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對孩子的重要性是怎樣的?

Summer麻麻


奧巴馬曾說:“身為兩個女兒的父親,我知道,作為一名父親是任何一個男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他看來,做父親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做總統。那麼,爸爸對孩子的重要性是怎樣的呢?我覺得主要從三個方面來體現:

對提高孩子的智力發育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

美國一項研究表明:父親每天陪伴15分鐘的孩子,他們的智商明顯高於沒有父親陪伴的孩子。他們在學校會取得更好的成績,在社會上也更容易成功。

我身邊一些真實的事列也充分證明了這個觀點。

我家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是爸爸帶得比較多,從基本的餵養、到後期的陪玩與教育,孩子得到了充足的父愛與陪伴,現在3歲的他已經可以獨自拼搭難度較高的樂高,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都比同齡缺少父親陪伴的孩子要強得多。

而我朋友的孩子,因為爸爸長期在外工作,基本都是媽媽陪伴,在邏輯思維、語言表達能力上明顯就落後一點。

為什麼會這樣呢?

那是因為爸爸的陪伴方式和邏輯思維與媽媽是完全不同的。媽媽是感性、溫柔、甚至是喜歡包辦孩子的一切事宜。而爸爸則是理性、鼓勵,更注重於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讓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得到充分的思考。

更有利於培養孩子果斷、勇敢的冒險精神

在兒子的眼裡,爸爸是勇敢、是力量的代言人。從很小的時候開始 ,爸爸就帶著他去爬山、去露營,教他野外生存的技能。兒子比同齡孩子更加果斷、勇敢和樂觀。而這些都是我給予不了的。

媽媽給予的是溫柔如水的陪伴,而爸爸給予的是強而有力的男人與男人之間的陪伴。每次看到他們在一起拼搭一些高難度的樂高,或者是進行野外生火等,我在一旁都能感受到父親的陪伴對於孩子是多麼重要。

不拘小節、更加大氣

男人一般比女人要不拘小節,處事大氣。在這點上,如果做爸爸的能有意識地去教育孩子,做好榜樣。那麼孩子成人後,也會在大事上不拘小節,為人處世更加寬容大氣。

父愛如山,爸爸永遠是孩子心裡那座可以依靠的大山。希望全天下的爸爸都能抽出時間來用心陪伴自己的孩子。


寶藏媽媽


從心理發展和人格成長的角度而言,父親對於孩子的影響因為性別不同(父親對兒子,父親對女兒)而影響不一樣。

首先,從整體的視角,從整個家庭的內在關係來看一下,如果把 父親 母親 孩子 做為三個點畫在紙上的話,那麼他們三者之間的連線構成了一個三角,這個三角從心理學的角度稱為“家庭內在的三角關係”。一般而言,如果這個三角越像等腰三角的話,那麼對孩子的成長越有利。當然完美的等邊三角關係是不存在的,那麼在這個三角關係中,父親和母親之間的關係,是孩子成長的背景。

隨著孩子的成長,到了成年以後孩子會離開原生家庭而組建自己新的小家庭,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離父母的距離是越來越遠的,會逐漸和原生家庭分離,這個過程心理學上稱為“分離個體化”,那麼如果父母中的一方和孩子的距離過近的話,會影響孩子的這一進程,這也就是為什麼從小要開始培養孩子獨立習慣的原因。舉個例子,大家可能都聽過一個詞叫做“媽寶男”,所謂媽寶男就是兒子和媽媽的關係過於親密,導致孩子分離的過程受阻,也就是說孩子很難真正的從心理上獨立,同樣的對於父親也是如此,比如成年期的很多女性在找伴侶的時候往往是按照父親的影子,或者和父親不同的性格特徵來找對象。

二、來看看父親對孩子的成長的影響,嬰兒出生以後,主要是靠媽媽來餵養,因為孩子離不開媽媽,這個時候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比較輕一點,到了嬰幼兒二三歲以後,父親的影響就越來越重要,父親開始參與到孩子的教養過程中來。那麼,從這個時候因為性別的原因,就開始有一些不同,比如:孩子剛開始成長的時候和媽媽關係比較近一些,但是慢慢的孩子會和父親的關係變的親密。

