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令》最後一集剪輯無問題,只要看懂忘羨二人水邊合奏的原因

藍曦臣刺金光瑤時,眼睛緊閉。下意識裡,他終是不忍心的。

《陳情令》最後一集剪輯無問題,只要看懂忘羨二人水邊合奏的原因

​當藍曦臣被金光瑤制住,觀音廟出現動盪,怨氣四溢,藍湛要上前去,魏嬰一臉驚惶拉住了藍湛,直到眾人都離開他始終在原地拉住對方。他深知藍湛在不確定藍曦成安全的情況下不會離開,他也就跟著沒出去。而藍曦臣被金光瑤推開之後,魏嬰立刻讓藍湛帶藍曦臣走,自己斷後,而直到確定金光瑤不會再跑出廟,他才離開。

《陳情令》最後一集剪輯無問題,只要看懂忘羨二人水邊合奏的原因

《陳情令》最後一集剪輯無問題,只要看懂忘羨二人水邊合奏的原因

《陳情令》最後一集剪輯無問題,只要看懂忘羨二人水邊合奏的原因

​出了廟門,藍湛手尚未從兄長身上挪開,已經第一時間面向魏嬰。

《陳情令》最後一集剪輯無問題,只要看懂忘羨二人水邊合奏的原因

在觀音廟徹底坍塌以後,魏嬰面帶塵埃落定的悲涼感慨與藍湛對視。

《陳情令》最後一集剪輯無問題,只要看懂忘羨二人水邊合奏的原因

《陳情令》最後一集剪輯無問題,只要看懂忘羨二人水邊合奏的原因

魏嬰手拿陳情,一臉感慨。陳情是天下正道之士都害怕的邪器,而蓮瓣卻是至潔之花,兩個東西綁定在一處。就像觀音廟所看到的人和事,就如這人世間的人和事:孰強孰弱,又孰黑孰白呢?

無人能說清,概因為每個人每件事都是正反兩面,相互依存的。

《陳情令》最後一集剪輯無問題,只要看懂忘羨二人水邊合奏的原因

江澄的視角看歐陽子真對魏無羨的關心和問候,是很扎心了。

正如金光瑤所說:如果事發時,他對魏無羨相信,或多一點包容,他們斷然不會走到如今這一步。所以從觀音廟出來,他一直看著魏嬰,本有千言萬語想要一說(金凌也看出來了),或許還存著讓對方回去蓮花塢的心。

但看到了與魏嬰

無太多淵源的歐陽子真對魏無羨的關懷後,他轉身離開了。他知道一切已成前程往事,再也回不去了。

《陳情令》最後一集剪輯無問題,只要看懂忘羨二人水邊合奏的原因

聶懷桑撿起金光瑤的帽子,拍打帽子的灰塵,是為他與金光瑤舊情;但手中終是沾了對方的鮮血,雖如此他依舊未將帽子丟棄,這也昭示他對金光瑤的複雜心理。

《陳情令》最後一集剪輯無問題,只要看懂忘羨二人水邊合奏的原因

藍湛提及有一件事一直沒對魏嬰說,魏嬰這裡的從語氣、神色、到臺詞都十分好品味。

首先是語氣,是極其溫柔小心好奇;身體完全側向藍湛,見到溫寧和思追跟上來,罕見的小小聲抱怨了一下。

更有意思是這句:每次都這麼快?

魏嬰把溫寧和思追兩人插進他和藍湛在一起的某一時刻,稱為“每次”

思追最有可能的地方是在,魏嬰同藍湛一起去往義城,這個時候恰是魏嬰知道藍湛心中有悔,一直尋他,他開始對藍湛完全信任並依賴之始。

溫寧後世最有可能的地方是:忘羨從從雲深不知處出來,三人一起上夷陵,而這時候是忘羨感情剛剛明朗化

《陳情令》最後一集剪輯無問題,只要看懂忘羨二人水邊合奏的原因

《陳情令》最後一集剪輯無問題,只要看懂忘羨二人水邊合奏的原因

​思追“吐槽”魏嬰的做飯手藝,魏嬰尷尬了一下,下意識的看向藍湛。現在是很會在意藍湛看法的魏嬰

《陳情令》最後一集剪輯無問題,只要看懂忘羨二人水邊合奏的原因


思追說起魏嬰教他換美人圖,魏嬰慌張的捂思追的嘴,眼睛瞟向藍湛再收回,溫寧也偷瞧藍湛反應,魏嬰鬆手後示意思追不要說,然後側身對著藍湛方向搖頭。

《陳情令》最後一集剪輯無問題,只要看懂忘羨二人水邊合奏的原因


當思追接著說:魏嬰教他看到漂亮姑娘走過.....魏嬰立馬從藍湛的方向轉頭過來,聲音猛然拔高,打斷思追的話,轉頭看藍湛反應後,馬上否認三連:“一派胡言,你怎麼竟記得這些東西,我怎麼可能教小孩這些東西呢?”

