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在忙,寶寶總任性拉著媽媽玩,不然就哭。媽媽應該讓寶寶哭一會還是停下來哄她?

栩饃饃


您的寶寶還是挺小的吧!不知道媽媽每天有多少時間會陪伴孩子玩。每個寶寶都非常需要媽媽的陪伴,這也是孩子對媽媽產生的一種依戀感。當寶寶任性地拉著媽媽玩時,如何做才更好呢?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我們來看看寶寶拉著媽媽玩的原因是什麼?

說明這個寶寶需要媽媽陪伴。在正面管教當中,孩子會有四種錯誤目的:

第一種是尋求過度關注。

第二種是尋求權利。

第三種是報復。

第四種是自暴自棄。

寶寶總是拉著媽媽玩,不然就哭。家長會感到很心煩、惱怒,孩子的這種行為是在尋求過度關注。為什麼孩子會這樣做呢?其實他們有一種錯誤觀念,他們認為當我拉著媽媽的時候,媽媽才會注意到我,我才能得到媽媽的特別服務。這個時候,孩子才會有歸屬感。這種歸屬感就是媽媽的愛。孩子還認為只有你為我忙得團團轉時,我才能感到自己是重要的。

由此可見,寶寶是很希望得到媽媽的陪伴的。孩子心裡的想法是:請注意我,讓我來參與。



如果媽媽很忙,在這種情況下,媽媽應該怎樣做才好呢?


一、讓孩子學會等待。

如果媽媽在忙,我們可以暫時停下來告訴孩子,媽媽現在有點事。在孩子等待的過程中,媽媽可以讓孩子去參與一個任務,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避免為孩子提供特別的服務。這個任務有很多種。比如可以告訴孩子:“你可以先看一本繪本, 媽媽忙完這點事就來陪你玩,期待我們稍後的特別時光。”或者說:”寶貝看著這個時鐘,當時針指著7的時候,媽媽就忙完了。如果家裡有沙漏的話,還可以讓寶寶用沙漏來計時。讓孩子學會等待也是在培養孩子的耐心。不過不要讓孩子等得太久了。10分鐘左右差不多。可能剛開始的時候,孩子依然會哭鬧,我們不要去責怪孩子,而是耐心的告訴他:請你等我一會兒。教孩子要等待但不期望他馬上就能做到。


二、給孩子安排特別時光。

媽媽可以每天都給孩子安排一個特別時光。孩子小,是非常需要陪伴的。2-6歲的孩子每天要有10分鐘的有效陪伴的時間。在這個特別時光裡,父母要專注的陪伴著孩子。不要看手機和電視,不要和別人聊天。如果父母每天都給孩子安排了這樣的特別時光,時間長了孩子就有會安全感,也給他建立了一種秩序感。一到這個時間他就知道媽媽會來陪他了,因此,他也就不會總是拉著媽媽陪他玩,不陪就哭了。他會等待著這個特別時光的到來。


如果媽媽當時並沒有很重要的事情時,而且也沒有安排特別時光時,就可以停下手中的事去陪寶寶的。並告訴寶寶以後我們的特別時光是幾點鐘,這樣,寶寶就知道了。如果媽媽很忙時,媽媽就要尊重自己的感受,讓孩子適當等待一下。我們不需要因為孩子哭了而立即滿足孩子的需求。


我是雨後山林靜,一位正面管教講師。您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感謝您為我點贊並關注我!


雨後山林靜


這種事情對於全職媽媽的我來說,經常遇到。有時候我在廚房忙,寶寶想讓我陪他,就使勁扯我衣服,讓我出去,你怎麼跟他好好講,讓他等下都不行,有時候確實會讓人有點抓狂。

後來這樣的次數多了,經驗也就慢慢總結出來了。我的建議是:只要手上的工作不是停下來就會受影響的,那就先停下來陪孩子。比如,我正在切菜,或者正在炒菜,孩子來讓我出去和他玩,我就會立刻停下手頭的工作滿足他。

月齡越小的寶寶理解能力也越差,有時候你跟他說等待,跟他解釋原因,他根本不理解你說的具體是什麼意思。並且越小需要的安全感也越多,我們這個時候只需要及時陪伴孩子就好了。

