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自己人工繁殖魚苗,怎麼操作?

農家阿杰


在自然條件下,不能在靜水中產卵。可使用自制容器孵化

方法/步驟

1/5

1、準備好容器,首先消毒,容器需配備進水系統跟出水系統。進水系統水源要穩定,切勿出現水源時大時小無法控制的情況,出水系統要防止魚苗孵化後逃逸。如下圖,紅框標誌處為進水跟出水

2/5

2、水源、容器解決後準備孵化過程。水加入如圖所示,水源問題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水不能太急,負責會衝到魚卵。按圖中水管跟水缸大致比例即可

3/5

3、放入準備好的魚卵前,需查閱魚卵孵化的環境資料好設定孵化環境預計孵化週期。過程需自己認真處理不可馬虎,畢竟魚苗脆弱,一不小心就會造成成缸成片的死亡。

4/5

4、孵化話餵養。魚卵可使用蛋黃餵養。把蛋整個蒸熟,蛋白不要,蛋黃放碗里加水後用手弄成蛋黃湯,導入孵化魚缸內即可,不可過多,間斷性餵食。

5/5

魚苗長大一點後可更改餵養的材料,比如說大糞,搗允的稀飯!


豬巴巴


魚苗繁殖非常賺錢,一個小型孵化場選好孵化品種半年賺個幾十萬很簡單。但是很辛苦孵化期間經常一 天只睡兩、三個小時得極限體力勞動和技術相結合才能做好魚苗孵化。因為魚苗孵化時間非常短,只有短短的兩三個月時間可以說是分秒必爭。我自己做過四大家魚的繁殖,大學室友家有魚苗繁殖場一直在做魚苗孵化,就講講魚苗孵化的操作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大口鯰魚苗

題主準備自己繁殖魚苗,看你準備繁殖什麼品種的魚苗,不同的品種需要的繁殖場地要求不一樣。一般來說雖然黑魚、斑點叉尾回等一些品種可以自己產卵,但大部分品種的魚苗孵化以及想要大規模量產還需要人工催產。

魚苗繁殖場基礎建設要有以下幾項必備的基礎設施;

環道

環道出水用紗網做的出水口

環道是用來孵化受精卵的,一般都是橢圓形的,也有長方形的,利用環道水流帶了充足的溶氧孵化受精魚卵。

催產池

催產池是用來給繁殖魚苗的親本打針催產和產卵的產地,一般是水泥圓形池,水深1.5米至2米。

親本池和蓄水池

親本池是用來培育繁殖魚苗所用親本池塘,不宜太大以2畝到3畝為宜,利於親本的培育。蓄水池主要是用來過濾進水防止野雜魚進入孵化基地吃魚卵、魚苗和給孵化場提供充分的水量保證孵化。

具體孵化流程如下;

一、選好繁殖用的親本打針催產人工助產

從親本池(繁殖魚苗用的母魚和雄魚叫親本)把用來繁殖魚苗的親本捕撈上來備用,捕撈網要選擇材質比較柔軟網片,減少對親本的損傷。 把選好的親本母魚挑選出來打催產針,打好催產針後就把母魚和雄魚放入催產池中,一般3到4個小時親本就會交尾產卵,這時候要控制好催產池的流水,可以刺激母魚產卵。

在交尾產卵的泥鰍

二、把受精卵放入環道孵化、刷環道

把受精卵收集好放入孵化環道里,利用環道流水給受精卵提供充足的溶氧讓受精卵“破膜孵化”。受精卵破膜孵化刷環道是魚苗孵化中最辛苦讓人頭疼的一件事,受精卵破膜出來的時間不一致一般同一批受精卵全部破膜出來在1-2天。

受精卵破膜出來的時候卵黃苗和卵膜分離,大量的卵膜會黏附在出水口的紗網上,為了防止卵膜堵塞出水口引起缺氧,必須不定時的刷洗紗網上的卵膜保證環道進出水口排水通暢。


刷洗環道

實際孵化中刷洗環道要每天24小時不間斷得刷洗,脫膜高峰期一般十幾分鍾刷洗一道,孵化場由於搶時間和人手都不會非常多晚上還得熬夜刷環,孵化繁殖最怕得就是刷環。我曾經刷環道刷到想吐,有一次熬夜刷環道了太累了,第二天給魚苗打針催產,本來是給母魚打針的催產針打給雄魚了 ,結果報廢一批魚損失上萬。

