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覺得王家衛最經典的電影是哪一部?為什麼?

魔力俠曹操


我認為王家衛導演拍的《東邪西毒》最是經典。

王家衛用鏡頭塑造大漠中冷僻孤獨的氣氛,大漠風沙,夕陽西照。在他的鏡頭下,大漠風光很美,又在這種美里表現出了悲涼的意境。在愛人賭氣嫁給大哥的時候,歐陽鋒黯然離開白陀山,來到沙漠小鎮,成為殺手中間人。黃藥師每年都來小鎮與他喝酒,黃藥師表面風流,他暗戀好友的妻子桃花,桃花在丈夫死後,永遠離開大漠;而對喜歡他的女人慕容嫣,他又不願說出的承諾,這使慕容嫣迷失了自己。

和歐陽鋒有合作關係的洪七、村姑等人,也都有一段只有他們自己才知不願讓他人知道的痛苦過去。風也未動,幡也未動,是人心自己在動。一句佛偈,有人看到智慧,也有人看到悲哀。人在蒼茫的人世間是微不足道,王家衛用來解釋一切,也可以說是解釋人心。

為什麼說這部影片是王家衛導演最經典的作品,因為本片在影片中的彩色鏡頭以及畫面以及人物性格的刻畫等,都是少有的經典之作。下面我就簡單講述這幾個方面運特點。

一、電影中色彩在影片中的運用

開始,電影開篇中出現的是黃色沙漠海洋畫面,使得色彩從而形一片黃色。後來歐陽鋒與乞丐們交手過程中出現黑色、黃色、紅色、藍色四種。前兩種顏色代表了內心壓抑、後兩種顏色則代表了內心興奮。接下去表現冷豔的藍色沙漠在電影中起到了鋪墊作用。黃藥師出場中,從服飾、面部以及背景的沙漠與天空都體現出與該人物性格匹配的特點。其他劇中人物的出場也採取了同樣的特點。影片在色彩的運用方面表現了相關人物性格、劇情使得作品更加凸顯了作品的矛盾特性。

二、攝像鏡頭的運用

在這部電影中運用了長、空及斜鏡頭三種鏡頭表現形式。影片中強盜們的出場就表現了長鏡頭的運用。鏡頭從遠至近慢慢回拉,這一手法也體現了創作者較為獨特的視角表現力力,將馬賊的出場較為客觀化的表現出來。對於傾斜鏡頭的使用也運用的較多,沒有采取較為大眾化拍攝方式。比如歐陽鋒的描述就採用了這一方式。因主要是為了展現歐陽鋒內心理衝突,起到了很好的人物內心表現。最後在空鏡頭中採用廣角形式的拍攝。對於湖面、沙漠等背景採用這一方式這些視覺衝擊帶給了觀眾更多的 心理緊張情緒。

三、影片中畫面的運用。

電影中的畫面非常好的表現了導演的鏡頭運用以及劇本的創作功底,通過鏡頭劇本創作出好的鏡頭,使觀眾能更好的理解影片中人物與劇情之間的聯繫,對於劇情的描述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影片中的畫面構圖,除了運用背景、色彩、之外還運用了道具等作為劇情延伸以及發展的特點。

劇中的鳥籠與白色幔帳等物件就起到了的象徵意義。鳥籠在影片中表現出歐陽鋒、黃藥師分別出現的畫面中,從畫面左上角發展到隨著鏡頭的拉近距離鳥籠變大。在這裡,鳥籠成為了對於電影人物內心世界的反射,將劇中人物內心的活動以及陰暗面完整表現出來。給觀眾非常壓抑的視覺感受。

四、影片總結

通過《東邪西毒》一片可以看出王家衛所執導影片具有獨特的理解和感悟。首先,他作品在影視畫面感上都是暗色調且是一種暖色調。因此,理解以及看懂王家衛的作品,光靠常規的去視聽是遠遠不夠,還要有一定的影片感知能力與比較能力。畫面色彩、光影及構圖再加上鏡頭等等,從每一個一個細節出發就能夠感受到王家衛的執導才華。






慧聞影視



有答主說王家衛的電影都很經典,沒錯的,我舉雙手支持。王家衛是在用電影寫詩,而不是講故事。他在電影中始終追求獨有的氛圍、情調、質感、味道,他的光影世界是如此純粹而迷人。

