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當初為什麼會拜侯耀文為師?

九月晴天


想當年,郭德綱三闖北京城,一次,演出被騙,分文沒得。時值中午,大英雄是飢腸轆轆,兜裡是分文皆無,無奈徒步走了三十里路,到了住處。進屋剛想熬點麵粉糊充飢,可是耳邊廂就聽到咣咣咣的敲門聲。這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德綱想,壞了,東家來討房租來了。德綱心裡唸叨,真特麼倒黴,白白給人唱了半天評劇,錢讓牽線的領跑了,我哪裡有錢還房租啊。您就敲吧,我睡覺了。……一覺醒來,已是紅日西沉。德綱勉強爬起來,心裡默唸著: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插上電飯煲,咕嘟點麵糊吃。

看官此為開卷也,您不知道郭德綱從天津衛一路殺到北京也是吃盡了苦頭。說相聲的你就是有通天的本事,沒有知名的師父,你就什麼也不是。據說開始郭想拜李金斗,可是李金斗有眼不識金鑲玉,不收。

郭德綱又經于謙和石富寬牽線撮合,最後拜了大名鼎鼎的侯耀文,也是如願以償。

郭德綱聰明,嗓子特別好,侯耀文也很喜歡他,除了傳授他侯氏相聲大法外,還把獨門絕技麒派神功傳授給了郭德綱。並且經常帶郭德綱上臺演出,給郭做捧哏;侯耀文還常到德雲社和郭德綱同臺演出,使郭德綱羽翼豐滿,逐漸火了起來。

這正是:背靠大樹好乘涼,耀文火了郭德綱。

德雲大旗沖天起,誓與主流對刀槍。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風逐月影3



郭德綱拜師侯耀文為的僅僅是混口飯吃!

郭德綱接受採訪時說過,“我三進北京,為的就是能夠有口飯吃。第三次進北京更是主動向主流相聲界靠攏,請求他們能夠收留我。當時哪怕有一個人站出來,讓我給他當個馬仔,我都會義不容辭,可是沒有。是他們硬生生的把我逼到了如今這條路”。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郭德綱當時的處境有多麼艱難。他哪怕有一點的機會,也不可能三次進北京。在這麼艱難的情況下,碰巧侯耀文給他拋出了橄欖枝,他當然就興高采烈的拜師。


拜師侯耀文的好處有很多。一是侯耀文是侯寶林的兒子,是相聲世家,拜他為師等同於給了郭德綱一個正統相聲演員的身份。這對於從事相聲事業是有很大幫助的。


二是侯耀文給了他經濟支持,在郭德綱創辦德雲社最困難的時候,是侯耀文給他錢,帶他演出讓他賺錢,度過了最難得時候。


三是侯耀文給了他勇氣,讓郭德綱一個毛頭小子對抗主流相聲界,那也是需要很大勇氣的。侯耀文恰恰給了他精神的支持,以至於郭德綱義無反顧的走出了自己的路。


我們姑且不論侯耀文收徒的目的,只說他的所做所為,對郭德綱的幫助是巨大的,對郭德綱日後的成功,對如今德雲社的興盛,對現今相聲界的振興也是起到了很大作用的。這麼看來,候門子弟對相聲界的貢獻真的不小。如今郭德綱拜師侯耀文也成了一段佳話!


雨天論娛樂


郭德綱當初拜侯耀文為師,真可以說是“天意”,又或是彼此間的緣分吧。

郭德綱拜侯耀文為師,對於當時的郭德綱來說簡直就是可望不可即,一個是來自天津的無名小輩,一個京城裡的相聲名門之後,如此差距,還真不是郭德綱能奢望的。

不過,對於郭德綱最後拜侯耀文為師成功,歸根結底還是源於他的經歷和才藝。

郭德綱早年拜師無門,給了侯耀文收徒的機會

郭德綱1973年生於天津,9歲就投身於曲藝,早年像常寶豐學習過相聲,還向高慶海學習過評書。記得在他十幾歲時,還拜過天津知名相聲演員楊志剛為師,學習了許多傳統相聲段子。