三、魚苗暫養

魚苗的卵黃消失前魚苗是依靠卵黃裡的營養生長,等卵黃完全消失過後就需要人工投餵。等卵黃苗的卵黃完全消失有遊動能力了就把魚苗轉到暫養水泥池用網箱暫養,這時候一般投餵雞蛋的蛋黃,用紗布包裹蛋黃在暫養魚苗的網箱反覆揉搓使蛋黃分佈均勻利於魚苗攝食。暫養一個5到7天魚苗就基本可以作為魚苗水花放入池塘養殖了。

魚苗暫養網箱


水產壹線小楊


題主你好

青魚主要採食底棲動物,也可採食昆蟲幼體以及幼蝦。幼魚階段主要採食浮游動物,當體長達到15cm左右時才開始採食小螺獅,成魚主要採食軟體動物、水生昆蟲幼蟲以及底棲性的蝦。在黑龍江省通常需要養殖6~7年能夠達到性成熟,個體重量能夠達到6~7kg,懷卵量為30萬~70萬粒。

 

 

2養殖準備池塘消毒。池塘採取幹法清塘,即均勻撒佈生石灰,每畝(667m2)用100~150kg,經過5~7d使用清水沖掉生石灰,並確保完全排到塘外,然後將新水注入到池內,再用溴氯海因(主要由1-溴-3氯-5,5-二甲基乙內酰脲和溴氯海因組成,規格為24%)進行第二次清塘,每畝用量為100g,能夠將野雜魚、寄生蟲以及病原菌等有害物迅速徹底殺滅。培育生物餌料。通常在放養魚種前7~10d,且水位保持在60~80cm,向池中投入腐熟發酵的畜禽糞肥,但要注意必須經過1%~2%的生石灰進行消毒,每畝大約使用300kg;經過2~3d再投入氨基酸肥水膏(主要是由活性氨基酸、活菌、海洋生物提取液等組成),每畝使用1kg,用於培育浮游生物,入橈足類、枝角類、輪蟲等,從而為魚種供給充足的生物餌料。在魚種養殖過程中,要注意每間隔大約10天則追施氨基酸肥水膏1次,但每畝用量為0.5~1kg,從而滿足浮游生物的營養需要,促使其加速繁殖,並保持高密度。投放鮮活餌料。每年清明節前後,可將活螺螄投入到池內,每畝300kg左右,此時溫度比較適宜,能夠在池內自然繁殖;到8月份要再進行1次補投,每畝投入200kg即可。

 

 

3苗種培育苗種選擇。根據青魚苗種的活動情況、體色、體質強弱以及出塘規格大小來判斷品質是否優良,要選擇搶食能力強,行動迅速,規格整齊,體色鮮豔且富有光澤,即使受驚也能夠快速潛到水底。通常需要對苗群採取抽樣檢查,即將苗種放入白瓷盆中觀察,如果鰭條完整,跳動活躍,身體肥壯,不存在任何異常現象則可選擇。苗種培育。魚苗階段,一般在水花出膜3~5d後進行投放,放養密度是每畝8萬~10萬尾。投放後的最初10天主要投餵豆漿,通常前5天每畝投餵量為2kg,後5天每畝投餵量為3kg。超過10d則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增加,每天投餵2次,注意全池均勻潑灑。每間隔5~7d需要注入15~20cm深的新水,從而在夏花出池時池水深度達到130~150cm。要結合培育池的水質,適時適量進行追肥。魚苗一般需要大約25d即可培育呈夏花魚種,此時則要進行分池,並在出池前共經過2~3次密集鍛鍊。

 

魚種階段,食性開始慢慢分化,能夠攝食小螺類。一般選擇在夏至之前進行放養,且池塘水深適宜為150~200cm,每畝為5000~7000尾。在投餵馴化時,可先投餵少量的精料將青魚引到食臺,接著投餵粒徑較小的全價人工配合飼料,每天2次,每萬尾每次大約共投餵2~3kg。一般每天在8時和14時在食臺進行投餵,每次投餵量控制在90min以內吃完即可,並根據生長階段不同投餵相應的新鮮優質餌料。定期注入新水,保持施肥量適宜,且溶氧量較高。

 

每天分別在早晚各進行1次巡塘,並對魚群進行仔細觀察,如果發現病害要立即採取治療。魚種放養。魚種最好在每年2月底前後完成放養,這是由於此時水溫先對較低,魚鱗片比較緊密,在進行拉網、搬運過程中其不容易損傷體表。一般選擇放養尾重達到1kg的二齡青魚種,飼養密度是每畝200~250

 

