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少出門的日子:用這四招緩解壓力,找回心理健康

今年的春節至今,對所有人來說,都和以往不同。

除了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以及其他相關行業的工作人員,作為普通人,最大的任務就是“待在家、少出門”。

待在家少出門,就難免看手機。

以我自己為例,各種資訊看多了,便越看越緊張,無緣無故就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有了什麼毛病。

然後,手邊的瓜子也不香了,也不洗頭洗臉了,終日惴惴不安、度日如年。

當我意識到這樣過日子有些不正常,就決定要儘快扭轉這種狀態。

居家少出門的日子,心理健康至關重要。

下面就為大家分享一些方法,幫助排解心理壓力,過上更自在的生活。

居家少出門的日子:用這四招緩解壓力,找回心理健康


第一步:直面恐懼

正值疫情肆虐,人人自危。恐懼,成為了這段時間的關鍵詞之一。

恐懼的本質,是未知。

戰勝恐懼的唯一方法,就是盡力揭開這個未知

因此,如果感覺自己終日惶恐,心理壓力很大,可以試下這個方法:

拿起筆,在紙上寫出來自己正在擔憂或焦慮的是什麼,要寫的非常的具體,比如:害怕自己染病,害怕自己或親人死亡,擔心失業沒有收入等等。

當把這些真實的恐懼一條條寫出來後,你會發現,壓在自己心裡的大石頭已經被挪開了。

如果手邊沒有紙筆,用手機錄音,自己說出來,也能有一樣的效果。

第二步: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事,並去實施

根據前面自己寫下的各種恐懼的情況,

用你可以想到的、正面的方式去一一應對它們,這就是正確的事。

比如,面對疫情,如果擔心被感染,最壞的做法,是在各種微信群裡追看各種亂七八糟的信息。

最好的做法,是關注權威醫學專家的發言、醫學類自媒體的科普,按照他們建議的科學方法,做好自己能做到的一切防護,即可。

不需要再去想太多有的、沒的。

如果擔心失業,或者收入受影響。趁著這段居家時間,抓緊時間學習、為自己充電,規劃接下來的發展計劃,做自己能做的一切準備。

無論是哪種,做一些正確的事,比躺在床上無端端的空想要好多了。

居家少出門的日子:用這四招緩解壓力,找回心理健康

第三步:正確的自我判斷

如果自己目前最大的任務是待在家,那麼,簡直是不要太幸運了。

因為,相比在一線面對病毒的醫生護士、終日奔走忙碌的公務人員、已經開工的醫療企業、快遞、物流……

如果窩在家裡還嚇得瑟瑟發抖,實在是有違常理。

因此,要對自己的處境有一個正確的自我判斷。

然後,該做什麼做什麼。

除了上面提到的學習、充電。也可以利用這難得的時光,陪伴家人;或者做一些自己平時沒有時間做的興趣愛好:烹飪、書法等等。

讓自己有點事情做,告別從早到晚捧著手機看,這就是保障心理健康最有效的方法。

第四步:適當運動和好好睡覺

良好的睡眠,是身心健康的基礎。

對於現代人來說,失眠是個普遍問題,但最近,很多人的問題不是沒時間睡覺,而是睡的太多。

睡眠可貴,但要適當。睡太多,睡眠質量反而下降,讓人終日疲乏,渾渾噩噩,狀態反而不好。

因此,即使不方便出門,在家裡也應該做一些小範圍的運動。

運動可以消耗體能,緩解在家憋悶的感覺。其次,運動還能幫助大腦分泌多巴胺,讓人感覺更愉悅

最後,適當的運動可以讓睡眠質量更高,有了好睡覺,身心才能更愉快哦!


以上,就是我自己找回健康心理的四部曲,希望可以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