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裡的“四聖試禪心”是不是最簡單的一關,唐僧師徒表現如何?

黑暗騎士駕到


“四聖試禪心”是巜西遊記》中第二十三回的故事,觀世音菩薩為了試探唐僧師徒取經的真心還是假意而設計的一個點化他們四人的一個故事情節,並不複雜,開始便被孫悟空發現了。

巜西遊記》是明代作家吳承恩所著,取材於巜大唐西域記》、宋代巜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及民間傳說和元雜劇而來。除了唐僧取經是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外,其他的如孫悟空、豬悟能、沙悟淨、白龍馬等及一切神仙妖怪都是塑造的。作者想象豐富,塑造離奇,故事曲折,險像環生,塑造以唐僧為首的師徒四人,歷盡千辛萬苦、九九八十一難硬是取回真經。而且四個人的出生經歷各不相同,唐僧確有其人,到印度取經也確有其事,歷經十四年在印度抄寫佛經帶回中國,受到當時皇帝唐太宗恩宏並賜給寺廟,讓唐僧傳經佈道,影響深遠。


巜西遊記》的故事塑造的師徒四人各具特色,特別是塑造的神怪人物孫悟空神通廣大,他和豬八戒、沙僧等都受到觀世音菩薩的救助和點化願意賠唐僧去西天取經。但是僅豬八戒貪吃和好色的本性難解,觀音菩薩為了使他們四人真心去起經,就作出了一個“四聖試禪心”的一個試探,其實開始孫悟空就發現是菩薩故意安排點化他們的,但他不敢洩漏天機。除豬八戒外,這三人鐵心要去取經。


四位菩薩是:黎山老母、觀音、普賢、文殊等菩薩。化作一家四口,一個寡婦三個女兒的富貴人家,要求招他們師徒四人為上門女婿。結果一試就立馬分明,僅好色之徒豬八戒上鉤吃盡苦頭。

其實,他們取經必定困難重重,這次僅僅只是試探一下,還不能算一難關,這是取經路上不久菩薩的安排的一個小小的考驗。最簡單的一個考驗便得出了結論。




“四聖試禪心”唐僧師徒的表現:結果是,除了豬八戒願意留下招女婿以外,其他三人鐵了心要去西天取經,豬八戒受到了輕微的懲罰,菩薩叫他穿一件“珍珠嵌錦汗衫兒”,說是誰織的就跟誰結婚,結果是一個幾條繩子的五花大綁,讓他跌到在地,吃點小虧長記性。


崑崙之柏瞧歷史


四聖試禪心,唐僧不忘本;猴王偷偷樂,老沙能定神;八戒貪富貴,女色更引人;空惹繩索捆,說來羞煞人。

《西遊記》23回中說的是,觀音菩薩請來黎山老母和文殊普賢兩位菩薩,下界化作家產豐厚的寡母弱女四人,以招親名義試探唐僧師徒禪心如何。唐僧師徒們面對誘惑的各自表現,概括起來就是上面一段八句四十字了。

那麼關於第一問,“四聖試禪心”是不是《西遊記》中最簡單的一關呢?勇評認為,這既不是“關”,也很不“簡單”!

在現實世界的民間,觀音菩薩地位超然,備受人們尊崇。但是在西遊世界中,觀音菩薩面對如來佛祖是自稱弟子的,而唐三藏的前世金蟬子,卻是如來正宗的第二個徒弟,所以觀音菩薩一直對唐僧還是很有些避諱的。就像真假美猴王中,其實觀音對唐僧二逐美猴王的真正原因清楚地很,但是她也不便直接去辨明是非訓斥唐僧,結果弄出一個“六耳獼猴”來,最後才借如來旨意點化了一下金蟬子(詳情見之前拙作:二心爭鬥,從天庭鬥到地府和靈山 誰才是真假美猴王的導演者?)。並且唐僧的禪心如何,四聖應該是很清楚的。如果隨便什麼誘惑就能讓他動心,那麼也就沒有什麼“十世修行的好人”一說了。

這樣來看,觀音邀請黎山老母等人下界“試禪心”,應該不是針對唐三藏設難,最後揭諦功曹們所記得難簿中沒有這一難,也可佐證。

那麼,這是在針對的悟空三人嗎?也不完全是。看最後觀音等人留下的簡帖上八句頌子:

黎山老母不思凡,南海菩薩請下山。普賢文殊皆是客,化成美女在林間。聖僧有德還無俗,八戒無禪更有凡。從此靜心須改過,若生怠慢路途難!

頌子中並沒有對孫悟空和沙僧的表現做點評,只提了唐僧和豬八戒,可見四聖下凡也並不是針對悟空和沙僧他兩個來的。

那就只剩下我們可愛的二師兄豬八戒了。但是,取經路上,八戒一直凡心不改,如果四聖是在針對豬八戒,那麼這不純粹是做了無用功了嗎?

