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原著,劉姥姥在大觀園,在瀟湘館、秋爽齋都有話說,為何在衡蕪苑一言不發?

我就是竹韻


紅迷們讀書越來越細了。《紅樓夢》前八十回,我也讀過三四遍了,卻沒有發現這個細節,看到這個問題之後重讀了一下第四十回,發現還真是這樣。劉姥姥在無論是在黛玉的瀟湘館,還是秋爽齋都有話說,可了到了寶釵的衡蕪園後,真的是一言未發。為什麼會這樣?細讀一下原著,其中的原因並不難找到。

《紅樓夢》是現實主義鉅著,它的人物塑造寫實性極強。正是因為太真實了,才會讓不同的讀者對同一人物同一情節產生千差萬別的解讀,個人所站的角度不同,對人物的理解也就會不同。比如劉姥姥這個人物,有人說她情商很高,有人說她臉皮很厚,有人說她很厲害,也有人說她很可憐。這些說法之間可能會互相沖突,相互打架,但這些方面都是劉姥姥的特點。

劉姥姥確實是一個懂得人情世故的人。能夠厚著臉皮到闊親戚家打秋風,情商應該也是不低的。四十回中的情節是劉姥姥二進榮國府了。第一次來的時候,王熙鳳在王夫人的安排之下,給予她一點接濟,正如劉姥姥自己說的那樣,榮國府拔一根汗毛,比他們的腰還粗。

因為上一次得到了好處,便有了第二次。這一次因為機緣巧合,投了賈母的緣,發了一筆不少的財。

懂得人情世故,情商高的人其基本的特點就是懂得見什麼人說什麼話。那麼,劉姥姥是否真的能夠做到這一點呢?答案是否定的。劉姥姥在農村過苦日子的人當中,或許懂得人情世故,可是,到了榮國府,由於雙方生活天差地別,其實是沒有什麼共同語言的。劉姥姥世故與否,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賈母老太君富貴的日子過慣了,有點悶了,想找個年紀大的窮苦人來解解悶。劉姥姥正好成了賈母平淡生活的調味品。

賈母的生活圈子,是一個貴族圈子,公候夫人之間相互的交往,大家地位相差不大,體現不出富貴較之貧賤的優越性。和劉姥姥一起玩一天,富貴人家的優越感,就會充分體現出來。賈母通過與劉姥姥的接觸,可以給後代生在富中不知富的孫輩們上上憶苦思甜的大課。
細讀《紅樓夢》都會發現,劉姥姥二進榮國府那麼長的篇幅中,劉姥姥有了那麼多精彩的表演,大觀園的主人們除了賈母之外,只有鳳姐、鴛鴦和襲人都有限幾個人和她有過語言的交流和互動。其它大多數人,雖然和劉姥姥同時在場,但都沒有互動和交流。而鳳姐和鴛鴦與她交流互動的原因,是為了賈母。劉姥姥自己也非常明白這一層,所以,它說話唯一的原則就是對賈母以及榮國府富貴生活的誇讚與恭維。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看看四十回的描寫。

在開始遊覽大觀園之前,賈母先和劉姥姥說起了他們家的園子。劉姥姥說要是畫下來就好了。這時,賈母提到惜春會畫畫。劉姥姥喜得跑過去拉著惜春的手說:“我的姑娘,你這麼大年紀兒,又這麼個好模樣,還有這個能幹,別是神仙託生的吧?”這種恭維賈母肯定很受用。惜春是什麼反映呢?書中一字未提。

遊覽大觀園,第一處去的是黛玉的瀟湘館。黛玉是有詩書氣質的,她的房間,象個書房。劉姥姥感嘆:“這那像個小姐的繡房,竟比那上等的書房還好。”之後,賈母覺得林黛玉糊窗的綠紗與窗外的綠竹顏色相犯,要求換一下。於是,賈母與薛姨媽及鳳姐討起“蟬翼紗”“軟煙羅”“霞影紗”等。這些高級料子,不要說劉姥姥,就是一般富戶,也沒見過。劉姥姥聽了賈府諸人的交談,只有唸佛的份。這麼好的料子,我想做衣服都不行,拿來糊窗子,豈不可惜?這是劉姥姥在瀟湘館的言語。同樣情況,她與黛玉之間,沒有語言的交流與互動。