在飼料的選擇上可以採用青魚專用飼料,這種飼料的蛋白質一般比其他飼料多35%,粒徑在4毫米,長度適宜為粒徑的1.5~2倍

我的回答到這裡就結束了 希望能幫助到您

 





長白山山野優優


為了做到讓魚塘乾淨清潔,讓魚苗健康成長,在投放魚苗前的清淤排水工作十分重要。水源要好,保證進排水不受阻礙,這取決於魚塘建設階段對魚塘面積的規劃是否與魚苗養殖數量相符,需要合理規劃。在放苗的前10天,要用生石灰清塘,用量要根據魚塘面積及水深情況去計算。清塘完成的次日要用釘耙清理底泥,殺死蟲卵及有害菌。清塘一天到兩天後便可進水,進水時要用40目篩絹進行篩濾避免野雜魚及卵混入。進水水位要結合魚塘大小與深度去計算,不可過多過少,如果水位過淺,底泥較厚,水位回升速度不快,魚苗會因水溫不足而死去或成為僵苗,如果水位較深便會阻礙浮游生物繁殖[1]。魚苗下塘前5天投放基肥,要用5250kg/hm2~6750kg/hm2單位的腐熟糞肥,避免水中底層缺氧或是毒害成分含量偏高的問題,同時要翻動淤泥使輪蟲的休眠卵上浮,能夠培育魚苗的適口餌料,輪蟲數量應達到10000/升上下。如果每毫升水中有10個左右的小白點那麼每升水就有約10000個輪蟲。但如果出現了大量枝角類、撓足類與紅蟲等,就要用0.3ppm到0.4ppm的90%晶體敵百蟲消除,避免影響輪蟲存活,如輪蟲不足導致綠藻過多,魚苗下塘易得氣泡病,所以應注新水以改善水質,之後再將魚苗下塘!

1、繁殖前提前準備兩個較大的泡沫箱,放置於陽臺或其它能夠接收到陽光照射的地方,裝上水曝曬,目的是讓其生滿青苔,泡沫箱生綠苔的速度最快,青苔對於魚苗有兩大益處:A、吸收分解殘餌、魚便,降解亞硝酸、氨、硫化氫等有害物質,個人感覺其淨化水體的功效優於硝化細菌。B、青苔環境會衍生很多營養豐富的微生物,是幼苗的天然優質餌料。

2、預先買好脫殼豐年蝦卵及幼苗小顆粒飼料,置於冰箱冷藏保鮮。

3、預備塑料絲製作的密網,魚卵著床用。

4、人工受精

人工受精的孵化率約90%左右,優於自然受精。見公魚追逐母魚時,將公母種魚另外撈出放進盛滿水的產卵用大臉盆(一般一公或兩公配一母),兩手分抓公母種魚,肛門口相對,輕輕擠壓腹部,見母魚的卵及公魚精蟲排出時用手輕輕攪動水面,可提高受精率並避免魚卵成團,使魚卵均勻分佈於絲網上。人工受精時須注意:A、手法要輕柔,避免用力過大傷及種魚,只要種魚有蟲、卵,只需輕輕擠壓即可排出。B、不斷變換位置,避免魚卵成團堆積,使受精卵均勻佈滿絲網。C、受精完畢,母魚最好單獨靜養,先不要回原缸,以免其它公魚再度追逐。D、產卵臉盆的水廢棄,將盛滿魚卵的絲網放置於陽臺生有綠苔的泡沫箱中,接受陽光照射,溫度較低的北方地區需使用加熱棒,溫度設定在22°-26°之間。

5、挑卵

因為有些魚卵沒有受精,會很快發黴腐爛,需要另外撿出扔掉,以免魚苗出生後感染黴菌死亡。挑卵時間在隔天進行(如:星期一受精,則星期三就是挑卵時間),有受精的魚卵透明,中間有黑點,未受精的魚卵顏色乳白,周圍有黴狀物,魚卵因發黴而變大,可用吸管或鑷子將未受精的敗卵取出,完工後將浸泡魚卵的原水倒掉(內有黴菌),換上另一泡沫箱的淨水即可,等待魚苗破殼。

6、餵養

在魚卵受精之後,就要準備餵養的開口飼料。蛋黃水最易壞水,切勿使用!魚苗常因餵養蛋黃水導致水質惡化而大批死亡,而且蛋黃末會沉底,換水非常麻煩!

