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事是你去廣東以後才知道的?

刨根問底君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因為工作原因經常去廣東,跑過珠三角好多地方,長了不少見識。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廣東的風土人情,與中原的差異蠻大的!不親臨廣東根本不會知道,有幾件事記憶深刻,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一、《每餐都喝湯》廣東人善煲湯,愛喝湯。肯定是全國第一的。無論什麼山珍、海鮮、時蔬、畜禽肉類乃至豬腳、雞腳…都可以用來煲湯。每家幾乎都有專們的“湯煲”深釜凸肚,或陶或瓷,煲湯很吃功夫的!既講究火候、又要一定時間,說道很多的。

每次正餐,不管什麼擋次的席面,一定是首先上來一道湯。一般都是細瓷巨缽,每人一小碗尚且有餘,即席者都細心品飲。然後才上菜、飲酒…。與北方酒足之後才上湯吃主食的習慣,明顯不同。

二、《病弱的韮菜卻稱“王”》初次去廣東,關係單位安排吃飯。有一道菜,是一種蔬菜炒蛋,雞蛋軟濡鮮香、菜蔬鵝黃細嫩,味道明明是韮菜,卻沒有韮菜的辛辣,倒有一絲甘甜。於是詢問東道主,得到答案:九王炒蛋,確實是韮菜,只不過是韮菜之“王”。下次自己出去吃飯也知道搜巡什麼:羅白牛腩煲、菠蘿古老肉、九王炒蛋之類的比較合口味的菜餚。只是有些飯店的菜單上寫的是韮王、或者是菲黃,不過反正是弄懂了:廣東韮菜,黃的,比較鮮嫩…。

有一次下鄉,驀然發現路邊的一塊地裡,成行成列地倒扣著很多陶土罐。煞是神秘!實在按捺不住好奇心,四顧無人,便溜進地裡,掀開一個罐子一看:裡面扣著的是一簇生長著的黃弱的韮菜。於是瞬間徹悟:所謂韮黃不是什麼特殊品種的韮菜,而是由於長期“不見天日”而生得孱弱黃瘦的病態韭菜。名字也應該是叫“韮黃”更為確切。

四、《黃、王之別》一次,去廣州某機關,探望一個名為王平的朋友。機關的門衛是一箇中年男子,很負責,普通話也還能交流。他拿起電話,一通聯絡,找出來一個叫做黃萍的女同志。在我的驚異中,那個女同志開始抱怨我倆:“你要找的系wang萍…,我係wang萍啦…怎麼也不攪攪清楚…。”我還在詫異為什麼會搞錯,門衛也開始埋怨我:你的王萍系三橫王,不繫草頭王啦…自己沒有攪(搞)清嗎…。彷彿是我犯了大錯。事後我諮詢了關係單位的朋友,他告訴我:廣東話王和黃是一個音,是沒有辦法分清的。自我介紹時要說:是三橫王了,不是草頭王(黃)了…。真令人稱奇。不過,舉一反三,以前看到的韮黃炒蛋,被寫成“九王”炒蛋的答案也找到了。

