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一年15000左右,交30年,如果不交,每年花15000買金條,哪個划算?

代軍偉3


樓主你好,社保一年,15,000元左右,交了30年,如果不交,每年花15,000元買金條,哪個划算?這個問題我覺得是沒有任何的可比性。社保一年15,000元,大概指的是100%的一個平均繳費指數,當然交30年的話,至少也可以讓自己獲得一筆豐厚的退休金,這個30年退休下來基本上可以達到全社會的一個平均退休金的標準。

而且退休金是可以領取終身的,所以說,我覺得參保基本養老保險對自己來說才是更重要的。當然你買成黃金,它比起我們銀行的存款來講,具有一定保證通貨膨脹的能力,但是這個黃金的價錢實際上,他其實也並不是說跟著自己我們物價的增長而不斷的增長,他也並不是這樣子的,所以說,真正能夠保證自己養老的重要手段,還是要通過我們的社保來完成。

你可以購買一份社保,在擁有社保的基礎上,自己或許擁有一定的剩餘財富,那麼這個剩餘財富用來購買黃金完全沒有問題,這個是我提倡的,但是如果你購買黃金作為自己的養老,首先黃金在變現的過程中有一定的難度,如果你變現變不好,很有可能它還是一個貶值的狀態,所以說不建議這樣操作,作為自己養老。


社保小達人


說一下我家真實的情況:2010的時候我們這裡房價2500左右,當時老媽有點錢大概幾萬塊吧說給我做首付,剛好當時社保有政策說2010年底前社會人員一次性繳15年費用,退休後可以領退休金,年齡限制是女小於55,男的小於65。我老媽當時還差2個月就滿55歲,我當時剛出來工作,剛好也是管勞資,當時力排眾議主張買養老,房子先緩一緩。

現在看來,當時的決定真的是萬幸。當時一次性交了將近4萬,交完第二個月大概是2010年12月,我媽就滿55歲了開始領退休金,每月900多,到現在2019年,每月退休金已經超2000了,交的那幾萬塊前3年就回本了,現在領的相當於賺國家的了。老人家每月都有退休金,對我們這種農村出來的上班族真是減輕一大負擔,起碼不用擔心老人家老了做不了沒收入,而我上班族收入不算高,每月補貼壓力也大。當時說我們傻的村裡人,現在看我媽每月2000多退休金,羨慕得不得了,沒想到我媽農民一個竟然有退休領,後悔當初沒有一起買。

再說我們這裡房價,五線城市,房價2018之前不瘟不火,漲了幾百塊,我後來買的江景房也才3100不到,2018海南的東北炒房團,恆大碧桂園都來了,房價躥到6000多,精裝要10000多,不過這些都是假象了,我的是自住,跟我沒關係。最後看哪些人接盤了,熱潮之後一地雞毛,天天有房鬧。

個人覺得,如果寬裕的,還是買社保吧,起碼老有所養。買黃金,不如現在直接入股市,去買個低價股一塊多兩塊的,當然要甄選一下公司的發展前景等,拿個3-5年,翻倍問題不大的。


徘徊22588012


交社保30年和買金條30年哪個更划算,沒有數據,怎麼對比?怎麼知道哪個更划算?超老師通過計算,告訴您退休後能拿多少錢?能拿多少年?福利有多少?有了這些數據對比,哪個更划算,就用自己用心中那杆稱去衡量吧!

第一,交社保和買金條,30年後能領多少錢養老?

1.交社保,30年後能領多少養老金?

根據養老金公式可得,要計算退休首月養老金,需要知道以下數據:退休時間(2019年),退休地點(北京市),退休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8847元),退休年齡(60週歲,養老金計發月數139),繳費基數(15000元/年,繳費指數約為1),個人賬戶儲存額本息(180000元)。

則,繳納30年社保退休首月養老金為:

基礎養老金=(8467+8467x1)÷2x1%x30%=2540.1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180000÷139=1295;

合計得出:繳納社保30年,退休當月養老金為3835.1元。

2.買金條,30年後退休能領多少錢?

要知道30年買了多少黃金,得知道歷年黃金的價格,由於時間問題,用的估算一下,假設30年黃金均價180,目前的黃金價格為280,也就是說原來的45萬黃金,30年後漲了1.56倍,也就變成了70萬元

第二,交社保和買金條,退休後能領多少年?