春夏是水產養殖的放苗高峰期,養殖戶要注意以下幾點,保證苗種下塘成活率。

晴天下塘。最好選擇在連續晴天的上午下塘,此時魚苗適應最快,成活率也最高。

壯苗下塘。下塘前,選擇體質健壯、規格整齊、流動活潑的良種魚苗下塘,方可提高成活率。

安全下塘。魚苗下塘前必須嚴格檢查清塘藥物是否已經徹底失效,要先試放幾十尾魚苗入塘內的網箱,觀察一晝夜,看魚苗活動,浮頭情況有無異常,如出現焦燥不安、浮頭掙扎、四處串游現象,說明清塘藥物還有殘留,應待其藥效完全消失後方可放苗。

“無害”下塘。由於魚苗較小,抵抗敵害生物的侵害能力較弱。魚苗下塘前,必須用密眼網對全塘拉網1~2次,將塘中的有害昆蟲、蛙卵、蝌蚪和野生雜魚等可能危害魚苗的生物清除,確保下塘魚苗的安全。

適時下塘。過早魚苗太弱,生命力較差,此時下塘的成活率不高。反之,過遲魚苗由於卵黃囊已被吸收完,體質變差,容易死亡。應在魚苗孵出4~5天,能自由遊動、攝食食物時及時下塘,這是最佳時機。

開食下塘。放苗的頭天下午每萬尾魚苗投餵2只熟蛋黃,用紗布包裹,捏碎,洗成蛋黃汁餵魚。當天上午再喂一餐,蛋黃增至4個,中午即可出苗下塘。

同批下塘。每次下塘的魚苗,必須是同批培育的同一品種的魚苗,嚴禁將規格大小不同的、品種不同的魚苗混雜投放,否則會嚴重影響魚苗成活率。

調溫下塘。對從外地運來的魚苗,尤其是尼龍袋充氧運來的魚苗,由於袋中水溫與池塘水溫相關較大,可將尼龍袋先敞開袋口,把袋放入池塘,並適當放些塘水,數十分鐘後,待袋內外溫度基本一致時才能放苗入池。

發塘技術

魚苗培育,也稱“發塘”。它是指把魚苗經20天~25天飼養,長到了3釐米左右,稱為“夏花”。魚苗培育的成敗直接影響到經濟效益,但在生產中魚苗發塘率一直很不穩定,經過多年的實踐和總結,現將主要原因及解決辦法總結如下,供大家參考:

影響發塘率的原因

1.魚苗數量與運輸成活率是影響發塘的原因之一。有些育苗單位為貪圖利益,故意剋扣魚苗數量,也有的是抽樣估計數量不足,很少有達到100%,有的還不到70%,所以這種本來數量不準的魚苗即使其它措施十分完善,也難以滿足下塘數而影響發塘率。另外,由於魚苗經長途運輸,而不注意途中換水等措施,造成下塘後魚苗發塘率下降。

2.魚苗質量問題。一是買到劣質苗;二是拿過時的老苗,這兩種苗發塘率都很低。

3.放養方法不當是影響發塘率的關鍵。魚苗長途運輸大多采用尼龍袋衝氧和汽車運輸,而尼龍袋裡的水環境會隨著密封后時間的逐漸延長而變化。首先是溫度,密封裝箱後外界的干擾很小,而袋裡的溫度因魚類的代謝物分解和魚類呼吸,溫度不但沒有下降反而有少許增高。這種情況一般在運輸途中不會引起死亡,但是到達目的地後,當地漁塘裡的水環境與魚苗運輸用水的水質有很大差別,因此如放養不當就易因水環境突變使魚下塘成活率下降,甚至大批死亡,死亡時又因魚苗個體較小很難當時發現。放養時未試水,池水毒性未消失也是造成發塘率低下的原因,另外遇大風天氣,放養地點不當,如在漁池下風處放養,魚苗易被風浪聚在堤岸邊水面,體質稍差的魚苗很難頂水游泳,有許多魚苗因風浪太大而擱淺死亡。

4.魚苗下塘時敵害生物影響發塘率。魚苗下塘後往往因施肥時間不當而使大型橈足類提前大量繁殖,還有龍蝨幼蟲和松藻蟲等,它們可直接危害魚苗或吞食魚苗;另外青蛙蝌蚪不但可直接吞食魚苗,還與魚苗爭食爭氧;再一種是在生產實踐中我們發現有少數漁塘由於清塘措施不到位,魚苗下塘時還有許多青苔,魚苗一旦進入就很難逃脫。

5.天然適口餌料不足。魚苗孵出3天后,內源營養基本消失,開始攝食外界人工培育的適口天然餌料———輪蟲,所以,魚苗下塘時育苗池中都應有充足的適口天然餌料,否則魚苗就會在短時間內消瘦死亡。

