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納黛特你去哪兒?》,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於晝夜廚房與愛?

《伯納黛特你去了哪》改編自美國作家瑪麗亞·桑普創作的同名小說。這部影片於2019年8月在美國上映,由影后凱特·布蘭切特出演女主角,在第77屆金球獎上獲得了音樂/喜劇片最佳女主角提名。影片陣容非常強大,配角也是一眾好萊塢大牌影星,包括了“黃蜂女”朱迪·格雷爾,“船長墨菲斯”勞倫斯·菲什伯恩這些著名演員。

《伯納黛特你去哪兒?》,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於晝夜廚房與愛?

令人可惜的是,這部影片的豆瓣評分只有7.3。有評論指出它的一大缺陷就是:“故事結構鬆散,從而影響了電影的節奏性“。但對於我們普通觀眾來說,這一點並不影響此片的“可看性”。光衝著“大魔王”凱特·布萊切特這塊金字招牌,此片也值得一看。

《伯納黛特你去哪兒?》,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於晝夜廚房與愛?

本片講述了原本是傑出的建築師的伯納黛特,後來”淪落“為一名家庭主婦的經歷。本來她準備和家人一起前往南極旅遊,卻在行程前突然消失的故事。在影片中,凱特·布萊切特把這位古怪精靈又有些神經質的天才女設計師的形象,塑造得尤為生動。很多人在伯納黛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社交中的侷促,在婚姻中的困境,和一個人時無法安放的孤獨。

我將從女性勵志,發現自我,自救之旅三個部分,為你解讀這部節奏舒緩、輕鬆溫情的家庭電影。在文章的最後,我會結合電影中的情節,談談它這部電影帶給我的現實思考。


從建築界的天才,到全職主婦:現實與理想之間巨大的落差,讓伯納黛特痛苦不已。

在外人看來,伯納黛特擁有令人豔羨的生活。她的老公是全球知名的企業家,女兒上的是最好的私立學校,她和家人坐擁郊區中心幾千尺的豪宅。

然而,自從一家三口決定去南極旅行後,一切開始不對勁了。她開始焦慮,頻繁失眠,一失眠她就開始胡思亂想,想得得越多,她就越睡不著,就這樣陷入了惡性循環。

一出伯納黛特在大雨中崩潰的場景,讓人印象深刻。她和女兒先是坐在車中大聲唱歌,直到淚流滿面……她忍不住對女兒吐露心聲:“你知道嗎?有些時候我太難熬了。”是的,大部分普通人過的生活,讓她如坐針氈。正是“生活的平凡”,快把她逼瘋了。

《伯納黛特你去哪兒?》,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於晝夜廚房與愛?

看到影片的前半部分,你可能會覺得伯納黛特有些矯情,覺得她的“作”是無病呻吟,但如果你瞭解她之前的事業經歷了什麼樣的巔峰,又跌倒了怎樣的低谷,便會對她現在的處境有了一份更好的理解。

伯納黛特曾經在建築業是難得一見的奇才,她成就了兩大建築史上的奇蹟,被稱為“建築界的女神”。但是當她耗時三年,花費無數心血建造並獲獎的房子,被一個土豪買走拆掉作為自己的備用停車場後,她深受打擊,感覺受了奇恥大辱,一氣之下離開了紐約,和老公搬到了人生地不熟的西雅圖,併成為了一名全職太太。

《伯納黛特你去哪兒?》,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於晝夜廚房與愛?

但她註定是一個不安現狀的主婦,日常生活中的買菜、洗碗、除草、準備早晚餐……這些瑣事,她忍受不了。家長裡短、柴米油鹽的生活,把她壓的快窒息了。與此同時,她陷入了人生的至暗時刻。經歷了四次流產後,伯納黛特和丈夫終於迎來了一個女兒。然而女兒天生髮育不全,於是伯納黛特傾注了全部心力來照顧這個孩子。

時間過得很快,二十年過去了,伯納黛特儘管在內心依然懷念洛杉磯,但她對現實和理想之間的鴻溝無能為力。表面上看她是個正常人,只是行為舉止有點“古怪”。而在在我看來,她的內心深處早已心如死灰,身體對她來說只是行走的一副軀殼。在半夜半睡半醒之間,她和她的靈魂時不時掉入“發自肺腑的恐慌形成的黑洞”。

終於,在即將出發前往南極前,伯納黛特的人生軌跡迎來了巨大的轉變,她突然在親人身邊消失了。

二十年的主婦生活:伯納黛特孤獨索居,和周圍格格不入,被當作精神病人。

“南極旅行”是整部影片的關鍵轉折點,藉由這個契機,我們可以瞭解到伯納黛特的現實處境。“還有一個月,就要出發去南極”,伯納黛特一想到“要置身於遊輪上的1500個陌生人之中”,就不寒而慄。更不用提那些“無聊、粗暴的抱怨、客套的寒暄”,光在腦海中想想這樣的場景,她的恐慌症就要發作了。


《伯納黛特你去哪兒?》,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於晝夜廚房與愛?