事實上,王家衛拍了那麼多電影,準確來說,只拍了一部。因為王家衛所有作品都擁有著一樣的價值觀,一個時代的緬懷、一個時間的探索。風格化的王家衛非常具有導演水準,自帶logo。而只拍的這一部電影,便是《阿飛正傳》,甚至有不少電影愛好者認為,王家衛不過是拍了無數遍的《阿飛正傳》。其後期也擺脫不了《阿飛正傳》裡“無腳鳥”的故事。這部電影最經典,因其最有代表性,也是他奠定自己風格的成品之作(進入香港殿堂級導演行列)。

“最經典”,無疑問就是最能夠體現作者的風格,表現手法、能力,和價值傾向。而《阿飛正傳》無疑問最具有王家衛電影的內核。

那王家衛的電影風格和表現手法、拍攝傾向、敘事主題是什麼呢?

在論述中,我會提及一些影響王家衛幾個導演、作家。明白這些作家、導演對王的影響,也就不難理解王的風格,更加不難理解為何我說《阿飛正傳》是王家衛導演最經典的電影。

首先,王家衛的拍攝傾向於表現手法:

一、非線性敘述。

大家都知道,王家衛是不喜歡寫劇本的,總是有感而發,一有靈感就可以不停地拍,沒有狀態就結束,也是非常有個性的人。王家衛的電影不論是角色關係還是劇情發展,偏愛非線性敘事風格。王導曾經說過,這樣的做法靈感來自於阿根廷作家曼努埃爾·普伊格的作品《布宜諾斯艾利斯事件》(這位作家是當代著名後現代主義作家,一生中大部分時間流亡他鄉,主要作品有《麗塔·海沃茲的背叛》《紅紅的小嘴巴》《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事件》《永遠詛咒讀這本書的人》等。而熟悉王家衛的人應該也知道《春光乍洩》,《春光乍洩》的名字正是取自曼努埃爾·普伊格的小說《The Buenos Aires’ Affair》的中文譯名。影片拍攝地點也定在了布宜諾斯艾利斯。)

二、情緒性體驗。

既然是有感而發,王家衛也就喜歡情緒性的展示。所有的演員的表現,都是不經意的,王家衛喜歡捕捉他們最自然的一面。旭仔在調戲露露那一刻,就不停地NG了很多次,直到兩個人都很累,很疲憊地笑和打趣,讓人覺得無比自然,因為大家都累了。還有一處,張國榮與張曼玉在電影中拍攝一場親密纏綿的戲,王家衛希望他們完全忘記拍攝和鏡頭,就像與機器隔絕一切,世界上只有他們一對,但這個特寫卻讓張國榮吃足苦頭,NG了47次,創下他個人NG的紀錄。最為明顯的還是《東邪西毒》,劉嘉玲扮演的角色騎在馬上面,不停地撫摸著那匹馬。不用想它的深意,只會讓人覺得那個畫面還挺美的。表達往往是一種很私人化的情感流露,所以王家衛的個人愛好是在片場進行即時創作,演員則可以觸發他靈感。旭仔在表演中,其實給了王很多靈感,一開始他不是主角,但是他實在太擅長於表現人物了。

王家衛的電影,經常是對觀者耐心與接受能力的一種挑戰,零散的故事情節,“往往要靠後期製作的光學效果、畫外獨白以及音樂蒙太奇的運用將其合為一體”。就像萬花筒中的玻璃碎片,在不經意間手的旋轉觸動了它們拼接的靈感,你才會發現,原來其中所隱藏的圖案竟是美麗的,並散發出一道眩目的光彩。任何具有挑戰性的東西都會促使創作者將目標越定越高,對自己的要求亦越來越嚴格,所謂的完美主義者,大抵都具有這樣的傾向吧。


三、細膩見長

王家衛很喜歡看日本的小說。王家衛說過:“整體來說,川端康成、太宰治和橫光利一對我的影響比較深遠。”