三、再往後,男孩子因為要開始形成男孩子的性格,學習如何做男性,那麼男孩子就會和父親一直在學習,在這個階段也就是從學齡前到青春期這個階段,父親在教養兒子的過程中儘量要身體力行,有時候,父親對兒子的呵斥,比如“你個笨蛋”“你一點用都沒有”,或者嚴厲的體罰,這會對兒子的心理發育造成不良影響。

四、對於女兒,隨著慢慢女兒和父親的關係變的親近了一點,但是這個過程會變弱一點,因為女孩子要學習做一個女性,這個時候女孩子慢慢又會再次靠媽媽的距離更近一點。那麼爸爸在這個時候就不太好參與女兒成長的一些議題,尤其是一些女性議題,這個是媽媽的任務,比如:父親不可以打女兒的身體,不可以歧視女性,儘量少和妻子吵架等等。

目前 由於家庭,社會不斷變遷,那麼對於孩子的教養和80、90、有了很大的不同,建議父母多看一些發展心理學相關的書籍。








人性秘語


我們很多家庭,基本上是母親帶孩子,父親時常處於缺失的位置。

國外曾有一項調查顯示,即使是尚且處於朦朧狀態的嬰兒,他也會因為缺乏父愛而出現焦躁不安、食慾減退,甚至是抑鬱易怒等特點。這其實都屬於典型的“父愛缺乏綜合症”的典型症狀。

父母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不利於孩子健全人格的塑造和培養。

在中國,由於受“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家庭觀念的影響,父親這個角色,時常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被忽視。對於缺父愛的男孩子來說,性格會特別的唯唯諾諾,缺少陽剛之氣。而對於女孩子來說,會比較的膽小怕事,缺少安全感。

人們常說父愛如山,沉穩且含蓄,父親和母親在愛的表達上是不同的,他們會比較含蓄,不像父愛那麼直接,那是那股正直的陽剛之氣,是孩子與母親相處時,無法激發出來的。

因為母親更傾向於平和安定的環境,而爸爸則喜歡冒險,他會帶著孩子去未知的地方冒險,而在這個過程中,能激發出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和探索精神。

另外,如果孩子在外玩耍受了傷,哪怕是一點點傷,媽媽都會比較在意,而爸爸就不會大驚小怪,反而會鼓勵孩子,不要害怕,要更加的堅強和勇敢。

父親對孩子的付出意義重大,可很多父親卻因為忙於事業,將家庭和孩子全部交給母親處理,輕視了父親這個角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要性。如果你是這樣一位福清,那麼請你從百忙中抽出更多的時間給孩子,孩子的童年就那麼幾年,錯過了以後想補已經沒有機會了。

請留給孩子一個歡樂的童年吧!


教育新時論


您好,是棟果寶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著名作家 賈平凹說過:“作為男人的一生,是兒子也是父親。”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缺失父愛的孩子,易走向犯罪

很多家庭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物質條件,父親紛紛投入到事業中,把孩子交給母親或者老人看管,在他們眼裡,這種行為對自己的家庭是最好的教育模式。

其實不然,經過調查發現:在缺少父親陪伴的家庭中,孩子的情感會出現障礙,比如孤獨、焦慮、感情冷漠、不喜歡交際。自制力差等等,在叛逆期,還可能出現逃學、早戀、暴力等,甚至走向犯罪。這些表現,都被稱為“缺乏父愛綜合症”。在成年之後,這些孩子比其他正常孩子 更容易出現神經系統疾病、人格障礙、犯罪、自殺等。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陌生男子兩次用硫酸傷害北京動物園的五隻熊。經過調查發現,該男子
為清華大學的大四學生。他的行為不僅觸犯了法律,還被清華大學給予留校
察看的處分。很快,此事件在社會上不斷髮酵,男子的身份被揭開,該男子
生活在單親家庭,從小和母親相依為命。對於兒子的行為,其媽媽認為與兒

子長期缺乏父愛有關。

由此可見,父愛對一個家庭有多麼的重要,缺失了父愛,孩子又如何能健康快樂的長大。

中國式父親的硬傷有哪些?

