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不用澆水嗎?怎麼做才好?

農村雷子哥


相對於小麥、大蒜等農作物來說,玉米對於水分的需求更顯得重要一些,首先來說玉米生長的月份,正處於北方的夏季,氣溫乾旱少雨,並且蒸騰量比較大,如果沒有有效的降雨,澆水工作在不及時,那麼肯定會影響玉米的正常生長髮育,所以從種植玉米上面來講,如果當地的種植田間受限制,沒有灌溉澆水的設備,有或者是地下水呈現酸鹼性質,不適合給玉米灌溉,比如當地的農作物水分需求只能來源於下雨,那麼在這裡建議題主,沒有必要種植玉米,因為碰到乾旱天氣所導致的減產,你一季的收成遠遠不夠付出。

玉米不用澆水嗎?怎麼做才好?

玉米需要澆水,這個肯定是毋容置疑的,尤其是在夏玉米100天左右的生長時間內,整個生長過程都是需要大量水分供應的,毫不客氣的說水分是否充足,決定了夏季玉米產量的多少。

玉米澆水應該要因地制宜,根基當地的氣候氣溫條件,以及土壤的墒情來做到靈活多變,千萬不要照本宣科的,一味的盲目聽從,一些專家所謂的科學澆水,咱老農民種地比誰都清楚,沒有那多說道。

按照我們菏澤農村的種地經驗來講,每年種植玉米的時候,幾乎都會澆一遍矇頭水,小麥前腳剛剛收割,玉米就可以搶種,然後隨之而來的就是澆水,因為種植玉米的時間正處於春天的末尾,經過一個春天小麥對於水分的吸收,這個時候的地面已經非常乾涸,所以種上玉米之後一般都會灌溉一遍矇頭水。

矇頭水的灌溉能夠確保玉米的整體出苗率,以及出苗之後的玉米植株長勢,對於矇頭水的灌溉要求就是,必須及時迅速,灌水量不要過大,以澆水拂過地面即可。

在矇頭水澆灌之後大約20天左右,北方進入雨季,這個時候的玉米通常都是無需澆水的,即便是玉米有一個短時間的乾旱,也不需要輕易的進行澆水工作,因為這個季節處於颱風高發季節,很容易出現大雨大風天氣,灌溉不慎容易導致玉米出現倒伏。

真正對玉米澆水處於關鍵的時候,就是在玉米生長後期,很多農民對於收穫之後,從外觀上面看玉米棒子很大,但是打開以後顆粒少並且小,甚至會出現空包的情況,那麼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玉米生長後期缺水,導致的漲勢不良。

在玉米生長後期,很多農民對於澆水就開始麻痺大意,認為馬上就要收穫了,不需要在進行澆水工作,認為費時費力費錢,其實這個時候才是玉米生長的最關鍵時期,它決定了玉米棒子的整個生長方向,這一遍水澆和不澆最起碼有個幾百斤的產量差距。


農村小小李


在我們這裡播種玉米,每年基本上都不用澆水。

因為,在播種玉米之前,對土地都要根據因地制宜,都是以肥沃疏鬆,土層厚,又有一定保水性的土地為主。像土層太薄,保水性又不好的土地一般都沒有播種玉米,都是另種其它適合的農作物。

因此,在播種玉米期間,要提前深翻土地,讓深翻的土地經過雨水淋溼透過後才開始播種。因為,經過雨水淋溼透過的土地,播種玉米發牙才快,生長水分才更充足。

那麼,要怎麼做才好?首先,等到玉米苗長到20公分左右的時候,要適當的施追肥,施完追肥後最好適量培點坭土,因為,培坭土有兩個方面的好處。第一,培土能讓施的肥料不會隨便失效與丟失。第二,又能讓玉米根吸收肥效更快,同時,又給玉米加固了防風防大雨倒伏的穩定性。

最後,加強管理,預防蟲害,有雜草時要急時除草。等到玉米快要開花的時候,還要進行第二次施追肥,同時,還要比上次加倍給玉米根部培土,因為,在這期間,玉米很快就要開花結玉米棒子了,秸稈上部的重量就會越來越沉了,所以,需要儘量多培土來加固玉米根部的適當穩定性,萬一遇到風吹雨打,玉米才不容易倒伏,才不容易被折斷。


隨緣69355


大家好,我是金冀小魏,玉米不用澆水怎樣做才好?這問題我再給大家分析一下。不知道其他地區是怎麼樣的,在我們老家只要天氣不是怎麼幹旱的地是不用給玉米澆水的。玉米的產量在現今的耕作技術和化肥施入達標的話,產量已經是達到巔峰時期了,在高的產量也沒可能,因此對膠水不但不能取得好的經濟效益,對農民來說還有可能虧本,沒事澆水的投入成本大家合上過嗎?