我發現只要你停下手頭工作去陪他,接下來你再跟他說你要去忙,讓寶寶自己玩,他會更加樂意配合,有點你滿足了我,那我也可以滿足你的意思。

除此之外,如果手頭上事情停下真的會很不方便,我就會安排寶寶在我身邊玩。比如我正在和麵,這個時候手上都是面,清洗一次也麻煩,並且停下後面又怕坨在一起,時間久了又怕發硬,所以,我一般會給寶寶準備個洗菜盆,給他點菜讓他洗著玩,或者給點面,讓他捏著玩。

總之,我的經驗就是孩子的需求被滿足的越多,他的安全感也就越多,他也會越來越願意配合你。


小阿壯的寶媽


我會跟她說媽媽在做什麼什麼,比如在準備給你們的午餐,在幫爹地燙衣服,等等,說清楚我正在做的事,讓她先自己玩一會兒,說我過5分鐘就過來陪你,5分鐘後就真的過來陪玩。這樣,每次都說話算話,答應小孩的事一定要做到,久了她就會很信任你說的話。

不是飯點就給點小零食吃,我家娃每次吃東西都是全世界都安靜了。

實在不行就先暫時放下自己手中的事,全心陪娃幾分鐘,引導她玩某一個玩具,在她自己專注著玩的時候再慢慢退出。通常娃在吵鬧的時候只要能專心陪她十來分鐘,也有可能只要五分鐘三分鐘,讓她覺得你是真的很喜歡和她在一起,很快她就又能自己玩,你再繼續做自己的事了。


歡樂雙胞胎日常


孩子是需要陪伴的,寶寶想找媽媽玩是很正常的一種需要,而如果總是以

自己正在忙不去照顧寶寶的情緒,可能會在寶寶的心裡留下創傷。

這種情況其實是每個媽媽都經常遇到的,記得我女兒小時候有一次,我正在工作,她就非要坐在我腿上讓抱抱,因為擔心他亂動電腦,我就不允許,結果她就哭得驚天動地,我當時也正煩躁,聽到她哭更是上火,就直接關上房門把她關在了門外,結果小小的寶寶就一直拍門,當時真的是心都碎了,感覺特別可憐,趕快開門抱了起來,然後他就特別委曲摟著我的脖子不鬆手,從哪兒之後一般她找我玩時,不管再忙,也要停下來,那忙只是輕輕抱一下,她也很滿足。

其實,孩子是特別聰明的,有時候她看媽媽在忙,去找媽媽,可能只是想得到一點關注而已,並不是非得要媽媽放下手頭的事情一直陪她玩。

當然,有人陪著玩更好,自從我生了二胎,他們一起玩基本上沒有什麼事了,只是依然會時不時跑過來看看媽媽在不在,就又忙著玩去了,這應該是孩子安全感的一種體現。

所以,給孩子情感上的滿足顯然是更為重要的,媽媽最好不要總是拒絕孩子。


雙寶媽育兒


遇到這種情況,給圖圖媽媽第一感覺寶寶太缺愛了!媽媽停下手中的活,陪寶寶玩會兒吧

作為一名新手媽媽,我不溺愛寶貝,但是最不忍心看到寶寶因為缺母愛而哭。
我家寶貝特別依賴我,平時我一個人帶的時間多些,毫不忌諱的說,有時候寶寶鬧騰,我抱著他上廁所次數都很多。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依賴我們的時間有限。媽媽為什麼不珍惜這段美好的時光呢!有做不完的家務,幹不完的活,掙不完的錢。但跟起媽媽陪伴孩子來說,那都不值得這個階段去想去做的事。唯有陪伴寶寶是我最享受的時光。

我家寶貝也特別敏感,平時他爺爺抱他玩,只要我不在跟前,他很聽話,一點也不鬧人。只要看見我,或聽到我聲音。正高興呢,看著我就裝可憐。看見他那可憐兮兮的樣,再累我都要陪他玩的。