從瀟湘館出來之後,便到探春的秋爽齋吃飯。其間作弄劉姥姥,都是鳳姐與鴛鴦兩人乾的。有的人會說,這兩個捉弄一個村婦,太不地道了。這樣評論的人忘記了一個事實。劉姥姥是來打秋風當蔑片的。要得到好處,必須逗老太太開心。假如沒有王熙鳳和鴛鴦為劉姥姥設計的劇本。單憑劉姥姥本色出演,能達到那麼好的效果嗎?這是看問題的另一個角度。

在秋爽齋,探春一樣,與劉姥姥沒有任何交談。作者通過劉姥姥的眼中所見,反映出大觀園中貴族小姐們奢華生活的細節。在秋爽齋,劉姥姥說話也不少。都是對賈府奢華生活的驚歎。

如果說每到一個房間,劉姥姥都是恭維和讚歎,小說情節就會顯得平淡邏索。所以,到寶釵的蘅蕪院,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賈母一行人到了寶釵的房間之後,書中說,寶釵的房間裡“雪洞”一般。太簡單,太粗糙了。我們讀書時可以自己思考一下,以雪洞形容寶釵的房間,是一種事實嗎?問題恐怕沒有這麼簡單。“雪洞”是以賈母的眼光做出的判斷。如果我們換成劉姥姥的眼光會如何呢?肯定會不一樣,在劉姥姥的眼裡,寶釵的房間就算比黛玉探春的稍簡單一些,大概也應在奢華之列。因此,前邊劉姥姥有說有笑的場景中發生的事情,是在劉姥姥的生活經驗之內。而在寶釵這裡發生的事,遠超劉姥姥的經驗,她無法對這一場景做出價值上的判斷。所以,她無法開口,不知道應該怎麼說。

寶釵的房間是雪洞,在賈母的安排之下,進行了整改。結果是,給她的房間增加了三樣東西,分別是一個石頭盤景,一個紗桌屏,一個墨煙凍石鼎。換了一副水墨字畫白綾賬子。

老太太加的這幾樣東西,以今天的話說,都是奢侈品,多了不多,少了不少。是為了顯示身份的。薛家也是大富之家,出門在外,住在親戚家裡,當然不能講究排場。如果自己家裡帶的,講究一下也無所謂。用親戚家的,就沒有必要了。這正是薛寶釵懂得人情世故之處。而賈母把賈家的古懂拿給寶釵來擺,也是體現了待客的真誠。這其中的微妙關係,劉姥姥是看不懂的。看不懂,自然就不出聲了。或者她也看懂了,在這個場合,不出聲就是最好的恭維。所以,劉姥姥在蘅蕪院裡,沒有說話。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還有一個重要情節,是擾翠庵喝茶。這裡就不細說了。總之,劉姥姥遊覽大觀園,通過劉姥姥的眼晴,寫出了貴族的奢華生活。在貴族小姐們的眼裡,根本沒有劉姥姥。因此,除了賈母王熙鳳等有限幾個人之外,她只是生活中偶爾出現的一個小插曲。過後誰也不會想起。當然,這個情節也包含著豐富的內容,歷來為紅迷們重視。不同的眼光,看到不同的光景。比如著名作家劉心武在賈母不滿於薛寶釵的“雪洞”(從而為其糾正),以及“王夫人不喝瀟湘館的茶”這兩個情節中,看出了《紅樓夢》中寶玉婚姻中“擁釵”和“擁黛”派的鬥爭。而我卻覺得,劉心武的解讀極端庸俗。

劉心武曾經講過,賈母看到薛寶釵房間雪洞一樣,心裡的不舒服,並因此產生對寶釵的不滿。我覺得劉心武的這種解讀是完全不懂人情世故。一個姑娘住在親戚家裡,心裡想著儘量不要給親戚添麻煩。居然會讓人討厭。這是我永遠也想不通的。如果賈母真的討厭寶釵,直接冷淡下來就行了,何必把自己家的古懂拿出來給她擺?