記得有幾年我們老家大旱。玉米幹葉都是汗的,轉了才會給玉米澆水的,平時只要大家給田裡的土壤含水量在見幹見溼手握成團,首張即開即散就好,就不需要澆水。但是作為一種高杆植物,玉米對水分的需求很大,整個生長期都是主要的澆水兩次一次在拔節期澆水一次一次在開花抽穗期澆水一次,就可以滿足玉米從出苗拔節抽穗灌漿成熟期的需要。如果中間不是特別的乾旱,比如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缺水,就會對後面的開花抽穗造成影響,來自花粉授粉發育不良對此花授粉不足會造成玉米受孕不良而降低玉米的產量。

所以說這個拔節期的膠水也很關鍵,但並不一定要澆水的,如果天氣好雨水適宜澆水,幹嘛不是會造成玉米地的溼度過大容易產生生病均的嗎?對玉米的抗倒伏能力也會消溽拔節期玉米地的含水量決定玉米的產量問題,這個事情在民間說法就是承上啟下的卡脖子時間要引起重視的,發生乾旱有立馬澆水的。再一個就是灌漿期之前的意思,膠水也要看天氣和土壤溼度如何,如果太乾旱則會造成花粉花失敗與籽粒發育不了造成減產。

這個時候正是玉米營養物質像玉米籽粒素慧容營養物質的時候,含水量過低會造成玉米輸送能力差,葉片過早的衰竭,那麼光合作用會受到影響,光合物減少必然帶來玉米籽粒的發育不完全,多出現不飽滿皮骨玉米評價和產量都會大打折扣,至於要不要澆水,要看天氣和土壤溼度,還要時刻注意天氣變化,連續乾旱一週還沒降水的,要及時的人工澆水補救了。我是經濟小魏,希望這個分析能給大家帶來收穫。


金冀小魏


剛種的玉米就澆水,一定記住澆水別水大,玉米拔節期前不宜澆水,過度乾旱時例外。孕穗期和灌漿期是玉米需水的關鍵時期!

種植玉米油四次關鍵澆水期。 (1)造墒水 播種時,良好的土壤墒情是實現苗全、苗齊、苗壯、苗勻的保證。若土壤墒情不足或不勻進行播種,勢必造成缺苗斷壟,或苗子大小參差不齊,弱小株多,空稈率高,這樣的群體要想獲得高產是不可能的。玉米播種適宜的土壤水分為田間持水量的65%~75%之間。我市春玉米區和黃淮海夏玉米區玉米播種時常發生乾旱,播種時若土壤含水量低於田間持水量的65%,必須造墒後播種,夏玉米也可播後澆“矇頭水”。 春玉米區最好進行冬灌和早春及時保墒。冬灌要澆足澆透。夏播或套種玉米可結合澆麥黃水一併進行。灌水量一般每畝50~60立方米。如果澆“矇頭”水,一般每畝澆水40~50立方米。 (2)拔節水 玉米苗期植株較小,耐旱、怕澇,適宜的土壤水分為田間持水量的60%~65%之間,一般情況下可以不澆水。但玉米拔節後,植株生長旺盛,雄穗和雌穗開始分化,需水量增加,拔節時若土壤含水量低於田間持水量的65%,就要澆水,一般每畝澆水量55立方米左右,澆拔節水利於莖葉和雌穩生長以及小花分化,可以減少空稈,增加穗粒數。如北京延慶縣、懷柔縣的春玉米高產攻關田,澆拔節水的穗粒數平均增加 51.6粒(增加 11%),畝穗數增加3.8%。 (3)抽穗水 玉米抽雄開花期前後,葉面積大,溫度高,蒸騰蒸發旺盛,是玉米一生中需水量最多、對水分最敏感的時期。這時適宜的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持水量的70%~80%,低於70%就要澆水,每畝澆55~60立方米。這時灌溉,可以提高玉米花粉和花絲的生活力,有利授粉結粒;可以延長葉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能力,增加幹物質生產。有利於籽粒灌漿,減少籽粒敗育,增加穩粒數和提高千粒重。如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研究,灌抽穗水的,平均果穗長24釐米,穗粒數450粒,千粒重310克,畝產705千克,而不灌水的穗長21.5釐米,穩粒數300粒,千粒重301克,畝產543.5千克,灌抽穗水比不灌水的分別增加11.6%、50%、2.9%和29.7%。灌抽穗水一定要及時、灌足,不能等天靠雨,若發現葉片萎蔫再灌水就晚了。據試驗,抽雄穩前後短期乾旱,引起葉片萎蔫1~2天再灌水的,也會減產20%。 (4)灌漿水 籽粒灌漿期間仍需要較多的水分。適宜的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持水量的70%~75%,低於70%就要灌水,一般情況下每畝灌水55立方米左右。這時灌溉。可以防止植株早衰,保持較多的綠葉數,維持較高的光合作用;可以延長籽粒灌漿時間和提高灌漿速度,有利於提高粒重。如中國農科院在我省試驗,澆灌漿水保持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持水量70%以上的,千粒重高達326克,畝產565千克,不灌水,保持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持水量50%的,千粒重只有234克,畝產340千克。