1.缺乏孩子能力的培養

在很多家庭教育中,一味的奉承只要成績好,什麼都不用做。在父親只關心孩子成績的同時,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就差了一些,比如獨立能力、動手能力、自理能力等等。

若父親只關心孩子的學習,而忽略其他能力的培養,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牴觸心理、甚至厭學。

2.很少關心孩子心理成長

據有關結果顯示:我國兒童心理問題的發病率為12%-16%,患有心理疾病的兒童約佔2%左右。所以,孩子的心理問題必須重視。有很多孩子在學齡前就已經出現了心理異常,由於表現輕微,父母沒有過多關注,認為都是小問題。等孩子慢慢長大,心理問題影響了學習,父母才意識到重要性。所以,當孩子出現一些情緒、行為或生理方面的變化時,就可以看做心理求救信號,如果當孩子大了,步入社會的時候再發現問題,那可就晚了!

3.對孩子過度保護

過度保護是指父母給予孩子過多的關心、教育、照顧等,從而限制了孩子的自由。隨著孩子長大,他們變得什麼都不會做,什麼也不敢做,孩子沒有自己的意識和想法,慢慢地變得自私、自卑、不合群。

4.“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經常受大人誇獎的孩子,其實都膽小、怯懦,很少有自己的主見。如果問他有什麼想法,他就看看父母的臉色,長時間下去,只會受到壓抑,從而變成“問題兒童”。

5.“棍棒出孝子”

當孩子長期生活在批評中,他就會學會譴責;

當孩子長期生活在敵意中,他就學會爭鬥;

當孩子長期生活在恐懼中,他一定是憂鬱的;

當孩子長期生活在憐憫中,他就懂得了自責;

當孩子長期生活在嫉妒中,他就學會了虛榮;

當孩子長期生活在暴力中,他遲早會走向犯罪。

因此,當孩子犯錯時,父親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光去審視,而不是使用暴力。

能力教育,父教的重中之重

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

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格。

除此之外,當父親要做決定時,要先問問孩子的意見。如果孩子不能接受,就不要強求,要給予孩子肯定和尊重。

愛孩子就讓他成為他自己。

【我是棟果寶媽,一位二胎媽媽,每天分享實用的育兒百科知識,關注我,幫您解答生活中的育兒難題,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記得點贊,轉發分享給更多的人。】


棟果寶媽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現代教育中心(ID:neoelite)學習更多的育兒知識,免費預約試聽課程!另外我們專注少兒英語教育十餘年,幫孩子養成每日學習英語的好習慣。


對於孩子來說,不管父親還是母親任何一方的缺失,成長中接收到的愛是不完整的,甚至可能是一生的影響。


父親積極參與家庭事務和孩子的教育,孩子會更好的成長。

比如:成長中有父親參與的孩子,哪些方面會更好呢?


父親參與教育的孩子更聰明

父親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強的目的性,能夠培養孩子的集中注意力。有父親參與教育的孩子,更容易取得成就。


父親參與教育的孩子更勇敢

在性格培養上,父親更能教育孩子獨立、果斷,具有勇敢精神和冒險精神。


父親參與教育的孩子邏輯性更強

父親對孩子的數理邏輯能力發展具有較大的影響。與父親密切相處的孩子,邏輯思維也更強。


香港現代教育


父親作為一個重要角色,可以起到重要作用。(關鍵詞:可以!)父不父親不重要,能力才是撫養的重要性。

說到父母對於孩子的重要性,很多人僅僅停留在有沒有父母的表面條件。而忽視了根本因素父母本身的撫養能力是幫助孩子成長還是抑制成長甚至惡性循環。

為什麼需要母親,作為哺乳者,嬰兒期是絕不能離開母親的。用奶粉替代則完全不必須是母親。

而作為監護人,父親母親都可以盡責,不一定是母親。父親也可以帶大孩子。也可以僅僅是監護人。

以上均是有沒有。

接下來我們講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很多父母僅僅停留在前述的食宿和監護上。教育缺失嚴重,撫養也僅是養了個孩子。造成了現代婚戀問題嚴重的後果,這就是其父母養育不當的遺留症,最直接的一個社會現象。