解決的辦法

1.選擇誠實守信的場家買苗,買苗時要多次打樣以縮小誤差值,保證拿苗數量,途中運輸要加強管理,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如遠距離運輸,裝袋時每袋可溶入青黴素40萬單位,以抑制袋裡的魚苗耗氧和代謝,確保運輸成活率。

2.選擇魚苗孵出4天~5天后,魚票充氣游泳能力強,規格整齊優質魚種放養。

3.魚苗下塘前要檢查清塘藥物的毒性是否完全消失。

檢查方法:(1)將幾十尾苗放入池塘內網箱中半天到一天,觀察魚苗活動是否正常;

(2)測驗池水酸鹼度,用生石灰清塘將酸鹼度降到9以下時,說明毒性已消失;

(3)觀察池中有無水蚤,有則表示毒性消失。

4.魚苗下塘前用密眼網拉空塘1次~2次,看是否有野雜魚、蛙卵、水生昆蟲等敵害混入,若發現野魚或敵害生物,須重新清塘,如發現大型蚤類或蚌殼蟲,可用晶體敵百蟲0.3ppm全池潑灑,然後畝施3.5公斤~4.5公斤尿素肥水,魚苗下塘時,魚體用青黴素10萬單位/萬尾消毒。

5.下塘時溫差不超過5℃。放養時應先把袋子放水池中10分鐘後等溫度相近再打開,打開後先灌少量池水進袋,然後抓緊袋口晃幾下,使池水與袋裡的水充分混合,約10分鐘後再貼著水面倒入網箱,下塘前每10萬尾魚苗喂一個熟雞蛋黃漿。放養時要先在發塘的上風頭離池邊1米處貼著水面讓魚徐徐游出。切忌懸空倒魚。

6.按池塘中天然適口餌料的生長規律與魚苗生長髮育中食性轉化相適應的原則,及時培育水質,確保輪蟲高峰期魚苗下塘,魚苗下塘後投餌施肥,調節水質等管理措施也要緊緊跟上,在生產過程中一般大家都比較重視管理,這裡就不一一介紹。

開口餌料

為了保證魚苗的存活率,在養殖初期往往需要供給適口、豐富、營養完全的開口餌料。在苗種培育過程中較為常用的幾種開口餌料為蛋黃、豆漿、輪蟲、藻類和水產微生態製劑。

輪蟲

輪蟲的大小為166μm* 230μm,適口性較好,粗蛋白含量最高,粗脂肪含量僅次於蛋黃,而且含有大量魚苗所必需的不飽和脂肪酸,營養價值較高。游泳速度低於0.02cm/s,在水層中分佈較為均勻。輪蟲可以在育苗水體中生長繁殖,不僅保持了其營養素的穩定,而且對育苗水質的汙染微乎其微。另外,輪蟲培育方法的研究非常豐富,培育技術比較成熟,可以保證輪蟲有充足的來源,因此輪蟲是解決魚苗開口餌料、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魚苗成活率和質量的有效途徑。

藻類

藻類個體比輪蟲小,適合在魚苗開口初期作為開口餌料使用。隨魚苗的生長,口裂變寬,輪蟲則成為其最適合的餌料。兩者是可以互補的。

蛋黃

蛋黃是一種常用的魚苗開口餌料,生產中可將蛋黃經80目篩絹過濾,使蛋黃顆粒變小,使其在水中呈霧狀均勻分佈,可使懸浮時間保持在1h左右,如果控制投餌量在適當的範圍內,蛋黃可以較好地被魚苗攝食。但需要注意的是,此種餌料易沉降、散失,入水後易造成水質敗壞,致使魚苗生長慢,存活率低。

豆漿

豆漿富含蛋白質,能滿足魚苗的營養需要,但是豆漿營養價值低、不易消化、吸收率低,易在水中形成懸浮物,影響溶氧,且易發酵,因此大部分豆漿主要起到肥水作用,促使水體中浮游生物的快速繁殖生長,間接為魚苗提供餌料。

水產製劑

水產微生態製劑個體小,無毒副作用、無汙染和殘留,能有效改善養殖生態環境,提高免疫能力,抑制病原微生物,可大幅度提高魚苗生長速度和成活率。如光合細菌是一種營養豐富、營養價值高的細菌,菌體含有豐富的氨基酸、葉酸、B族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B12和生物素含量較高,還有生理活性物質輔酶Q。體積為小球藻的1/20,剛孵化不久的仔魚、幼蝦、貝類等消化系統中各器官尚未完全分化時,光合細菌可通過鰓吸入仔魚體內,使仔魚在卵黃囊尚未被完全吸收的同時,即可從外界攝取餌料,以彌補內源性營養的不足。

