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敏感成為優勢,助力生活

討厭嘈雜的環境,人一多就想逃離;接受不了影視劇中暴力血腥的場面,甚至連聲音都不能聽到;外出旅遊一定要提前規劃好行程,該有的不該有的,行李箱裡應有盡有;因為別人不經意間的言論或眼神,會開始糾結,“是不是我哪裡做不好了”“她是不是討厭我”……

上面描述的就是我本人了,對某些事物的反應比較強烈,簡單來說就是敏感。現實中有很多人跟我一樣,都很敏感,也常常不被其他人所理解。我們這些擁有高於常人感知能力的人被稱為高度敏感者。

大眾也喜歡給我們的敏感定義,給我們打上“作”“事多”“不合群”等異樣的標籤,潛移默化之下,我們也認為自己的敏感是應該受到排斥的。

可是這樣的定義就是對的嗎?大眾的判斷就是定義標準碼?不隨大流就是錯的嗎?

卡特琳·左斯特是一位來自德國的高度敏感性研究專家,也是高度敏感者網站社交平臺的創始人。因為工作的原因,卡特琳接觸到許多高度敏感者的困擾,併為他們提供諮詢意見。為了鼓勵高度敏感者擺脫大眾的標準,勇敢做自己去更好地生活,卡特琳編寫了《高度敏感的力量》

《高度敏感的力量》| 讓敏感成為優勢,助力生活

《高度敏感的力量》

卡特琳根據自己多年來的從業經驗,在書中例舉了有關感官、健康、工作、關係和家庭、娛樂生活中的敏感問題,向讀者更正了高度敏感者的定義,由此展開對高度敏感者困境和優勢的探討,並且在最後提出瞭解決方法,幫助高度敏感者將自己的敏感特點轉變成強韌的個人屬性。

一、不是主流也不是異類,而是個人特點

高度敏感者常常因為自己應激反應過大而深受困擾,因為跟常人不一樣,我們將自己的敏感屬性視為弱點,並且想方設法去隱藏它們,試圖讓自己看起來跟其他人一樣。別人不僅看不慣我們的敏感,我們自己也很排斥。

敏感並不是我們平時所說的“作”,而是我們具備更強的感知力。

高度敏感領域的先驅伊萊恩·N·阿倫博士發現,高度敏感者一出生就擁有一種特殊的神經系統,它使他們擁有比其他人更深入地感知並且處理內部以及外部刺激的能力。

從博士的發現中我們可以知道,高度敏感者只是擁有比別人更敏銳的感知能力,根本不是異類。

為高度敏感者正名:敏感不是我們的弱點,而是我們的特點。這本書就從為高度敏感者正確定義開始,向我們一一展開高度敏感者的特點,並且轉化成優勢,從而助理生活。

二、拒絕敏感可能帶來的風險

敏感的事物小到感官愛好,大到職業選擇和健康。

有些孩子挑食,不吃胡蘿蔔、青菜、洋蔥……家長見此先是好言相勸,不行就再“威逼利誘”,實在沒轍就強迫孩子嘗試。理由是:“為了孩子好,飲食要營養均衡”,結果讓吃飯變成了孩子的苦惱。為什麼不去了解孩子挑食的原因,找個營養相似的食物去替換?卻非要“我以為是對的”。

我有潔癖,觸碰公共設施,拿過快遞,甚至摸了朋友的東西都會洗手。但是我很少在他人面前表現出來,我怕他們會嫌棄我,很認為我“作”,怕會破壞關係。

而且高度敏感的人感受豐富且深刻,內心生活五光十色,但是也特別容易受到外部的刺激,導致許多負面情緒。比如“今天室友沒有等我吃午飯”“朋友微信回覆晚”“店裡的營業員看我的眼神不對”“男同學特意掃了眼我全身”……都會刺激到我們敏感的內心,然後腦海中開始出現很多的聲音來猜測緣由。

特別是在職場中,同事的評價和眼光就特別容易困擾高度敏感者。

我工作有2小時的午休時間,為了跟同事們處好關係,我儘量融入大家。我沒有午睡的習慣,喜歡趁午休多看會書多學習。但是和同事們在一起,幾乎有一大半的時間都花在吃午飯這件事上,有時還要迎合他們去公園散步。我對消耗過多時間在閒散的事情上面非常地敏感,但是我不能把我的真實想法告訴大家,因為獨自努力在大家看來是怪異,是炫耀。隨著午間學習的時間越來越少,我越來越心不在焉,甚至開始焦慮。

我們對於敏感的東西總是不問原因,喜歡強行解決,但是結果往往適得其反,甚至會加劇我們的排斥。否認迴避敏感,會讓我們面臨更大的挑戰。

《高度敏感的力量》| 讓敏感成為優勢,助力生活

沃爾夫岡·克拉格斯曾說道:“敏感的人必須一而再,再而三地應付自己的高度敏感與現實世界之間無法逾越的鴻溝。”