1.交社保的弊端是退休後才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但是養老金還有一個大優勢就是:若您“萬壽無疆”,可以領到“地老天荒”。

也就是說不管您活多大年齡,不管您個人賬戶是否有錢,都可以領到年年漲的養老金(北京市連續16年漲幅超過5%)。

2.買金條換成錢可以支撐多久呢?

按照

交社保的養老金不漲的情況來算,70萬也就只能堅持15年。很多人會說堅持15年,能不能活到75歲還不一定,還是買金條划算。

其實不然,如果養老金每年按5%漲幅來算,退休10年後,交社保領到的養老金已經漲至5949元/月,這麼一算買金條的70萬,頂多堅持10年領養老金。而且10年之內一次病不生,一次意外不發生,誰又能保證呢?

第三,交社保和買金條,有什麼福利區別?

1.醫療報銷是交社保最大的福利;

正常繳納期間可以看門診、住院使用,社區醫院醫保報銷比例高達90%以上,而且因為交社保超過醫療終生報銷的年限(男性25年、女性20年),退休後也可以享受終生醫療報銷買金條看病也得用金條,金條有限,而年齡大了老年病無限,以有限的錢治無限的病,則無底洞何時填滿?

2.交社保期間,生寶寶、發生工傷和失業,都會有補助可以領;

①生育津貼:在北京,不管是女性生一胎還是二胎,滿足產前連續繳納9個月或者產後連續12個月的條件,都可以領取到最低128天生育津貼(難產增加15天,多胞胎每多一胞胎增加15天),根據最低生育報銷繳費基數來計算,每一胎最低可以領到:5557÷30x128=23710元。

②工傷:工傷期間不僅正常領取工資,工傷補助,而且2018年一次性工亡(因工死亡)補助金核為727920元;

第四,超老師有話說:

選擇交社保還是選擇買金條都是自己選擇的路,凡事有利必有弊,明天會發生什麼事交給明天就好!

買金條的利是:錢在手,心不慌;弊端是:金條總有花完的時候;

交社保的利是:養老金年年漲且無年限限制;弊端是:身體不健康,沒能賺回養老金。

歡迎【關注懂社保、懂退休、懂職場的超老師】,一起學習更多職場和社保實操知識。更多【分享】,更多【收穫】!

職說社保


社保一年交15000元,30年交45萬元。每年花15000買黃金,30年同樣花45萬元,從付出的資金金額上來說,兩者是一樣的,但結果顯然並不一樣。


交30年社保,個人養老帳戶上的金額在持續增加,而且退休後可以拿退休工資。隨著國家每年給退休職工漲工資,退休工資將一直處於增長態勢。百年之後,還可以從社保處拿一筆錢,我們地方目前是三萬多。如果長壽的話,不僅上交的45萬元能拿回來,今後還能“賺”上一筆。


但45萬元買黃金就不同了。買黃金最大的短板在於黃金價格可能會出現波動,而且到了退休年齡後,只有靠賣黃金才能維持生活,一切的費用都來自賣黃金。如果到時候黃金價格下跌,當年的投入其實是貶值的。另外,如果生活在高消費的城市,黃金所賣的錢很快就會花光,生活會陷入絕境中。因此,要說划算的話,當然是交社保了。


曹中銘股市觀察


現在馬上實行是65歲退休的政策,如果活到75歲,就只能領十年的退休金,每個月按現在的行情大約領3000元,十年只能領到36萬,硬虧9萬,還不包括這麼多年的利息和通貨膨脹的損失。

而且,社保的錢是等你退休後按月發放,你想一次性領取也不行。

並且,現在國內社保基金都是一堆窟窿,根本填不完,所以政府強制要求企業必須給員工交社保,來確保社保基金能週轉得過來。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發現社保就是個很漂亮的坑,都不想交社保了,也行過不了幾年社保都週轉不過來了,所以交了三十年社保金的人還真有點危險。