這幾個作家的作品都以表現細膩、善於捕捉人最微妙的情感,且總體都逃脫不了日本人的壓抑、寂寥、孤獨的色彩。

川端康城是什麼人物呢?他是日本新感覺派作家,著名小說家,1968年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他的一生不是非常順利,很關注人性,文學作品溫和中見哀愁。而他本人一生多旅行,心情偏憂鬱,逐漸形成了感傷與孤獨的性格,這種內心的痛苦與悲哀成為後來川端康成的文學底色。面對人類的終極苦難而無解決的答案,最終他以自殺離開了這個世界。至於太宰治,《人間失格》的作家,頗負盛名,其作品也是偏壓抑的。甚至在電影中,王家衛也引用了太宰治的東西。電影《2046》裡,王菲收到日本男友的來信,信中那句“六年前,在我心中出現了一道彩虹”,跟太宰治在《斜陽》一書中描述愛情是一模一樣。王家衛說:“後來我看了日本新戲作派和新感覺派的小說,非常喜歡太宰治。”王家衛曾說,在梁朝偉身上,找到了太宰治的感覺。而作家橫光利一呢?他在新感覺上的表現比川端更為極端,他筆端的文字樸實而神經質,平和而隱秘,更重要的是小說整體所表現的感染力。王家衛說道:“除了太宰治,橫光利一是我最喜歡的日本作家。”此外,春上村樹對王家衛的影響也很深。村上的小說沿襲了日本文化與傳統美學,村上春樹的作品反映了多年來日本迅速發展的社會中成年人的壓制和苦悶,遺憾與追悔。

四、有法式電影的影子

王家衛電影明顯有著法國電影新浪潮的烙印,大導演侯麥就是法國電影新浪潮旗手人物之一。而王就是侯麥的忠實影迷。這個導演拍了系列“四季的故事”,《春天的故事》、《冬天的故事》、《夏天的故事》、《秋天的故事》。發現沒有,這和時間關係很大。而王電影的對白,和這位導演的很多電影類似。

而張國榮先生的法式風格又是很明顯的,所以王家衛非常喜歡用他,雖然說梁朝偉和王合作最多。但其實give and take最默契的是張和王,只是這二人八字不合,其他就少一點說了。

張的演繹方式是西方體系的,而王其實也很多借鑑了西方的表達技巧。


其次,王家衛的電影主題:

一、時間。探討永恆

王家衛學習雷乃的“時間與記憶”的永恆主題。 在電影《去年在馬里昂巴德》中,雷乃的角色沒有名字,只有A、M、X等代號,王家衛在《墮落天使》中照搬了這樣的方法。而《阿飛正傳》中關於時間的永恆就是:

“十六號,四月十六號。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號下午三點之前的一分鐘你和我在一起,因為你我會記住這一分鐘。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是一分鐘的朋友,這是事實,你改變不了,因為已經過去了。我明天會再來。”by阿飛(旭仔)


還有一句就是張曼玉飾演的蘇麗珍說的“我不知道他有沒有因為我而記住那一分鐘,但我一直都記住這個人。之後他真的每天都來,我們就從一分鐘的朋友變成兩分鐘的朋友,沒多久,我們每天至少見一個小時。”

此後也能看到《東邪西毒》裡面的“”

其實愛情是有時間性的,太早,或是太遲認識,結果都是不行的 —— 《2046》

二、記憶。追悔、遺憾& 失去

王家衛的臺詞引用多了,總讓人覺得有點文藝的矯情。但是在王的電影裡面,你就不會這麼覺得。人物說的話,非常貼合他們的經歷,而主角們總是在似有若無地表現對過去的追悔,或是遺憾。記憶。甚至是憤憤不平的。


雖然我很喜歡她,但始終沒有告訴她。因為我知道得不到的東西永遠是最好的。 ——《東邪西毒》

你越想忘記一個人時,其實你越會記得他。 ——《東邪西毒》

大嫂:“我只希望他說一句話,他都不肯說,他太自信了,以為我一定會嫁給他,誰知道我嫁給了他哥哥。在我們結婚那天,他要我跟他走,我沒答應。為什麼要到失去的時候才去爭取?既然是這樣,我不會讓他得到。” ——《東邪西毒》

當你不能夠再擁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記。 ——《東邪西毒》

(私心太喜歡《東邪西毒》了,甚至比《阿飛正傳》更喜歡。但這裡討論的是經典)

我在最好的時候碰到你,是我的運氣。可惜我沒時間了。想想,說人生無悔,都是賭氣的話。人生若無悔,那該多無趣啊。我心裡有過你。可我也只能到喜歡為止了。 —— 《一代宗師》

如果你有一個秘密,可以對著一個洞去訴說,然後將洞封起來,這個秘密就永遠地留在了這個洞裡。 —— 《花樣年華》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每一個東西上面都有個日子,秋刀魚會過期,肉醬也會過期,連保鮮紙都會過期。我開始懷疑,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東西是不會過期的?