世上只有媽媽好的兒歌經典傳唱。寶寶是多麼的敏感多麼想得到媽媽的愛。停下手中的活,媽媽陪伴孩子吧!等孩子大了,不在我們身邊了,這段旅程將是我們最回味的時光。


圖圖媽媽說


我覺得要看情況而定。



為什麼寶寶總是想要媽媽陪她玩呢?我想您應該想一下原因。

第一,是不是平時陪伴寶寶的時間太少了

如果平時你沒有時間陪伴寶寶,寶寶會更想要的得到你的陪伴。經常不陪伴寶寶會讓寶寶覺得你不喜歡她,自己不重要。所以為了證明你愛她,想讓你陪著玩,多多關心她。

第二,家裡沒有別人

如果家裡只有你和孩子兩個人,那就應該多多陪伴孩子。即使她自己玩遊戲也要看著她,不然她會覺得沒有安全感,自己一個人玩沒有存在感。



而且寶寶自己一個人玩的時候也要注意她的安全,小孩子很容易把珠子玩具放進嘴巴或者鼻孔裡面發生危險。

第三,寶寶尋求過度的關注

如果寶寶平時幹什麼都要媽媽陪著,無論媽媽在忙什麼都要打亂媽媽的計劃不讓媽媽幹活,搗亂。媽媽不陪著就哭鬧,如果是這樣的情況,媽媽可以給寶寶講等媽媽忙完了再來陪她。要讓寶寶學會等待,畢竟以後不是什麼事情都由著她的性子來的。

第四,手裡的活可以停下來,就停下來陪寶寶



如果不是十分重要和緊急的事情以及可以停下來的事情,最好還是停下來陪寶寶,如洗衣服、切菜、拖地這些事情,最好停下來陪寶寶。

實在不行,還可以買個揹帶,揹著寶寶一起幹。


丁媽親子時光


這個需要看寶寶的年齡,根據不同的寶寶做出不同的反應。

第一種情況,寶寶很小,一歲之內的孩子,如果孩子需要媽媽的陪伴,那媽媽最好可以先放下手中的活,陪孩子玩一會。因為這個年齡的寶寶,需要家長的看護,不然容易出現安全問題。而且,媽媽的及時回應,能夠增加寶寶的安全感。

第二種情況,寶寶已經開始懂事了,能聽懂媽媽的話了。這個時候,寶寶要求媽媽陪玩的時候,可以先告訴寶寶,彆著急,稍等一會。當然,這個需要媽媽有意識的培養,讓寶寶明白,媽媽在忙得時候,最好不要打擾媽媽。

別擔心寶寶不會聽懂,他們很聰明的,幾次之後他們就會明白,稍等一下。這也是培養寶寶延遲滿足的機會。

不過,絕大多數孩子在要求媽媽陪伴的時候,可能僅僅是想獲得一下媽媽的關注。如果媽媽停下來,聽一聽,抱一抱孩子,孩子根本耽擱不了媽媽多少時間的。

例如,你正在廚房做家務,孩子在客廳大聲叫你,讓你看看他的積木。你可以讓孩子等一等,也可以及時回應,去看看他的積木。只要你看一眼,估計孩子就滿足了,也就不再打擾你了。





懶媽育兒路


在媽媽忙的時候,寶寶拉著媽媽要陪他玩,這種時候我覺得應該要對寶寶的需求作出回應,不管是滿足他的需求還是轉移注意力還是延遲滿足。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一歲多的寶寶跟父母的關係正處於明確的依戀階段(6~8個月到18個月~2歲),這個階段的孩子對父母的依戀很明顯,他們把熟悉的父母作為

安全基地,會抗議父母的離開,會主動爬近或走近熟悉的父母身邊。

當我們在忙,沒有陪在孩子的身邊,孩子發現後就會來找我們,尋求我們的親近和陪伴。而我們若總是對孩子的需求視而不見,任憑孩子從表達出需求到因得不到回應而哭泣,那麼這可能並不利於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戀,也容易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我覺得我們可以根據手頭事情的輕重緩急來決定採取的方式。

1.若是手頭上的事情不著急完成,那麼我們可以停下來滿足他的需求。

我們可以先蹲下身子,詢問他要媽媽陪他玩什麼,然後牽著他的小手或抱起他,走向他所指的地方。在陪他玩耍的過程中,找出一個他比較感興趣的玩具,過一會兒他也許便能一個人投入到他感興趣的玩具中了。在這之後我們就可以再繼續完成之前的事情。