如果一年去銀行存定期1.5萬,三十年後的總共可以拿到60多萬。如果去買理財保險,那三十年後收益估計都有幾百萬了。

所以,如果必須得叫社保的,那還是老實去買吧,如果是可以不買社保的,還是把錢拿去買理財保險更合算,實在不行,存銀行都比交社保更合算。


山寨地痞116


這麼說,人有旦夕禍福,也有壽命長短,確定和不確定因素各佔50%,當然誰都想活的更長。

醫保是最划算的,社保我不會買。我是一個比較現實的生意人,掙了錢我一半會存著,一半會及時行樂。

那麼說說社保,計算一下50%確定因素(你活到75歲甚至更高)等我們30歲這一代人老了,退休年齡會延遲到65歲,這個不是沒有可能。人均壽命按75歲計算,你能佔國家10年的便宜。

你支出的:15000×15=22.5萬

不買保險純儲蓄:22.5÷10=1875元(每月)

買保險:每月5500左右(按照通貨膨脹一輩計算),領10年,即55萬左右

看似你花了35年穩賺了30多萬,但對於我們做生意的來說,投資22.5萬,一年才賺1萬多,是沒有趣的,況且只有50%的概率能享受到。

好吧,有些人會說,如果活到85歲呢,那麼你從生意的角度來說,用22.5萬一年賺2萬,按揭個市區繁花地段的公寓老了出租也能回本吧。

本人30,除了醫保其它絕對不會買。


花無邪


你好,社會保險是我們晚年生活的保障,而黃金是我們的風險投資,兩個直接比劃不划算我覺得沒有必要,反而我們應該最好職場上的規劃,社會保險與投資並駕齊驅,更能保障我們的生活。

一,靈活就業人員退休數據分析(繳納社保)

靈活就業人員是指沒有固定的工作、失業或再就業的人員。為了保障這類人的幸福晚年,國家頒佈實施了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政策。靈活就業人員退休年齡為男性滿60週歲,女性滿55週歲。如題主所說,每年繳納社保15000左右,繳納30年,退休金能領多少呢?讓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在大連市,靈活就業人員社保一年繳納15000元左右,檔次在五檔和六檔之間的。假設購買30年社保,在2019年退休,測算一下退休金大約在什麼水平:

  1. 基礎養老金=(全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全部繳費年限×1%

  2.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


經過總體估算,可以看出,假設壽命是80歲的話,投入產出比大約在1:2所有,再加上這20年的增幅,所以說社保的受益讓你至少能獲得雙倍的受益。

二,投資黃金的估算

據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0年裡黃金的回報率超過了485%,但是每年都存15000的黃金的話,未來30年是否能夠有這麼高的收益率,風險比較大。黃金在21世紀初上漲盡頭十足,但是在未來的30年全球經濟是否還是一如既往,誰也不敢保證。按照上述的收益測算,如果在退休後至少是盈利的,在退休後二十年的收益至少是雙倍的。而社會保險由國家保障,所以說,你的收益是穩定的,可預估的。

三,社會保險與投資可以兼得

假如有每年15000元的話,作為職場的HR,我深深的建議你先拿出一半來購買社會保險,先“保底”,把我們退休後的基礎保障打理好,讓自己在退休後有一份收入。剩下的資金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購買黃金,如果在退休後,黃金收益可觀,可以改善我們的晚年生活;如果收益慘淡,那麼我們還有養老金作為支撐,生活不至於窘迫。

綜上所述,作為職場中人,繳納社會保險是國家給我們的福利,不僅僅是金錢的對比,還有終身的醫療待遇等著我們享受。人在晚年的時候,大概率是要生病的,繳納醫療險的話,讓我們在住院的時候多了一份保障,而且還能領著一份退休金。對於投資,我認為是拿出自己的閒置資金,通過每年的累計投資獲取更大的收益。這兩者完全是可以兼得的。


碼字不易,請加我的關注,本人不勝感激。


HR雜談


按說你也是股市觀察人士,不應該問這麼弱智的問題。

說老實話,所謂先進國際投資方式 都是先做好精算,然後賦值到自己設定的交易系統,系統按照指定的參數運行。普通投資者根本無力去理解那些複雜的術語,道理很簡單的:現在的除住房社保、人生意外、大病保險以外的投資方式本質是金融機構低息向你借貸。用的各種欺詐宣傳方式。大部分中國資本市場的交易都是操盤手自控系統的低吸攬存,高息放貸的方式。

