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板結硬化怎麼辦?

何逢淚眼傾城


在我們農村每家門口,都有一個花壇,花壇裡面一般都種上點蔬菜, 一般種植一些韭菜、黃瓜、蔥和西紅柿,在日常的生活中是十分方便的。但是如果管理不當,土壤就會變得板結。土壤板結以後怎麼辦?

下面山村梅花為大家支招。

如果只是為了解決土壤板結的問題,就可以去找一些細的沙土,根據家裡板結土壤的數量,與沙土的比例按照10:1的比例進行混合,充分的攪拌以後,重新裝撒入到菜園中混合,因為沙子是非常稀疏的,不容易粘連,能起到疏鬆土壤的作用,就會解決土壤板結的問題。


另外還可以到山上去挖一些樹下腐爛的樹葉,在農村地邊上或草叢邊兒玩一些腐爛的草葉,回家用水漚出來,讓他們充分的發酵,然後撈出來,在烈日下暴曬幾天,進行殺菌除蟲,再與菜園中的泥土進行充分的混合,既可以改良土壤的板結,又可以增加土壤的肥效,是個一舉兩得的辦法。

喜歡喝茶葉的朋友,請你把喝過的茶葉不要隨手扔掉,而是把它放在院子的一邊,慢慢的積攢起來。積攢的過程儘量不要捂在一起,避免捂的發黴、腐爛,產生細菌。經過長時間的積攢,把茶葉曬乾,再與泥土混合攪拌,也可以很好的改良土壤的板結,而且可以增加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充分的變廢為寶,是個很好的方法。



雖然改良土壤板結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梅花給大家分享的方法,既改良了土壤的板結,又增加了土壤的肥力,還能有效的利用生活中的廢品,真是一舉多得的好方法,大家不妨在實際生活中加以嘗試。


山村梅花


防治土壤板結的方法:

1、重視優質有機肥的使用。

提高團粒結構的數量需向土壤補充足量的有機質,使用底肥時加大優質有機肥的用量。如粉碎的秸稈、玉米芯、花生殼等,禽畜糞肥中牛羊糞有機質含量高,是改良土壤板結的首選。

2、施用生物菌肥。

由於連年種植,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積累,而有益微生物減少,施用生物菌肥後,可以使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增加,改良土壤。

3、選擇土壤板結改良產品。

選擇腐植酸類土壤調理劑能夠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學和微生物反應,增加土壤的肥力。腐植酸土壤調理劑有利於植物吸收的各種營養元素,治理土壤板結、沙化、鹽鹼化現象。

4、合理使用化學肥料。

土壤之所以板結,導致團粒結構不能形成的原因還有過量的礦質元素,這就是因不合理施肥導致的。因此,對於板結的土壤,底肥應以有機肥為主,化學肥料少施或不施用,中後期追肥以吸收效率高的水溶肥為主。

5、改大水漫灌為滴灌、滲灌。

採用農田節水技術,實現水肥一體化技術管理,可有效減輕土壤鹽漬化,從而減少土壤板結。

6、適度深耕。

運用大型拖拉機進行深松整地,當深松深度達到30釐米以上時,可打破犁底層,改善耕層構造,從而防止土壤板結。 

7、棚內洗鹽法。

多年種植的蔬菜大棚,因連年使用化肥,土壤鹽漬化程度比較高,土壤易於板結。可利用夏季空棚期通過澆大水的方法,將土壤中過多的鹽分進行淋洗,以降低土壤中的鹽離子濃度。

8、曬垡和凍垡。

對土壤進行曬垡和凍垡,可充分利用乾溼交替和凍融交替對土壤結構形成的作用,熟化土壤,防止板結。

9、徹底清除農田殘膜。

在使用後若不能徹底清除殘膜,塑料膠狀物大量殘留在土壤中,不但會形成有毒物質,而且還會破壞土壤結構。

10、調節土壤酸鹼度。

在酸性土壤中施用石灰,對鹼土施用石膏,可改善土壤結構,促使土壤疏鬆,防止表土結殼


孤鴻寄語默蒼離丶


我是世界壽鄉,中國,梅州,蕉嶺,奇異花木場和果園基地的農場主。

土壤板結硬化怎麼辦?