泡沫之夏60354


剛種完玉米需要澆水.播種玉米澆水叫做造墒水。

種植玉米四次關鍵澆水期。

(1)造墒水

播種時,良好的土壤墒情是實現苗全、苗齊、苗壯、苗勻的保證。若土壤墒情不足或不勻進行播種,勢必造成缺苗斷壟,或苗子大小參差不齊,弱小株多,空稈率高,這樣的群體要想獲得高產是不可能的。玉米播種適宜的土壤水分為田間持水量的65%~75%之間。我市春玉米區和黃淮海夏玉米區玉米播種時常發生乾旱,播種時若土壤含水量低於田間持水量的65%,必須造墒後播種,夏玉米也可播後澆“矇頭水”。 春玉米區最好進行冬灌和早春及時保墒。冬灌要澆足澆透。夏播或套種玉米可結合澆麥黃水一併進行。灌水量一般每畝50~60立方米。如果澆“矇頭”水,一般每畝澆水40~50立方米。

(2)拔節水

玉米苗期植株較小,耐旱、怕澇,適宜的土壤水分為田間持水量的60%~65%之間,一般情況下可以不澆水。但玉米拔節後,植株生長旺盛,雄穗和雌穗開始分化,需水量增加,拔節時若土壤含水量低於田間持水量的65%,就要澆水,一般每畝澆水量55立方米左右,澆拔節水利於莖葉和雌穩生長以及小花分化,可以減少空稈,增加穗粒數。如北京延慶縣、懷柔縣的春玉米高產攻關田,澆拔節水的穗粒數平均增加 51.6粒(增加 11%),畝穗數增加3.8%。

(3)抽穗水

玉米抽雄開花期前後,葉面積大,溫度高,蒸騰蒸發旺盛,是玉米一生中需水量最多、對水分最敏感的時期。這時適宜的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持水量的70%~80%,低於70%就要澆水,每畝澆55~60立方米。這時灌溉,可以提高玉米花粉和花絲的生活力,有利授粉結粒;可以延長葉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能力,增加幹物質生產。有利於籽粒灌漿,減少籽粒敗育,增加穩粒數和提高千粒重。如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研究,灌抽穗水的,平均果穗長24釐米,穗粒數450粒,千粒重310克,畝產705千克,而不灌水的穗長21.5釐米,穩粒數300粒,千粒重301克,畝產543.5千克,灌抽穗水比不灌水的分別增加11.6%、50%、2.9%和29.7%。灌抽穗水一定要及時、灌足,不能等天靠雨,若發現葉片萎蔫再灌水就晚了。據試驗,抽雄穩前後短期乾旱,引起葉片萎蔫1~2天再灌水的,也會減產20%。