所以思追沒說完的話是什麼呢?阿苑小,魏嬰自然不能教撩妹,那就可能是藉機抱腿。

所以小阿苑小時候能在大街上抱腿藍湛,是不是一開始就把藍湛當成了漂亮姑娘?


《陳情令》最後一集剪輯無問題,只要看懂忘羨二人水邊合奏的原因


思追寄出溫寧作證,溫寧一副:鍋從天上來的表情;藍湛初時面有不爽,但見魏嬰一臉緊張。試圖轉移話題,藍湛倒是高興了起來。

他感受到了魏嬰對他的在乎,也憶起了魏嬰的少年心性,如今這個肆意燦爛的人還是舊時少年模樣。


《陳情令》最後一集剪輯無問題,只要看懂忘羨二人水邊合奏的原因

忘羨二人從對視,微笑,笑開,然後一直保持對視,大概因為太溫情默默,旁邊的溫寧都害羞的低下了頭。

《陳情令》最後一集剪輯無問題,只要看懂忘羨二人水邊合奏的原因

關於藍湛接任仙督,其實是有明示。

魏嬰同思追相認之後,有一個藍湛和思追單獨說話的鏡頭。按理,藍湛和思追並沒有什麼事情是魏嬰不可以知道,需要單獨講的,除非是來自藍老先生的傳話。而傳話的內容最有可能的就是藍曦臣狀態不樂觀,需要藍湛回去主持大局。

後面溫寧說要走自己的路,魏嬰落寞,轉頭看向藍湛後露出笑意,而這時的藍湛卻一反常態的面顯嚴肅神色。他本已與魏嬰默契共識,此間事一了,就瀟灑世間的。

《陳情令》最後一集剪輯無問題,只要看懂忘羨二人水邊合奏的原因

揮別溫寧思追之後,魏嬰牽著小蘋果率先掉頭而去,此時的他滿心歡喜。而藍湛低垂眉眼停在原地。待他注意藍湛並沒有跟上來,轉頭,自然而然的疑惑,又有點小心翼翼:“不走了嗎?”

藍湛微微抬頭,喉頭微動,眼睫輕顫,但沒有立即轉身,魏嬰隱約有不好的預感;藍湛淺淺的呼了一口氣,輕而緩的轉身看向魏嬰,滿是小心的肢體動作,欲言的眼神,歉然的表情,魏嬰眉間微抽,面上仍隱約帶有期待;藍湛見此更加不忍,眼神收回,低頭不語,魏嬰頭微抬,雖然已經有所預料,但真正的擺在面前時他先是不能接受的,委屈的緊抿唇,唇角越抿越緊,眼框也跟著越來越紅;藍湛抬頭,終是正面對魏嬰的那句“不走了嗎?”回應(截圖時,發現這裡有一個一秒不到的眨眼,但鏡頭切的太快,沒體現出來)魏嬰點頭,表示自己明白了,嘴角雖似揚著笑容,但眼蓄淚水,脖頸緊繃。

魏嬰對藍湛與他偕遊是如此篤定,以致於當有變故發生,他的難受和委屈更上一層。但他雖難受卻又無比尊重和支持藍湛的決定,這就讓忘羨之間的關係變得更有意義。

《陳情令》最後一集剪輯無問題,只要看懂忘羨二人水邊合奏的原因


兩人湖邊吹奏,其實並非只是體現忘羨二人在雲深不知處的相處,而是魏嬰對藍湛的撫慰。

魏嬰攜笛而來時,藍湛已經在湖邊石上彈奏著古琴了,魏嬰的表情是有點嚴肅的,而藍湛這時眼神遊離在琴的另一側,明顯神思不屬;魏嬰注視藍湛,蹙眉吹奏的認真,藍湛終於被吸引過來看向了魏嬰的方向;魏嬰見藍湛看過來,面含一點焦急詢問之色,於是藍湛臉上展露一絲笑意;魏嬰改用笛聲安撫,藍湛開始平靜,面對手中的古琴認真彈奏,察覺藍湛已經調節好了心情,魏嬰眉目終於舒展,閉目用笛相合。