五,《深奧的廣東話》剛剛改革開放不久,有一次去廣東公幹。全程有廣東方面的一位姓梁的同志相陪。既做翻譯,又管後勤。老梁人很精明。食宿安排周到、妥帖,最重要的是:廣東味的普通話說得很好,我倆交流無障礙,有他的幫助,工作進行得很順利。一天,我們來到惠東稔山附近的一個小鎮。中午走進了一個小飯店吃午飯,小店不大,倒也乾淨、雅緻。一個三十多歲的男“跑堂”為我的倒上茶,就很謙恭地拿起筆和一個小本子,等候我們點菜。老梁和他開始用廣東話交流,沒想到,兩個人嗯嗯啊啊地說了半天,競然都是一臉茫然。最後老梁接過他手裡的小本子,開始在上面寫:排骨冬瓜湯、鐵板牛柳……。最後寫到:這個客人是北方人,告訴廚師,炒菜時多放點鹽…。最疑惑不解的就是我了,我問老梁:“他不是廣東人嗎?為什麼聽不懂你的活?”老梁說:這個地方很偏僻,有些人聽不懂標準的廣州話。我說:是不是你說的廣東話不標準啊?老梁一臉委曲,雙手一攤說:“怎麼可楞,我講的就係標準的廣州話啦_。”為了自證,老梁在吃飯時對我進行了“廣東話科普、掃盲”。他告訴我:所謂的“廣東”話,是不存在的,廣東省境內流行多種語言,哪一種也不能“一統天下”。北方人常聽到的廣東話其實是廣州話,也叫“白話”,算是廣東的官方語言。除此之外,廣東還流行客家話、潮汕話、閩南話、瓊州話(當時海南還未獨立建省)……等多種語言,每一種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互相交流很困難。特別是一些偏遠地區的“土話”那是相當地難懂!有些離得很近的村子,甚致就隔一條河,兩邊村民的語言,就可能互相聽不懂…!真是博大精深的廣東話,讓我大開眼界的廣東!幾十年過去了,天翻地覆的廣東,語言是不是也有了很大的變化。



橡木桶61955766


2007年大學畢業來到廣州,晃眼11年過了,很感慨!

畢業之前也沒去過太多地方,更沒到過廣東。回頭想想,是有些來到廣州才知道的事:

1.廣州的治安沒那麼恐怖,雖然也有被偷被搶的事,但不會比內陸城市差。現在越來越好。

2.廣州人比傳說中更容易相處,不排外。

3.廣州非洲黑人真的好多。

4.廣州的服裝、鞋、包等批發市場真的太多了。

5.住在郊區,坐公交車地鐵上班真的太折磨人了。

6.廣州竟然用芒果樹當綠化樹,五六月滿街芒果香。

7.廣州房價竟然能比深圳低那麼多。

8.廣東本地的女孩確實普遍比內地的要賢惠。

9.廣州市內竟然那麼多山。

10.珠江兩岸竟然那麼繁華。

11.廣州沒結婚的人過年都能收到已婚朋友的紅包。

12.廣州人包紅包只圖吉利,不講究數額。

暫時想到這些,還有很多,感謝廣州。




奇趣家


我在廣州,在老城區上班。這邊不太流行用普通話。至少開頭第一句一般是白話。飲食是真的很清淡。本地人普遍不能吃辣。我一個外地人喜歡吃辣。到這裡吃辣就經常上火😢😢雞的做法各種各樣。基本什麼都不放,原汁原味的。風靡全國的沙縣和蘭州拉麵在這看的不多。遍地都是隆江豬腳飯。茶餐廳特別多。夜生活很豐富。和這裡氣候有關。冬天是真的很暖和,去年整個冬天都沒穿過羽絨服。感覺這邊羽絨服真沒市場。就和家裡的秋天一樣。非常舒適。市區人口密度很大。地鐵不管什麼時候都非常擠。身邊遇到的廣東人基本都會講白話。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靚仔。這邊和香港交流比較多,很多東西都喜歡打香港的牌子,港式的。廣州老城區真的很破。打破了我對一線城市的幻想。


信楓子


過去,常常聽到一些去過廣東回來的人說,東莞這地方很亂,搶劫、色情、殺人,到處髒、亂、差,在我的想象中應該是治安很差的地方。後來,我隨子女來到了東莞定居,這裡的城市規劃得很有現代氣息,無論中心城區,還是下面的鎮街,馬路寬闊,綠化整齊;到處都可以見到年輕人,語言交流全用普通話,彷彿是廣東以外的城市;車站內人頭擁擁,街道上車水馬龍,整座城市充滿活力,完全不像我聽到的那個樣子,難怪東莞市歷屆領導在重要場合的講話中,都會說希望外地人來東莞走走看看的話,原來真的是百聞不如一見。東莞是個好地方,很多到過東莞的人都會這樣評價。


1蒙德萊曼1


我還是多年前去過一次廣州!大概九零年去的,去的時候是夏天,感覺很悶熱潮溼,當時的廣州比北京略顯繁華,小商販很多,但是總覺得沒有安全感,因為我們是兩個女孩子,晚上從來不敢外出,甚至很晚了會有陌生人敲門,以至於我們辦完事情就勿勿回北京了,本來還計劃玩兒幾天的!

