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比車釐子便宜很多,人人都吃得起,為何反而連年滯銷?

我是妙女郎


我家就是種植西瓜的,首先談談個人想法,西瓜品種過多,比如常見的麒麟西瓜,黑美人,安農二號,花皮西瓜,西瓜又分為有仔跟無仔西瓜,品種不一樣,有仔西瓜跟無仔西瓜也有區別,所以價格上也有區別。至於西瓜不好銷售,給大家分析下原因有幾點1天氣影響,雨水多,影響西瓜的口感 2品種問題,品種不一樣種出了的西瓜口味存在差異。3銷售問題,農村傳統的西瓜銷售方式都是瓜販去農田裡收購,銷售渠道單一,無法多方面銷售。我家的西瓜現在賣四五毛一斤,西瓜從農村運往大城市成本上漲太多,基本在大城市在外面賣兩三塊一片,在外打工哪裡吃的起西瓜,在農村又賣不出去價格低,所以西瓜很難有價格銷量自然也就不太好。





湖北小哥


看到這個問題,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我來說下我的看法!

車釐子挺貴,但是依然賣得好,西瓜今年很早下來就是8毛錢一斤,現在已經掉到4毛一斤了。買一斤車釐子的錢可以買幾筐西瓜了,而且個人覺得西瓜比車釐子好吃多了,尤其是今年,我們這裡普遍偏旱,西瓜甜度非常高,可以說是我在老家這三年吃過最甜的一年西瓜了,按道理這瓜不非常好賣嗎?又甜又大又好吃,但實際情況讓人心酸,很多農民拉一三輪車西瓜頂著大太陽在路上賣,一上午也賣不出去完,是瓜不好吃嗎?不是!是農民不懂的營銷嗎?也不是!我總結了有一下幾點:

1、西瓜產量太高,一畝地的西瓜隨隨便便可以有5000斤產量。產量高如果價格好,馬上就會有一大堆人來跟風種植,一直把她種到價格好不起來為止。

2、種的人太多,吃的人嘴不夠大,你想啊,就算今年本地種一千畝,剛好夠本地售賣,明年種10000畝,本地如果一人比往年多吃十倍也可以實現買賣平衡,開了個玩笑哈,這條總歸是賣大於買,本地消化不了本地的西瓜,更別說還有外地拉來的了。

3、西瓜季節性太強,我記得去年吃西瓜時候,我才沒吃幾天,再想吃發現,罷園了,以前西瓜貌似沒吃幾天市場上就沒有了,今年西瓜比去年上市早了一點,對農民來說是好現象,說明很多瓜農已經發現了,早點賣可以賣個好價錢,對於咱們吃瓜看戲的人來說其實也是好事,能多吃幾個瓜,畢竟吃半個月和吃一個月西瓜,吃的數量是不一樣的哈。

4、西瓜太馨求,個長的太大了,如果西瓜天生就和甜瓜那麼大,那麼她就有機會走遍大江南北,而不是一生都窩在本地。這幾年農村很普遍的現象就是,很多地方特產的東西可以通過電商飛到千家萬戶,而不是像曾經的老一代前輩似的只能呆在本地的小街道任人宰割,像桃子就是個很典型的例子,以前種桃子的不多,就那還經常會為找不到銷路發愁,現在當地種的桃樹比以前多多了,每到桃子快成熟的時候就會有很多電商提前已經在預售了,不管賣的多少,終歸是讓桃農們多了一條售賣渠道,反過來回到西瓜大姐身上,一個西瓜正常10斤左右,也是很平常的事,咱就先不說重量沒法均衡的問題,就西瓜大姐那圓鼓鼓的肚子,脆弱的翠綠肚皮,一肚子的甜水,快遞彎腰丟她也非粉身碎骨不可,除非發順豐,手對手交接,可是咱眯著眼睛看看人家的快遞費,你一個10斤的西瓜可能運費都要30快了,還不說包裝費,一個10斤的西瓜不賣50就是賠錢了,西瓜大姐就算賣到北京的富人區裡也不能賣5元一斤吧!總結一下,都是肥胖惹的禍!看看人家甜瓜,桃,獼猴桃,連雞蛋那脆弱的小身板現在都有機會全國各地飛一會,唯獨你大西瓜,一副恨鐵不成鋼的大肚囊,讓人看了忍不住仰天長嘆,就放屋裡慢慢吃吧!