越冬措施

加強越冬防寒管理和防病工作,是提高冬季魚苗成活率和來年養魚效益的關鍵。主要有以下五點:

疾病防治

在魚類停食前30天左右,對計劃越冬的魚類進行全面檢查,通過越冬前的強化培育,提高魚類抗寒抗病能力。餌料要營養全面且豐富,能量蛋白比要高於飼養期,並適當增加維生素C等。在餌料中還要添加適量的甜菜鹼、氯化膽鹼等,可促進魚類肝臟的脂肪代謝,對防止脂肪肝的形成有明顯效果。

增加溶氧

水體缺氧也是造成池塘魚類越冬死亡的一個主要原因,要保持越冬池塘水體中浮游植物數量和水體中溶解氧相對穩定,並增加水層光照,控制浮游植物,防止有機質過高,提高溶氧量。

低溫預防

越冬池塘水體出現低溫是造成越冬期大批死魚的一個主要原因。因為養殖魚類長期在低於0.5℃的水溫下難以存活,而引自溫暖地區和高密度飼養的魚類更不耐低溫,因此,在魚類的越冬管理中要儘可能控制並減少低溫的出現,特別要防止機械攪水造成水溫劇降,不要使底層水溫降至2℃以下。

池水處理

我省的精養池塘一般採用高產量、高密度的生產方式,餌料投餵量大,水源相對不足,許多池塘有機質超標。封冰前對池水進行處理,可有效降低池水中有機質的含量,減少有機耗氧量,消除致病菌和有毒有害物質的危害。在魚類停食後,根據當地氣候,可以在封冰前一週左右進行封冰前的池水處理,如採用含氯消毒劑全池潑灑等方法。

魚病預防

魚類越冬期長時間不攝食,體質非常虛弱。融冰後隨著水溫的上升,水體中各種病原菌或其孢子、卵、幼蟲逐漸發育,大量繁衍,使魚體易受病原菌的侵襲,豎鱗病、水黴病、白雲病等極易流行,造成魚類的大量死亡。為減少損失,融冰後要積極採取措施,預防魚病的發生和流行。[1]

魚苗質量鑑定技巧

當前市面上銷售的魚苗大都是人工繁殖,由於受魚卵質量和孵化環境影響,魚苗體質有差異,直接影響後期成活和生長髮育。因此,養殖戶在購買時,可根據魚苗的外觀、游泳能力、反應能力等來區別優劣:

外觀

優質魚苗規格整齊,群體體色一致;魚體清潔有光澤,略帶微黃色或稍紅;身體茁壯,光滑不拖泥。劣質魚苗規格參差不齊,群體色素不一,為“花色苗”,或有白色死苗;魚體體色黯淡,偏瘦且沾有汙泥。

游泳能力

攪動裝魚的容器,使之產生漩渦,或是用風吹向水面,可發現優質魚苗能沿邊緣逆水或逆風遊動,而劣質魚苗會捲入漩渦,隨波逐流。

反應能力

用物體插入盛魚的容器中,優質魚苗受驚擾後會迅速奔遊散開,劣質魚苗則反應遲鈍。另外,也可倒掉盆中的水進行觀察,優質魚苗會強烈掙扎,彈跳有力,頭尾能曲折成圈狀,劣質魚苗則貼在盆底,無力掙扎,僅頭尾顫抖。

除此以外,還有幾種需要注意的魚苗不可購買,即雜色苗、“鬍子”苗、“困花”苗和畸形苗。其中,雜色苗是老嫩魚苗混雜的魚苗,“鬍子”苗是已發育到適合階段未能出售的魚苗,“困花”苗指魚苗胸鰭出現,但膘還尚未充氣,不能上下自由游泳和吞食,畸形苗是生長髮育中出現畸形。

這些都是注意事項,大家可以做參考!