不甘於只在天津發展的郭德綱,後來曾幾度北漂尋求發展,但現實卻是那麼的殘酷,這都未曾磨滅郭德綱對相聲事業的熱愛。

在1995年,郭德綱隻身來到北京尋求發展,對於相聲界歷來講究師承門第,郭德綱又怎會不知呢。所以,在初來北京時,郭德綱也曾試著拜師或是走關係的路子來進入主流相聲圈。

對於坊間所傳最多的就是當年郭德綱拜李金斗為師被拒的事了,話說李金斗當年也是頗有名氣的相聲演員,如今也是相聲圈裡頗具代表性的人物。人稱“鬥爺”的他,相聲表演還是挺不錯的,而且也是第八代相聲演員。

這一拜師拒絕的事情,雖然後來被他們倆否認了,當時有個說法是郭德綱在天津是有師承的,而另一邊相聲演員楊志剛又不承認。所以,郭德綱拜師的事情,還真是挺麻煩啊。

雖然未能拜李金斗為師,但郭德綱對於拜師的願望還是很高的,據悉他曾想拜的“相聲泰斗”馬三立呢,馬三立如此高的輩分和聲望,郭德綱還真是敢高攀啊。

當然,這也只是郭德綱的遐想罷了,對於拜師的無門,據說當時當時郭德綱還想拜姜昆為師,這也不足為奇啊,姜昆在90年代末早已是相聲圈裡的知名人物。就說唐愛國、大山、周煒都是他的門下呢,而且他還是曲協副主席,若拜師成功,這對郭德綱北漂發展可是前途無量啊。

不過,所有的願望都未能讓郭德綱如願,拜師無門,迴歸小劇場演出,好不容易創建個北京相聲大會,還被同行所排擠,生活相當不易。但早年的這些不易,也讓最後侯耀文後來的收徒創造了機會。

郭德綱相聲才藝過人,頗受侯耀文的賞識

郭德綱後來在小劇場演出後,遇到了自己的知心於謙,兩人搭檔相當默契,成為好友,成為至交。到了2004年左右,郭德綱的相聲表演才藝越來越凸顯,名氣也漸漲。

那時,作為好搭檔的于謙,看到郭德綱一直未拜師,就通過自己的師父石富寬向他引薦了侯耀文。當時郭德綱也不敢想,但如果能拜侯耀文為師,也是非常願意的。

侯耀文也是在那時聽了郭德綱的相聲表演,發現其相聲說的確實好,沒想到現在還有把傳統相聲說的那麼好的年輕小夥,於是決定收他為徒。

但是侯耀文那時說到要收郭德綱為徒,相聲圈裡很多同行都持反對態度,侯耀文的壓力也是挺大的,但他還是堅決收郭德綱為徒,可見他對郭德綱是有多麼的賞識。

後來,有人說:“侯耀文當年收郭德綱為徒,是為了替父親抵債。”不過,這也只是一些片面說辭吧。更多的還是侯耀文想幫助這位不易的優秀相聲演員吧。

侯耀文作為相聲名家之後,郭德綱也很期望

雖然那時,郭德綱的名氣已經開始打響,相聲表演也得到觀眾們的認可,特別是在2005年左右,郭德綱的名氣可是達到一個小巔峰。現在很多人都說特別回味那時郭德綱說的相聲,而且,德雲社也在那一兩年得到快速發展。不過,對於郭德綱來說,想要在相聲圈裡混,有個師承名分還是比較好的。

正好有這個機會拜侯耀文為師,侯耀文可是侯寶林的兒子,名氣在整個相聲圈裡可都是響亮的。既然侯耀文願意收他為徒,郭德綱也是很期望不是嗎?