河南子牛


西瓜大家比較熟悉,全國各地都有種植的。車釐子好多人都不熟悉,包括林哥也是剛在網上查了一下車釐子是啥。為啥西瓜比車釐子便宜很多呢?林哥分析了以下幾個原因,大家看看對不對。

第一個原因西瓜個頭大 ,西瓜差不多的都有10斤,一個西瓜要好幾個人才能吃完,反而車釐子很小,一個人可以吃好多個車釐子。西瓜是用來解渴的,天越熱吃的越多。車釐子是用來當零食吃的,有事沒事都能吃。像在班上拿起一個車釐子就能偷偷的吃了,西瓜話就沒法偷吃了。

第二個原因西瓜全國各地都有種植,路地西瓜在六月底就開始大量上市。林哥家是沙土地,家裡年年種西瓜,像林哥家現在還在賣西瓜,品質好的價格4.5毛錢。西瓜成熟的比較集中。在看車釐子種植的面積比西瓜要少很多,在產量上一畝西瓜高的在8000-10000斤,車釐子在2000-4000斤,產量比西瓜也要少。

第三個原因西瓜因個頭大,容易裂不容易包裝,運輸的話比較困難。像幹微商的,淘寶,還有直播賣貨的一般不會賣西瓜,怕到顧客手中壞了。一般都是瓜商去農村地裡買了,在賣到附近的鄉鎮和城市。在看車釐子個頭小不容易壞,包裝容易,運輸的話比較容易,好多電商也賣,可以發到各個地方。車釐子比西瓜銷路要好。


西瓜的種植成本比車釐子要少很多,車釐子比西瓜貴也是可以理解的,沒必要糾結這個。

最後總結一下車釐子為啥比西瓜貴,原因就是供大於求了,吃的沒產的多,物以稀為貴。就像今年過年後的蘋果供小於求,價格就很貴。

這就是林哥分析的原因,不對的地方歡迎大家指出。


林場大林哥


西瓜雖然比車釐子便宜,人人吃的起,滯銷的原因:

我們經常聽到哪裡哪裡幾萬斤西瓜滯銷,多少多少西瓜爛在地裡。


我也是農民,感到心痛,一方面是為瓜農心痛,另一方面,是因為為城裡西瓜的價格心痛高。

一邊滯銷,另一邊吃不起。

西瓜滯銷,的原因有:

大面積種植

很多種田大戶,也開始種植西瓜,導致供大於求,批發價格不高,零售價格高,滯銷的情況,就來了。集中上市

早熟西瓜、中晚熟西瓜、大棚西瓜

中晚熟西瓜,集中上市,時間比較集中,容易出現滯銷的情況。


品種單一,口感下降

西瓜品種過於單一,每年都追求高產,種植一個品種,和需求偏,

近年來害蟲的增加,化肥、農藥的用量也增加,西瓜口感就下降。導致西瓜滯銷的原因之一。

信息缺乏,缺少營銷模式

信息缺乏,盲目種植,銷售環節過於單一,失去主動性,可以通過深加工,對西瓜進行銷售,滯銷現象,就會減少很多。


農民二姐進城


西瓜比車釐子便宜很多,人人都吃得起,為何反而連年滯銷?

惠農圈為你答疑解惑!車釐子在市場中賣到了50元一斤,但卻從來不缺少人買,而西瓜5毛錢一斤,和車釐子差距100倍,每個人都能夠買得起,但果農卻會有滯銷的出現,其實這就是最基本的商業原則,那就是受供求關係的影響。

車釐子之所以賣得貴,那是因為它“奇貨可居”,畢竟它是一種外來進口的水果,這樣就意味著運費非常的高,還會產生關稅等。在美國的超市裡,車釐子的價格只有1.28美元,換算成人民幣才不過8-9元每斤,相比之下還不如櫻桃的價格高,而它在漂洋過海之後,來到了我國就變成了50-100元一斤。

