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企業裡的有些職工越來越沉默了?

裂縫中望星


題主這個問題與客觀事實有一定差距,應該說,不同公司、不同行業差別還是很大的。但是,這個問題也有一定道理,那就是在部分公司確實存在這種現象,不少員工越來越不願意說話。

關於沉默這件事要做兩方面解讀:

1.工作溝通積極,但閒話很少。

2.工作積極性下降,什麼也不願意說,情緒消極。

這兩種情況,表面上看都是沉默。但是性質截然不同。我想,大多數人傾向於後者,也就是情緒消極情況下少言寡語。如果這是普遍現象的話,那就是公司的問題了。

經過多年的實際工作體會,我認為,因為公司原因,讓員工沉默的主要因素有三個:

1.員工失望

2.員工無望

3.環境壓抑或者束縛,不說話以自保。


因為企業管理、執行等原因讓員工失望。

什麼叫失望?就是本來有所指望,但是結果不理想或者不滿意,結果與期盼之間產生明顯差異。這種現象一旦持續發生,員工變回不斷失望,最後對於企業的行為視而不見,對於企業的宣傳充耳不聞,該說的不說,該做的也不做。

1.對於企業行為或者管理現象不理解

一些管理者只顧我想我素,不顧及員工的感受,甚至對員工不尊重;還有一些管理者偏袒或者投機取巧,甚至做出許多不公平、不公正的事情來;還有一些管理者,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讓人無法理解,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打擊員工的士氣。

這些現象不斷髮生,甚至成為企業的一種普遍現象的時候,員工便會非常失望。沉默寡言,情緒消極。

比如,某公司領導有個不成文的習慣,那就是派出一些“探子”員工到各部門,專門監督和監視大家的言行,導致打小報告的現象時候發生,而且員工一旦出現問題,領導劈頭蓋臉,毫不客氣。誰不失望?誰敢說話?

2.對於領導言行或者對自己的工作評價不服氣但又沒辦法

領導不是完人,但是絕不能在管理過程中放大自己的短板。

有些領導比較”專行“,在任何問題上,只要員工提出不同的意見就會拒絕,甚至拍案而起,訓斥一番;還有的領導因為一點小事和員工沒完沒了,甚至給他們穿小鞋。

在工作上,有些領導和員工”搶功“,本來是員工努力的成果,但他把功勞全部攬到自己身上。

這些行為在公司成為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的時候,員工是很難受的。對於領導的行為和做法不服不忿,但是隻要說話就會被打擊,沒人敢說話,多說不如少說,少說不如不說。

我在諮詢過程中見到過一個領導,在會議上公開罵自己的一個女下屬“破鞋”,這種做法是相當不合理,不但讓那位女員工難看,而且會讓所有的下屬從心裡覺得難受。以後誰還能積極起來,還能主動溝通?

因為企業標準、利益分配和績效體制等原因,員工看不到希望。

什麼是無望,就是沒有希望。對於員工來說,成長機會沒有、職位晉升指望不上、工資沒有提升的可能,就沒有希望。當員工沒有希望的時候,沉默或許是最好的表達。

1.在工作中得不到成長

大多數員工都抱有一種希望,那就是自己能夠變的更強,這是一種成長的渴望。專業技能不斷得到改進、專業知識不斷提升,公司提供較好的機會與平臺可以施展或者鍛鍊自己的能力,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但是,好多公司都做不到這一點。一方面,如果覺得你能力不行或者知識不足,直接“打入冷宮”,在實際的工作中只有在知識和能力上向員工“索取”,卻不能主動進行投入,幫助員工。

另外,公司的管理混亂,甚至亂調崗位,幹著與自己專業和興趣不相干的工作,而且工作單調枯燥,領導只管傳達任務,其他不聞不問。

這樣的環境,員工是很難成長的。時間一久,就會覺得沒意思,沒興趣,懶得說話了。

2.職位晉升不可能,沒有發揮能力的平臺

如果入職時間比較久,但是在職位上一直沒有變動,這個員工就會失去工作的激情。

有時候,並不是員工不渴望職位晉升,是沒有機會。一些員工對自己的工作興致勃勃,但慢慢發現一切都沒用。一方面,公司壓根就沒有正規的晉升機制,領導想提拔誰就提拔誰,另一方面,如果你多嘴,想爭取的機會,很可能被打擊或者訓斥。即使有了機會,卻發現都被領導眼中的“紅人”搶走了。

