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廈門大二女生眼睛“暴盲”:年輕人,我奉勸你遠離這些東西

20歲廈門大二女生眼睛“暴盲”:年輕人,我奉勸你遠離這些東西

01

之前看過這樣一條新聞。廈門一位20歲的大二女生,連續兩個月都熬夜抱著手機聊微信。

​就因為這個,她右眼突然暴盲,只剩下光感。

視力在短時間內,突然下降到幾乎失明,什麼都看不見。

20歲廈門大二女生眼睛“暴盲”:年輕人,我奉勸你遠離這些東西

我相信不止是這個女生,越來越多人都患上了嚴重的“手機依賴症”。

作家採銅說:“我們已經須臾離不開手機。我們會在任何時間,不由自主地滾動屏幕。

我們會為每天冒出來的各種話題而亢奮。我們已經沉不下心來好好讀完一本書。

我們已經不去想上個禮拜自己曾經做過什麼。我們和其他人眾口一詞,一遍遍重複著網絡新詞彙。

我們對廣告長度和軟度的忍耐力越來越強。我們不知道除了被別人投餵信息之外,還能怎樣學習、怎樣思考......

我們的思維已經被過量的信息給堵塞住了,太多的信息以碎片的形式存在腦子裡。

沒有辦法系統運用,到頭來,只會讓自己對所有的事物淺嘗輒止。”

深以為然。反思下我們自己:每天刷微信、微博、今日頭條,看明星八卦、娛樂新聞,花了多少時間?

在這個人人都對手機上癮、信息過載的時代,有人卻活得像異類。

餘秋雨在《開講啦》節目裡曾提到過一件事:有幾年,他忙著尋訪世界古文明遺蹟,相當於離開了社會。

他又不能看電視,又無法看報紙,基本上不知道這幾年世界發生了什麼。

於是,他就對一位傳媒老總說:“給我補補課吧。”

老總只花了不到10分鐘,就把這幾年世界發生的事情講完了。

餘秋雨問:“就這些?”老總說:“就這些。”

餘秋雨問:“那中國呢?”中國這幾年發生的事,老總只講了5分鐘。

老總看著餘秋雨失落的樣子,說了這樣一句話:“秋雨,絕大部分事情發生後的第二天,我就連再講一遍的興趣都沒有了。”

餘秋雨聽著這句話,心裡暗自慶幸:“我這幾年不管不顧,看來並沒損失什麼啊。專注於喜歡的事情,反倒收穫了很多快樂。

20歲廈門大二女生眼睛“暴盲”:年輕人,我奉勸你遠離這些東西

02

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哪些啟示呢?

信息過載,害人不淺。

很多人刷完手機,除了感覺到疲憊外,還容易產生一種虛無感。

產生的原因,通常就是閱讀缺乏價值,感覺沒有什麼收穫。

唯一的收穫,就是刷手機時大腦分泌的多巴胺帶來的短暫愉悅。

叔本華說:“生命是一團慾望,慾望不能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

身處信息過載的時代,每天接受淺而空洞的信息轟炸,容易令人厭倦乏味。

比起“多而淺”的學習,高價值的閱讀便顯得格外重要。

20歲廈門大二女生眼睛“暴盲”:年輕人,我奉勸你遠離這些東西

學會過濾信息,是成年人必要的技能之一。

應對信息過載,唯有化繁為簡、為我所用,才能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情。

信息再多,如果對我們沒價值,或者價值較低,可以大膽做減法。

Lachel先生曾提出過濾信息的方法,就是判斷是否以我為主:

“我感興趣的,願意去深入瞭解的;恰好可以解決某個問題或疑惑的;對實際生活和工作有幫助的。”

生命如此短暫,我們的時間精力也是極其有限的,為什麼不用在更重要、更有價值的事情上呢?

有效整理信息。

當我們在刷手機的時候,很容易無休止地點開“下一篇”、“下一條”,迷失在冗餘的信息海洋中。

我們應學會有效地審視信息,對它們進行有效的觀察、管理、篩選。

比如說,用印象筆記來收集碎片化的文字、照片、錄音,並定期整理;

比如說,用思維導圖來梳理自己的知識體系,內化信息為自己的知識。

長期堅持,建立一套自己的流程,可以讓我們避免陷入知識過載的陷阱。

作者:小椰子,人生必須活得swag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