—— 《重慶森林》

一直以為我跟何寶榮不一樣,原來寂寞的時候,所有的人都一樣。 —— 《春光乍洩》

三、漂泊感和疏離感

“無腳鳥的故事”,一直在上演。


甚至這種漂泊都會有點倔強,決絕。當旭仔耗盡很多精力去菲律賓卻被生母拒絕的時候。他頭也不回地離開,只有一個非常堅定的腳步,走向看到盡頭的森林。


而東邪西毒的歐陽鋒,同樣也是如此。一個人在一個荒漠,孤守著一片山峰。歐陽鋒一人獨處時的獨白和空鏡頭的對切,讓你走進他的心。歐陽鋒並不那麼惹人生厭,因為“任何人都可以變得狠毒”。開頭和片尾他吃著東西喝著酒,說:“我有一個朋友”……但是他的眼神和內心,永遠和別人隔著一堵牆,甚至萬里長城。你永遠捉摸不透他的心。

在王家衛疏離的時間的概念的敘事中,那些碎片化的拼貼起來的故事在感情上描繪,卻絲絲入扣,有著一份比較以往作品的更多複雜及細膩;除了提供一個思考空間外,更透過劇中人物彼此的關連性,及哲理般的對白,提示著我們一個解決感情問題真實且真正面對的答案——而這些無疑是開給現代人的一劑良藥。

此外。角色和光影也是從《阿飛正傳》開始,反覆運用類似的手法。

但我不是說,他沒有變化……只是內核、本質並沒有偏離探索。

探索人性、探索人生、探索永恆、永遠在尋找、永遠在尋找的路上、永遠找不到答案……

而這,就是《阿飛正傳》所體現的。

因此,它最經典。


大毛剪輯


要記得的,我永遠都會記得

有答主說王家衛的電影都很經典,沒錯的,我舉雙手支持。王家衛是在用電影寫詩,而不是講故事。他在電影中始終追求獨有的氛圍、情調、質感、味道,他的光影世界是如此純粹而迷人。

事實上,王家衛拍了那麼多電影,準確來說,只拍了一部。因為王家衛所有作品都擁有著一樣的價值觀,一個時代的緬懷、一個時間的探索。風格化的王家衛非常具有導演水準,自帶logo。而只拍的這一部電影,便是《阿飛正傳》,甚至有不少電影愛好者認為,王家衛不過是拍了無數遍的《阿飛正傳》。其後期也擺脫不了《阿飛正傳》裡“無腳鳥”的故事。這部電影最經典,因其最有代表性,也是他奠定自己風格的成品之作(進入香港殿堂級導演行列)。

“最經典”,無疑問就是最能夠體現作者的風格,表現手法、能力,和價值傾向。而《阿飛正傳》無疑問最具有王家衛電影的內核。

那王家衛的電影風格和表現手法、拍攝傾向、敘事主題是什麼呢?

在論述中,我會提及一些影響王家衛幾個導演、作家。明白這些作家、導演對王的影響,也就不難理解王的風格,更加不難理解為何我說《阿飛正傳》是王家衛導演最經典的電影。

首先,王家衛的拍攝傾向於表現手法:

一、非線性敘述。

大家都知道,王家衛是不喜歡寫劇本的,總是有感而發,一有靈感就可以不停地拍,沒有狀態就結束,也是非常有個性的人。王家衛的電影不論是角色關係還是劇情發展,偏愛非線性敘事風格。王導曾經說過,這樣的做法靈感來自於阿根廷作家曼努埃爾·普伊格的作品《布宜諾斯艾利斯事件》(這位作家是當代著名後現代主義作家,一生中大部分時間流亡他鄉,主要作品有《麗塔·海沃茲的背叛》《紅紅的小嘴巴》《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事件》《永遠詛咒讀這本書的人》等。而熟悉王家衛的人應該也知道《春光乍洩》,《春光乍洩》的名字正是取自曼努埃爾·普伊格的小說《The Buenos Aires’ Affair》的中文譯名。影片拍攝地點也定在了布宜諾斯艾利斯。)

