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幫扶工作隊主要開展哪些工作?

劍門牛娃


現在到農村,總能碰到那麼幾個人,每天在村裡轉來轉去,指指點點的,有時候見門就進,村裡男女老少都見怪不怪的。他們究竟是什麼人?在幹什麼?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駐村工作隊。

國家實施脫貧攻堅戰以來按照六個精準的要求,對所有貧困村派駐扶貧工作隊,全國280多萬駐村幹部奮鬥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在脫貧攻堅戰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脫貧攻堅戰到了決戰決勝的階段,駐村工作隊的脫貧使命即將光榮完成。讓我們盤點一下他們在村裡都幹了什麼

駐村幫扶政策首先要求每個貧困村選派“第一書記”。第一書記是幹什麼的?為什麼說是第一,並不是他比村書記級別高。而是第一書記擔負的責任重要,那就是“抓黨建、促脫貧”。駐村工作隊要幫助村裡建好、建強基層黨組織和兩委班子。積極參與支部建設,既要成為支部的一員,又要發揮監督作用,更要團結引導全體黨員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和鄉村治理,是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指導員。

駐村工作隊要求常駐在村,與群眾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要經常入戶走訪,瞭解群眾呼聲,解決群眾困難。駐村工作隊作為機關派駐幹部,在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實,因人施策,因戶施策,讓扶貧政策紮紮實實惠及全體村民。“群眾無小事”,工作隊對群眾戶情瞭如指掌,如數家珍,群眾大小事都願意找他們解決,在群眾中有信服力,是密切幹群關係的實踐者。

在執行國家扶貧政策方面,駐村工作隊在摸清村情、戶情的基礎上,政策宣傳到戶,具體到人。尤其是年老困難群眾和留守老人,更是不厭其煩,對政策有誤解的群眾苦口婆心宣傳,讓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扶貧政策的好處,大力支持脫貧攻堅工作。工作隊是國家政策的宣傳員。

駐村工作隊利用單位資源、個人人脈資源及自身特長,與兩委幹部和村民代表共同謀劃項目,加強飲水安全,道路硬化、亮化,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建設,實現公益崗位常態化和村規民約建章立制。工作隊即是規劃師,又是施工員和監理員。

積極爭取實施“一村一品,一村多業”建設扶貧產業項目,在群眾通過就業、土地和扶持資金與項目對接,實現穩定增收。積極挖掘村集體資源,壯大村集體經濟,為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工作隊是群眾脫貧致富的引路人。

脫貧攻堅戰在決勝階段,按照“脫貧不摘責任,脫貧不摘政策,脫貧不摘幫扶,脫貧不摘監管”的要求,駐村工作隊還會在村裡“轉來轉去”,會到每家每戶走一走,他們還有許多工作……





綠水青山大七環


我認為,駐村幫扶工作隊主要開展以下工作:

1.對幫扶村的黨建工作進行指導、監督。

2.走訪貧困戶,對貧困戶進行摸底調查,指導貧困戶搞生產,搞副業。

3.聯繫企業、單位、私營老闆對幫扶村進行幫扶。

4.對扶貧資金、幫扶資金進行監督。

5.對貧困村未達標的小康生活狀況,繼續進行改水、改廁、道路硬化(即鋪水泥路)、通電、通網絡等。


標準的70後


1、吃住在村,每月住村20天以上;(形式)

2、每年召開80場村民會議;(形式)

3、每月走訪一輪貧困戶;

4、走訪所有農戶,讓90%的農戶認得;

5、爭取後盾單位多出錢,支持村建設。(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