我也成長於一個教育缺失嚴重的家庭,甚至父母現在仍然認為飯吃了衣穿了學上了,我就該優秀。不優秀就全是我的責任。還認為年齡到了我就自然而然什麼都會了。都不用教,我就該像別人一樣會。

而母親控制慾極強,一度要讓我完全按照她的目標而活。比如要學習好,要聽她的話。

幸運的是,我奮力反抗的過程中脫離了控制,並且向著我堅信正確的方向發展。

以我自己的案例,舉例說明父親的存在和正確處理。

一,妻子脾氣暴躁,會對孩子發氣。

不要在這個時候攻擊她,發洩是她目前的狀態,確實不好,也對孩子不好,你可以馬上接替孩子的監護,安撫妻子情緒,單獨和孩子談心,留意母親不合理的發洩對孩子造成了什麼後果。安撫孩子內心已經形成的恐懼。

選擇事後和妻子溝通,瞭解妻子的慾望,什麼引起她的失控,可以怎麼解決。但最重要的是讓妻子合理發洩根本情緒。

二,孩子的探索欲,權衡監護與保護。

孩子需要探索世界,必然的會需要去面對危險,應對危險,不是你一句不要怎麼樣,孩子就成長了,除非你親身經歷,不然只是岸上學會的游泳。

對於危險程度,家長要有一個合理的判斷,什麼事能嘗試什麼事不能嘗試,並且儘可能讓孩子理解為什麼?

舉例:一次去上香,侄女特別怕火,屬於隔老遠都害怕得背過去要離開的那種,並且一直哭要她媽媽抱著她,我當時就發現了異樣,並且我立馬問我姐侄女為什麼這麼怕火,雖然我姐給的回答是: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她就是特別怕火。但接下來一句話我立馬明白了。侄女說我怕我怕,我姐說就是就是,火好大我們怕,我們離遠一點。我立馬明白了是我姐對火的危害一個錯誤過度的警示導致侄女跟隨性過度怕火。

我立馬糾正我姐,告訴她她做過度了,我立馬告訴侄女我們現在退得很遠了,我們來看一下火,你看媽媽和舅舅都可以看的,經過幾分鐘鼓勵侄女終於轉過頭看了看火炎,我立馬說我們怕火是因為火會燒傷我們,但我們只要離開一定距離,火就不會燒傷我們,你看現在我們是不是感受不到火焰的溫度?侄女點了點頭,我說那我們稍微近一點呢?我帶她向香火方向走了一步,是不是還是沒有感覺,她點點頭,我說我們離火不遠不近的時候,不僅不會被火燙傷而且只會感覺到火帶來的溫暖,我們可以用這個溫度取暖,我們去取取暖吧,她又點點頭,我帶她來到一定距離上剛好一點溫度,隨後同樣的方式讓她感受了溫度剛好和溫度稍燙,並且在溫度稍燙的程度告訴她如果我們再近就會燙傷了,我們需要保持一定距離對不對,我帶她回到溫暖的距離,她開始看著火發呆,我便隨她靜靜地看著,我不知道她究竟在想什麼。但她一定在思考一些對於她來說很重要的東西。

對於危險,我沒有一刀切告訴她不要,帶她體驗生活,她才會變得強大。讓她認識生活,她才會活得精彩。

三,孩子的愛恨情仇很單純,她們能明白的感受到她們的感受。

很多人說孩子叛逆不聽話,說孩子怎麼怎麼樣,我只說,因為你不懂他們。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很大程度上能解釋父母水平影響孩子水平,而孩子影響父母的能力實在有限,所以雖然是相互關係,但終究是個依存實質。即孩子依賴父母而成長。