高度敏感的人對許多刺都很敏感,這我們比一般敏感的人承受了更多的壓力。如果我們再去跟別人比較,排斥自己原本的樣子,我們就會變得不幸福並且具有攻擊性,這又會進一步增加我們的壓力。

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在與他人的對比上,我們就無法正視真正的自己。與他人的不同之處會被我們排斥甚至厭惡,認為辜負了外界對我們的期待。在不斷地自我懷疑中,我們總是試圖調整自己以適應外界,我們感到越來越累,自我價值感越來越低,變得越來越脆弱。

為了營養均衡逼迫孩子去嘗試他們不喜歡的食物,讓吃飯變成了孩子的負擔;為了融入群體,過度在意他人的眼光而忽視了自己的感受,讓自己倍感壓力;為了討好同事,常常說出迎合的話語、付出熱情無條件的幫助。在白天笑臉盈盈、熱情洋溢的高度敏感者,一回家就陷入低落、孤獨的情緒,因為我們始終沒有試著去討好自己。

高度敏感者的生活包含兩方面:過度刺激造成的挑戰以及享受感知能力帶來的美好體驗。

我們的精力時間這麼有限,如果總是執著於把關注點放在他人/外界上,那麼我們就沒有多餘的能力去顧及自身的感受,我們應該為自己而活。起碼在複雜紛擾的世界中讓自己活得輕鬆自在點。有的時候適應別人的需求並不會給我們帶來輕鬆愉悅的情緒,相反地,正確地意識到自己的情感,並對其負責才能讓我們一步步減輕刺激和壓力。

正視自己的特點,讓我們變得強韌。

《高度敏感的力量》| 讓敏感成為優勢,助力生活

三、正視敏感,助力生活

敏感讓人變得強韌。

那些意識到自己是高度敏感者的人,可以重新反思自己的生活並且積極地消化加工自己的經歷。

高度敏感者的優勢:較強的移情能力和社會理解力、強韌的價值觀和可持續發展、心思細膩、較強的責任心、富有創造力和藝術天賦、處理危機的能力……

所以,我們不應該視我們的敏感為劣勢,應該好好把握自己的特點將其轉變成我們的優勢:

獲得優勢的首要前提是:糾正自己面對敏感的態度。它讓我們更加關注敏感性的優勢,以及所有讓我們變得強韌的東西。端正態度也是高度敏感者轉變的開始;

不可否認的是,變強韌的道路是一個持久的過程:感知—信任—允許—體驗—加工—原諒—成長—集中注意力—享受—感知……信任自己敏感的直覺,感知生活本來的樣子,原諒已經發生的事情,接受痛苦的經歷,給生活一個微笑;在處理矛盾和衝突中讓自己成長,打開新的生活視角;活在當下,明白自己的目標,找到屬於自己的意義……我們需要一步步改變看待自己的方式,對自己負責,讓那些使我們變強韌的東西助力我們的生活。

最後,我們需要有忍耐力和執行力去實現轉變獲得優勢,畢竟光知道而不去做只是白搭。

高度敏感者對外界的刺激特別敏感,所以比較善於察言觀色,感知他人的感受,也有較強的同理心。所以我們可以在生活和工作中利用這些特殊的感知能力,更妥善地處理各種人際關係和複雜事物,讓我們的這種能力成為我們生活和工作中的潤滑劑,從而走得更順暢。

對於敏感,我最初選擇了向大眾妥協,我隱藏它們、拒絕它們,但是我從未感到輕鬆過。後來我接受了它們,與它們和諧相處,讓它們成為我獨特的屬性。

我從小就厭惡肥肉,我慢慢地拒絕了父母和其他人的肥肉投食,我吃瘦肉吃得很愉快,現在也可以接受帶一點點帶皮的肉;我喜歡午間看書學習,因為受不了浪費時間的痛苦,我脫離了午飯大隊,擁有更多的時間來充電。平時積極參與同事間的討論,我依舊與他們相處地很好,並且學習讓我獲得了更多的提升;我有潔癖,出門會帶很多紙巾,每次擦手都會給朋友一份,她們覺得我很貼心,我們的關係很好……

《高度敏感的力量》| 讓敏感成為優勢,助力生活

敏感不是我們的弱點,而是我們的特點。不要隱藏,不要排斥,正視自己的特點,接受它們,它們會讓我們變得強韌,從而助力生活。

在這個以多數人為標準的社會中,高度敏感者將自己的不同視為弱點甚至是生活障礙。而《高度敏感的力量》這本書就是讓高度敏感者發現自身的優點,拒絕為外界而活,把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到更積極的事情上,讓我們的生活因為我們的敏感屬性變得更加絢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