當然運費成本是一方面,它的品質高、品牌優勢明顯又是一方面。來到我國的車釐子,都是經過了精挑細選,確保品質的最優,吃起來甘甜,看起來色澤飽滿紅潤。而這樣的水果自然會有很高的溢價空間,再加上品牌化的宣傳,受到大家的認可,很多人以吃車釐子而彰顯自己的中產身份。

不過西瓜就不同了,它的畝產量高達7000斤,在我國的多數地方都可以種植,每年的6月中旬前西瓜的價格都比較高,果農可以賺上不錯的利潤。但從6月下旬開始,西瓜的大量上市,結果市場迎來了滯銷,因此價格才會逐步的降低,就算是大家都買,這些西瓜還是難以在短時間內消化出去,因此滯銷也就不難理解。

想要解決西瓜的滯銷問題,種植的產量少一點就行,說到底還是供求影響了價格!


惠農圈


更多三農資訊,請關注賣柚子的小夥子,誠邀您的關注,共同探討農村知識。

農產品有一個怪圈,價格越低越不好賣,價格越高的產品,反而賣的特別好。就比如去年冬天火爆全網的車釐子一樣,一百多一斤價格,硬是讓人賣斷貨了,而且還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而如今西瓜,桃子,李子大量上市的季節,價格低,味道好,但是就是賣不動,幾毛錢一斤還傳出滯銷的新聞,很多人有疑問,西瓜比車釐子便宜那麼多,人人都能吃得起的東西,為啥反而連會滯銷?



西瓜滯銷的新聞基本上每年都有,就在前不久我們河南開封的西瓜就傳出了滯銷的新聞,批發市場西瓜成災,西瓜三毛一斤無人要,瓜農含淚賣瓜的現象再現。那麼為何價格越低的農產品越容易滯銷呢?

物以稀為貴的道理我們都懂,西瓜價格低主要因為市場根本就不缺。我國作為西瓜種植大國,天南海北基本上任何地方都能種植西瓜,一年四季市場西瓜都不會缺少,任何時候都能吃到的產品,消費者對它已經沒有太大的新鮮感。



另一方面,西瓜種植技術不高,產量還大,保鮮期又比較短,集中上市很容易出現低價滯銷的現象,所以西瓜在我國基本上賣不了太好的價格,即使在冬季西瓜產量稀少的情況下,市場西瓜也不過兩三塊一斤。

反觀車釐子季節性比較強,一年上市的時間就那幾天,錯過了就要等上一年,加上市場炒作,打上進口水果的旗號,又趕上了我國春節水果銷售旺季,價格自然也就水漲船高了,記得去年車釐子最瘋狂的時候,一個哥們囤了一百件的車釐子,硬是賺了十多萬。以上是關於農產品本身的區別,下面說一下銷售方面的差別。



前面說過,我國農產品銷售有一個怪圈。越是便宜廉價的產品,商家超市越是不願意賣,究其原因還是利潤所致。產品價格越低,它的利潤就會越低,加上正常的損耗,基本上很難賺到什麼錢。特別是一些商超和水果店裡,你價格賣的高,人家說你賣的貴,銷量就會受到影響,而你價格賣的低,除掉房租,水電,人工以及正常損耗,基本上很難有多少的利潤。

而價格越高的農產品,你一斤加上幾塊十幾塊,人們對此並沒有多大的在意。因為本來市場賣的就少,很少有競爭對手,價格也就基本處於壟斷狀態,所以一個產品炒熱以後,後期就會有實力的老本和資金風投跟緊,就像前幾年的“姜你軍”,“蒜你狠”一樣,這都是有資本在炒作,不然價格也不可能會漲的這麼離譜。



總而言之,物以稀為貴是市場一個恆古不變的道理,另一方面,現在生活水平都在大幅的提高,人們對水果的需求也正在發生著轉變,質量和口感才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一味地追求產量,低價營銷,只會造成更多的滯銷現象。(以上為個人觀點,僅供大家參考!)

我是頭條號賣柚子的小夥子,點贊太容易,點個關注更顯真情🙏🏻🙏🏻🙏🏻

賣柚子的小夥子


西瓜比車釐子便宜很多,人人吃得起,為何連年滯銷?