看唐僧在女兒國屢屢失態、琵琶洞差點失身、之後更是“道昧逐心猿”,再結合前文所述,我們有理由相信,四聖下凡表面是教訓了豬八戒,實際是還是針對的唐三藏!頌子後四句與其說是在表揚唐僧、批評八戒,不如說是在借豬八戒來點化激勵唐僧。

也就是說,這並不是一“關”,四聖下凡也並非是偶然心血來潮“試禪心”那麼簡單。


我是頭條號:勇評書話,歡迎關注。精讀名著,一起探討書中那些有趣的任何事。


勇評書話


如果按照過關的難度來看,“四聖試禪心”沒有使用什麼武力,師徒四人也沒遭什麼罪,看起來是最容易的一關,但這種對個人意志品質的考驗也是十分兇險的。而且這四人的表現也各不相同,黑水布衣認為這關主要考驗的是唐三藏,因為他才是取經團隊的核心,也只有他現在還是凡人之軀。

那麼唐三藏表現如何呢?其實最多也就是差強人意吧,我們從字裡行間看出,唐三藏那有點曖昧的心理變化。

老婦人第一次試探時,唐僧的表現如下:

三藏聞言,推聾妝啞,瞑目寧心,寂然不答。

老婦人第二次試探時,唐僧的表現如下:

那三藏也只是如痴如蠢,默默無言。

兩次試探,唐僧就是沉默,如果不想直接拒絕不就行了?為何沉默?只能說唐僧在思考甚至有默認的嫌疑

直到第三次試探,唐僧的表現如下:

好便似雷驚的孩子,雨淋的蝦蟆,只是呆呆掙掙,翻白眼兒打仰。

他受驚了,因為這次說的是三個女兒的具體情況:年輕貌美。唐僧驚了一下,但還是沉默,直到豬八戒提醒唐僧要有回應。這時的唐僧還是甩鍋了,先是讓孫悟空留下,孫悟空的回應很有意思:

行者道:“我從小兒不曉得幹那般事,教八戒在這裡罷。”

孫悟空是石猴,對人可能不感興趣,但要說不知道這種事兒是不可能的,怎麼也是靈長類的哺乳動物啊,這句話明顯是不接鍋。唐僧估計很不滿,以後的取經路上猴子確實受了不少唐僧的刁難。那麼八戒呢?

八戒道:“哥啊,不要栽人麼。大家從長計較。”

從長計較,呵呵,這老豬是有想法的,雖然是豬,但畢竟是天蓬轉世,一直喜歡人。他還提唐僧抗了一下,唐僧很滿意。沙和尚呢?

沙僧道:“你看師父說的話。弟子蒙菩薩勸化,受了戒行,等候師父。自蒙師父收了我,又承教誨,跟著師父還不上兩月,更不曾進得半分功果,怎敢圖此富貴!寧死也要往西天去,決不幹此欺心之事。”

好麼,開始上綱上線了,還搬出菩薩,這是在提醒唐僧啊,估計唐僧心理不滿意,但也說不出別的來,只能作罷。之後師徒四人嚼了一陣舌根,第二天,這場考核就草草結束了。

應該說師徒四人是通過了這場考核,正是好年華的唐僧有點想法也很正常,畢竟是男人,而且自始至終唐僧都表現的不差,雖有猶豫,但還是穩定了自己的心理。

應該說這場考核還是非常兇險的,它考的人性,是內心。師徒四人一路上遇到的劫難基本都是外因,多數劫難不是想吃了唐僧就是直接找茬的,只有這次是考驗其內心的,畢竟如果唐僧非要留下當女婿的話,誰也沒辦法,這次取經就得草草收場。

高大上的說,如果定下的一個偉大的目標,堅定信念是必不可少的。


黑水布衣


《西遊記》裡,唐僧師徒奉佛祖之命求取真經,一路上他們經受各種各樣的磨難和考驗,整整九九八十一難。其中有的異常兇險,比如遭遇獅駝嶺三魔,要不是孫悟空有菩薩送的救命毫毛,估計在陰陽瓶裡難逃一劫;有的比較曲折,像三打白骨精,孫悟空都被趕走了,導致後來遇上黃袍怪直接被吊打。

相對來說,“四聖試禪心”這一關其實純屬娛樂,可以稱得上最簡單

原著第二十三回,黎山老母和觀音、文殊、普賢菩薩等人化作母女四人,對唐僧師徒取經的真心和誠心進行測驗,也就是“四聖試禪心”。

說這一關最容易,自然首先是唐僧師徒不會遭遇任何危險,是在絕對安全的前提下進行的,畢竟都是菩薩們進行的角色扮演,不是妖怪,也不用動武,甚至可能連汗都不用出,還有免費的食宿提供,可謂十分舒坦。

