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要賬而得罪朋友?看看老樑等大佬們是怎麼處理的

過年期間,除了走親訪友大吃大喝之外,對這一年的成績也該有個總結,有些未了之事在年底之前都該做個了斷。答應別人的事情不能拖到第二年,這是為人處世的一項原則。

比如說還錢這件事,到年底了,欠錢的朋友們就該自覺的“清清帳”了。不知道那些借給朋友錢的讀者朋友們今年要賬是否順利。說起借錢與還錢的故事,這足以寫成一部書了,它著實是中國文化現象的一種體現,值得深入的去研究。

因為要賬而得罪朋友?看看老梁等大佬們是怎麼處理的

梁宏達


很多年前,張國立和侯耀華演過一個小品,叫做《禮下於人》,相信很多朋友還都記得,這部金句頻出的小品把現如今要賬人和欠債者之間的關係轉變詮釋的入木三分。

趕上小區裡停電,小品中的侯耀華爬了21層樓,他拎著禮品,對欠債者張國立說:“三年前,你朝我借錢的時候,我是你大哥。現在你要是能把那兩萬塊錢還給我,別說我管您叫叔叔,叫大爺,就是叫爺爺都行”

而小品中的張國立反客為主,氣焰十分囂張,還痛訴侯耀華是逼債的黃世仁,面對張國立的指責,侯耀華說:“今天我為了把錢要回來,我就當一回黃世仁,我給你楊白勞跪下還不行嗎”

因為要賬而得罪朋友?看看老梁等大佬們是怎麼處理的

梁宏達


對於借錢的問題,被觀眾們稱為老梁的梁宏達就曾發表過自己的看法,他認為,解決的方法只有兩種,一是不借,二是不要。

大概老梁的意思是說,這樣做的方法能夠讓自己的損失降到最小,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兩害相權取其輕”,你既然打算借給別人,你就別打算能要回來,你如果黑著臉拒絕別人,也就別指望能不得罪對方。你或者損失錢,或者得罪朋友,這樣的結果總好過既損失錢又得罪朋友來得划算。

但這樣的理論正確嗎?其實也未必,自稱“搖滾師”的左小祖咒就曾在《錢歌》的歌詞中寫過:“不借錢給朋友,就會失去朋友,失去錢。借錢給朋友又會失去錢失去朋友”

。簡單的一句話道出了社會人在借不借給別人錢的問題中所面臨的兩難抉擇。

因為要賬而得罪朋友?看看老梁等大佬們是怎麼處理的

左小祖咒


有人對這句歌詞不太理解,借錢給朋友,他沒錢還你,你跟他急眼了,最後他要錢沒有,要命一條,你錢沒要回來,又得罪了朋友。這句話大家都能明白怎麼回事,可是不借錢明明只會失去朋友,為什麼還會失去錢呢?

這個問題就有些耐人尋味了,在現在的社會當中,人和人之間普遍缺乏信任,但越是這個社會所稀缺的東西就越發的珍貴,如果你在這個社會上能夠輕易的得到別人的信任,那麼你的路就會越走越寬,路越寬,財路也就越寬。

但在如今,人和人之間信任的代價越來越高,恐怕除了金錢之外,很難再有其他東西能夠讓信任得到有效的考驗。當你對待朋友過於吝嗇的時候,過於斤斤計較,你就變成了其他人眼中不太局氣的人,於是社會人脈也將對你關上大門,社交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項特別重要的資源,你失去了它自然也就阻斷了一些潛在的財路。

因為要賬而得罪朋友?看看老梁等大佬們是怎麼處理的

左小祖咒


這便是左小祖咒總結出來的理論:當有人向你借錢時,無論你借還是不借,你都會失去這個朋友,又失去錢。這體現的是中國人情社會下的一種矛盾。

而著名收藏家馬未都先生對借錢的事也有著自己的處理方式,對於那些關係處的不錯,不好意思拒絕的朋友,他一般會選擇對方所借款項的十分之一,交予對方。不管事後對方還與不還,自己也都別抱有希望了。

因為要賬而得罪朋友?看看老梁等大佬們是怎麼處理的

馬未都


例如對方張嘴要十萬塊錢,不給就得罪人了,而給了的話,對方又總還不上,那麼這個問題處理起來就需要一定的經驗,這十萬塊錢對馬未都來說雖然不算什麼大錢,但是誰家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說不心疼也是假的。

於是馬未都一般的回答是:我最近手頭也沒什麼錢,資金週轉不開,你說的那個數額我要真拿出來也費勁,這樣吧,我給你湊一萬,算做對你的支持,你再從別人那裡看看誰還有富餘。

這樣一來,朋友也說不出來什麼,他雖然獅子大開口,但你沒駁他面子,沒讓他空手而歸。而這點錢對於馬未都來說,不疼不癢,如果對方按時還錢,自然最好。

如果對方連這一萬塊錢都不肯還,那說明這樣的朋友也沒什麼大出息,並且根本也不值得交。對於馬未都來說,花一萬塊錢認清了一個人的人品,買了一個教訓,也不算貴。

因為要賬而得罪朋友?看看老梁等大佬們是怎麼處理的

馬未都


這一萬塊錢看似是白扔,其實它有可能讓馬未都這種級別的大佬避免了更多的損失,如果繼續和這樣的人做朋友,將來損失的也許就不止是這一萬塊錢了。

對於借錢,這些大佬們都有自己的體會和認知,而各位看官們又是怎樣看待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