新農村軼事:

西瓜是一種在國內長期受歡迎的水果,夏季的時候,農村百姓幹活兒累了,都喜歡把西瓜冰鎮一下,殺一個瓜全家人吃。

車釐子是近些年才流行開的水果,又叫美國大櫻桃,原產地在美國和智利一代。大家對車釐子的印象,除了好吃,就是貴了。但是沒辦法,車釐子富含維生素,尤其是很多人心理感覺,貴的東西就是好的,所以一度頗受歡迎。

關於西瓜滯銷,沒有明確的數據顯示。不過,肯定也不如以前那麼好賣了,原因可能有這麼幾點:

1、在中國,基本上人人都吃過西瓜,新鮮度一直在降低,沒有以前的那種吃瓜的熱情了。

2、水果的種類越來越多,近幾年水果市場的興起,老百姓想吃什麼都很方便,能夠吃到的,不再是以前那三五種老面孔了。

3、人們越來越講究養生,越來越會吃。吃什麼都要講究營養價值。西瓜作為傳統水果,大家只知道水分多,清熱解暑,其他卻不得而知。車釐子不同,媒體都在報道它豐富的維生素營養,人們捨得花錢的也願意為此買單。

所以種種原因,導致西瓜的銷量和價格,可能還會持續走低。

也希望以後能夠給西瓜多開發一些用途,除了榨汁、做西瓜醬,讓瓜農有新的渠道消化自己的西瓜,不再發愁銷路。

我是新農村軼事,專注三農問題,希望我的解答,對你有所幫助。





新農村軼事


車釐子之所以賣得貴,那是因為它“奇貨可居”,畢竟它是一種外來進口的水果,這樣就意味著運費非常的高,還會產生關稅等。在美國的超市裡,車釐子的價格只有1.28美元,換算成人民幣才不過8-9元每斤,相比之下還不如櫻桃的價格高,而它在漂洋過海之後,來到了我國就變成了50-100元一斤。

當然運費成本是一方面,它的品質高、品牌優勢明顯又是一方面。來到我國的車釐子,都是經過了精挑細選,確保品質的最優,吃起來甘甜,看起來色澤飽滿紅潤。而這樣的水果自然會有很高的溢價空間,再加上品牌化的宣傳,受到大家的認可,很多人以吃車釐子而彰顯自己的中產身份。

不過西瓜就不同了,它的畝產量高達7000斤,在我國的多數地方都可以種植,每年的6月中旬前西瓜的價格都比較高,果農可以賺上不錯的利潤。但從6月下旬開始,西瓜的大量上市,結果市場迎來了滯銷,因此價格才會逐步的降低,就算是大家都買,這些西瓜還是難以在短時間內消化出去,因此滯銷也就不難理解。

想要解決西瓜的滯銷問題,種植的產量少一點就行,說到底還是供求影響了價格!


廣西容縣自良鎮沙田柚


首先,應該從產量和產地來說起,不知你想表達的是櫻桃還是車釐子?就車釐子而言,實際上是一種歐洲的甜櫻桃,他和我國的櫻桃並不是一類水果,就像是鳳梨和菠蘿一樣,產地大部分在南方,而西瓜,我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絕大地區都可以種植,而且產量也是比較高,所以單從產量上來看,那是差的很多的。


上市銷售時間,櫻桃或者是車釐子上市的時候,正好是普通水果青黃不接的時候,因此,他的單價會貴一些,有的地方被稱為是貴族水果,西瓜集中上市的時候,幾乎夏季水果都有了,而且,西瓜的產量也非常巨大,所以價格不會太高,甚至會造成滯銷的局面,車釐子或者櫻桃的銷售半徑達到全國,物流能做得到的地方,幾乎車釐子就能走到的地方,而西瓜可以嗎?西瓜的銷售半徑並不是特別大,因為它的產地特別多,幾乎我國每一個省份都可以種植西瓜。