而這一關的考驗對唐僧師徒來說,更是絲毫沒有難度。

首先說唐僧。唐僧自幼出家,多年來更是絲毫沒有犯戒,在長安時候已經算是得道高僧了,招女婿這樣的招數對他來說有吸引力嗎?可以說完全沒有,而且從頭到尾都是黎山老母扮演的母親在推銷,女兒們卻絲毫不跟唐僧親近,連基本的誘惑都做不到,怎麼能使出真心。要說情關難闖,起碼要像電視劇版的《西遊記》那樣,女兒國國王風華絕代而且溫柔多情,一段時間的相處差點讓唐僧淪陷,不過原著裡他一樣還是沒有動心。

再說孫悟空。別忘了孫悟空是有火眼金睛的,他老早就看穿了菩薩們的變化之術,且看原著描述:

行者笑道:“昨日這家子娘女們,不知是那裡菩薩,在此顯化我等,想是半夜裡去了,只苦了豬八戒受罪。”

既然都看穿了,那還談什麼考驗,明知道是陷阱誰還會去踩,不過孫悟空歷來喜歡捉弄豬八戒,所以不斷慫恿豬八戒留著莊上當女婿。

接著看沙僧。沙僧是取經隊伍裡的悶葫蘆,不怎麼喜歡說話,也沒有明顯的缺點,一直中規中矩,十分低調,但是他不糊塗,懂得察言觀色和隨大流,唐僧都拒絕了他自然也要拒絕,畢竟是當過玉帝身邊貼身侍衛的人,不可能連這點眼力都沒有。而且別說是這場測試,整個取經完結,都沒有人知道他在想什麼,隱藏極深,孫悟空可能都是因為看不穿他,所以一直對他保持足夠的尊重,而不像對待豬八戒那般隨意。

最後是豬八戒。豬八戒是表面上這場測試中唯一中招的人,菩薩們為了懲戒他,把他捆綁吊在樹上掛了一夜。豬八戒真的如此蠢笨嗎?其實不然,他怎麼說都是當過天蓬元帥的人,當年調戲嫦娥只是因為醉酒,而試禪心過程中他是清醒的,不可能一點倪端都看不出來吧。極有可能他是故意上當的,畢竟西行路上十分無趣,難得遇上一次十分好玩的遊戲,何不來放鬆放鬆,並且有大師兄孫悟空在,既然大師兄都沒說這幾個是妖怪,那自然就沒有危險可言,既然沒有危險,又有的玩,何不樂乎?所以豬八戒玩得很開心,即使後來被吊在樹上也還是值得的。

結語

總的來說,這次的考驗或者是菩薩們臨時起意,沒有經過詳細的謀劃所以顯得比較簡單,沒有達到真正試禪心的效果,並且豬八戒還把風頭都搶完了,可能菩薩們的主要考驗對象是唐僧,感覺唐僧過關了後面就比較隨意。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青年剛木


青年剛木


其實師徒四人的表現都差強人意。



孫悟空一開始就認出了四人的真實身份,即使不能對號入座,也知道這幾位不是省油的燈。但是他不能說穿,他還得配合四聖演戲。這從某種程度上就是把其他三人出賣了,成了內奸。因為他作為取經團隊的一員,完全有義務也有權力提醒其他成員尤其是唐僧這是個圈套,要加倍小心。可是他沒有這麼做,卻要看別人的笑話,這為三打白骨精時其他三人孤立疏遠驅逐他埋下伏筆。



其實四聖試的是主要是唐僧的色心。因為只有唐僧是肉體凡胎,經不起妖精的折騰,如果被破了金身,那就有了妖氣,去不了西天。其他三位本身就是妖怪出身,吃人都是家常便飯,即使跟妖怪有了關係,也傷不了身。八戒更是練過熬戰大法,後來七個蜘蛛精一起上都被他搞得渾身乏力,更別提現在只有四個,更是不在話下。



後來唐僧經受住了考驗,八戒著了道,兩人對猴子的隔岸觀火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卑鄙做法懷恨在心,於是有了後來三打白骨精的同仇敵愾。



四聖在這一場試探中看出取經團是個烏合之眾,不是一條心,這是比破戒更危害大的因素。


唐風宋月


西遊記裡九九八十一難都不簡單,都是在告訴讀者貪,嗔,痴三毒。貪,對順的境界起貪愛,非得到不可,否則,心不甘,情不願。

(2)嗔,對逆的境界生嗔恨,沒稱心如意就發脾氣,不理智,意氣用事。

(3)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惡不分,顛倒妄取,起諸邪行貪。在這一關裡四聖就是在試探師徒。


聽故事的過路人


“四聖試禪心”是取經隊伍在初期遇到的關卡,其實並不簡單。

原著中唐僧是動心的,而悟空看出菩薩假扮但未說出,八戒就成了躺槍的。

結果就是,作為取經隊伍的領導,唐僧信任八戒而忌憚悟空,因為八戒為領導擋了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