能力再強也沒用,機會再多也不公平。這個時候,員工對於自己職業的未來就沒有了指望。當然,沉默不語。這其實是一種憤怒的表達。

3.利益得不到滿足

絕大部分員工來到公司上班,就是為了多掙幾個錢。有時候,公司在面試的時候承諾的很好,保證會定期加薪、保證工資會比市場水平高等等,但是不少員工入職後卻發現,既沒有可能調整工資,自己拿到手的實際收入也比預想的低得多。

在實際工作中,不少公司有各種不同的激勵,但是無論如何,就是不會在薪資上進行激勵。給員工多發一分錢都不捨得。

這種情況下,員工對於利益的期盼落空,跟沒沒有辦法實現自己期望的收入。時間一久,也就只能默默無語了。

員工無望的背後,透漏的是一種職業的絕望,留下來的沉默無語,離職的憤憤不平。

因為環境原因,不敢說話,只能沉默以自保

1.在一些公司,工作軟環境不好,非常壓抑,員工不敢多說。

有些公司實行工作巡視和檢查,一旦發現員工在工作時間說話,馬上進行懲罰;還有一些公司內部辦公室政治氛圍很濃,員工在不同“圈子”中間攪來攪去,看不清形勢、搞不懂領導和同事的意圖,生怕自己受牽連或者被打擊,只能寡言少語。

2.總是有人在盯著自己的問題和缺點,總擔心自己被人“抓住把柄”

一些公司的管理比較奇葩,一方面內部爭鬥比較厲害,相互防範,另一方面,一旦自己做錯事或者說錯話,就可能非常被動,被同事或者領導揪住“小辮”沒完,最後損失很大。

壓抑的文化和內部不正常的相互攻訐,造成了員工戰戰兢兢的工作狀態,只能沉默寡言。

綜合:站在公司的角度來看,負面的管理、環境和體制都會造成員工普遍性的失望和絕望,尤其是負面的企業文化,讓員工上班時間不敢言語,怕得罪人。但是,無論是失望、是絕望還是怕得罪人,普遍性的員工沉默都是一種抗議和不滿的暗示,是一種反對意見的明確表達。但願企業能夠讀懂這種特殊的群體“語言”。


更多職場觀點,請關注我的頭條號“指尖視野”。
本文由@指尖視野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指尖視野


我承認在過去職工確實可以說是企業的主人,單位的技師都比領導工資高,任務重,科研需要公關,加班時領導都是懇求工人,企業的各級領導大都能夠以身作則,與職工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和職工們打成一片。所以,職工們也能將他們視為好朋友、親兄弟,有什麼心裡話有願意和他們敞開心扉,相互交心,推心置腹地交流情感。他們也能夠及時地為職工們在生活,住房等方面排憂解難。

我身邊幾位努力工作同事就是在分廠領導的幫助下分得了單位的福利住房,能有房子住那是多大的榮耀啊,雖然面積不是很大,但是在那個年代只要能有自己的房子,那就是在城裡落了戶,大家都很羨慕啊。

而現在在某些企業是剝削與被剝削的僱傭關係,有些領導把國企當成自家的企業,隨便提拔自己身邊人,並且在薪資代遇上也有是天壤之別的,弄的同事之間不敢說實話,互相陽奉陰違,老實人幹活的得不到重用,而那些溜鬚拍馬的請客送禮的卻能混得風生水起,所以大部分人只能選擇沉默,因為上有老下有小,大家為了生活也只能沉默…


心如秋水82633584


我就是越來越沉默的那些人……這幾年越來越感覺辦公室裡有告密者,有次一個同事回到辦公室發了幾句牢騷,當時辦公室只有四五個人,沒過半個小時領導就請他過去喝茶了……以我的眼光看誰都不可能是那個告密的,一個個都是那麼陽光,正義凜然……所以現在誰都不敢說心裡話了都跟陌生人似的