同樣思路,也牽扯到了林黛玉。賈母一行人到黛玉房間的時候。黛玉給賈母獻茶。這時,跟在一起的王夫人說:“我們不吃茶,姑娘不用倒了。”他們以王夫人的這句話為證,說明王夫人是討厭黛玉的。這種邏輯,我同樣看不懂。在這個情節中,王夫人為什麼會這樣說。原因很簡單。一大群人進了瀟湘館。黛玉給賈母獻茶,那是尊重長輩所必有之禮。賈母喝不喝不重要,禮要有的。同樣一起進來的王夫人和薛姨媽也是長輩,按禮黛玉也是應該獻茶的。可是王夫人知道,大家是陪賈母遊園的,黛玉這兒是第一處,坐不了多久,大家也不渴,就不必一一倒茶了。這就是一個日常禮節的事,沒有那麼複雜。

總之,劉姥姥在蘅蕪院中沒有說話的原因很簡單,是因為在這裡老太太所談的話題她聽不懂。這就好比窮屌絲們聽著土豪們談論翡翠的價格,以及鑽石的品質的時候,自己插不上嘴是一樣的。既然不懂,就只能不說。


七月流火140400643


要回答這個問題,那就先要明白劉姥姥和薛寶釵兩人的價值取向。

劉姥姥原型是王成的正妻,板兒的奶奶。王成原型姓李,與蘇州織造李煦是一個家族。王成生前是江寧縣知縣,王子騰剛調到江寧府時還求他辦過事。所以劉姥姥實際是官太太,只不過因李家獲罪受牽連而淪落為平民。她的女兒叫青兒,孫子叫兒,用拆字法的寓意就是反滿清,從而可見劉姥姥的政治立場。

薛寶釵是皇商的女兒。商女不知亡國恨,這就是作者給他定的基調。傅秋芳是她的原型,攀附權勢這句評價是史筆。當然,攀龍附鳳,趨利避害是人之常情,問題在於攀附的是什麼人。那些貪官汙吏,漢奸賣國賊,一般稍有正義感的人都會迴避。但如果是顯赫的皇族就有一定的欺騙性,有些人為了與之聯姻,就不再考慮他是什麼人了。薛寶釵正是這種人。她十四歲時專門進京參加選秀,可當時的門路正失勢,“沒緣法,轉眼分離乍。”但寶釵不死心,不能進宮寧可出家,“謝慈悲,剃度在蓮臺下。"雍正十二年,她的伯祖父賈雨村終於又迴歸官場,寶釵又燃起希望,等待再一次選秀,可是,選秀來了,自已也超齡了。

一個極端認權的人,當讓他在人與權之間作出選擇時,這種人往往敢棄人性而選擇權。書中的冷香丸、冷翠、雪洞等都是對她這種價值觀的暗示。

大家想一想,面對這樣的人,你讓劉姥姥說什麼?誇她顯然違心,批評又礙於情面,她也只能選擇沉默。但是,這其實正是劉姥姥的態度,沉默就是最大的蔑視。

就事論事,請釵粉們諒解!


gaotzy




紅樓夢中讓人難忘的人物太多了,而劉姥姥在眾多人物中能夠脫穎而出,不僅因為她投了鳳姐和賈母的緣,更是因為她世事洞明的人間經驗。

劉姥姥表現最突出的,就是在她二進大觀園時候對各處屋子的不同對待方式了。在整個過程中,可以通過她對不同屋子和人物的誇讚,而看到她的智慧。



先是眾人都在賈母處,因為賈母讓惜春給劉姥姥畫畫,劉姥姥才在眾人中發現這個長相和才幹都不錯的姑娘。劉姥姥本就看出,賈母才是賈府的一把手,又是她讓自己呆在這裡帶她樂樂的,劉姥姥自然要好好誇誇賈母肯定和提拔的女孩。

而到了瀟湘館,劉姥姥一看這地方這麼棒,又是滿櫃子的書,卻不成想這麼好的書房竟然是個女孩兒的住處。劉姥姥細細打量了一回黛玉,卻沒對她說什麼,很可能因為黛玉不被王夫人看好(黛玉給賈母捧茶喝,王夫人卻來了一句“不喝茶”,這一情節可看出王、黛之間的關係),才對她閉口不談的,但是老劉卻給了這屋子一個贊。而當賈母又為瀟湘館換窗紗,又是給劉姥姥東西的,老劉自然不在話下,臨走又好好誇了屋子一回。

這回劉姥姥是這麼誇的:“人人都說大家子住大房,昨兒見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櫃大桌子大床……如今又見了這小屋子,更比大的越發齊整了……”