鄉村張福旺


首先要清楚,你繁殖魚苗是自己養殖用呢,還是要出售呢。出售魚苗是需要辦理水產苗種生產經營許可。


其次,需要繁殖的魚的品種是什麼。目前,常規魚類,比如鰱、鱅、鯉、鯽、草魚等人工繁育技術是較容易掌握的。特種魚類,還有野生魚類等技術較難掌握。就如我們現在做土著魚類的馴養繁育,有很多東西都是要摸索前進的。

就以常規魚類為例,來說說人工繁育魚苗的大致流程。

一是親魚培育。為了保證魚苗質量,用來繁育的親魚是要作選擇培育的。這也是農業發展必然。比如鯉魚,我們會提前確定種魚,並且會花2-3年的時間去培育,初期可能投餵精飼料,後期就用質量好的玉米、螺肉等投餵。

二是做好繁育準備。比如:培養池要徹底清除敵害,並做好施肥工作,保證魚苗孵出時有充足的天然餌料,這一點至關重要。準備好催產藥物、催產池、孵化池等。催產池要保證有流水刺激,保證有供氧保障。我們常用水葫蘆作為受精卵附著物,就要好適合及充足的水葫蘆。提前挑選好親魚,一般雌雄比為1:2-3左右。

三是把握好繁育時機。通常,我們不會經常拉網檢查親魚,因為這會刺激到親魚,影響繁育。經驗老道的養殖高手都是憑天氣、水溫等直接確定繁育時間。


四是確保繁育操作科學流暢。按照催產藥物的使用說明,提前計算並配製好催產藥物。一般是按照親魚的體重確定的。注射藥物時要快速輕柔,避免親魚受傷。

五是保證親魚產卵的環境。一般藥物起效時間為12-24小時。這個時候,親魚需要安靜的產卵環境。除開撈換水葫蘆、保證供氧、供水時,儘量不要去打擾。只能遠遠觀望。這段時間會很辛苦,通常我們都是熬夜照看。如果稍有不注意,親魚缺氧浮頭了,也就前功盡棄了。附著有受精卵的水葫蘆要及時撈到孵化池,並用竹竿等固定在池塘向陽的一角。

六是注意觀察孵化情況及做好消毒。每天觀察孵化情況。及時清除青蛙、蝌蚪等敵害。定期用亞甲基藍潑灑,預防水黴病。

魚苗孵出後會以天然餌料為食,慢慢可以投餵熟豆漿。需要注意的是,親魚產卵後要及時放回親魚池,並注意消毒,投餵精料抓緊恢復體質體力。


春種夏耕秋收冬藏


好麻煩

繁殖前提前準備兩個較大的泡沫箱,裝上水曝曬,必須曬到青苔,泡沫箱生青苔的速度最快,青苔環境會衍生很多營養豐富的微生物,是幼苗的天然優質餌料。

2、預先買好脫殼豐年蝦卵及幼苗小顆粒飼料,置於冰箱冷藏保鮮。

3、預備塑料絲製作的密網,魚卵著床用。

人工受精

人工受精的孵化率約90%左右,優於自然受精。見公魚追逐母魚時,將公母種魚另外撈出放進盛滿水的產卵用大臉盆(一般一公或兩公配一母),兩手分抓公母種魚,肛門口相對,輕輕擠壓腹部,見母魚的卵及公魚精蟲排出時用手輕輕攪動水面,可提高受精率並避免魚卵成團,使魚卵均勻分佈於絲網上。人工受精時須注意:A、手法要輕柔,避免用力過大傷及種魚,只要種魚有蟲、卵,只需輕輕擠壓即可排出。B、不斷變換位置,避免魚卵成團堆積,使受精卵均勻佈滿絲網。C、受精完畢,母魚最好單獨靜養,先不要回原缸,以免其它公魚再度追逐。D、產卵臉盆的水廢棄,將盛滿魚卵的絲網放置於陽臺生有綠苔的泡沫箱中,接受陽光照射,溫度較低的北方地區需使用加熱棒,溫度設定在22°-26°之間。

因為有些魚卵沒有受精,會很快發黴腐爛,需要另外撿出扔掉,以免魚苗出生後感染黴菌死亡。挑卵時間在隔天進行(如:星期一受精,則星期三就是挑卵時間),有受精的魚卵透明,中間有黑點,未受精的魚卵顏色乳白,周圍有黴狀物,魚卵因發黴而變大,可用吸管或鑷子將未受精的敗卵取出,完工後將浸泡魚卵的原水倒掉(內有黴菌),換上另一泡沫箱的淨水即可,等待魚苗破殼。

在魚卵受精之後,就要準備餵養的開口飼料。蛋黃水最易壞水,切勿使用!魚苗常因餵養蛋黃水導致水質惡化而大批死亡,而且蛋黃末會沉底,換水非常麻煩。我上個月繁殖了約近200條的十二紅魚苗,就是因為餵養蛋黃水,在一夜之間突然全部死亡,


