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到底有多重要,碩士學位與博士學位的差距有多大?

love--333


在中國,本科、碩士、博士學位都重要,在同樣質量的學校,它們的重要性是漸次增加的,都存在明顯距離;在西方,本科學位和博士學位很重要,碩士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過渡學位。在西方的大學裡,讀碩士無外有五種情形,第一種是為讀博做準備(本科和所選讀博方向不一致而讀碩加強基礎,本科與讀博方向一致的直接讀博了);第二種是主動或被動終止讀博,達到一定條件後授碩士學位;第三種是為改變就業方向而讀碩;第四種是在本科基礎上選一個更專的科目;第五種是滿足個人興趣。


用戶樂山


我碩士導師,課題組吃飯時,聊到他的經歷,本科碩士均是清華,碩士畢業後參加工作,工作三年後重新讀博。他親口說過,當時供職於一家500強外企,三年都是在一個比他大不了幾歲的一個普通985的博士下面幹活,升職加薪永遠走在博士後面,之後才決心辭職讀博。現三十幾歲,正教授


caesar2018


如果我們將大學畢業難度設定為1,碩士畢業的難度大概為3,博士畢業難度為10。畢竟我國高校的博士延期率已達60%。

讀完博士拿到博士學位,說明具備了獨立從事科研的各種基本功。別看如今300萬人考研究生,碩士畢業壓根還沒摸到科研的門呢。博士畢業才算是剛剛進入科研的大門。辛辛苦苦讀到博士在學術圈子裡仍處於金字塔低層。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高校教師招聘起點就要求博士,因為碩士人家不承認你算學術圈的人,所以不要再問碩士畢業能不能進高校了!



在學術圈的金字塔中,博士、博士後、講師包括副教授都處在金字塔的低層。處在中層的有教授、優青、傑青、千人和長江學者,我們可以稱之為“大老闆”。而院士、諾獎得主才算得上學術圈的貴族,在院士面前,傑青都得點頭哈腰。大老闆壓榨小老闆,小老闆壓榨博士,這是目前學術圈的現狀。

碩士畢業有水的成分,但博士畢業我真佩服,尤其理工科的博士,讀完真的要“脫層皮”。如今研究生大火,部分原因在於許多人想借助碩士學歷找工作,而不是真的喜歡科研。對於繼續讀博士的人大都是想走科研的道路。反觀高校,一個學校的科研實力的體現不是那些所謂的大教授,真正發揮作用正是這些底層的博士,博士後們,他們才是科研的主力軍,稱之為“科研民工”也不為過。


碩士和博士的區別通俗的理解就是,在科研的江湖中,一個是業餘高手,一個是職業初級。


考研小秘書


很多人呢,區分不清楚碩士博士,也不知道碩士博士的差別所在,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個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

研究生之前先說本科

為啥研究生之前,先說本科呢,這個碩士博士都是建立在本科的基礎上的,不說本科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根之木了,我想說的是,如果你想一口氣讀博士,在學術界、高校圈混那麼最好是本科選擇一個名校,能清華北大,就不華東五校,能985就不211,當然你本科就去美帝讀一個麻省理工,哈佛大學的學士學位,那絕對是飛機中的戰鬥機了。

為何這樣說呢?因為這個高校圈,很看重這個本科出身,一旦你本科不行,那麼以後想進這個圈,難度是非常的大,除非你牛的比名校畢業生都牛,不過顯然這個可能性不大。當然專業也得保證啊,越是熱門專業,比如計算機,電子,金融,其實去高校更容易,越是環化生材,越難。

以前本科爛可以,現在本科爛,機會就稍多了,下面說碩士。

碩士研究生

中國的碩士研究生呢,在國際上也是比較有含金量的,以為歐洲和美國的碩士呢,基本上是一年制,又上課又寫論文又招工作,基本上也學不來啥東西,咱中國的碩士呢基本都是三年,在10年年曾經玩過兩年制的,後來導師們嚴重不滿意,後來基本都改成兩年半到三年了,目前三年居多。