2.若是手頭上的事情比較急,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幫忙做點事情。

孩子本身對大人做的事情是很好奇的,在媽媽身邊幫媽媽的忙,做點大人做的事,孩子一般都會很樂意的。比如在飯點時間準備做飯,要是一直陪孩子玩就做不了飯。這種時候,我們可以讓孩子幫忙擇菜、剝豆子等。


3.若是手頭上的事情需要立刻完成,那我們也是可以讓孩子哭一會兒的,偶爾幾次不滿足他的需求也是不要緊的,還可以順便鍛鍊一下孩子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

雖然一歲多的孩子會說的話比較有限,但也不妨礙他對我們簡單話語的理解。即便他聽不太懂,我們也要簡要說明一番,表示我們對他的關注和尊重,告訴他我們知道他現在想要媽媽陪他玩,但是媽媽正在做什麼事情,需要馬上做好,希望他能先在媽媽旁邊玩一會兒,等媽媽做好事情就立刻來陪他。解釋完後我們便可以繼續進行手頭上的工作,他若哭便讓他哭一會兒。


總體來說,媽媽不管是選擇讓寶寶哭一會兒,還是停下來哄他,有一個原則都是要堅持的,那就是要對孩子的需要做出反應,讓寶寶感受到我們對他的關注

我是 ,家有猴娃兒一枚,用心堅持親子共讀,用愛烹飪營養美食,用情分享育兒心得。歡迎大家和我一起交流和探討育兒問題,助孩子健康成長。


樹之椰


你好,我也是一名寶媽,個人感覺不要讓她哭,應該哄一鬨她。

如果是月齡小的寶寶,哭多半是因為孩子有需求,比如餓了,尿了,拉了,需要安撫,這種情況下寶寶是比較容易滿足的,只要吃飽了,換好了尿不溼,他就又會高高興興地,或者睡覺了。

但如果是比較大的寶寶,開始有了自己的意識和想法,那很有可能是缺乏安全感了。有可能平時你陪她時間比較少,她想以哭的方式來吸引你的注意,想讓你多陪陪她。再一個有可能平時出門或者需要離開她一會兒的時候沒有和她好好溝通,直接走了。不要覺得孩子小什麼都不懂,你突然的消失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沒安全感。一歲前的孩子一直覺得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而且在她眼裡,離開看不見就等於永遠消失。而且她並沒有時間概念,也許你只是離開了十分鐘,但對於她來說可能是一年或者更長。所以需要分開的時候一定要和她說明。

而從你家寶寶的情況來看,她很明顯是想引起你的注意,因為在她看來很有可能是:咦,媽媽在幹嘛?她為什麼不陪我玩?為什麼不理我?是不是不愛我啦?不行,我要她陪我玩!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建議你先安撫好孩子的情緒,等她情緒平復下來再和她好好講你在做什麼,為什麼沒有陪她玩。等她情緒平復下來之後你也可以給她找一件事做,比如玩具,或者繪本之類的,她有事情做,就不會總想著打擾你啦。

純屬個人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尚箬嫣


我覺得這件事情應該這樣處理:

1.首先跟孩子好好說一下,媽媽正在忙,給孩子一些其他的選擇,比如玩遊戲,看一小會動畫片,總之轉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去做其他的事情。

2.如果動之以情 曉之以理之後,孩子還是任性地哭,那麼你要做的就是按照以下步驟來治治孩子了:

(1)讓他哭,一定要在你看的到他的地方哭,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保證他的安全,二是他本來就是要哭給你看的,你不能不看。

(2)當他哭一段時間後,也明顯的累了,這時候適當地關愛一下孩子,比如拿紙巾給孩子擦擦臉,讓孩子好受點,此時孩子以為你會妥協,擦完眼淚後說:你要哭的話就繼續,媽媽接著忙了。

(3)再經歷一段時間後,孩子會慢慢妥協了,你這時候給孩子一臺階下,跟他說哭是不能解決問題的。然後抱一下孩子,估計孩子也真的累了,不會再鬧了。

其實這是拒絕孩子後孩子的一個鬧的情緒,孩子小時候要捨得教,否則長大後就麻煩了。

建議你關注 看一篇《百萬名畫被孩子撕毀,淺談家長如何除熊重新擁有乖孩子》,裡面詳細的介紹了面對孩子的哭鬧怎樣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