此前說到對事物的判斷和教育,這裡重點說情感的培養和照顧。

還是舉例:一次吃飯,侄女貪玩把豆奶打翻了,豆奶撒到我姐和侄女的身上,因為侄女一直以來都不安心吃飯,姐瞬間就發火了,斥責侄女不好好吃飯幹些什麼事兒,淨搗亂。

我感受到我姐情緒完全超出打翻豆漿這件事本身,第一反應是馬上告訴她情緒過度了她,她可以讓侄女自己來處理這件事造成的後果:讓侄女自己用衛生紙把豆漿擦乾淨,她可以不為此有什麼不愉快。這不是她的問題,不要懲罰自己的情緒。我姐照做了,但顯然我並沒有完全釋放她的情緒,她依舊在過度的情緒中,即使她做到了應該正確做到的行為。讓我徹底重視這一點的是侄女的反應。

侄女在收拾完殘局之後,要抱她媽媽,這個不起眼的行為讓我震驚,我之所以讓我姐控制行為,是為了讓侄女不要受到我姐情緒失控的傷害。而侄女主動擁抱我姐,明顯表達了侄女感受到了我姐的情緒,侄女打算用擁抱來安撫我姐!??

所以我只是在盡力控制我姐的行為,而侄女卻在照顧她母親的情緒!難道不該是母親照顧孩子嗎?為什麼發生了孩子照顧母親情緒這種完全相反的行為?侄女在想什麼?她為什麼會有這種程度的反應?我不得不對自己認為的孩子進行了一番重新定義。她們不是白紙,但你的行為在不斷改寫這張單純的作品。改變是向好向壞讓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知識的匱乏程度。也引起了我的重視。我該從內心改變自己,否則表面工作永遠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這對於任何一個父母和撫養者一樣。

解決自己本身的情緒異常,成長自己的各項能力和認知,不斷完善自己才是根本,單純讓孩子去改變家長不改變,那永遠是舊酒換新瓶,表面功夫。問題仍舊會遺留下去,不會因為你放棄改變就不復存在。

希望不論父親還是任何形式的監護人,都能意識到改變自己才是改變的開始,期待改變別人只會是矛盾的開始。


捲毛可以卷


世間萬物皆需平衡,一陰一陽謂之道,道即規則和原則,爸爸在家庭中的地位就是乾卦即純陽之相。所以在家庭中爸爸的作用無可替代。

爸爸的角色相比媽媽更理性、更有執行力,所以在男孩的教養中,如果有爸爸的參與,會非常有利於男孩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和獨立能力的塑造。

  通常爸爸更關注戶外活動,爸爸的陪伴會幫助消耗男孩體內多餘的能量,從而減少他們的破壞活動。

  爸爸不一樣的陪伴方式,會讓寶寶對生活有另外一種視角,接觸更多與媽媽在一起不同的事物,這對正在成長中的大腦是極為重要的。大量的信息刺激會促成大腦溝回的生成,大腦表面積越大則寶寶越聰明。

  對女孩來說,來自爸爸的獨特的愛是奠定她一生中對異性看法的基礎。

  父愛的缺失會讓她缺乏對異性的安全感,以及與異性交往的信心。她或許會表現得過分柔弱,以獲得對方的歡心,或是過分剛強,來支撐自己受傷的心。不管怎麼樣,這幾乎都是以與父親的關係為模板的。

 父愛如山,雖然沒有母親那樣的細膩,但是絕對有山一樣的胸懷!