漁家傲麗姐


1、準備好容器,首先消毒,容器需配備進水系統跟出水系統。進水系統水源要穩定,切勿出現水源時大時小無法控制的情況,出水系統要防止魚苗孵化後逃逸。如下圖,紅框標誌處為進水跟出水

2、水源、容器解決後準備孵化過程。水加入如圖所示,水源問題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水不能太急,負責會衝到魚卵。按圖中水管跟水缸大致比例即可

3

/5

3、放入準備好的魚卵前,需查閱魚卵孵化的環境資料好設定孵化環境預計孵化週期。過程需自己認真處理不可馬虎,畢竟魚苗脆弱,一不小心就會造成成缸成片的死亡。

4

/5

4、孵化話餵養。魚卵可使用蛋黃餵養。把蛋整個蒸熟,蛋白不要,蛋黃放碗里加水後用手弄成蛋黃湯,導入孵化魚缸內即可,不可過多,間斷性餵食。

5

/5

魚苗長大一點後可更改餵養的材料,比如說大糞,搗允的稀飯



大諾小堯媽咪


人工繁殖魚苗,這個得看繁殖什麼魚苗。我很耐心的幫你翻看了一些書籍。大致寫了一些方法。你可以參考。

繁殖步驟:1、培育;2、催情;3、授精;4、孵化。

繁殖又分為:人為控制繁殖,自然環境繁殖。

人為繁殖是培育和收穫水生動植物的生產活動。一般包括在人工飼養管理下從苗種養成水產品的全過程。廣義上也可包括水產資源增殖。水產養殖有粗養、精養和高密度精養等方式。粗養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種,完全靠天然餌料養成水產品,如湖泊水庫養魚和淺海養貝等。精養是在較小水體中用投餌、施肥方法養成水產品,如池塘養魚、網箱養魚和圍欄養殖等。高密度精養採用流水、控溫、增氧和投餵優質餌料等方法,在小水體中進行高密度養殖,從而獲得高產,如流水高密度養魚、蝦等。

自然繁殖是在水溫、水流、溶氧、光照、水位變化,以及性引誘和卵的附著物等外界條件制約下進行的。當這些生態條件綜合作用下刺激成熟親魚的感覺器官時,魚即產生衝動,並通過神經纖維傳入中樞神經,刺激下丘腦促使釋放激素,使腦垂體間葉分泌促性腺激素,使卵細胞發生顯著變化。在卵母細胞成熟變化過程中,濾泡膜破裂並進行排卵和產卵;雄魚的精液量顯著增加,並出現性行為。由於池塘內缺乏相應的魚類繁殖生態條件,不能適度地刺激親魚的下丘腦釋放激素,從而不能促使親魚的垂體分泌一定濃度的性腺激素,使親魚自然產卵。因此,人工繁殖的要領就在於將催情劑(如魚的腦下垂體抽提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或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類似物)注入魚體,達到誘導親魚發情、產卵或排精的目的。

更多繁殖方式你可多查閱相關書籍。





LZB農之本


 消毒:(1) 生石灰清塘排水清 塘每667米2用生石灰50 ~ 75千克,帶水(水深1米)清塘用生石灰125 ~ 150千克。帶 水清塘可在池邊及池角挖幾個 小坑,將生石灰放入坑中讓其 吸水化開,不待冷卻即向池中潑灑。

  或者將生石灰放入大木 盆等容器中化開,操作人員穿 防水褲下水,將石灰漿潑灑全 池。  生石灰的毒性消失時間為 7 ~ 10 天。(2) 漂白粉清塘每667 米2水深1米用漂白粉13。

  5千 克,如把池水排至5~ 10釐米 深,每667米2用漂白粉5 ~ 10千克。漂白粉用前應測定有


千千田園生活


首先要有一定數量的魚類親本,青親魚要求從省級以上原良種場引進,或從江河、湖泊、水庫等天然水域中捕撈選育達到性成熟或者寫接近性成熟的個體,從天然水域捕撈流選留的親本,必須在親魚培育池中專持池培育一段時間,到第二年再催產。 注意雌雄個體都要有一定的數量。

在冬春季對親本進行強化培育,在強化培育的過程中,一定要讓卿親本得到較好的生長髮育,使其性腺得到充分的發育,除了投餵營養豐富的餌飼料以外,還要定期進行沖水。

不同的品種,人工催產的技術和孵化要求都不一樣。鯉鯽魚類相對比較簡單,一般採取自然產卵繁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