二、情緒性體驗。

既然是有感而發,王家衛也就喜歡情緒性的展示。所有的演員的表現,都是不經意的,王家衛喜歡捕捉他們最自然的一面。旭仔在調戲露露那一刻,就不停地NG了很多次,直到兩個人都很累,很疲憊地笑和打趣,讓人覺得無比自然,因為大家都累了。還有一處,張國榮與張曼玉在電影中拍攝一場親密纏綿的戲,王家衛希望他們完全忘記拍攝和鏡頭,就像與機器隔絕一切,世界上只有他們一對,但這個特寫卻讓張國榮吃足苦頭,NG了47次,創下他個人NG的紀錄。最為明顯的還是《東邪西毒》,劉嘉玲扮演的角色騎在馬上面,不停地撫摸著那匹馬。不用想它的深意,只會讓人覺得那個畫面還挺美的。表達往往是一種很私人化的情感流露,所以王家衛的個人愛好是在片場進行即時創作,演員則可以觸發他靈感。旭仔在表演中,其實給了王很多靈感,一開始他不是主角,但是他實在太擅長於表現人物了。

王家衛的電影,經常是對觀者耐心與接受能力的一種挑戰,零散的故事情節,“往往要靠後期製作的光學效果、畫外獨白以及音樂蒙太奇的運用將其合為一體”。就像萬花筒中的玻璃碎片,在不經意間手的旋轉觸動了它們拼接的靈感,你才會發現,原來其中所隱藏的圖案竟是美麗的,並散發出一道眩目的光彩。任何具有挑戰性的東西都會促使創作者將目標越定越高,對自己的要求亦越來越嚴格,所謂的完美主義者,大抵都具有這樣的傾向吧。

旭仔即興跳舞

三、細膩見長

王家衛很喜歡看日本的小說。王家衛說過:“整體來說,川端康成、太宰治和橫光利一對我的影響比較深遠。”

這幾個作家的作品都以表現細膩、善於捕捉人最微妙的情感,且總體都逃脫不了日本人的壓抑、寂寥、孤獨的色彩。

川端康城是什麼人物呢?他是日本新感覺派作家,著名小說家,1968年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他的一生不是非常順利,很關注人性,文學作品溫和中見哀愁。而他本人一生多旅行,心情偏憂鬱,逐漸形成了感傷與孤獨的性格,這種內心的痛苦與悲哀成為後來川端康成的文學底色。面對人類的終極苦難而無解決的答案,最終他以自殺離開了這個世界。至於太宰治,《人間失格》的作家,頗負盛名,其作品也是偏壓抑的。甚至在電影中,王家衛也引用了太宰治的東西。電影《2046》裡,王菲收到日本男友的來信,信中那句“六年前,在我心中出現了一道彩虹”,跟太宰治在《斜陽》一書中描述愛情是一模一樣。王家衛說:“後來我看了日本新戲作派和新感覺派的小說,非常喜歡太宰治。”王家衛曾說,在梁朝偉身上,找到了太宰治的感覺。而作家橫光利一呢?他在新感覺上的表現比川端更為極端,他筆端的文字樸實而神經質,平和而隱秘,更重要的是小說整體所表現的感染力。王家衛說道:“除了太宰治,橫光利一是我最喜歡的日本作家。”此外,春上村樹對王家衛的影響也很深。村上的小說沿襲了日本文化與傳統美學,村上春樹的作品反映了多年來日本迅速發展的社會中成年人的壓制和苦悶,遺憾與追悔。

最後另一個旭仔的表現

四、有法式電影的影子

王家衛電影明顯有著法國電影新浪潮的烙印,大導演侯麥就是法國電影新浪潮旗手人物之一。而王就是侯麥的忠實影迷。這個導演拍了系列“四季的故事”,《春天的故事》、《冬天的故事》、《夏天的故事》、《秋天的故事》。發現沒有,這和時間關係很大。而王電影的對白,和這位導演的很多電影類似。

而張國榮先生的法式風格又是很明顯的,所以王家衛非常喜歡用他,雖然說梁朝偉和王合作最多。但其實give and take最默契的是張和王,只是這二人八字不合,其他就少一點說了。

