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為什麼叫信陽?

孔傑霖


信陽為什麼叫信陽?

信陽

河南省地區市

信陽,古稱義陽、弋陽、申州、又名中城,為河南省地級市,地處河南省最南部,準河上游,東連安徽,南部接湖北,為三省通衢,是江準河漢之間的戰略要地,也是中國南北地理,氣候,文化的過度帶。1. 信陽處於武漢城市圈,中原經濟區,皖江城市帶的結合國務院 “ 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 ” 中的京廣,京九 “ 兩縱 ” 經濟帶的腹地,中西部人口密集區的中間位值。2017年末,全市總面積1.89萬平方公里,人口880.5萬,轄8縣2區。2 .信陽市城區面積為259.51萬平方千米,城區人口為85萬人。

信陽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有 “ 江南北國,北國江南 ” 之美譽。信陽有看豫風楚韻的域文化,楚文化與中原文化在這裡交融,形成了信陽獨特的人文化環境。信陽是美麗城市...



春天花香D6848


俗言道:地名是歷史的活化石。

確實如此,通過一個地方的地名,能很好地追溯其歷史發展過程。

信陽地區有著悠久的歷史。

靠近中原文化區的信陽地區有著悠久的歷史。

最早在西周時期,今信陽境內就有申、息、黃等諸侯國。

其中的息,也成為今天信陽下轄的息縣名字的發源。

秦一統天下後,劃原信陽地區的楚地歸屬九江郡。

漢承秦制,依然歸屬九江郡,下轄新息縣、安昌縣、軑縣、黽縣、鍾武縣和弋陽縣。轄境內郡縣與侯國參差。

三國之時,魏國在此設弋陽郡。這是信陽設郡的開始。

到了唐代,信陽境內設光州和申州,下轄殷城、定城、光山、固始、仙居及義陽、鐘山、羅山。另有蔡州轄褒信縣與

新息縣。

北宋時,在申州的基礎上,改設義陽郡。

義陽的名字為什麼會變成信陽呢?這和北宋的一個皇帝有關。

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其弟趙光義繼位,是為宋太宗。

宋太宗趙光義像

避諱是中國古代社會一個特殊的文化現象。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

其中避君王之名諱是其最重要的一個方面。

宋太祖趙光義即位後,義陽之名稱就犯了皇帝之名諱。因此義陽郡就被改為信陽郡。

“仁、義、禮、智、信” 是儒家之五常,是為五種最基本的品行要求。作為地名的話,和義陽最為相近的便為信陽。

信陽之名稱就這樣出現,並歷代沿襲,直到今天眾所周知的信陽市。

更多歷史地理類原創資訊,敬請關注@熊二History。


歷史寶藏



信陽市位於河南最南部,分別與安徽、湖北相接,是長江、淮河、黃河、漢水之間的戰略要地,也是鄂豫皖區域性中心城市。

信陽被稱為‘山水茶都’,信陽毛尖聞名於世,獲得十佳宜居城市、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諸多美譽。

人口約870萬,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有明港機場和潢川機場(建設中)。

河南是中華文明的主要發源地,大到省市,小到村鎮,它們的名字都有很深的歷史淵源。

歷史上第一次提到‘信陽’二字是在北宋初期

,申州(今信陽市溮河區)先後改稱義陽軍、信陽軍,軍治所未變,下轄信陽、羅山2縣。今天的信陽地區分別屬光州和信陽軍,北宋初年義陽(今信陽市區、羅山縣)改稱信陽軍,延用至今。

南宋時信陽軍屬荊湖北路,光州屬淮南西路,南宋時期光州始終屬於宋金拉鋸戰南宋一側,為南宋人民抗擊金人南下的前沿陣地。

元代,光州轄縣不變,改信陽州,治所在信陽縣。1277年,升格為信陽府,1278年復為州,1283年徙治羅山縣(今河南省羅山縣)。

明初復治信陽縣。轄境相當今河南省羅山、信陽等縣市地。屬於汝寧府,下轄不變。信陽軍先後稱信陽府、信陽州,下轄不變。

明代,信陽州轄羅山縣、確山縣(後改屬汝守府)。原定城縣、信陽縣撤銷,分別由光州、信陽州管實土。

清代,信陽州仍領轄羅山縣。

中華民國,廢州改縣,信陽州、光州於1913年分別改為信陽縣和潢川縣。

建國初,信陽分為信陽專區和潢川專區,1952年10月,潢川專區所屬潢川、息縣、固始、商城、新縣、光山、羅山、淮濱8縣撤銷鄂北地區,劃入信陽專區。

1998年6月9日,撤銷信陽地區和縣級信陽市、信陽縣,設立地級信陽市、溮河區、平橋區。信陽市轄羅山縣、光山縣、新縣、商城縣、固始縣、潢川縣、淮濱縣、息縣等8個縣和溮河區、平橋區2個區。

2003年6月,羊山新區籌建,轄羊山、前進、南京路、龍飛山四個辦事處,為信陽新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

這就是歷史上‘信陽’二字的由來始終。望採納!