目前一般重點大學,保研率都特別的搞,985基本在20%,211基本在15%,其他高校都低於10%,一般高校在5%一下,所以想讀研究生,最好是讀名校。

現在清華北大,等名牌大學的研究生啊,50%都是推免生。主語推免率是推免的學術,而接受推免生是另一回事。

比如南開大學,去年發佈202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接收全日制研究生人數達2978人。其中全日制學術型研究生接收推免生人數為1305人,推免生佔比為69%,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接收推免生人數為406人,推免生比例為38%。總體來看,南開大學研究生接收推免生佔總招生計劃的57%,北大清華,基本在70%,不少熱門專業都是100%接收免推生,普通學生沒機會。

碩士到博士

碩士比本科牛 就在於多讀了三年書,解除了實際工程科研,算是進了科研的門了,比如寫學術論文,幹科研項目,基本算入門了。而且只是入門,因為畢竟是碩士嘛,真正的還得是博士。

任何一個大學的科研99%都是靠博士和青椒(青年教師)撐起來的。比如sci等高端論文,基本上碩士貢獻不超過5%,雖然碩士人多,而絕大多數都靠博士們去發表。

所以一般那個大學博士多,他的科研就強,就是這道理,和本科生碩士生基本上沒啥關係。

比如中科大,雖然本科生招生1800,但是中科大的博士招生人數在國內前五名,每年也是近兩千人,僅次於清北浙,你們老說中科大小精尖,其實按博士人均比例,中科大才是科研巨無霸。

博士

你要是想去中科院,高校搞科研,那麼博士就是標配,碩士是沒有資格的,你要是想去重點大學當老師,那你本科必須的是重點大學,如果不是重點大學,那麼希望為0。這就是我說的一定要讀個好本科,如果本科不行,博士再牛恐怕也是空中樓閣,尤其是想去當高校老師的。

博士現在還是很牛的,比如你說清華的博士,但是第一學歷是非211,想去高校當個老師,難度也是很大的。因為前面一大群三清博士等著找工作呢。

一般博士都具備了初級科研能力,可以單獨幹活寫論文了,博士一般比碩士還是強太多了,可以去高校,可以去公司,哪裡都可以去,因為已經走到學歷巔峰了。

老鐵們,你們怎麼看呢?


高校專業那些事


碩士與博士的差距真是天地之間。

拿到博士學位,他將有機會進入政治家,文學家,科學家等,開有機會進入社會科技高層。

而碩士學位,上面的家就無資格了,還為了生活與大學生搶飯碗。

為人類解開這些秘密

第十二章:透視地球監測天空預防災難

地異預警衛星的研發運行成功,將結束數萬年來,人類遭受地震,地沉,火山爆發,颱風等,突發性自然災難和天空危害物質災難的歷史,給人類掌起一把保護傘。

A:透視地球實體內部

靠地異預警衛星功能,把地球實體內部的組成結構,運行變化,作用轉化,動態關聯等,如儀器透視人體一樣,全部展現出來,靠《地異預警衛星》的全程智能追蹤鎖定目標,就會在地震,地沉,火山爆發,颱風等自然災難發生前,依據內部動態關聯作用程度和進度,進行提前預警,並以數據,影視,語音解讀報告人類,使人類有充分的時間作好預防和應對。

B:監測天空

依據地異預警衛星功能和佈局,從低空到中空,再到遠空外空佈局,

天空中不論低空飛行運行的物質和內空大自然,還是突破內空飛行運行的物質和中空大自然,即使在遙遠的遠空和外空飛行運行的物質和地球系內外大自然,都被《地異預警衛星》全程智能監測追蹤鎖定目標。依據動態關係作用程度和進度,提前預警,並以數據,影視,語音解讀報告人類,使人類有一個充分時間預防和應對。











