢,他被稱為“最不受唱片載體變化影響”的歌手之一,也就是說,他是如今極少數依然還在出版實體唱片,並有穩定銷售量的歌手,歌神地位和封號不是吹的

不過學友哥的最近的一張專輯唱片,也是五年前了的《醒著做夢》了,不是他一直不出,而是他這些年一直享受家庭,以及開不完的環球巡迴演唱會啊


不過學友哥依舊還是在出單曲的,而且都是為了電影

比如2015年為了《澳門風雲2》的《停格》


以及2019年為了真獅版《獅子王》和國際巨星碧昂絲合唱的《今日我屬於愛情》,也是足見學友哥的國際地位了


映畫臺灣


 這個問題吧,綜合因素很多!聽壯壯慢慢道來!

1、首先先說唱片業從新世紀開始就不景氣了,一個唱功再好的歌手也需要包裝需要製作團隊,由於大環境不好,好多優秀的音樂人都轉型不幹了!沒有優秀的製作團隊,像劉德華、張學友這種大咖是不會輕易動心出專輯。

2、張學友、劉德華這種地位穩固的大佬叱吒娛樂圈已經很多年了,有固定的老粉絲品味境界都很高,之前的作品也都是經典,所以被封神封王,如果沒有製作精良的隊伍,打動自己的作品,大可不必冒險破壞自己的形象,還是因為之前太難超越了。

3、另外劉德華、張學友年紀都大了,工作重心也變了,好像都在影視作品上下功夫呢。影視行業曝光率高,賺錢快,也能快速樹立自己的形象。所以天王們好像都在忙著拍戲。

4、經典難以超於,由於之前的作品起點太高,對聽眾影響太大,很難打破之前的成績,那不如就停在哪裡,及時不出專輯,開開演唱會接接商演也挺好的!

以上,大家還有什麼看法,歡迎關注留言!

  






壯壯在唱歌


哈嘍!很高興為您回答!


這些年來,娛樂圈發展雖然很快速,但音樂界卻出現後力不足,甚至有一些倒退。即使現在依舊有很多歌曲出現,但卻一直不得人心,導致很多人吐槽:“以前的歌不敢聽,現在的歌不敢聽!”


為何以前紅遍大江南北的天王都不出專輯了呢?尤其是劉德華和張學友,是年紀大了?還是聲音出現問題,亦或者是倦了呢?


答案都是NO!其實他們不出專輯也有3個原因,也是非常致命的原因!


第一:發展不景氣

從新世紀之後,音樂產業發展就不景氣,很多優秀的音樂製作人都紛紛轉行,這沒有了好多創作人,自然就沒有好作品問世,所以歌手再好,都沒用!


第二:轉行加上年紀

四大天王現在都已經上了年紀,這是事實,衝勁和鬥志已經沒有之前那麼濃烈了,成家了自然都是為了家裡著像。像劉德華、郭富城,他們都轉戰演藝圈了,而且成績還不錯,所以這也導致沒時間空出來弄專輯。


第三:作品足夠多了

我們都知道,在90/00年代,四大天王的作品如泉水噴發一樣,前前後後,幾千多首歌曲。其中作品最多的,就是張學友和劉德華了。現在他們兩人即使不出專輯,偶爾出幾首單曲,也是可以開演唱會的。

再加上現在這些人都不再依靠音樂吃飯了,所以也就沒有必要去花大量時間出專輯。


這就是我的回答,感謝您的查閱,如果您覺得小編分析得有道理,就請點個讚唄,萬分感謝哈!


娛樂Front


這應該不是不出專輯吧,出專輯的話也是需要籌備的,想要出品好的作品是要經過千錘百煉的,填詞,作曲,編曲,演繹,錄音,製作這些都是需要做到極致的,老歌手們應該都會知道很難遇上好的作品。但是也不代表他們不再發行新歌或者新專輯。就好像前段時間,歌壇校長譚詠麟也是出了個粵語專輯的,還有劉德華最近也是為電影《掃毒2》獻身唱主題曲。

還有就是現在的唱片市場也不會太差,以前盜版瘋狂的時候就是歌壇的噩耗,但是現在的電子信息化,雖然也不能完全消滅盜版,但是會比以前樂觀很多。網絡紅人廣東雨神憑藉一首《廣東愛情故事》也能賺很多錢,但是還是取決於歌曲本身的熱度。現在社會對版權有了新的認識,而各大音樂APP也開始慢慢的收費了。知識產權也為創作者提供護航了。

現在很多的歌手都是多元化發展的,如果要製作專輯也是需要檔期的,劉德華在電影方面下了很多苦功,也未必能全程投入製作新專輯,而張學友前段時間也是忙於搞巡迴演唱會。我相信歌手是不會讓歌迷失望的,就算沒有出到新的專輯或者好的專輯,他們都會為粉絲們做好自己的工作!


