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越是層次低的人,越喜歡用消耗的方式,去經營人生

心理學:越是層次低的人,越喜歡用消耗的方式,去經營人生

長大之後,曾經的朋友都天各一方,漸漸的階級的差異也越來越大。等到我們真正意識到差距的時候,雖然已經很難再有較大的改變,但是卻為時不晚。

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和大學,現實就像是一個漏斗,一層層的篩選和劃分。工作後,步入社會依舊是如此,適者生存,弱肉強食。

心理學:越是層次低的人,越喜歡用消耗的方式,去經營人生

你悲天憫人,你抱怨他人都是沒有用的。人與人之間的層次就是如此一步步被拉大的,向來層次高的人能夠佔據著社會中較多的資源。

人們的層次高低的劃分是由人們在特定的社會經濟結構中所處的地位和社會關係決定的。

當我們看到別人光鮮亮麗的時候,卻未曾看到過他揮灑的汗水。人

的層次絕非一時一刻所決定的,人生也必定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我們以什麼樣的方式經營人生,那麼現實就會反饋給我們什麼。

心理學家發現: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消耗的方式,去經營人生。

心理學:越是層次低的人,越喜歡用消耗的方式,去經營人生

美國社會學家巴巴拉提出了消耗性生活方式的存在,她指出:“層次越低的人,越喜歡用消耗性的方式尋找快樂,如酗酒、賭博、刷劇、打遊戲,反之層次高的人,則更加習慣用補充式的方式來充實自己創造快樂。比如讀書、運動等等。”

正如王小波所說:“人生是一條寂寞的路,要用一本書來消磨旅途。”

這些日子,我們依舊被董卿的才華所折服,在節目中,她的一顰一笑讓人動容。

無論與多優秀的人在一起,董卿都能夠與對方侃侃而談,於此同時我們也在驚呼她強大的知識儲備。

所有驚豔的瞬間都來源於長時間的習慣,董卿也是如此。不管工作多忙,不管自己有多疲憊,她都要在入睡之前讀會書,每天都是如此。

有人說形成一個習慣只需要21天,但是有多少人喜歡拖延,喜歡為自己找各種理由。

心理學:越是層次低的人,越喜歡用消耗的方式,去經營人生

那些用消耗方式經營人生的人,習慣於及時行樂,所以他們的層次往往也就不高。人貴在堅持,貴在能夠做到自我控制。

消耗型的人,大都容易被當前的慾望所迷惑,所以他們容易衝動,容易為了當前的慾望亂了陣腳。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指出,“每個人因為想要達成某種目的,都會有慾望。關鍵點在於能夠自我控制。”

慾望過度膨脹就會離幸福越來越遙遠,甚至會被慾望操縱。消耗型的人,他們選擇的快樂就好像快餐一般,簡單好吃,卻不知不覺地拖垮了你的身體。

心理學:越是層次低的人,越喜歡用消耗的方式,去經營人生

層次低和層次高的人,一個在消耗,一個在成長。那些喜歡消耗人生的人,並不會因為短暫的快樂而感到踏實,相反,他們還會覺得自己空虛寂寞,頹唐無助。

越是這樣,他們就越去繼續追求短暫的滿足,以此陷入無限的自我消耗中。浪費了時間、浪費了精力,卻唯獨沒有做成一件事,最終迷失了自己。所以層次低的人大都喜歡埋怨,卻唯獨沒有審視自己。

層次高的人,一直以來他們都是不斷成長的,他們懂得自控,更懂得自己想要什麼,因為他們不會輕易地被當前的慾望所誘惑。

在那些高層次的人身上,我們可能最常看到的便是一年又一年的蛻變與成長。

他們的生活似乎很平淡,但是又是激情四射、有血有肉的。因為堅持一件事,我們所獲得的快感更加長久和踏實。

心理學:越是層次低的人,越喜歡用消耗的方式,去經營人生

拒絕用消耗的方式經營人生,人生很短也很長,我們不該去用消耗的方式滿足當下的快樂,拒絕用消耗的方式經營人生,才是你開始覺醒的時候。

一個人從一個層次到另一個層次需要不停的跨越,更需要付出不斷的努力。所以想要成為層次高的人,起碼得能夠做到自控。拒絕不良的誘惑,多一些理智的思考,才會離消耗自我越來越遠。

最後用《重大人生啟示錄》的一句話送給大家:“人生就是由慾望不滿足而痛苦和滿足之後無趣這兩者所構成的。你滿心期待著未來的某個快樂,未必理智認知到了它是短暫的而不會持久。人的一生本質是痛苦的,而有些快樂更是曇花一現。”

心理學:越是層次低的人,越喜歡用消耗的方式,去經營人生

總之,人是需要不斷成長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才能夠享受真正的幸福與快樂。過好一生需要我們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更需要我們去不斷的成長,從一個階級跨向另一個階級。

參考資料:《思想市場》、《我在底層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