話說,北漂以來,主流相聲圈能有一個人士願意開口說收郭德綱為師,那也是相當有魄力,郭德綱也應該是感激不盡吧。況且,這次是一位名門,郭德綱又怎會放棄如此好的機會呢。

其實,說到底,還是郭德綱和侯耀文彼此之間的師徒緣分吧。多少人當年連正眼都不會看郭德綱一眼,而侯耀文卻那麼的賞識他,而郭德綱的才藝也是打動侯耀文的資本。

或許,這也是“天意”吧,侯耀文賞識他,郭德綱也很敬重這位師父。


娛樂小練兒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聲。首先澄清一點,當初是侯耀文先生主動收的郭德綱,不是郭德綱要拜侯先生為師,那時的郭德綱雖然已經開始走紅了,但是仍備受排擠與打壓,以郭德綱當時的身份以及境遇,是不敢高攀侯先生的。
侯耀文先生愛才,也願意提攜新人,這在相聲界是眾所周知的事。在2003年北京相聲小品邀請賽上,侯先生做為評委,對僅僅獲得三等獎的郭德綱十分欣賞。順便說一下,那次相聲小品大賽獲得一等獎的是賈玲王彤,二等獎是李偉健武斌。


由於于謙是侯耀文先生的黃金搭檔石富寬先生的徒弟,於是侯先生在以後的各種相聲演出活動中,經常邀請郭德綱于謙一同出席。一來二去,二人越來越熟悉,非常談得來,也都有一種相遇恨晚的感覺,侯耀文先生對郭德綱年紀輕輕就能有如此了得的相聲功底,以及對相聲就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十分欣賞。那時便有收郭德綱為徒的意思。

後來侯耀文先生任職的中國鐵路文工團招人,於是深知老搭檔意圖的石富寬先生,就挑明瞭此事。當侯耀文先生給於謙打電話,問郭德綱是否願意拜師時,郭德綱還以為是做夢,讓于謙打了他一巴掌,感覺到疼,才知道是真的,緩過神來的郭德綱與于謙抱頭痛哭。
說到關於侯耀文先生收郭德綱為徒這件事,就不得不說,侯先生是真正的大藝術家!在郭德綱早年被打壓的時候,其實像馬季老先生、馬志明先生、楊少華老爺子這些德高望重的相聲演員,是認可郭德綱為相聲的復興所做貢獻的。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沒人願意出頭為郭德綱撐腰。即使是馬季老先生公開支持郭德綱,也為德雲社書寫牌匾,但是對於自己徒弟對郭德綱的排擠,仍然不願出面調解。而正是侯耀文先生的仗義執言,才終於讓郭德綱在相聲界有了一個正式的名分!也給郭德綱德雲社的發展提供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所以說,侯先生收郭德綱為徒的行為,對相聲藝術來說,真的是一件不可磨滅的貢獻!


靖逸軒主


據我瞭解當初是侯耀文先生主動收的郭德綱,而不是郭德綱要拜侯先生為師,那時的郭德綱雖然已經開始走紅了,但是仍備受排擠與打壓,以郭德綱當時的身份以及境遇,是不敢高攀侯耀文先生的。

要問郭德綱當初為什麼會拜侯耀文為師?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解讀。

一、侯耀文愛才

侯耀文先生愛才,也願意提攜新人,這在相聲界是眾所周知的事。在2003年北京相聲小品邀請賽上,侯先生做為評委,對獲得三等獎的郭德綱十分欣賞。

由於于謙是侯耀文先生的黃金搭檔石富寬先生的徒弟,於是侯先生在以後的各種相聲演出活動中,經常邀請郭德綱于謙一同出席。一來二去,二人越來越熟悉,非常談得來,也都有一種相遇恨晚的感覺,侯耀文先生對郭德綱年紀輕輕就能有如此了得的相聲功底,以及對相聲就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十分欣賞。那時便有收郭德綱為徒的意思。

後來侯耀文先生任職的中國鐵路文工團招人,於是深知老搭檔意圖的石富寬先生,就挑明瞭此事。當侯耀文先生給於謙打電話,問郭德綱是否願意拜師時,郭德綱還以為是做夢,讓于謙打了他一巴掌,感覺到疼,才知道是真的,緩過神來的郭德綱與于謙抱頭痛哭。