張的演繹方式是西方體系的,而王其實也很多借鑑了西方的表達技巧。

其次,王家衛的電影主題:

一、時間。探討永恆

王家衛學習雷乃的“時間與記憶”的永恆主題。 在電影《去年在馬里昂巴德》中,雷乃的角色沒有名字,只有A、M、X等代號,王家衛在《墮落天使》中照搬了這樣的方法。而《阿飛正傳》中關於時間的永恆就是:

“十六號,四月十六號。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號下午三點之前的一分鐘你和我在一起,因為你我會記住這一分鐘。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是一分鐘的朋友,這是事實,你改變不了,因為已經過去了。我明天會再來。”by阿飛(旭仔)

旭仔對蘇麗珍說的話

還有一句就是張曼玉飾演的蘇麗珍說的“我不知道他有沒有因為我而記住那一分鐘,但我一直都記住這個人。之後他真的每天都來,我們就從一分鐘的朋友變成兩分鐘的朋友,沒多久,我們每天至少見一個小時。”

此後也能看到《東邪西毒》裡面的“”

其實愛情是有時間性的,太早,或是太遲認識,結果都是不行的 —— 《2046》

二、記憶。追悔、遺憾& 失去

王家衛的臺詞引用多了,總讓人覺得有點文藝的矯情。但是在王的電影裡面,你就不會這麼覺得。人物說的話,非常貼合他們的經歷,而主角們總是在似有若無地表現對過去的追悔,或是遺憾。記憶。甚至是憤憤不平的。

再貼幾句王家衛經典的電影對白。

雖然我很喜歡她,但始終沒有告訴她。因為我知道得不到的東西永遠是最好的。 ——《東邪西毒》

你越想忘記一個人時,其實你越會記得他。 ——《東邪西毒》

大嫂:“我只希望他說一句話,他都不肯說,他太自信了,以為我一定會嫁給他,誰知道我嫁給了他哥哥。在我們結婚那天,他要我跟他走,我沒答應。為什麼要到失去的時候才去爭取?既然是這樣,我不會讓他得到。” ——《東邪西毒》

當你不能夠再擁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記。 ——《東邪西毒》

(私心太喜歡《東邪西毒》了,甚至比《阿飛正傳》更喜歡。但這裡討論的是經典)

我在最好的時候碰到你,是我的運氣。可惜我沒時間了。想想,說人生無悔,都是賭氣的話。人生若無悔,那該多無趣啊。我心裡有過你。可我也只能到喜歡為止了。 —— 《一代宗師》

如果你有一個秘密,可以對著一個洞去訴說,然後將洞封起來,這個秘密就永遠地留在了這個洞裡。 —— 《花樣年華》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每一個東西上面都有個日子,秋刀魚會過期,肉醬也會過期,連保鮮紙都會過期。我開始懷疑,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東西是不會過期的?

—— 《重慶森林》

一直以為我跟何寶榮不一樣,原來寂寞的時候,所有的人都一樣。 —— 《春光乍洩》

三、漂泊感和疏離感

“無腳鳥的故事”,一直在上演。

甚至這種漂泊都會有點倔強,決絕。當旭仔耗盡很多精力去菲律賓卻被生母拒絕的時候。他頭也不回地離開,只有一個非常堅定的腳步,走向看到盡頭的森林。

決絕的背影,不知道內心的鬥爭如何激烈

而東邪西毒的歐陽鋒,同樣也是如此。一個人在一個荒漠,孤守著一片山峰。歐陽鋒一人獨處時的獨白和空鏡頭的對切,讓你走進他的心。歐陽鋒並不那麼惹人生厭,因為“任何人都可以變得狠毒”。開頭和片尾他吃著東西喝著酒,說:“我有一個朋友”……但是他的眼神和內心,永遠和別人隔著一堵牆,甚至萬里長城。你永遠捉摸不透他的心。

在王家衛疏離的時間的概念的敘事中,那些碎片化的拼貼起來的故事在感情上描繪,卻絲絲入扣,有著一份比較以往作品的更多複雜及細膩;除了提供一個思考空間外,更透過劇中人物彼此的關連性,及哲理般的對白,提示著我們一個解決感情問題真實且真正面對的答案——而這些無疑是開給現代人的一劑良藥。