一般情況下,拖致造成帶來土壤板結硬化,基本上都是因為長期使用化肥過量,傳統的教肥和撒施的管理方式,水量不是足化肥無法稀釋溶解轉化到土壤,時間累積下,劣質填充物殘留在土壤,拖致造成帶來土壤板結硬化。

改良土壤不是一時半刻能夠改良過來的,需要一定時間才能夠慢慢改良過來的。在改良土壤之前,用石灰粉或者是草木灰撒在土壤表皮面,然後用挖土機進行深翻敲碎搞伴均勻,進行土壤消毒,以並殺死地下蟲害,繼後用含氮量高的複合肥,稀釋溶解一個星期的時間,淘出劣質填充物,提高利用率和濃度以並純度,混搭家禽毛通過幾個月腐熟成泥漿狀似的有機肥,配比適當水量,用抽水機淋施土壤,再用挖土機搞伴均勻。

種植後改變傳統的教肥和撒施管理方式,採用水肥一體化的管理方式,儘量避免減少使用化肥,多使用有機肥,隔間撒上草木灰,土壤才能夠慢慢改良過來。


上下左右681218


土壤板結,最根本的原因是有機質含量不夠,比如你大量增施有機肥和秸稈還田,板結會好很多,有很多人覺得土壤板結是化肥使用多了,其實原因是化肥用了以後,為了省力,農家肥用的少了,化肥其實就是鹽,把鹽和泥巴混合,不板結才怪呢,因此目前的農業,開始提倡化肥和有機肥結合了。

因此土壤板結,最關鍵的就是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含量,土壤有機質含量多,有益微生物含量也會相應增多,這是個良性循環,所以目前大量推行秸稈還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其次粘土結構的土壤,是容易板結的,這類粘土都可以燒磚,你說粘不粘?像砂質土,是很難板結的,但是砂質土不保水不保肥,也很難長好植物,因此對於粘土,最好的辦法就是大量增施有機肥,比如牛糞、羊糞之類的。

我們種花,有些花友用園土栽種,很容易導致積水悶根,但是加入大量的粗砂、煤渣後,排水性就會好很多,不容易積水,這就是很多盆景或者苗圃基質的混合方法,園土+粗砂,再加一部分腐熟的有機肥,簡單方便,不容易板結,如果再高級一點的盆栽用土,可以用堆肥,也就是用樹葉、青草進行發酵,就類似於腐葉土一樣(你去森林裡,地上踩著軟軟的,那就是腐葉土,絕不會板結),發酵好的堆肥和園土混合,絕對不會板結,現在很多苗圃種花,完全用人工機質,比如腐葉土、發酵的松針、椰糠、泥炭、珍珠岩等,絕對不會板結,因此板結的土壤,需要改良的是土壤的結構。

檢驗土壤結構是不是合理,最簡單方法,就是把基質打溼潤,抓一把使勁握,如果松開以後變成硬的,說明過於黏重,如果松開就是變散了,說明很透氣,還有一點就是把基質裝入花盆,如果澆完水很快從底部流走,說明基質疏鬆透氣,反之過於黏重。


書香庭院的玉痕


土壤板結的表象症狀有兩個,天氣乾旱時土壤龜裂硬的要命,天氣有澇情時土壤積水成為爛泥。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源就是土壤中有機質含量太低,土壤通透性差。但造成土壤板結的因素很多,例如超負荷單一化肥的使用、土壤本身質地、水土流失,長期使用被汙染的地下水灌溉、土壤中塑料製品超量等等,土壤板結對農作生長有很大影響。