二、侯耀文敢於突破重圍

說到關於侯耀文先生收郭德綱為徒這件事,就不得不說,侯先生是真正的大藝術家!在郭德綱早年被打壓的時候,其實像馬季老先生、馬志明先生、楊少華老爺子這些德高望重的相聲演員,是認可郭德綱為相聲的復興所做貢獻的。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沒人願意出頭為郭德綱撐腰。

即使是馬季老先生公開支持郭德綱,也為德雲社書寫牌匾,但是對於自己徒弟對郭德綱的排擠,仍然不願出面調解。而正是侯耀文先生的仗義執言,才終於讓郭德綱在相聲界有了一個正式的名分!也給郭德綱德雲社的發展提供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

所以說,就現在郭德綱救活相聲市場來看,侯先生收郭德綱為徒的行為,對相聲藝術來說,真的是一件不可磨滅的貢獻!

三、郭德綱求之不得

郭德綱年輕時有三闖北京的經歷,本想憑著自己的能力在相聲界創出名堂,結果是處處碰壁,想找個靠山都沒人給機會。他曾經想拜李金斗為師,結果被無情地拒絕,當時的相聲界處處給郭德綱設堵,生存都很艱難。

為了能吃上一口飽飯,也為自己的相聲夢。郭德綱只能一邊打散工一邊說相聲,他曾經做過編劇,上電視臺做過櫥窗48小時挑戰等,這些也磨鍊了他的意志。

在這種境遇下,侯先生突然主動伸手要拉他一把,他肯定是求之不得。

歷史將會證明侯耀文和郭德綱的師徒關係必將成為相聲界的一段佳話。


馬上封侯168


郭德綱不認楊志剛的最重要原因,不是以前和楊志剛在文化館有什麼矛盾,最主要是楊志剛沒給他出頭,沒認他。

郭德綱肯定是跟楊志剛學過活兒的,他們倆的師徒關係在天津相聲界是普遍承認的,沒有擺知的原因:郭德綱家裡也是吃皇糧出身,不願意孩子幹這行。所以一來二去就不按照老規矩擺知。

到了郭德綱去北京闖蕩的時候,問題來了——相聲這個行當很江湖也很low逼,大家圍著這三碗乾的兩碗稀的,沒能耐把蛋糕做大,只好不斷排擠外人。這裡感慨一句:侯寶林大師好不容易把相聲扛上了檯面,他死了以後,不到20年,大夥兒就混回100年前了。

當時按照相聲行的規矩,得是自己門裡的才能一起在這鍋鹹菜粥裡攪筷子。於是郭德綱說自己是白全福的徒孫、楊志剛的徒弟,人家就傳話迴天津,問這人是不是你徒弟啊?

這時候楊志剛就耍了個雞賊,一方面以前和郭德綱有矛盾,另一方面他怕認了郭德綱,郭德綱再惹什麼禍牽連自己,就回了一句:是,也不是。其實就是拿沒有正式擺知做藉口。

然後郭德綱就被第二次趕出北京了。

至於侯耀文收郭德綱,那是三爺愛才,而且他的身份地位放在那兒,你楊志剛都說那種話了,郭德綱拜他也不算跳門。


小晨娛樂說


相聲圈是一個極度封閉,而且講究門戶和派系山頭的,郭德綱這種天津街道民警的兒子,雖然八歲學藝,十幾歲就上臺表演,說學逗唱樣樣精通。但從相聲這個行業來說,沒有正式師承的他,只是一個起點為零的外行人。