此外。角色和光影也是從《阿飛正傳》開始,反覆運用類似的手法。

但我不是說,他沒有變化……只是內核、本質並沒有偏離探索。

探索人性、探索人生、探索永恆、永遠在尋找、永遠在尋找的路上、永遠找不到答案……

而這,就是《阿飛正傳》所體現的。

因此,它最經典。


JASONWORLD


1。2018年《阿飛正傳》:影片獲得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五項大獎,王家衛實力之作,不容錯過
2。2013年《一代宗師》:王家衛最接地氣作品,梁朝偉章子怡傾情出演,每一幀畫面都是風景
3。2009年《東邪西毒》:影片根據小說改編而成,光影斑駁,色彩濃郁,人物感情充沛
4。2007年《藍莓之夜》:迷離的長鏡頭,疏離的人物情感,不需要看懂故事,只需要用心感受
5。2004年《2046》:2046是周慕雲永遠到不了的彼岸,是記憶深處的伊甸園。
6。2000年《花樣年華》:昏暗的光線,綺麗的旗袍,瘋長的情絲,卻只缺那一張船票
7。1997年《春光乍洩》:一對男同之間的愛恨別離,伊瓜蘇瀑布下終究是少了一人
8。1995年《墮落天使》:五個殺手之間的愛恨糾葛,他們的生活迥異,卻都透露出深刻的寂寞
9。1994年《重慶森林》:失戀男警察與女殺手的浪漫邂逅,巡警與快餐店打工妹的愛情故事
10。1988《旺角卡門》:王家衛處女作,故事圍繞混混阿杰展開,講述邊緣人物的愛恨情仇

小白先生影視剪輯


鬼才導演王家衛的十部經典電影,你最愛哪一部?

王家衛的電影,從來都是高質低產,幾年才磨一劍。他的電影創造了很多經典的人物,但最令人難忘的是有很多很多讓人記憶深刻的臺詞。每一部電影對於觀眾來說都是一次藝術上的純美享受。

幾十年來,王家衛電影作品並不多,但是幾乎部部經典,不僅成就了他自己,也成就了許多演員。

1.旺角卡門

這部電影是1988年在中國香港上映。由劉德華、張曼玉、張學友、萬梓良主演。主要講的是黑道人物華為了照顧好友而跟黑道結下深仇,逃出養傷,後來與表妹接觸中產生感情,因其身份特殊讓這段感情進展並不順利。

張學友憑藉在這部電影中的精湛表演獲得了1989年香港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的殊榮。

2.阿飛正傳

這部電影是張國榮退出樂壇轉戰影壇的開山之作。該片以1960年代初期的香港為背景,講述了一位孤傲、叛逆青年的內心世界和情感糾葛,真實再現了香港普通青年的生活環境和社會狀況。

3.重慶森林

電影是1994年上映的,由梁朝偉、王菲、林青霞、金城武主演。這部電影是王家衛最神速的電影,僅僅兩個月就拍完了。裡面的臺詞非常經典,被很多創作人借用在文章裡。

梁朝偉憑藉這部電影拿到了人生中第一個金像獎影帝。有人說是王家衛成就了梁朝偉,也有人說是梁朝偉成就了王家衛。他們一起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經典角色。

4.墮落天使

影片在1995年上映,由金城武、黎明、李嘉欣、莫文蔚主演。影片講述了五個行為互相交錯的人物在都市的夜空下,彼此之間相遇後發生的一系列的故事。整部電影夢幻迷離,配樂十分的出彩。

5.東邪西毒

該片是1994年上映的,該片由張國榮、梁家輝、梁朝偉、張學友、林青霞、張曼玉和劉嘉玲七大巨星共同主演完成。

電影講述了西毒歐陽鋒的人生經歷以及他和黃藥師、大嫂、劍客洪七等人的故事。這部電影已經成為香港電影史上一部經典武俠作品。

6.春光乍洩

這部電影是在1997年上映,由張國榮 、梁朝偉、張震主演的文藝片。影片講述的是一對同性戀人前往南美遊玩,因迷路都留在了布宜諾斯艾利斯,結果卻產生了一系列的矛盾而分手的故事。

