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馬:我的抗疫防疫日記

全國冠狀病毒疫情漫延,防控、阻擊戰打響,各地的醫務工作者奔赴武漢,可見疫情有多嚴重。遠的不說,這幾日我們金塔邊陲之城防疫也驟然升級,城市公交、出租車、班車全部停運,每天縣城各個路上,青年自願者的小喇叭聲不斷,我住的小區臨街,站在陽臺上就能聽到和看到宣傳的車輛.街道一片冷清和安靜,行人少至又少,街面的門店開得很少,縣政府,應急中心,社區,各單位宣傳橫幅,標語掛地滿街都是,我們小區和清華苑小區年前合併交物業統一管理後,在冠狀病毒防治期間,我們小區的大門就掛上了一把將軍鎖,進出極為不便,只能從後面過拆開的過道,從清華苑小區大門出進。這個大門一邊設有車道,一邊留有人行道,疫情爆發後,社區便在門口設了進出登記的關卡,進出車輛,人員都需嚴格登記,外來人員堅決不讓入內,武漢疫區來的人員一經查出,就會報送到錦城國際大酒店隔離觀察,返城的小區探親人員需每天向社區電話彙報自己的身體狀況,體溫高低,並在家中自行隔離觀察14天。

也馬:我的抗疫防疫日記

我的蘇泊爾專賣店大年30關門至今己有10天了,這10天時間裡,每天宅在家中,足不出門,看書、寫小說、小詩歌,過的也很充實,有購買日用品什麼的,妻子都嚴格按要求戴口罩去附近的海舟超市採購,妻子說超市進門就先測體溫,還說超市一小時已消毒,雖然人多點,但菜品乾淨,物品豐富,購買放心.縣城各藥店都開著,遺憾的是各種口罩,消毒液都斷貨,我幾個同學電話都打我這兒了,問我這兒有沒有口罩和84消毒液出售,讓我哭笑不得,疫情嚴重,人人自危啊,不過至目前,酒泉地區還沒有發現疑似病例,我就安慰他們,在家好好待著,不要外出,不要恐慌,不要傳謠,不要群聚,進出戴口罩,房屋要通風,按時要洗手,他們說我:馬詩人,馬作家,你怎麼和政府,社區一個聲音,是不是政府的宣傳員,我暗自高興,非常時期,能做宣傳員,不給國家和政府添堵添亂,這是一個文藝工作者的良心所在。

1月31日早8點,我正爬在電腦前寫小說《表姐》,忽然放在茶几的手機響了,外孫一鳴拿著手機邊走邊喊:“姥爺,姥爺,電話”,我想,這時誰給我打電話呢,親戚都已通知今年不走親拜友,社區和村莊都已封路,誰會打電話呢,我猶豫再三,還是接通了電話,電話是鎮衛生院的一位工作人員打來的,聽著她那在電話裡急促的聲音,我方知是醫院暖氣壞了,醫護人員昨晚上捱了一晚凍,今天還要在在防疫室值班,要買幾個電暖氣應急,這年頭節下的,加之防疫非常時期,人員不得外出,電器門市部都關門,她們怕病人和醫護人員挨凍,心裡著急啊,通過電話,知道她是通過我醫院上班的侄女找到我電話的,時間緊迫,我二話沒說,喊了正做飯的妻子,帶好口罩,下樓去門市部,門口,兩位值班大爺擋住我們要登記,我想,不關天大的事,一定按社區防疫規章辦事,適值上班高峰期,門口進出的車輛,行人很多,我們不能給社區添亂,添堵,大爺看我們排隊著急的樣子,過來熱情徵詢我們,我給兩位大爺說明情況,大爺也知道我是開電器門市部的,便給我們開綠燈,給排隊登記的居民說明情況,讓他們讓讓,讓我們先登記,多好的人啊,我和妻子再三致謝,匆匆趕往步行街。


也馬:我的抗疫防疫日記

趕到門店,兩位醫務人員已在門口焦急等半天了,我們問了她們需要的電暖氣樣式,數量,型號,便直接從庫房給她們取了電暖氣,由於量大,她們拿不上,我們簡化售貨手續,只讓他倆在出貨單簽了名,就幫她倆把暖氣送到醫護車上。

2月2日晚,網傳雙簧連口服液能防疫情,一夜之間此口服液被搶購一光,同學打電話問我有沒有搶購上,我說門都沒出,看來這次疫情多少給普通人心理上造成了恐慌,這使我想起2003年的那次非典,小縣城板藍根一夜間也被搶購一光,結果都是網傳惹的禍,作為普通老百姓,這一點可以理解,但回過頭來想想,每次疫情爆發,都會謠言四起,這就有點不正常了,我們的輿論引導,疫情發佈的透明度,政策宣傳不到位的問題還是有的.