楊善坤科研文學


第一學歷最重要,本科垃圾,後面再怎麼都不能彌補。清華,北大的本科生,秒殺90%的其他高校博士


xue27338


給你描述一下:

讀碩士:

文科碩士就是把份內的課上了,平時抽空多出去實習積累經驗,能力特別強的可以發發中文文章。(基本沒難度,按部就班的來正常人都能畢業)

文科博士,按道理說應該在其研究領域提出原創的假設理論或者方法論,畢業要求發表權威期刊。(由於原創理論的論證很難,正常人基本很難做出原創貢獻,大部分文科博士畢業年限較長,很難熬,要讀大量的文獻)

理工農醫碩士大部分時間都在做項目實習思考畢業論文題目,一般高校對這類碩士都有發表期刊文章要求,能力強的可能發表英文文章。(相較於文科碩士,這類碩士畢業要難一點,但是按部就班的來也能畢業)

理工農醫博士,要求在其領域要有一定的創新,要求發表多篇英文權威雜誌,一般還要幫老闆帶項目。(帶項目會耽誤大量的時間,英文雜誌發表難度大,師生關係複雜,導致這類博士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10分滿分的話,本科難度5分,碩士6分,博士10分。


汽車工程研究生


在我只有本科學位的時候,我覺得讀碩士和博士很牛。因為那個時候覺得本科生實在太多了,資源就那麼點,怎麼能輪到我。說到底,本質上就是不自信,任何事情還沒開始就勸自己放棄了。等我終於拿到名校碩士,甚至在名校工作一段時間以後,發現其實研究生讀過的內容僅僅“針對做學術或者跟學術相關的職位”有用。比如,在某個新技術研發或者醫藥生物開發領域。而且,碩士博士讀過的內容要更跟社會應用接軌才更有含金量。

之前看到阿里巴巴因為阿里雲而獲得中國院士的那位牛人講:感覺之前所在的很牛的研究所更像一個幼兒園。那個研究所可是孵化過李開復和馬化騰這樣的牛人的哦。可見,如果你在商業社會真正的浮沉一段時間後,才發現多數高校和科研院所碩士和博士所做的課題,離我們普通人的生活實在太遙遠了。

如果說一定有用的地方,就是偏事業單位這種類型的,用來設置門檻篩人,倒是有些用處的。碩士和博士之間的差別,要看畢業學校。確實有很厲害的碩士發文章比博士厲害的。但是就一般院校的畢業標準來講,博士是有硬性的發文章的分值和數量要求的,所以相對應的學術水平會高一點,但是一般單位招聘也要看年齡和其他軟技能的。如果真的是應聘學術單位,這是確確實實有用的。但也意味著,你很有可能要終生靠學術吃飯了,在國內科研體制的加持下,感覺並是不很樂觀哦。具體可以參考大家對華為的評價。

喜歡這個答案的話,歡迎關注我,我會給你提供不一樣的人生乾貨,一起加油。


蕉鹿林


這一句其實包含兩個問題。一,學位的重要程度。二,碩士與博士學位的差距大小。

先說答案:

對個人來說學位很重要,對社會來說學位在貶值;博士學位比碩士學位的抗貶值能力強,博士學位比碩士學位培養的能力更多

重要的程度和差距的大小,請看下文。

1、學位的重要程度

1)對社會來說學位在貶值

近20年來,我國博士生和碩士生的畢業人數總數增長了近10倍(見下圖)。也就是說,人才市場中,手拿研究生學歷的人數越來越多了。

而與此同時,這20年來,城鎮失業人口數量也在增加(見下圖)。這說明,人才市場處於飽和狀態。

在一個相對飽和的人才市場中,研究生學歷人數的增加,必將導致用人單位提高招聘的門檻條件

對於用人單位來說,原來用於聘用一個大學生的資源,現在可以用來聘用一個研究生了。為什麼不用研究生呢?