這是許多頭條裡鯨魚級傻子始終不願意面對的,他們總認為自己是投資高手。

社保一年15000你不交。 按照頭條許多所謂高端投資者的說法:買各種基金啊,股票啊,外匯啊,指數產品啊。妥妥的10%以上收益。

實際上15000塊在現在中國是找不到超過6%,年年保本付息,複利核算的投資方式。頭條裡說有超過6%的都是天仙級高人,天尊級高人。我等凡人是找不到的。(這些高人的下場無一不是天人五衰,最終破口大罵,因為賠了。)

但是你這15000交給社保統籌,按照目前的法定核算,是有2筆補貼的。

結論:15000塊交社保是虧的,但是是虧的最少的投資方式。年存15000塊在中國,甚至在地球你都找不到一個能超過通貨率,連續保持30年的投資方式。

所以要交中國社保。

至於黃金,家庭配置剩餘資金總額 10%-30%就可以了。黃金的歷史,按10年期核算,年年收益是超過8%的(也就是年8%不是一次實現的,而是在10年某個年份,幾個年份實現的),按1,2,3年核算,收益率低於5%。

黃金相當於家庭風險準備金。

如果真的搞不清楚金融機構是怎麼精算的,直接的方式是看京東小金庫,支付寶餘額寶的計息方式。記得啊,這2個金融機構是標尺,他們的年利率是2.6%-4%,絕不會超過5%。超過5%他們就賠了。

債券基金的釣魚方式是這樣的

1,先高後低:宣傳自己年收益很高,然後等換成七日年化,1-5個月走高,6-12個月走低。也有鎖定年限的,例如存5年,門檻50萬,100萬不等,給你一個協議高息(大部分很難實現),這是釣魚。專掉各種自認為錦鯉的胖頭大傻魚。

2. 利息吞本金的方式:承諾給你很高的利息,然後也確實兌付,當利息支付和你本金相等時,交易系統就開始大幅度拉低收益率。導致你取出來肉疼,只能繼續放著,相當於白用你的錢,借你1萬,還1萬,繼續用你的本金。

3. 股票指數掛鉤的產品:這個相當於投資者給基金管理者發工資獎金。

等等。


這些人的方式其實本質很簡單:承諾給你高息,其實是略高於國有銀行利率,相當於低廉借貸。

至於你的錢 人家用去幹嘛了,你還喊叫為什麼收益跌了。用腦子想想吧


思維旅行


如果算死賬,當然是交社保核算。30年,45萬,到齡後,就能領取社保基金。一年幾萬元,如果身體狀況好,確實能夠多拿不少錢。如果身體狀況不好、壽命較短,就無法比較了。

相反,如果購買黃金,可能沒有那麼多的死賬可算。因為,黃金需要依靠漲價才能算投資成功。但是,不要忘了,購買黃金,至少有這樣兩大好處:一是應對通貨膨脹的能力明顯強得多,而貨幣越發可能產生的通貨膨脹是很難避免的,也就是說,通貨膨脹式漲價也是存在的。今天買的黃金,30年後可能不知價值要翻多少;二是可以不與身體狀況有關,不受壽命長短限制。即便本人不在了,子女也可以繼承。社會保險則沒有這項功能。

所以,總體上還是購買黃金划算。


譚浩俊


黃金應該一直是作為一種風險對沖資產,不太具有長期投資價值吧。是不是最多也就能抵禦下通貨膨脹呀。

除非認為未來有很大級別的系統性風險,比如整個養老體系崩潰,像津巴布韋那樣幣值狂貶。可是這個可能性應該是極少極少的吧。

所以,不太能理解樓主的想法。


雖然我一直是覺得社保是最基礎的配備,是最可靠的保障。

但若是樓主不相信社保,還有很多別的投資品種可以選擇呀,為什麼要選黃金呢?而且即便是真想投資黃金,對普通投資者來說,可能有比金條更好的選擇,比如銀行的紙黃金、投資黃金的基金,這些的交易性都比金條要好很多。

還是那句話,除非您覺得未來風險極大只有實物黃金才安心,那兩說。


黃金最新的價格還不到300一克,而且在這個價位附近震盪很長一段時間了,買黃金的大媽們可能挺悔的吧。


作為一個不太懂的小散,我目前的想法是,儘量買有點了解的品種,比如選股票,儘量選熟悉的公司,能看懂一些的公司,再比如,買基金,就買相對簡單的指數基金,比挑選基金經理要容易。大宗商品、期貨這些,完全不懂的,還真不敢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