娛樂分析社


這類老歌手,特別是劉德華和張學友,都屬於大咖中的超級大咖,不出新專輯,只是怕成績對不起自身咖位,浪費精力。再者,也沒必要,他們要賺錢,開演唱會就可以了,演唱會好賣多了。

這些大咖,首先自我鑑賞力不差,粉絲也都是些老江湖,不是小學生,出專輯的話,必須精益求精,他們出專輯遲早的時候,起碼在退休之前,必須來一張迴光返照。

劉德華還是很對得起歌迷朋友的,隔一段時間都會出新歌,哪怕是翻唱,質量都不錯的。比如10年翻唱的《人辦》,去年的《my love》,都很贊。

真正的歌神要求就更高了,前一張專輯還是在14年的時候吧,其他的重心都是演唱會。


情感音樂sp


劉德華、張學友這類老歌手不是目前不再出新專輯了,而是以後都不會出新專輯了。

首先,你也說了,他們是老歌手,而他們也確實已經老了,他們還出新專輯幹什麼?賺錢嗎?開演唱會一樣可以賺錢,而且我相信他們開演唱會的收入比出專輯的更多;想再火一把嗎?現在的明星都是靠流量,才藝已經顯得不那麼重要了,而且即便沒有新專輯,他們在歌迷心中的地位依舊無法替代。

其二,如今的樂壇新人輩出,各式各樣的音樂風格脫穎而出,備受青年一代歌迷歡迎,他們若是出新專輯是否符合大眾的口味還不一定,那又何必浪費那個時間和精力去製作新專輯,還不如開演唱會,為歌迷獻唱經典來得實在。

其三,像劉德華、張學友這類的老歌手,他們在樂壇的成就已經足夠輝煌,踏足過巔峰,他們曾經所站的高度是許多歌手這一輩子都無法觸及的,雖然屬於他們的時代已經過去,但是他們塑造的經典音樂在樂壇影響深遠,這就已經足夠了,何必再出新專輯。


都市小民工


說明下 70歲的譚詠麟譚校長還是堅持在出專輯

2017年出了“欣賞” 和內地港臺馬來西亞等10位歌手一起合唱 其中校長自己作曲6首

2018年出了“音樂大本型”

2018年11月出了“廢青”這首單曲 鼓勵年輕人努力奮鬥

2019年6月出了“音樂夏令型”

2018 2019年這兩張都是向社會徵求作品 和年輕歌手合唱

所以譚校長真正是唱了一輩子 努力了一輩子 是真正有使命感和責任感的歌壇前輩 至今仍以推動樂壇發展 扶持新人成長 宣傳粵語作品為己任在不斷奮鬥著[贊]





一點一點憑熱誠


這個問題問得好奇怪哦。既然老了,幹嘛還非得有義務出新專輯嗎?出一張新專輯至少10首新歌,資源從哪兒來?成本費誰出?

歌手本質上是個體勞動者。新歌的曲詞版權費,歌曲的錄音費,都是歌手自己出資的;唱片公司可以替歌手墊付,最後在唱片賣出後的收益中扣除。沒有唱片公司的歌手,就是自己出錢買歌,找錄音室支付使用租金,完成錄音,包括聘請樂隊伴奏的費用也是歌手出的份額。

發行新作品對於老歌手而言已經不存在經濟價值,也不存在廣告價值了,只有情懷價值。








蒂花之秀遊戲解說


為什麼他們不出專輯??這個問題我想說的是,因為盜版!還有就是現在網絡這麼發達。沒必要再去買光碟。所以出專輯不賺錢,自然而然就沒人願意出專輯了。你們百度一下,8090年代,那時候有多少唱片公司?而現在還有幾家唱片公司?在網絡還沒普及的時候,盜版還沒那麼猖獗的時候,稍微有點名氣的歌手出張專輯銷量都是上百萬甚至上千萬。那個利潤空間可想而知?所以那時候很多歌手出專輯,精選集,後來網絡開始普及,很多網上可以觀看,再加上盜版越來越猖獗!還有就是DVD的沒落 。造就了現在沒人再願意出錢出專輯。還不如干一場演唱會或者參加綜藝掙得多。


登峰者


很高興能就這一問題發表一下自己的愚見。

首先呢,我覺得劉德華,張學友等人。儘管叱吒歌壇已久,畢竟是歲月不饒人。這些音樂大咖偶爾搞個演唱會也就可以了。也該給年輕的音樂人一點發展的機會了。

再者呢,唱片從21世紀開始就已經走下坡路了,到現在已經過時,完全被社會發展的大潮所湮滅,現在唱片早就沒有人聽了。現在各個年輕搞創作的也都是通過和媒體音樂平臺。

還有一點就是,沒有好的音樂創作人,就是嗓子在有特點,歌唱的再好,沒有好的創作品也是白搭呀。

在就是曾經的天王天后都已經轉行跨界當演員了,不得不說劉德華,歌唱的好,演技也是一流的,他主演的電影票房只高不低。經管偶爾唱點歌,辦個演唱會啥的,那也都是閒暇時,玩玩罷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