化肥過量使用會使土壤酸鹼發生變化,導致土壤中微生物活動能力減弱或者消失。

土壤中的微生物作用很大,可以分解土壤中的秸稈甚至動植物殘留,增加土壤顆粒間的間隙增大土壤透氣性。土壤中的微生物生活環境遭到破壞,土壤問題得不到及時修復,日積月累就會導致土壤發死,農作物活力減弱,導致農作物減產甚至不能生長。

有些土地板結是土壤自身固有的問題,例如土質粘性太大,顆粒緻密,或者因為其它原因耕地上層土壤被破壞,例如水土流失。深層土壤之所以被稱為“死土”,很大因素就是因為土壤缺少太陽照射、土壤中微生物活動能力低、土壤有機質含量低;被汙染的地下水長期灌溉土壤也會改變土壤結構,降低土壤透氣性。

有些地區的地下水淺,水中鹽分較高,長期使用這樣的地下水澆灌土地,容易造成土壤鹽鹼化。鹽鹼化土壤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板結嚴重,當然有些時候土地過度種植卻又不注意土壤保護,沒有及時補充水肥,把好好地土壤種成了“貧瘠地”。歸根結底,土壤板結的主要因素就是土壤中有機質含量低、土壤透氣性差、土壤顆粒出現問題。

針對板結嚴重的土壤,要最大限度減少化肥用量,最大限度使用有機肥。如果想快速改變土壤板結現象,最好的方法就是秸稈還田,如果田地中秸稈有限,可以把別處秸稈粉碎髮酵後運到板結土地中使用。過去老家分地時有一塊兒地是鹽鹼地,家裡老人拉過幾拖拉機的發酵糞肥,甚至煤灰碴都使用過。如果有必要的話還要做好水質檢測,排查問題根源。

敲個黑板:秸稈還田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改良土壤結構,粉碎的秸稈在地裡發酵腐熟之後直接與土壤結合混摻,逐漸增大土壤顆粒間縫隙,有效提高土壤的透氣性;土壤改良不能短期見效,既要注意水土保持,避免水土流失,也要注意旋耕深度,逐漸提高土壤肥力。


海棠小醉


土壤板結硬化怎麼辦?

這是中國耕地都需要面對的情況,長期的施用化肥而忽略了土壤有機質的補充,造成了土壤中有機質的確實、酸化和鹽漬化的情況,最直觀的表現就是板結。

如果只是單純的補充有機質、有機肥的話,可能效果不會很明顯、而且見效十分緩慢。畢竟有機質降低是快速的過程,而增加土壤中有機質含量的過程是比較緩慢的,這是個事實。因此,在土壤板結的前提下,單純的施用有機肥或者農家肥效果是比較差的。



最直接的做法就是使用秸稈腐熟的農家肥,配合休耕或者種植綠肥作物進行還田。增肌不土壤中纖維素、木質素的含量,先改善土壤的團粒結構,再配合施用有機肥或者農家肥的做法,這種方式是比較有效的。現在國家進行秸稈禁燒,對於那些種植豆科作物的地塊來說,將豆科作物的秸稈還田對於土壤板結情況的改善也是比較有利的,但是缺點在豆科作物的秸稈量比較少。建議使用玉米、水稻這類產量高、草谷比大的作物秸稈進行腐熟施用。在配合施用農家肥來改善土壤的團粒結構。



土壤有機質的提升是個長久的過程,妄想通過施用裡幾年得有機肥或者農家肥來改善土壤的性狀是很難的。最重要的是要控制化肥的施用量,化肥的濫用和過量施用才是土壤板結的元兇。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土壤板結主要原因是化肥施的過量了,應該大量施農家肥(有機肥),增加菌肥的施用量,二是休耕,不種植作物,長草,草長三四十公分用打草機打在地裡,然後深翻,一年可連讀四至五次重複進行,三是要排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