(4)灌漿水

籽粒灌漿期間仍需要較多的水分。適宜的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持水量的70%~75%,低於70%就要灌水,一般情況下每畝灌水55立方米左右。這時灌溉。可以防止植株早衰,保持較多的綠葉數,維持較高的光合作用;可以延長籽粒灌漿時間和提高灌漿速度,有利於提高粒重。如中國農科院在我省試驗,澆灌漿水保持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持水量70%以上的,千粒重高達326克,畝產565千克,不灌水,保持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持水量50%的,千粒重只有234克,畝產340千克。


魯西凱子


我家是東北的,所以種玉米的比較多。

玉米是我國的第三大主糧,種植非常的廣泛。玉米分為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一般在東北地區都是一年一季的春玉米,再往南到了河南等地區則是在小麥搶收後種植的夏玉米。

現在是六月份,小麥搶收也基本接近尾聲了,現在正是夏玉米播種的時節,下面小編就個大家介紹一下玉米該如何澆水。

玉米屬於耐旱作物,對水分的要求並不是很高。小編的老家在東北的一個小山村,因為雨水較少,甚至說“十年九旱”都不過分,所以在老家當地大家所種植的作物就是玉米。小編先說下老家種植玉米的情況,春天等一場春雨過後紛紛開始播種,出苗以後基本整個生長季都不澆水。碰上特別乾旱的年份,有些農戶為了保證收成,會在玉米出穗以後澆一次水,保證這個時間的水分供應,能減少一些損失。



東北農村小嶽嶽


玉米是高產作物,需肥量較大,必須合理施肥才能滿足玉米在整個生育期對養分的需要。據試驗,生產100公斤玉米籽實,需氮2.5公斤,需磷1公斤,需鉀2.1公斤。若畝產500公斤玉米,畝需尿素33公斤左右,或硝銨50公斤,過磷酸鈣31公斤,硫酸鉀13公斤。
玉米生長的三個階段,需肥數量比例不同,苗期佔需肥總量的2%,穗期佔85%,粒期佔13%。玉米從拔節到大嗽叭口期,是需肥的高峰期,施肥時做到合理施肥,即底肥、種肥、追肥結合;氮肥、磷肥、鉀肥結合;農肥、化肥、生物菌肥結合。底肥要施足,這是基礎,一般畝施腐熟的有機肥2000公斤,五氧化二磷7.5公斤,鉀肥5.5公斤做底肥。
在底肥、種肥施入水平不高,地力條件較差,種植晚熟品種的地塊,可在玉米6~7葉期,進行追肥,畝追尿素15公斤左右,深追15釐米以上,提高化肥利用率;底肥、種肥施入水平高的地塊,畝追尿素10公斤左右。
玉米追肥要及早進行,方法一是前邊追肥,後邊趟地,追肥和趟地要結合;二是用鎬刨坑,深追15釐米以上;追肥時,要化肥和生物肥相結合,促進根系良好發育,一般情況下,畝追尿素10~15公斤,加生物菌肥1公斤,能促進玉米提早成熟。


在抽穗期灌漿期,畝用0.25公斤磷酸二氫鉀和0.5公斤尿素,兌水50公斤,進行葉面噴施,可防禿尖、缺粒,增加產量,提高質量。有機食品玉米,不能用化肥最好用發酵好的有機肥,做底肥,追肥用餅肥,肥效平穩而持久,效果好於化肥,而且後勁長,但追肥時,餅肥與作物幼苗保持適當距離,以免餅肥發酵時產生的熱量灼燒幼苗。

\n

農家小海哥


玉米的需水量是很大的,並且隨著各個生長階段的變化,需水量也在變化。一般情況下,玉米拔節期和抽雄期的需水量是最多的。另外玉米種植地的保水性和透氣性也會對灌溉量產生很大的影響。當然種植玉米也要看溫差變化和地理位置,北方和南方不同,雨季偏多的時候,就可以選擇少一次澆水,但是正常情況還是應該澆水的,適量灌溉才能增產增收,保質保量。






曼言多肉


1.玉米播種適宜的土壤水分為田間持水量的百分之六十五。春玉米區和黃淮海夏玉米區玉米播種時常發生乾旱,播種時若土壤含水量低於田間持水量的百分之六十五,必須造墒後播種, 春玉米區最好進行冬灌和早春及時保墒。冬灌要澆足澆透。