宅在家中,有在平涼工作的女兒女婿帶著倆個小外孫來家過年,和調皮,活潑可愛的外孫玩,一點不感覺寂寞.因女兒一家要來,年前購置了很多過年的食物,原想請女兒的七大姑八大姨來家裡小聚,熱鬧一下,必竟女兒一家二年才回一趟家,親戚走動一下,加深一下感情,但這個冠狀病毒突發,一切計劃都泡湯了,作為一個守法公民,在國家有難時,不添亂就是對防治疫情最大的貢獻,所以沒能聚會,在家陪家人.孩子,也是一種樂趣。每天一日三餐無憂,想想在疫區不能回家的鄉愁,想想日日夜夜,奮戰在疫區第一線的白衣天使,想想84歲高齡的鐘南山,想想搶建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築工人,想那些日夜堅守在關卡路口,檢查每輛車輛,給每個乘車人員進行測量體溫,進行登記的民警,醫護人員,志願者,他們不畏艱險,不怕寒冷,風裡雨裡,24小時堅守,特別是疫區,在醫療和防護設施急缺的惡劣條件下,一線醫護人員與死神搏,與疫情鬥,與內心博,把稀缺的床位都讓給病人,自己穿著防疫服,有的甚至連防護服都沒有,困了,就曲倦在地板,桌椅,趴在工作臺打個盹,每天超負荷工作,這種付出,是常人難以想象和做到的的.他們有家不能歸,有節不能圓,捨生忘死,全力以赴,他們才是我們普通老百姓心裡最可愛的人。


也馬:我的抗疫防疫日記

疫情蔓延,我們一家安心宅著,就是對國家,對疫區工作最大的支持。前幾天酒泉的一位大媽,在小區登記處不配合工作人員登記,還出言不遜,辱罵崗位工作人員,這是多麼的令人不齒的自私自利行為,非常時期,我們應該給每一位戰鬥在疫情第一線的工作人員多一分理解和支持,這幾天,也有愛心人士,商家給堅守一線的公安幹警,醫務工作者送去麵包,餅乾等,這種義舉和善舉,是我們這個社會的主流,美德,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面對這場無硝煙的戰爭,我們應該學會理智,寬容,嚴格按照疫病防治要求去做,配合政府做好預防和自防,打贏這場無硝煙的冠狀病毒抗疫阻擊戰。

我是一位在戰火硝煙中過來的復退軍人,深知戰爭的殘酷,我在貓耳洞宅了一年多時間,那時在戰區,吃飯喝水都很困難,每天吃壓縮乾糧,喝水得冒著炮火,穿越百米生死線,從海拔1400多米高的山上下去,到八里河去背水,那麼艱險困難的時期都熬過來了,這點困難算得了什麼。況且家裡過年準備的美味很多,安心宅著衣食無憂,不出門,不聚會,就是給國家做貢獻。這幾日,社區總是打電話來,有時給我打,有時給女兒打,詢問從平涼回來的女兒一家身體狀況,體溫是否正常,需不需要幫助,畢竟平涼已發現了一列冠狀病毒重病患者,對於社區的噓寒問暖,關心,關懷和負責任的工作態度,我們全家深表感謝.正是有像他們一樣兢兢業業,堅守崗位的千千萬萬個白衣天使,公安民警,社區工作人員,青年志願者,黨員幹部按照黨中央的防疫戰略部署,艱辛付出,有序工作,讓一個個生命垂危的病人起死回生,沒讓疫情大面積蔓延,讓這場無硝煙的抗疫防疫戰一步步走向勝利。

也馬(馬幸福),筆名漂泊的心、大漠孤雁。甘肅金塔縣人,大專文化,中共黨員,中國散文詩作家協會會員;南邊文化第二屆簽約作家;《江山文學》簽約作家、編輯;《詩刊》子曰詩社會員。有200多篇散文、詩歌、小說、報告文學、新聞稿件發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