劉姥姥在誇讚完賈母屋子後,更是說出瀟湘館的屋子更勝一籌。劉姥姥為啥敢如此對比?以劉姥姥的眼力,一定是看出來這黛玉與賈母的關係非常親密的了,因此才敢如此對比。而聽到這番話的賈母,想必也是非常開心的。



到了秋爽齋,雖然秋爽齋在風格上比賈母住所更為大氣,卻也沒見老劉誇誇這個地方。她不誇這裡的原因有二:一是看出探春在賈母那裡的地位不如黛玉,且她的屋子也是以“大”為主要風格的,老劉怎麼還會再去誇她的屋子呢。第二是因為在這裡,老劉已經上演了一處大大的喜劇,逗的所有人都大笑,大把大把的吸了回粉絲,這可比誇誇誰都更成功。而且如果老劉自己演出完了再誇屋子如何如何,豈不是大大沖淡了自己的演出後效。



而一行人坐船到了蘅蕪苑後,看到了如雪洞一般的屋子,在前面那老些“好”到你眼花的屋子之後,任誰都不會覺得這裡好了。如果劉姥姥最先看到的是寶釵的屋子,說不定還可能誇上一句“收拾的真乾淨”,而現在哪裡好說出來什麼。

況且,賈母一見到薛寶釵的房間,就有些生氣,話裡話外都覺得這麼樣素淨的屋子作為閨中小姐的房間很不像話,甚至有些離了格。又一聽那話,更像是從來沒到過這裡看望薛寶釵。就在這種情況下,老劉選擇了閉口不言,真可謂是明智之選。

再有就是鄙人的猜測了。因為賈母一行人都剛坐船,才到了蘅蕪苑,說不定劉姥姥暈船了不舒服,還沒緩過來,所以才沒開口說話。(喜歡寶釵的親們,可參考此條猜想)



總之,從劉姥姥走了一遍大觀園來看,她對世間世務都有自己的看法,用她行走江湖的經驗,以及獨到眼光和開朗性格收穫了許多喜愛她的人。劉姥姥的這些優點是值得每個人學習的。


不做惆悵客


因為寶釵房裡沒有“人”氣!

直觀的形容是“冷”,還沒到房間,僅僅是在蘿港之前,作者就用了四字“陰森透骨”來進行了一次鋪墊。

然後進了房屋,原文是“一色玩器全無”,只有“數枝菊花, 並兩部書,茶奩茶杯而已。”

那麼這幾句描寫應當怎麼理解?或者說,對於劉姥姥這種見過冷暖見過世面的女人,心中會如何想才是關鍵。

顯然,清冷是給劉姥姥的第一印象,但這個房間的主人只是一名少女,顯然要麼無慾無求賢淑功德,要麼嚴於律已胸懷大志,要麼心思深沉善於偽裝,不論是哪一種,都讓劉姥姥敬而遠之。

沒有讀過書,不代表沒有眼光!

精於世情,善於察人。劉姥姥一看室內佈置就將寶釵劃入了不會動心,不會動情,冷漠高絕的心機女人。

或者是覺得不詳,但是做為客人,做為需要哄主人開心的窮親戚。自然不方便說話,但同樣年齡的賈母卻不必那麼客氣,於是才會說“年輕的姑娘們, 房裡這樣素淨,也忌諱”。

忌諱什麼呢?

就是這種清靜清冷的孤獨之氣,彷彿是一個出家為尼的女子!

但是寶釵平日給人的印象卻不是如此,隨和,大度,賢淑,按照這種性格來推算,她的閨房絕對不應當是這個樣子的。

所以賈母那句話也值得深品才是,要麼性情是偽裝的,要麼房屋佈置是偽裝的,哪一種才是真的?

這才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

面對這樣一個當皇后都夠格的女人,或者是人工智能,我們能說什麼呢?


亦有所思


這是劉姥姥的閱歷和智慧,屋內的擺設顯示一個人的心性,文中寶釵的室內裝飾暗示著她的未來和不幸!


秋實1974326


蘅蕪苑的描寫給我的總體印象是花,樹都累累地結籽,有果實,屋裡似雪洞,極素淨,沒麼陳設。在劉姥姥眼裡,乍一看象淨室,佛堂,或說象寡婦的住處。劉姥姥的一言不發後面是她的大大的詫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