毛毛57662


結合我自身來說吧,我們是建築企業,而我們項目是建設單位的自檢項目,我是掛證的施工單位委派的安全員,項目經理是掛證,我上面就一個建設方委派的生產經理,安全施工我提建議,和生產經理討論後,一般他還聽我的意見,文明施工方面我說啥都不靈,後來一想,文明施工我安全員本就只有建議權。還比如保衛,一般企業保衛後勤管安全員管都可以,但是保衛是建設方委派的,我沒有人事權,實話說保衛聽不聽你的完全看心情。包括工地上的雜工,這些人居然是建設方做綠化的工人,我們工地上沒有雜工做文明施工。

介紹完背景,我再說我為什麼沉默,其實看出一點,只要安全施工,防護到位,人員進出三級教育二級交底班前會議落實,其他基本就沒我事了。其他事情你想管,但是沒有權利,你也管不住。所以天天,做自己的資料。外人看來我一天話都不說一句,但是想想,我即便是說了也是廢話。還有就是如果項目上其他人員要問我什麼,我還是積極溝通配合的。畢竟事要大家做才做得好。我自己總結就是權力和收入是正比的!因為權力以味更大的責任。話不在多,而是想讓自己說話做事有力量,那麼你必須說到點子上,做事能落實徹底,讓人放心,如果你說話開黃腔,做事不載根!自然沒地位,然後你越來越邊緣,然後就自然沉默了


關聞AFaKv


我們國有煤礦的工人平均年齡都40多歲了,上有老下有小,誰還有這麼多時間精力去跟領導說三道四啊,就是逆來順受。每個月把自己那點小工資能按時發下來養家餬口就不錯了。


小福郎士


首先要區分什麼企業?而且要看企業的環境和企業文化,更重要的是企業員工在企業中的地位。

現在的企業分為國營(央企)和民營企業。在央企工作的員工是幸運兒,待遇好、薪資高、穩定性好。所以也就安分守己的,不參與任何企業的事情,四平八穩的幹到退休就可以了。民營企業的法人說好聽點呢,是企業家,難聽點就是資本家。資本家的概念,就是靠壓榨和剝削而獲得高額利潤的。在民營企業中員工沒有資格發言、參與或者提出任何管理的建議與批評,因為你是打工者,端著人家“施捨”的飯碗,一不小心就會失去“飯碗”,成為失業人員,因為資本家說;你來我這裡是幹活的,不是養大爺的,不是我請來監督我的!

現在的企業,無論是國營還是民營,工人不會說我是企業的“主人翁”,因為他們都清楚自己只是打工的而已,“主人翁精神”是四十年前的口號和企業文化,那時的工人是真正的主人翁,可以參與企業管理和提出合理化建議,對領導幹部的錯誤行為可以提出批評,他們的思想是“愛廠如家”。主人翁精神已成為了歷史。現在企業的員工只有沉默不語,因為他們清楚自己的地位、和現實的殘酷無情,只能小心翼翼的活著,同時也知道禍從口出,可能因為自己的一句話,會失去賴以生存的工作,所以還是作為“啞巴”最好,他們的想法也就是想法而已!


風雨兼程170983658


這個話題說來活長,從國家的主人到待 宰的羔羊,企業改制監管不力,導至企業文化喪失,管理層拉幫結派,勾心鬥角,使企業管混亂不堪,工人成了弱勢,看不到企業的未來。


西二一


不敢說不敢說



想個簡單名字


因為見多了,習慣了,順從了,不想提意見了,什麼都是領導說了算,忤逆領導日子不好過,誰也不想出頭惹事,久而久之,也就這樣了。


一葉知秋50872


沒有呼喊,沒有掙扎,這是國企員工的現狀,拿著最低的社會工資,緊貼救助邊緣而達不到救助,你的反抗很可能丟掉唯一的飯碗,你的呼喊從未有高官來聆聽,默默無聞可能是歸宿,沉默是金可能才有活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