另外就是從營養角度來講,西瓜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只能解渴降暑的作用,而且還有挺多的禁忌,例如,孩子吃多了會傷脾傷胃,家裡有血糖高的老人不能吃,吃多了會升血糖,人們的保健意識都在逐步的提高,個頭大的西瓜只買半個,個頭小得會買一個,因為西瓜打開之後放不了多長時間,甚至一兩個小時吧,可能就有點變質了,而櫻桃呢?能放個一兩天沒問題。

還有就是天氣的情況,大家不知發現了沒有,在天氣比較炎熱的時候,西瓜的價格可能會略高一點,而像今年的夏季,北方在入伏前後氣溫並不是特別高,也是西瓜集中上市的時候,價格從一塊多錢,現在跌到了五角錢一斤,這是零售價格啊!近期,北方的陰雨天氣雖說是雨水不是特別大,但是對西瓜品質也造成了影響,去除種地成本,運輸成本到瓜農手裡能落到多少錢?西瓜滯銷,最苦的就是瓜農啊,辛苦半年,收穫令人傷心啊!



以上幾點是本人的拙見,我們村裡也有種西瓜的,以前的情況比現在還嚴重,西瓜爛到地裡,可能都沒人來收購,幾分錢一斤,但是現在我覺得如果想改變西瓜滯銷的原因,最起碼要改變以下幾點,錯峰上市利用大棚,選取一些優良好的品種,提高西瓜的品質,提前為銷售做好一些鋪墊防止西瓜滯銷,不論什麼時候都會出現供大於求的問題,所以我們在這時候就要多看多跑,多瞭解行情,避免損失過大。


鄉妹小然


在這個一出門走幾步路就會汗流滿面的炎炎夏日,西瓜搭配空調就是大家一致公認的解鎖夏天的方式。但是上個月,很多地方的西瓜出現滯銷的現象,瓜農們看著一個個長勢喜人的西瓜,心裡邊又高興又難過,高興的是,西瓜獲得了大豐收,難過的是沒有人來收購,最後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辛苦培育出來的西瓜直接爛在地裡而無能為力。因為西瓜的滯銷,很多的瓜農們都面臨著賠本。瓜農們苦不堪言。

其實近幾年農產品滯銷的事件屢屢發生,市民抱怨農產品價格太高,農民種植的水果蔬菜卻賣不出去,實在讓人想不通。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一,盲目跟風種植。

很多農民在種植西瓜之前也沒有進行深入地考察研究。只是盲目跟風種植。導致市場上供大於求,一些稀缺的農產品又極度缺乏。就好比現在大街小巷開滿了超市,還是很多人在開超市。很多人都習慣性地跟風經營,而不去認真考慮到底經營什麼更有需求。

二,沒有規劃地大量採收西瓜,導致供大於求。

很多農民看到氣候條件好,瓜果長勢不錯,很多瓜農太急於求成,為了儘快回籠資金,經常會沒有規劃地大量採收西瓜,導致市場上供大於求。又沒有比較好的推廣經驗,導致農產品滯銷。

三,低價競爭。

瓜農們一直以來都是按照傳統的方式進行生產,銷售時也是進行低價競爭。價格越壓越低,沒有想方設法為西瓜包裝,最後誰也沒有賺錢。加上政府沒有積極引導,導致西瓜滯銷的現象發生。

那麼,如何改善這種情況發生呢?

一,種植前考察市場。

在種植農產品之前,首先觀察好市場,不盲目跟風種植,可以選擇獨特、稀少的品種,這樣才能增加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二,採收西瓜前應該有個規劃。

採收前應該有個規劃。不能盲目,過度的採收,導致供大於求。造成滯銷。

三,拓寬銷售渠道。

可以嘗試網上銷售,網絡直播等做好農產品的宣傳,找對銷路。近年來,多數瓜農乘上網絡銷售快車,足不出戶就把西瓜賣到全國各地。

四,樹立品牌意識。

要想當地的西瓜持久地熱銷,必須要樹立品牌意識,進行統一包裝,統一管理。

西瓜滯銷,農村苦不堪言。產生西瓜滯銷的原因有很多,瓜農迫切需要解決這個問題。但是由於產生原因根深蒂固,一時半會沒有那麼快解決,但是我們可以從細節去做好。爭取把傷害降到最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