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路上需要更多的“硬核“作為

近日,一段特別的“抗疫”視頻在網上熱傳。1月30日,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到南京市江寧區湯山街道葛巷村檢查疫情,被幾位老同志攔住,吃了“閉門羹”。他問:“村裡有發熱的病人嗎?”老同志回答說:“沒有!連在外打工的人都沒回來。”說完,老同志又連聲催促:“如果沒什麼事,你們早點離開吧。”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和疑似病例總數還在增加,遠沒有到鬆口氣的時候。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以更大力度密織抗擊疫情的大網,築牢群防群治的防線,需要千千萬萬人們更多的“硬核”作為。

疫情防控保衛戰是一場全民戰爭,農村更是這次防疫中的重中之重。相比於城市,農村醫療衛生條件薄弱,農民工大批返鄉,防控意識相對較弱,防控手段相對較少。設卡,搭起防線,絕不是擺個樣子,看似“處處被攔”,實則“處處防線”。這種精準防疫的架勢,是人們時刻繃緊戰鬥之弦、始終保持決戰姿態的縮影。也正因為有了這些硬核作為,才構築了一道道堅固的防線。

為了宣傳疫情,打通防控疫情信息的最後一公里。有拿著大喇叭從早喊到晚的村書記,有提供疑似病例線索不避親的普通群眾。還有讓我們直呼硬核的系列喊話“你不要以為你去人家裡,人家就很歡迎你,你別太自信了!”“少走動宅在家,疫情防控靠大家。”。這些“直擊靈魂”的防疫“喊話”,有的言語粗糙、不講情面,有的苦口婆心、好言相勸,乍聽很“無情”,實則飽含對鄉民健康的關心。

雖然各地通過“硬核”宣傳手段佈下了“天羅地網”,但防範意識絕不能鬆懈。為此要持續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人們的防控意識和防控手段。另一方面,不信謠、不傳謠,每一個人都要以權威可信渠道的信息為準,讓井然有序的輿論場成為抗擊疫情的良好環境,這也是疫情防控保衛戰中的“硬核”力量。

用眾志成城對抗疫情,用嚴格排查築起屏障,用硬核力量貢獻擔當,以非常之力應對非常之疫,我們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保衛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