郭德綱家族往上刨五輩,再把十福以外的親戚都刨出來,沒有一個是從事曲藝工作的,他唯一的資源,就是聰明勤奮能吃苦。很多人被郭德綱現在舞臺表演迷惑,覺得他就是個只會砸倫理梗屎尿屁的三俗藝人。郭德綱打小的聰慧程度,要遠比同齡人高出N倍,高先生給八歲郭德綱開蒙的時候,覺得他謙虛有理尊師重道,而且什麼東西一點就通,說白了就是天才。另外優酷現在還收錄過郭德綱十六歲在天津說的一段相聲,十幾歲的孩子捧哏一板一眼,節奏穩到可怕,嗓子亮堂,整段表演平推穩進,光聽音頻根本不敢相信這是十幾歲孩子在表演,完全就是個有十幾年舞臺經驗的老藝術家。而那些被尬吹才華出眾的何偉曹金,拿出來和同年齡的郭德綱放一起,說他們是廢品也不為過。

郭德綱之前傳說過很多老師,記住是老師不是師傅,包括大名鼎鼎的楊志剛,當年少年郭德綱想拜入他門下,但他瞧不上沒收,也就是沒有擺知。郭德綱紅了之後,他還覥著臉去打官司,這就有點沒羞沒臊了。之後郭德綱進京打拼,打算拜師的人很多,包括李金斗,還有賣假藥的那位,但他們都看不上。後來是于謙和寬老爺子牽線,讓候三爺收了郭德綱,當時李金斗等人極力反對,但候三爺頂著壓力收了他,給了郭德綱一個相聲門的名分,還是萬眾矚目的候門宗家。



相聲行的利益之爭,在其他行業都很難看到,大部分人都是見不得別人好,寧願行業死也不願意有人吃飽飯的嘴臉。而且某些體質內大師的不懈努力,一度讓相聲快要被全國人民遺忘了。2004年,央視戲曲頻道主持人白燕生,在飯局問馬季:相聲是不是敗落了,是不是要完了? 馬季沉默良久說,好在還有一個郭德綱。


鹹魚茶館


關於郭德綱拜師的傳聞有很多,真假難辨,但拜師侯耀文倒是有完整的線索

郭德綱兩次進京都是鎩羽而歸,曾經短暫的做過生意,按老梁透漏的消息就是幹啥啥賠,逼不得已,三次進京,重操舊業

郭德綱曾經說過,他是全力向主流相聲靠攏過的,只是沒被接納而已,這個靠攏就是找靠山,否則他大可以直接拜張文順為師

郭德綱和李金斗都否認過拜師的事,但也有人說這事是人為攪黃的

以當初郭德綱的地位是夠不到侯耀文的,一個著名演員,一個落魄江湖,侯耀文看郭德綱的演出之後才有的愛才之心,據說也是有人反對

于謙是郭德綱拜師的中間人,于謙當初是妥妥的主流相聲,拜師石富寬,算得上名門了,見的人也多,檔次比郭德綱也高,何況當時他已經搭檔郭德綱了

按當時的情況分析,別說是侯耀文,就是名不見經傳的主流相聲團體接納郭德綱他也是巴不得的,鐵飯碗對國人的誘惑有多大全國人民都知道,為此郭德綱在某劇團演出兩年也沒混到編制,只好自己支一攤買賣,侯耀文肯收他,郭德綱就有了靠山,可以名正言順的靠師父,靠相聲吃飯了

侯耀文收郭德綱對於郭德綱來說就是求之不得的意外之喜,怎麼可能不拜呢?


袖手看君


郭德綱1996年成立德雲社,雖然他學富五車,滿腹經倫,說學逗唱信手粘來,才華出眾,正因如此優秀在同行心中視視他為潛在強大對手,心中總希望他平庸一些, 甚至比自己差一些心中才平衡,排擠打壓這些手段 司空見慣。更別說接納這個對手了,來個大漢搶飯吃誰樂意?
當時那個惡劣的生存環境,危機四伏,讓郭德綱 四處碰壁舉步維艱。 太需要有一雙大手拉自己一把,有棵大樹為他遮風擋雨。恰逢其時相聲界重量級人物侯耀文閃亮登場。在一次相聲大賽上,作為評委的侯耀文發現參賽選手郭德綱的基本功紮實,表現出色,是個相聲的好苗子,心生好感。