海參皇


我想大家都知道重要,可是重要到什麼程度,卻也沒有一個定義。

我想說的是父親和母親就是太極八卦圖中的陰和陽,只有相輔相成才能達到平衡,父親就是陽的這一面,他給孩子的更多的是體魄的強健,陽光積極的心態,遇事不慌的能力,更多的是孩子心中的定海神針,有了爸爸在孩子自然就會沉穩下來,不會隨波逐流。


momo巴巴


古老的中華文化中孕育了“相夫教子”這樣一個詞彙,並且,這個詞已經根深蒂固地種植在中華子孫的腦海裡。很多父母都認為父親的職責便是賺錢養家,而母親的職責就是照顧家裡人的生活起居和孩子的成長。但是這種說法其實忽視了父親對孩子作用。

讓父親參與孩子的教育,孩子便會不僅僅依賴母親還會關注父親,男孩子還會在父親身上去尋找一些男性該有的特質。若是父親長期不在孩子身邊,孩子的性格中或許會缺少堅強、獨立的成分。

美國著名的婚姻與子女教育專家指出,與母親相比較而言,父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不會把孩子的教育重心放在細枝末節上,爸爸們會讓孩子在一定的範圍內自由成長。這種“大框架”式的教育方式或者是說“自由式”的教育方式,會迫使孩子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訓練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技巧。由此,孩子的意志品質以及面對困難的能力就會得到充分鍛鍊。

其實,爸爸對孩子的影響不僅僅侷限在智力方面,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性格和情感的形成與發展也都會受到父親的影響。有研究表示,如果爸爸們很少與孩子進行接觸,孩子的身高和體重發育速度會變慢一些,肢體平衡能力也會相對較差。

另外,對於那些缺乏父愛的孩子來講,很容易產生焦慮情緒,孩子也很容易變得怯懦,而且自尊心也不夠強大,情感的自控能力也是比較差的,專家把這一系列的現象稱為“缺少父愛綜合徵”。

既然父親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起到這麼重要的作用,那媽媽們不妨邀請孩子的爸爸參與到教育中來,讓其把男性特有的獨立、果斷、勇敢、堅強等好的特質傳遞給孩子,讓孩子在性格上更加堅強勇敢,同時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親的溫暖。


壹父母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親

一棵樹要想長得健康高大,就必須從左右兩邊的樹根中同時取得養分。養育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但人們往往充分重視了母親在家中的角色,而忽略了父親。其實,父親對於孩子的成長,有著同樣的重要性。

在家庭中,父親應該象徵著一種雄性力量,雄壯、威武、勇敢、進取。他應該是嚴格的、權威的,一方面,他要扮演督促、懲戒孩子的角色;一方面,他也是勤奮、忠誠的榜樣。而父親對於愛的表達,也有自己獨特的方式。這些都會讓孩子獲得從母親那裡得不到的力量。

父親在家庭中的位置

讓孩子安心的家庭核心 在傳統的角色定位中,父親一直是被視作家庭的支柱的,他的言行舉止對子女有著很大的影響力。

建立起家庭的規則和秩序 母親給予孩子的,多是溫暖的、感性和有創造性的東西,而父親的教導,則往往體現在某些規定或行為準則上。只有爸爸和媽媽的分工明確,孩子才能找到平衡點。一般父母應該先跟孩子溝通協商,提前定下孩子們要遵守的家庭規則。如果孩子違反了,則可以由爸爸採取相應的懲罰措施。

帶孩子出席大人的場合 父親和孩子間的交流一般會少於母親,這就需要父親去創造一些與孩子相處的機會。比如,帶孩子參加自己的社交活動與工作場合,將爸爸社會人的一面展現給孩子看。讓孩子親眼看到自己的父親在做什麼、取得了什麼成就,這樣一來,孩子們很自然地認為自己的父親是最出色的人,既建立起了孩子的自信,又增進了彼此的感情。除此之外,大人展示的社會生活,也會成為孩子學習的動力。

給媽媽們一個發展的空間 女人往往會因為生了孩子就放棄了工作,這是“養育孩子是女 人的事”的想法在作怪。男人身為父親,在養育孩子方面也有自己的一份不可代替的職責,要幫助妻子做好母親的角色,要保障妻子的私人生活,讓妻子在生活空間內得到滿足。

《時尚育兒》雜誌,為孕、0~3歲家庭提供權威育兒、生活消費指南,點擊右上角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