7.花樣年華

這部電影是梁朝偉、張曼玉主演的愛情片,於2000年上映。

影片以20世紀60年代的香港為背景,講述了蘇麗珍和周慕雲在發現各自的配偶有婚外情後,兩人開始互相接觸並隨之產生感情的故事。

8.2046

該片2004年上映,由梁朝偉、鞏俐、木村拓哉、章子怡、王菲領銜主演,劉嘉玲、張震、張曼玉主演的劇情片。

影片主要講述了周慕云為了與過去作更好的告別,將生活的點點滴滴化為文字,寫下小說《2046》的過程。

9.藍莓之夜

這部電影於2007年5月16日在戛納電影節率先放映。影片主要講述的是諾拉·瓊斯扮演的愛吃藍莓派的年輕姑娘,她在一段橫越美國的旅程中遇到各式各樣的人,嘗試尋找生命的真諦和美好的愛情,並在不知不覺中和雜貨店老闆相知相愛。

10.一代宗師

影片是在2013年上映,由梁朝偉、章子怡、張震、宋慧喬、王慶祥、張晉、趙本山、小瀋陽等人主演。

該片講述了民國期間“南北武林”多個門派宗師級人物,以及一代武學宗師葉問的傳奇一生。


沖天飛牛


當仁不讓,王家衛的《旺角卡門》。

1988年上映的這部電影,是王家衛的處女作。

就像談戀愛一樣,初戀總是最好的,比喻《旺角卡門》。

這是一部悲劇電影,故事情節並不離奇,甚至很俗,講的是兩個小混混混江湖的經歷。

然而電影卻拍的有血有肉,讓我們見到了一個義薄雲天的,真實的江湖,看的人熱血沸騰,淚眼盈眶。

記的我是在看錄像廳看的,看完一遍,躲在廁所,又看了第二遍,每次看到最後都忍不住要哭,這樣的江湖,這樣的兄弟,這樣的香港,這樣的現實,太感人了!

一樣的情節,不一樣的《旺角卡門》,一樣的導演,不一樣的王家衛。

除了導演,演員也是一大亮點。

劉德華成熟穩重,張學友最佳配角,張曼玉青澀誘人,萬梓良霸道蠻橫,真是最佳搭檔。

《旺角卡門》的臺詞也十分出彩,於平凡中蘊含真理,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幾處:

“廚房裡有煮好的飯,另外我還買了幾個杯子,我知道,用不了多久就都會被打破,所以我偷偷藏起了一個,到有一天你需要那個杯子的時候,就打一個電話給我,我會告訴你放在什麼地方。”

“我想告訴你,我找到那隻杯子了。”

“因為我很瞭解我自己,我不能對你承諾什麼。 你不要說兩次,說兩次我就相信了。 我寧願做一日英雄,都不想成世做條蟲!”

很多時候,最初的,就是最好的。






一生醉無聊


春光乍洩,沒有理由,好就是好。



呵呵115168316


我特別喜歡王家衛導演的處女作《旺角卡門》,那時的王家衛還不是快慢片王,那時的劉德華青春無敵,那時的張曼玉還是朵含香待放的鮮花,那時候的張學友玩世不恭,那時的萬梓良霸氣外露,五個人構成一部經典的影視作品,當王傑的歌曲忘了你忘了我響起,阿華帶著那紅腫的臉,和張曼玉在公交車上告別時,讓人無法忘懷,當蒼蠅一而再再而三的闖禍時,作為大哥的阿華總是不計後果的抗起,但最後蒼蠅闖下了大禍,最後阿華都、蒼蠅都倒下了,很心酸,阿華和阿娥也沒能在一起。那一邊成了永別,






浙商商會總會長


我能說 哪部都各有所長嗎 所以個人覺得沒有最經典.看你從那個角度看了、個人比較喜歡《一代宗師》《花樣年華》王家衛電影獨特風格和他所處的時代背景密不可分、他以最敏銳的目光觀察表現了那個時代人的生活.他拍的影像世界是高度抽象後的真實,這首先表現在他敘事時流露出的獨特時間觀。電影裡的場景往往都在線性時間的過去和未來中呈現出一種懸置狀態,儘管他不斷地用細節去強調時間概念,像《阿飛正傳》裡那個著名的開場


雙喜電影室


看過次數最多的電影是《東邪西毒》後來喜歡上了《藍莓之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