《陳情令》最後一集剪輯無問題,只要看懂忘羨二人水邊合奏的原因


為什麼魏嬰撫慰藍湛,聯繫魏嬰對藍湛說,沒想到對方會接下仙督的擔子,魏嬰此時尚未從雲深不知處離開,這就意味著:魏嬰這段時日在雲深不知處,且剛知道藍湛接下了仙督的擔子。而藍湛和山門下的聶懷桑都身穿十分隆重的禮服,而聶懷桑對藍湛行禮,口稱“仙督。那麼也許當天就是藍湛成為仙督的日子,或者說是被選為眾仙門世家推選為仙督的日子。

藍湛對成為仙督並非完全沒有負擔,他知道接任仙督,一可以實現理想”鋤奸扶弱”,二可以給魏嬰一片天地。但,雖然不曾對魏嬰說過,他確有與有之偕遊天下的心,因此他神思不屬,於水邊撫琴靜心。而魏嬰聞音或聞訊而至,安撫藍湛,也使藍湛下定決心。

而魏嬰在說完沒想到藍湛會接下仙督的擔子時,藍忘機說了心內曾今許下和魏嬰同樣的祈願:“鋤奸扶弱、無愧於心”。魏嬰對此有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落寞與瞭然,而當喝了酒之後,他就只剩下了欽佩,他知道藍湛的個性來講並不喜歡這些俗務,但還願意為一個清平之世而去坐這樣一個位置,這世家之中,真正能做到逢亂必出的只有含光君。

所以魏嬰說:不愧是含光君!


《陳情令》最後一集剪輯無問題,只要看懂忘羨二人水邊合奏的原因

藍湛說:不愧是魏嬰!

魏嬰燦笑,眾仙門世家解除對他的誤解,他都未曾這般笑過。在蓮花塢世家求助於他,他甚至哭笑不得。相比世人對他的看法,藍湛真誠且純粹的肯定了他的“鋤奸扶弱、無愧於心”讓他更高興。

在魏嬰眼裡,和他有一樣理想,並奉行到底的藍湛的肯定,才是對他的至高評價。

《陳情令》最後一集剪輯無問題,只要看懂忘羨二人水邊合奏的原因


忘羨二人下到山門,這裡是藍湛為魏嬰送行,遇到在此的聶懷桑,魏嬰對聶懷桑所說:“不可結交奸邪”以及“難道就不想當仙督嗎"都

有敲打之意

聶懷桑的心機城府並不在金光瑤之下,這是魏嬰擔心的事情,因此他說破一些你知我知的事情,是想要告訴聶懷桑:我雖無證據,但我知道你的事情,你最好守住本心,不要走了金光瑤的路子

而聶懷桑說的“你可真是囂張”也並非隨口話,而是半帶著調侃:“你從前可也是眾人眼中的奸邪”

魏嬰聽明白了,但他並不接著對方的意思往下說,而是隻回答“真是囂張”的表面意思“你隱藏的如此深,是我甘拜下風”

《陳情令》最後一集剪輯無問題,只要看懂忘羨二人水邊合奏的原因

在魏嬰和聶懷桑“你來我往,唇槍舌戰”的時候,藍湛安安靜靜似旁觀者站在一旁,但卻一臉肅然,冷靜的看著聶懷桑的方向,一副看透一切的表情。聶懷桑明白,藍湛定然知道他在這一連串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雖然對方沒說什麼,但未來相必會更留意他的舉動。

聶懷桑相對魏嬰,對藍湛更尊敬,彼時,他出現了只在他大哥赤峰尊面前才會有的態度,輕掀鼻翼似呼一口氣。恭順的低眉,後退一步行禮,口稱仙督。而藍湛還禮,聶懷桑面上露出一絲真誠的笑意。

能讓聶懷桑敬佩的兩個人,一是赤峰尊,一個是藍湛。這兩個人的都有一個共同點:持身極其的正。聶懷桑從上學之初就對藍湛有一種遠觀的態度,那怕他們同齡,而藍湛並不曾為難他,他始終對藍湛,“敬”而遠之。