候耀文的搭檔石富寬是于謙的師父,有了這個橋樑, 侯耀文對郭德綱有了更深入的瞭解,郭德綱的學識、見地、功底、才華等都讓 侯耀文 讚賞有加,他愛才惜才,力排眾議 2004年收郭德綱為徒,給了他一個正式的名份和釋放才華的舞臺。
侯耀文是相聲大師侯寶林的兒子,候門是相聲圈裡 最 顯赫的家族,這顆大樹有太多人想來乘涼依靠,所擁有的資源他人望塵莫及可謂高山仰止。有了師承和字號,郭德綱在相聲圈才站住了腳跟,才有了今天的發展壯大,如日中天。


伯德小姐


郭德綱說過,成功除了能耐之外,重要的還必須有貴人幫扶。他的貴人,一位是馬季。另一位是侯耀文。馬季雖然不認識郭德綱,但他知道郭德綱相聲說得好。僅僅這一條,就力挺郭德綱。馬季是真心為了相聲好。不顧眾多同行人的反對,揮筆寫下德雲社三個大字。這對郭德綱事業的發展來說,真是一字千金的分量!這個行動可以把某些同行人氣得暈死過去!這個暫且不表。單說說郭德綱拜師侯耀文。


那個時候郭德綱,還默默無聞。雖然說相聲有兩把刷子。但施展不開拳腳。為啥呢?原來是他師承模糊。相聲行裡,師承幾乎就是法律。沒有正式的師父。市場根本就沒有你的份。還要處處受到排擠。他本來打算拜師李金斗,但人家根本就看不起他。至於另外一些相聲界的名流,在他的眼裡簡直就是神級一樣的存在。想也不敢想的。所以郭德綱心裡急得就像熱鍋上的螞蟻。處境好不尷尬!

常言道無巧不成書。卻說相聲名家侯耀文,當時在鐵路文工團當團長。侯耀文雖然出身於相聲世家,但此時,正為一事心裡苦惱。什麼事呢,不是別的。正是相聲的滑坡!關鍵是後繼無人!離開的離開,轉行的轉行。如果任其長此以往。相聲行業的消失,將是無可挽回!

所以在他和相聲人的力主之下,北京電視臺舉行了一場電視相聲比賽。其旨在發現相聲人才。侯耀文等人任評委。

不少新人參賽。其中有一個小夥子以其精彩的表演,引起了評委們的讚許。侯耀文心中暗暗叫好。一看這個小夥子的名字:郭德綱。

郭德綱引起了侯耀文的注意。但是是偶然是這樣,還是確實就有這樣的水平?侯耀文覺得不踏實。就專門扮作普通觀眾,親自到德雲社暗中訪查。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侯耀文看得很真切。看得心裡一動!臺上的郭德綱,表演精彩,功底深厚。說學逗唱,無一不精。臺上臺下,互動熱烈,混然一體,笑聲不斷。這一切,讓侯耀文心裡又驚又喜:這不正是自己要找的人才嗎!如果再多有幾個這樣的年輕人,何愁行業不發達!他要提攜這個年輕人!並回去把這個想法告訴了搭檔石富寬。石富寬不但連連點頭稱是。還告訴了徒弟于謙。



當於謙把這個消息,告訴給郭德綱時,郭德綱簡直不敢相信。他讓于謙狠狠的掐自己。當真的覺得很疼的時候,才激動的說,啊!這是真的!不是在做夢!

2004年10月的一天。北京某飯店門口,懸掛著大紅的橫幅“侯耀文收徒郭德綱拜師”。侯耀文成為郭德綱的相聲門師父。常貴田,師勝傑,石富寬等名家,見證了相聲界這一歷史性時刻。


有了恩師侯耀文的提攜和推薦,郭德綱一路綠燈。一年之後,引起了媒體的持續報道,郭德綱在短時間內紅遍了大江南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