在生活中,伯納黛特不僅是一個被生活碾壓得沮喪頹唐的家庭主婦,還是別人眼中一個“社會的麻煩”。她在學校那些媽媽的眼裡,是個異類。她冷漠和高傲,不關心一切學校裡和社區的事務,避免和其他媽媽尬聊,無視她們在郵件裡發的邀請。只要別的媽媽有事找她,她都簡單以一句“我幫不上忙的事,我都不參與”來推脫。

她刻意和其他人保持距離,一旦感覺到對方侵佔到她的私人空間,反應特別強烈。有一次,為了反對鄰居侵入她的後院,她正對著鄰居家,樹起了一個大標牌,上面寫道:“私人宅第,嚴禁私闖,尤其是那些‘討厭鬼’”,“討厭鬼”三個字還用紅字加粗了。她的所作所為,在她和其他媽媽之間,豎起了一堵牆。牆的一邊是鄰居們豐富熱鬧的社區生活,而另一面是她們眼中的“怪人”媽媽,一個人離群索居。

伯納黛特唯一的好友和傾訴對象是一個虛擬管家“曼朱拉”。曼朱拉是她在成人世界中,唯一信任的“人”。儘管曼朱拉只是一個APP,卻是一個絕好的傾聽者,它把她的苦惱、抱怨、不滿、憤恨一股腦包下來。卻不曾想,曼朱拉的真實身份是一名俄羅斯網絡間諜,伯納黛特洩露的信用卡等信息,威脅到了她的家庭財務和包括家人在內的人身安全。

在我看來,伯納黛特作為一個生活上的“白痴”,和社交上的“弱智”,她親手把自己的生活搞成了一團糟。


《伯納黛特你去哪兒?》,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於晝夜廚房與愛?

伯納黛特找到自我:得到新的工作機會,重新找回激情,一家人也逐漸和解。

儘管伯納黛特在生活和與人打交道方面,似乎一無是處,但是她對建築創意的熱情一如既往,她在設計方面的才華也按捺不住,並在生活中時時顯露。比如她一眼認出藥店的吊燈是名家的限量版;在家裡她把處方藥一股腦倒入一個大瓶子中,只因為五顏六色配那個古董瓶子好看;對西雅圖的城市設計很有一套自己的意見。

影片的最後,伯納黛特“賭氣”一個人離家出走,去了南極。在路途中,她無意間打聽到新的南極考察站在建的消息。”新的站點應該如何設計才能脫穎而出?“伯納黛特展開了頭腦風暴……好的創意讓她“心跳加速”。她立刻就像變了一個人,眼神裡恢復了光芒,整個人變得神采奕奕,活力四射。為了得到了這個難得的工作機會,她想盡辦法“偷渡”到了研究地點,並用激情的演講說服工作人員,終於她成功了。那一刻,她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來,像極了一個得到了心儀玩具的孩子。所有的焦慮、抑鬱都消失不見了,她重新找回了生命的激情。

《伯納黛特你去哪兒?》,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於晝夜廚房與愛?

在南極那個中轉站,她忍不住第一時間跟家人報喜,在電話中她“滔滔不絕”。沒想到的是,還沒等放下電話,前來找她的丈夫和女兒突然“天降”在面前,來不及驚訝,一家人緊緊抱在了一起……

這個時候,伯納黛特終於明白了家人的意義,她猶豫著開口:“如果你們不同意的話,我也不會去。”“去做你喜歡的事吧!”丈夫和女兒不約而同的說出。那一時刻,她和她的家人獲得了徹底的和解,一家人的幸福達到了高潮。

從伯納黛特痛苦自閉,到最後重燃激情,收穫幸福的經歷,結合生活中的感受,我談談這個故事帶給我的一些現實思考:

1.再好的夫妻關係,也需要互相溝通和理解。

伯納黛特的丈夫埃爾金是一位跟機器人打交道的工程師,和微軟有合作。他曾因最新的研究上過全球著名的TED演講。儘管埃爾金在外面獲譽無數,但在家庭中是長期缺席的。妻子和女兒提到他的時候,只有三個字“太忙了。”

表面上看他是一個負責任的好男人,但是他想到的只有自己,看問題都是從他的角度出發。他的腦袋中只有一個想法——“我是一個父親、丈夫,公司同事都指望著我,我不能和她一起垮下去”。面對問題,他簡單地認為解決方案就是“找個人聊聊”,而當伯納黛特提出和他聊的時候,他卻逃避了。為了不讓事態惡化,他不顧妻子的反對,自作主張打算把妻子送去精神病院接受治療。似乎只有妻子的病治好了,一切就能恢復往常。在丈夫的步步緊逼之下,伯納黛特害怕了,她選擇了逃避。

《伯納黛特你去哪兒?》,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於晝夜廚房與愛?