這大概是因為,藍湛就是他“鄰居家的孩子”,(聶明玦初在不淨室見藍湛時,就將藍湛有別於魏嬰江澄等人,且不僅僅是因為藍曦臣)而這個孩子從小到大都能配得上人們的讚揚。

聶懷桑雖有心機,但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他識趣且更愛山水,他大哥尚在世,他便遊山戲水;他大哥死去,他便接受聶家。如果不是藍湛任仙督,他或許也會是另一種態度,因此對藍湛這樣的人,行仙督之職,他是樂見並衷心肯定的。

《陳情令》最後一集剪輯無問題,只要看懂忘羨二人水邊合奏的原因


魏嬰說“現在這些問題現在已經不重要了”,這裡的不重要是因為,金光瑤已經死去,雖然對聶懷桑有懷疑,但沒有直接證據,事已至此,也敲打過了,多想無益。


《陳情令》最後一集剪輯無問題,只要看懂忘羨二人水邊合奏的原因

​忘羨二人山頂分別時,魏嬰一直認真的看著藍湛,眼睛眨也不眨,

不願錯過一絲一毫誓要把對方記在心裡的模樣;藍湛則兩次微微垂首和垂眸,似內疚,似不忍。魏嬰注意到了,低頭一笑。

當藍湛認真問他決定去哪裡時,魏嬰帶著一點迷茫和苦澀,但隨即他便佯裝瀟灑,高揚頭顱說:“不過天大地大,一酒一騎走天涯,四海為家嘛”。話音落,看著藍湛,又是落寞。藍湛此時雖然又垂眸,但抬首時已然堅定,他知,他必然不會讓魏嬰等太久。

《陳情令》最後一集剪輯無問題,只要看懂忘羨二人水邊合奏的原因


兩人錯肩而過,魏嬰一開始笑著,當藍湛看不到的時候,臉上的笑慢慢一點點落了下來,而藍湛眼神一直跟著魏嬰,雖有眷戀,但更多是堅定神色,待魏嬰走遠,藍湛方回頭,一臉嚴肅去向凡塵俗世。

《陳情令》最後一集剪輯無問題,只要看懂忘羨二人水邊合奏的原因


魏嬰笛子吹奏《忘羨》。

關於忘羨,我曾解讀過它算是藍湛的單戀情歌。而這首歌此時此刻由魏嬰吹奏出來,當是他此刻更能體會曲中藍湛的千轉百回的心意。

後面他再次於懸崖邊吹奏這首曲時,也是表達對藍湛的一種思念。而此時,距離二人分別已經是有一段時日了。原因在於,配樂重新用了雙人版的《忘羨》以及魏嬰嶄新的衣裳。

《陳情令》最後一集剪輯無問題,只要看懂忘羨二人水邊合奏的原因


聽到身後喚他的名字,魏嬰先是有點遲疑的恍神,想笑但有點委屈,然後緩慢轉頭,這種小心翼翼的動作幅度是極少在魏嬰身上出現過的,或許他曾今夢到過,幻想過,但這次似乎是真的,他終是有些不敢相信的。

見到來人,一點一點笑開,到隱含淚滴的全然開懷。

這個世界,能讓魏嬰患得患失、笑得如此明媚的人,當無第二人選。


因為被喚名字,這裡魏嬰吹的曲子,斷在“天涯一曲共悠揚”的“悠”字。直到魏嬰笑開,才銜接上“揚”字及後面的曲。

這也再次明示:可以和魏嬰天涯一曲共悠揚的那個人的到來了。

《陳情令》最後一集剪輯無問題,只要看懂忘羨二人水邊合奏的原因

寫在最後的:

有令牌想要看到藍湛回應魏嬰的一笑,期待泰國版能夠放出來,在我看來,應該是不會拍的。這就相當於斷臂維納斯,牽腸掛肚更顯美好。

不過我在腦補時,想到的最多的是兩人長街看花燈,藍湛答應買花燈那種感慨萬千的寵溺。

最後一集,其實拍的特別好,只要把兩人合奏的原因看明白,所有的劇情都是順接的,不存在亂剪輯,但給人剪輯亂的根本原因在於頻繁的使用了《無羈》這首曲子。

兩人水邊合奏時,配音如果不是《無羈》,而是其他更能體現藍湛彼時糾結心態的曲子的話,那麼我們就會更容易理解關於接任仙督,關於兩人的離別與重聚

藍湛接任仙督,很大程度上升華了主題,不拘泥於小情小愛,而是融入了大道。因為“鋤奸扶弱,無愧於心”的共同理想,忘羨二人才最終成為了同道,也豐滿了兩人的形象人格。這是《陳情令》能在諸多耽改作品中,能獲得男女老少各個年齡段喜歡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