劍俠與沙彌


位於東經114.0°,北緯32.1°,在河南省南部,桐柏山東麓。西漢置鍾武縣。曹魏時置義陽縣,義陽,原是西漢時期平氏縣的鄉名,因以為名,宋太祖趙光義,諱“義”字,古代“信”與“義”意近,改名“信陽”。1913年復置。1949年設市。


揭秘黑幕


信陽最早叫義陽,比較著名的便是“義陽三關”,武勝關,平靖關,九里關,都是大別山山脈的關隘。


之所以改成“信陽”,原因在於北宋初年,為了避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趙光義的名諱,把義陽改成信陽軍,信陽的名字由此而來直到今天。

就我比較熟悉的清代而言,信陽當時叫是信陽州,管轄確山,信陽市,羅山縣,是散州,相當於縣,但是又比縣高,歸汝寧府管轄。現在信陽下轄的另外七個縣都不在信陽州的管轄範圍,而是在光州的管轄範圍,光州在清代是直隸州,歸布政使司管,相當於歸省管,級別同府一級,可以管轄縣。


春風過牛耳


任何一切事物它的存在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名稱也不例外。信陽,古稱義陽,申城。

申城)西周時期信陽地區是申國。西周晚期,
周宣王封姜方伯為申伯侯於此地,故信陽市又稱“申城”。

義陽),南靠秦嶺,北臨淮河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掙之地,最初老百姓為紀念義軍戰士,稱之為 義陽。東漢初年設義陽縣,後因宋太祖趙匡胤(義和胤諧音)改稱信陽,信和義相近,一直沿用至今!



三元


信陽古代的縣城是在,信陽市平橋區高粱店鄉,申陽臺村。這個申陽臺就是以前的信陽古縣城,在現在的信陽市西北35公里處,北交接點為王崗鄉。信陽為何搬遷出申陽臺,是申陽臺沒有牢地,也就是說以前關犯人的地方,犯人總是莫名其妙的突然死亡,導致重大案件罪犯口供還沒供完,就死去。所以,信陽從原來的申陽臺搬出後,在以後的起名中,總是用於申陽臺有關的名字,比如“申城”“義陽”等……


此壺有酒


從京漢鐵路通過光州以後雞公山設立了很多外國領事館,溮河那時候魚🐟多烤魚也比較好吃,所以溮河地帶逐漸繁榮昌盛,後來省裡就決定把光州的政府牽到這邊。話說建國初期蔡州改名駐馬店挺成功的,信陽想著人家叫個駐馬店咱總不能叫個駐驢店吧?想著正陽名字挺好聽的,乾脆咱信他正陽一回,取名信陽。(本釋義僅供娛樂,專業人士請勿參考)



每個名字都有它的來歷史,信陽也一樣。對於信陽的名字由來據資料記載,也有一定的發展史。在此小編就不長篇大論的普及了!






九零年代初期,小編記得那時爺爺他們籤地名都是“信陽縣”,他們那個年代的身份證地址也是“河南省信陽縣”。後來經過慢慢的發展,信陽就成為了如今的信陽市。

信陽近些年的經濟發展還是不錯,與以前相比,經濟還是有所提升。包括現在的商品貿易、地區投資、房產交易等……


還有信陽自身的人文景觀,氣候特點,特色美食等……都為信陽額外增添了一份光彩!

在此,也祝大美信陽的發展越來越好。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


Sunshine娟子


北宋趙匡胤攻打五代十國的北漢,在晉陽(太原)遭到頑強抵抗,男女老少義字當先,很有復仇怒火,北宋滅北漢後,宋太祖深感晉陽義氣有王者之風.,遂焚城三年,摧毀之。忽一日,有義陽吏來報,趙匡胤乍一聽,以為是晉陽,一看摺子是義陽,這個義字嚇了宋太祖一頭汗,逐下令:義陽易名信陽。故沿用至今。(河南信陽非常詭異,說的不是河南話,吃米不吃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