婚姻專家戈特曼博士曾建議:“每對夫妻都應該把‘完善愛情地圖’當作習慣”。因為彼此擁有詳細的最新版愛情地圖的夫妻,才能夠更好地處理應激事件和衝突。”愛他,就是要了解彼此。

就像埃爾金對妻子的瞭解,只停留在了過去,並沒有注意到伯納黛特心理上遭受的巨大變化。他曾經被妻子的美貌和才華深深吸引,並著迷於她的幽默和精力充沛。在20年的共同生活中,一邊是妻子在照顧生病的孩子,一邊是丈夫工作的日益繁忙。兩個人的生活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埃爾金漸漸忘記了看到妻子身上美好的東西。他來以為很瞭解的那個她,其實根本沒有真正的去深入理解她,也沒有及時去更新對方的“地圖”。此時,去南極旅行就成了婚姻危機的導火索,導致婚姻迷失了方向。

最後,丈夫埃爾金和女兒踏上了出發去尋找的旅途。在路途中,他向女兒抱怨:“你媽媽太複雜了,無法琢磨”,而當女兒反問他:“你為什麼不反過來試著去理解她呢?”他竟無言以對。隨著往事漸漸浮現,有一天他突然醒悟了:“是我辜負了她。”……他重新開始從妻子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懂得了她的孤獨、困惑和痛苦。後來,他終於放下自我,支持妻子去追尋夢想。

《溝通的藝術》一書中提到:“像夫妻和父母和小孩的親人關係,看似最穩固,也需要經營,要付出努力,也要學會溝通技巧來維護。”在婚姻的每個階段,跟上伴侶變化的步奏,學會從對方的角度去想問題,用心傾聽對方的需求,才能抵抗風波,讓彼此的關係歷久彌新。

《伯納黛特你去哪兒?》,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於晝夜廚房與愛?

2.每個人選擇的生活方式,都值得被尊重。

有些人只有一直走在追求山川湖海的路上,才會發光發亮。而另一些人熱愛家庭,她們能從平凡生活中獲得莫大的幸福與快樂。

伯納黛特的鄰居奧德麗就是後者。她和伯納黛特完全不一樣,她熱心學校事務,是家長群裡最活躍的分子。她熱衷於組織各種聚會,在接孩子時和其他家長聊天,也常常與其他母親切磋做飯的技藝。她還常常提議每人做個菜然後大家一起聚會。對於這些鄰居媽媽來說,照顧家庭、把孩子養好,把屋子收拾好,做飯做的好吃,就是人生的大樂趣。

對於很多女性來說,選擇結婚、生子,似乎就意味著要放棄追求理想,為家庭做出犧牲……但現實是,不是每個人都能當好家庭主婦,也不是每個人都要去過同一種被規定好的人生。家庭主婦是一種選擇,有得人很擅長也很快樂,而另一些人就適合在職場上發光發亮。

就像伯納黛特永遠無法把家庭瑣事處理得井井有條,鄰居也永遠設計不出讓整個建築界為之驚歎的房子。每個人通過雙手的勞動創造價值,每個人選擇的生活方式,都是生命力的體現,都值得受到世人的尊重。無論選擇哪一種生活方式,都是值得尊重的選擇。

3.真正的人生贏家,有家人的支持作為“底氣”。

人生贏家有很多種,生活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在任何一種生活方式中,能找到幸福的方式才是關鍵。

哪怕有一百個人都不能理解你,但只要你的至親,伴侶和孩子能站在你的一邊,他們的支持和信任,才是一個人能獲得幸福真正的源泉。

有了這樣的人生底氣,才能支撐著一個人去發光發亮。擁有這樣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

結語:

在現實中,像伯納黛特這樣天賦異稟的人才,太少了。絕大多數人,還是會迴歸一地雞毛的平凡生活。萬能青年旅店樂隊在《揪心的玩笑與漫長的白日夢》這首歌裡唱到:“是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於晝夜、廚房與愛。”像伯納黛特這樣的人“來自山川湖海”,必定要通過創作來開創生命的奇蹟。而生活中的另外一些人卻可能“甘心囿於廚房與愛”,擅長在平淡生活中享受幸福。

也許你也正經歷著被他人的不理解,正在迷茫和痛苦,不妨看看《伯納黛特你去哪兒?》這部影片,可能會對你有所啟示,通過這部影片你也許會找到新的人生方向。“三十歲是怎樣的,四十歲應該幹什麼?”不管別人怎麼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最初的夢想,就是我們最應該堅持的方向。所謂成功,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活下去。


《伯納黛特你去哪兒?》,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於晝夜廚房與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