這就造成了,原來一些本科生能做的工作,現在卻要求招聘研究生。這也就是我所說的學位貶值。

2)對個人來說學位很重要

在人才市場中,每個人都是商品。學位證書相當於商品的鑑定證書。

就像你買個鑽戒,希望看到配套的珠寶鑑定證書一樣,用人單位希望看到你的學位證書。學位越高,就好像珠寶鑑定證書上鑽石的品質越高一樣。

所以,在應聘的時候,對於個人來說學位就很重要。有了一紙學位證,就有了敲門磚

如果沒有相應的學位而想應聘某些職位,用人單位可能連簡歷都不看。

2、碩士與博士學位的差距大小

1)博士學位抗貶值能力強

從下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博士畢業生和碩士畢業生的人數之比由2004年的1/6,減小到了2018年的1/9。


也就是說,雖然博、碩士畢業生的人數都在增加,但是碩士畢業生增加地更快。所以,從數量這個角度來說,博士學位的抗貶值能力更強一點。

2)博士學位比碩士學位培養的能力更多

關於碩士生和博士生的差距,我認為更主要地體現在能力上,而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

這種能力是一種通用能力,適用於任何領域,是可以遷移的。比如說碧桂園從2013年啟動的“未來領袖計劃”,招募博士生培養進入核心管理崗位,就不考慮這些博士畢業生的專業。

然而,這種通用的能力卻不容易看出來,不是幾個證書、幾道考題就能考察出來的。

在這裡,我用一個比喻來說明本科、碩士和博士階段培養的不同目標。培養目標不同,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受到訓練的能力就不同。

假設說我們要用西紅柿和雞蛋做一盤菜。

  • 本科階段,老師把西紅柿炒雞蛋的菜譜交給學生,學生通過練習,學會照著菜譜炒菜。

  • 碩士階段,老師交給學生西紅柿炒雞蛋的菜譜,並告訴學生可以調節西紅柿、雞蛋或調味料的比例,學生自己嘗試,學著炒出讓大家認可的味道更好的西紅柿炒雞蛋。

  • 博士階段,老師只告訴學生要用西紅柿和雞蛋作為食材,學生自己不斷嘗試,學著做出一道讓大家認可的不同於一般菜。


在培養目標達到的情況下,從平均水平來說,

博士生在理解力、分析力、創造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評論能力、歸納和演繹能力、自我組織和激勵能力、寫作能力等方面會比碩士生更勝一籌

不讀博士也能培養這些能力。只不過在讀博士的四年過程中,這些能力能夠同時得到密集的培養和鍛鍊。

所以我認為,博士生和碩士生在能力上的差異還是挺大的。當然這只是一般情況,不排除例外。畢竟人的能力是受到多種因素影響的。

注:本文圖表數據來源於國家統計局官網http://www.stats.gov.cn/。


▼如果我的答案對你有用,請點贊鼓勵我吧。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討論。謝謝!

學亦思


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還是有一定差距的,有句話叫“沒有畢不了業的碩士,沒有不延期的博士。”就可見讀博的難度了,新聞上有很多長期畢不了業,從而產生心理問題的博士。

在國家的學歷培養體系中,博士要求最高,基本都需要發表兩篇以上的核心期刊,需要在某一個細分領域成為一線的專家,文科需要理論創新和閱讀大量的文獻,理工醫農專業則需要大量的實驗還有英文文章,所以博士一般而言水分比較小,進入學術界的起碼要求就是博士學歷。

如果說博士是專家的話,那麼碩士就只能叫專業了,碩士分為學術碩士和專業碩士,學術碩士主要是為博士做準備,專業碩士則是面向就業。和博士略有差別,碩士雖然在細分領域上不是專家,但是在細分專業上也經受了專業的訓練,具備一定的學術素養。而本科生則主要是通識教育,和博士、碩士相比,只能說是掌握了基本知識。

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的含金量從就業的待遇就可見一斑,同樣的地方,博士到基層享受副處待遇,年薪35萬;而碩士就只能正科待遇,年薪不到20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