.夏玉米可播種後澆“矇頭水”。夏播或套種玉米可結合澆麥黃水一併進行。灌水量一般每畝50到60立方米。如果澆“矇頭”水,一般每畝澆水40到50立方米。 播種時,良好的土壤墒情是實現苗全、苗齊、苗壯、苗勻的保證。若土壤墒情不足或不勻進行播種,勢必造成缺苗斷壟,或苗子大小參差不齊,弱小株多,空稈率高。造墒水

播時,良好的土壤墒情是實現苗全、苗齊、苗壯、苗勻的保證。若土壤墒情不足或不勻進行播種,勢必造成缺苗斷壟,或玉米苗大小參差不齊,弱小株多,空稈率高。玉米播種適宜的土壤水分為田間持水量的65%~75%之間,播種時若土壤含水量低於田間持水量的65%,必須造墒後播種,夏玉米也可播後澆“矇頭水”。

拔節

玉米期植株較小,耐旱、怕澇,適宜的土壤水分為田間持水量的60%~65%之間,一般情況下可以不澆水。但玉米拔節後,植株生長旺盛,雄穗和雌穗開始分化,需水量增加,拔節時若土壤含水量低於田間持水量的65%,就要澆水,一般每畝澆水量55立方米左右,澆拔節水利於莖葉和雌穩生長以及小花分化,可以減少空稈,增加穗粒數。

抽穗水

米抽雄花期前後,葉面積大,溫度高,蒸騰蒸發旺盛,是玉米一生中需水量最多、對水分最敏感的時期。這時適宜的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持水量的70%~80%,低於70%就要澆水,每畝澆55~60立方米。這時灌溉,可以提高玉米花粉和花絲的生活力,有利授粉結粒;可以延長葉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能力,增加幹物質生產。有利於籽粒灌漿,減少籽粒敗育,增加穩粒數和提高千粒重。灌抽穗水一定要及時、灌足,不能等天靠雨,若發現葉片萎蔫再灌水就晚了。據試驗,抽雄穩前後短期乾旱,引起葉片萎蔫1~2天再灌水的,也會減產20%。

灌漿水

籽粒漿期間需要較多的水分。適宜的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持水量的70%~75%,低於70%就要灌水,一般情況下每畝灌水55立方米左右。這時灌溉。可以防止植株早衰,保持較多的綠葉數,維持較高的光合作用;可以延長籽粒灌漿時間和提高灌漿速度,有利於提高顆粒重量。


韭韭香


(文章源於網絡希望可以幫到你)在以下重要生長階段,如嚴重缺水,需要澆灌。

玉米是高產作物,植株高大,莖葉茂盛,一生中生產的有機營養物質多,因此需水較多。玉米在不同生育階段有不同的需水特點。

玉米種子吸水佔種子絕對乾重的48%—50%時開始出苗。玉米多種植在旱地、崗坡地,灌溉條件差,一定要做好耕作保水措施,在水分適宜時播種,力保全苗。保持土壤水分在55%~ 70%.低於41%時,出苗困難。從播種到出苗,玉米消耗水分佔生育期所耗水分的5%左右。

玉米從出苗到拔節,生長慢,植株小,消耗水分較少,佔全生育期需水總量的20%左右。此期根系發育較快,水分過多會影響根系下扎伸長,土壤水分維持在田間持水量的60%左右為宜。

拔節至抽雄,一方面玉米根、莖、葉迅速增長,另一方面雌雄穗分化形成。此期玉米需水最多,達全生育期需水總量的30%以上,特別是在大喇叭口期,缺水會造成花粉發育不健全,雌穗小花減少,俗稱“卡脖旱”,造成雌雄穗的出現間隔加長,甚至雌穗不出,造成嚴重減產。此期土壤水分以維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80%為宜。

抽雄至灌漿,此時玉米的葉面積最大,製造營養物質多,開花、授粉、籽粒形成均需較多水分,如缺水乾旱,花粉、花絲敗育,籽粒發育不良。此期玉米需水較多,佔全生育期需水的20%~ 30%。從抽雄前10天到抽雄後20天,是玉米一生需水最多的時期,缺水將嚴重減產。此期土壤水分以維持土壤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 80%為宜。

灌漿到成熟,玉米營養物質向籽粒大量輸送,缺水則葉片早衰,光合物質減少,造成秕粒,導致減產。此期玉米需水一般為全生育期需水的15%~ 25%,土壤水分以維持土壤田間最大特水量的70%左右為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