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都是渣,為什麼讀者更傾心張無忌,不喜歡韋小寶,原因有三個

作為中國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先生的筆下誕生過很多武俠著作,也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各路英雄人物。《倚天屠龍記》和《鹿鼎記》作為金庸先生十四部小說中的兩部,也是喜愛者無數。張無忌和韋小寶,身邊同樣都是美女環繞,跟每個人都牽扯不清,換做今天的話來說,渣男一個,但是為什麼多數讀者更傾心張無忌,而不喜歡韋小寶呢?

同樣都是渣,為什麼讀者更傾心張無忌,不喜歡韋小寶,原因有三個

第一,兩人的出生不同,心性不同

張無忌雖然年幼時就失去了父母,成了一個孤兒,但是父母皆是江湖上響噹噹的人物。父親張翠山,武當七俠之中排行第五,在七俠中天資聰穎、天賦最高,是張三丰最得意的弟子。母親殷素素,天鷹教紫薇堂堂主,明教四大護法白眉鷹王的女兒。

作為一位根正苗紅的武二代,張無忌骨子裡天生一副俠義心腸。當時的張無忌,還只是一個毛頭小子,武功平平,只為了一句諾言,以弱小之軀送楊不悔前往崑崙山坐忘峰。從蝴蝶谷到崑崙山,遙遙千里,途中九死一生,張無忌還是守信的將她送到了楊逍身邊。

同樣都是渣,為什麼讀者更傾心張無忌,不喜歡韋小寶,原因有三個

在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時,張無忌雖然與明教沒有直接關係,僅僅是母親和外公屬於明教,仍然出手相救,以一己之力,對抗六大門派,幫明教躲過了一場災難。後來為了規勸六大門派歸順朝廷,趙敏及哥哥將各門派人員悉數抓來,關入萬安寺的九層塔中,張無忌又顧念父親的師兄弟和師公,想盡各種辦法和趙敏周旋,解救六大門派於危難之中。不管是對於明教還是六大門派,張無忌都問心無愧。

但是反觀韋小寶,出生於揚州市井家庭,母親韋春花是位風塵女子,韋小寶也不知道是跟誰生下來的私生子。他的出生並非名門正派,而是一個出生青樓的小混混,見慣了市井裡的三教九流,所以他的為人處世根本與俠義沾不上邊。

同樣都是渣,為什麼讀者更傾心張無忌,不喜歡韋小寶,原因有三個

出生的環境,讓韋小寶習慣了滿嘴謊話,各種坑蒙拐騙信手拈來,放在張無忌身上,這是絕對不會存在的,畢竟張無忌是個初見趙敏說話都臉紅的人。

古往今來,人們似乎更喜歡言而有信、品性純良之人,對於那種滿嘴謊話、不務正經之人則是嗤之以鼻,因此喜歡張無忌也是情理之中。

第二,兩人的最終的擇偶結局不同

張無忌的一生遇見了多個紅顏知己:兩小無猜的楊不悔,青春懵懂時期被傷得最深的朱九真,一路走來的貼心解語花小昭,不離不棄的青梅竹馬蛛兒,萬般憐惜的周芷若,還有又愛又恨的趙敏。

同樣都是渣,為什麼讀者更傾心張無忌,不喜歡韋小寶,原因有三個

但是對於楊不悔,張無忌心裡有的只是年幼時的記憶,而蛛兒,最後也明白自己內心喜歡的只是曾今的阿牛哥而已,不再是眼前的張無忌了。至於小昭,張無忌心裡一直是當作妹妹看待。

周芷若與趙敏跟他的愛恨糾結,才是讓他搖擺不定的所在。年少時對周芷若的記憶,以及一路走來周芷若的變化,已經讓張無忌分不清是自己變了,還是那個芷若妹妹變了,最後返歸真心,發現自己內心所愛依然是趙敏。小說的結尾,張無忌也甘願只為趙敏畫一生的眉。

同樣都是渣,為什麼讀者更傾心張無忌,不喜歡韋小寶,原因有三個

雖然韋小寶油嘴滑舌、又沒什麼本事,可是依舊不妨礙他受女子喜歡。見一個愛一個,說的就是韋小寶了,到一個地兒,就娶了一個老婆,直到最後,就有了7個。

他可以同時跟這個說笑,也可以跟另一個打鬧,似乎在他心中,這7個老婆在他心裡的重量是一樣的,孰輕孰重,很難分清。

古代的男人三妻四妾,可是現在的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心裡任憑臆想,最終還是要回歸現實的。用今天的環境看待兩個男主人公,不難發現,張無忌雖然花心,但是至少結局還是很專一的。可是韋小寶的花心,卻自始至終。

同樣都是渣,為什麼讀者更傾心張無忌,不喜歡韋小寶,原因有三個

第三,金庸先生的創作心境不同

《鹿鼎記》作為金庸先生的封筆之作,拋開了一貫的俠義作風,筆下的男主人公韋小寶不再是武功蓋世、俠客柔情,而是最不像英雄的那一個。他油嘴滑舌、投機取巧,不僅武功本事不高,身上還一堆毛病。可是這樣一個人物,卻在金庸先生的筆下活靈活現,最後的結局也很美滿。

同樣都是渣,為什麼讀者更傾心張無忌,不喜歡韋小寶,原因有三個

金庸先生為何創作這樣一個小人物,想必也是有緣由的。在前期的小說《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中,男主角無一例外都是武功蓋世、心懷天下的人物,沒有自私、沒有個人利益,心中裝的都是整個江湖、整個武林。

也許是這類英雄人物寫得多了,作為封筆之作,要換個角色來寫。拋開國家大義,活得更像自我,於是乎,一個更貼近生活的角色油然而生。

金庸先生到了晚年,看淡了世俗人物,提筆一揮,放飛自我,心中靈魂隨著手中的筆而遊走,拋開了世俗纏物,想怎麼寫就如何寫,這大概也是他筆下的韋小寶可以肆意作為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