16年的時候又去過一次,這次感覺完全不一樣,人與人之間可以友善的相處,溝通起來毫不費力,環境也很好!希望會有再次去玩兒的機會吧!


康康忄


到了廣東比較大的城市也瞭解到了些有趣的事,印象較深的一件是:廣東大城市的本地人很低調,即使身家在千萬級別的,穿衣打扮較隨以,天氣熱的時候總是背心、短褲、拖鞋成為標配,汽車也是中端車居多。記得零幾年在東莞一企業上班有個不起眼的老頭騎著一輛比較舊的摩托車來到公司閒聊,之後才知他借錢給公司週轉,一出手就是500萬,驚的我差點掉下巴。還有就是隻要年輕人出門都會給人叫靚仔、靚妹,中年以上的都叫老闆,叫的讓人心花怒放。


烘培分享100


明白沒有親朋好友在身邊是件很難受的事情!當年來廣州工作後,我總覺得精神生活過得挺差!雖然收入高了,工作時間短了,但依然沒有以前過得開心和自在,可能是少了朋友和家人的支持和關懷,少了可以訴說心聲的對象,很多內心的困惑和工作壓力沒辦法排解,感覺生活有點壓仰,特別是不工作的時候,整個人感覺很空洞的,工作忙起來的時候,可能一是忘了時間的流逝,二是有工作帶來的成就感!還好


Fanskoko芳心可可


鄉情,是一種鄉情讓我懷念,一別家鄉多年,在城市裡,工作著生活,表面上沒有什麼,其實內心還是空虛的,我關注家鄉的建設變化,懷念親情鄉音,熟記老家過去生活的點點滴。

看看農村和城市有多少大不同,雖然廣州無限好,在這裡學到很多見識很,也獲得了不少,但我是一個人情味濃的人,我忘不了家鄉父老,忘不了那些曾經的兄弟姐妹,也忘不了父老叔伯。

鄉情長伴隨著我的生活情感,牽繞我火一樣的心,遠鄉的你,可知道此時此刻的懷念?人遠在他鄉,心念你!


掘筆耕塵


自從來到廣州小北,我發現老外真多,感覺自己穿越到了國外,個個老黑人高馬大的,不過還是挺友好的。

1.夜宵可以吃到凌晨

2.有種青菜叫菜心

3.早上有早茶,下午還有下午茶,晚上有夜宵,再加上一起三餐,廣州人的一天就是吃吃吃

4.蚊子是真毒,半月好不了

5.蝸牛能有拳頭大,老鼠能比小貓大,重點是蟑螂居然會飛啊~~


剛開始創業的梁志鎇


到了廣州有被人喊靚仔和靚仔,突然感覺自己帥氣了好多or漂亮了好多,到了廣州才知道沒有一隻雞能逃離廣州:手撕雞,醬油雞,白切雞,鹽焗雞,燒雞等等,雞不離宴,吃出花樣。到了廣州才知道上班地鐵3號線什麼時候都是人,人山人海走不了,有時不想下的被擠下去了,有時不想上的被擠上去了,到了廣州才知道原來喝湯要住好久,煮幾個小時的湯都有懷疑之前喝的都是假的湯,到了廣州才知道很多湯粉,腸粉,隆江豬腳飯,感覺開了好多點,還有粥也喝出了花樣,及弟粥,艇仔粥等等。。。好多事情真的只有來了才知道,這就是入鄉隨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