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江蘇知名的沿海旅遊城市比較少,這是為什麼?

我在河海望金陵


知名沿海城市展現給人的特點一般是藍天白雲、湛藍海水、潔白沙灘、愜意小島,比如三亞、海口、深圳、珠海、青島、煙臺、威海等城市,而江蘇雖然是沿海城市,但是沿海城市基本都不具備沙灘條件,這與境內的地理地貌有關。打開地圖,切換到全景模式,當前全景模式一般只輻射到地級市、縣市級別,鄉鎮除非是經濟十分發達,否則不會有全景拍攝顯示。觀察江蘇境內城市會發現,不管是地級市還是下轄縣,建成區除了連雲港以外基本沒有臨海而建的,這與我國其他所有沿海省份的區別非常大,原因就是江蘇的海岸線在歷史上是不斷推進的,當前看到的海岸線歷史上還是海水淹沒區。
在漫長曆史長河中,黃河和長江攜帶的泥沙不斷在江蘇境內造陸,日積月累的推進過程中,為江蘇造就了近三分之一的陸地,但是這些陸地因為是泥沙沖積形成的,並非來自海洋貝殼、珊瑚等磨礪的細沙,所以不會出現潔白沙灘的場面。當前驅車從長江北岸的南通出發沿著海岸線一直北上,直到連雲港境內,沿岸地貌都相差不大,鹽鹼塗灘生長有大片鹼性植物。
另外,在江蘇境內的文化,蘇南的吳越文化顯然更強盛,特別是蘇州、南京、無錫這幾個城市不但經濟發達,而且旅遊資源豐富,江南文化體現的淋漓盡致,在這種情況下,江蘇的海洋文化便顯得更加不出奇,所以便沒有沿海知名城市誕生。或許若干年以後,隨著海水不斷地侵蝕,不斷造就沿岸沙灘,江蘇最終也會有濱海城市出現,但是生命起源於幾十億年,沙灘又豈是短時間能造就的。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回答這個問題先讓大家看一張圖,基本上這個問題就可以回答一半了。

江蘇海岸線是全中國在有史記載以來變化最大的,江蘇沿海三個地級市(特別是鹽城和南通)直至清末才大致固定下來,別說旅遊資源,這幾座沿海城市歷史上就連政區地盤都不穩定,談何其他的生產或發展。

首先,旅遊資源大體上分為三種形態。

一,文化資源。

這是完全依靠歷史沉澱為基礎的,歷史累積越深,更替的形式越豐富,其遺留的文化旅遊資源越豐富,比如南京,蘇州,揚州,徐州等等,當然即便是無錫,常州和鎮江都因其出於各種時代變遷的地理鏈條之上,因此,作為旅遊的重要資源組成——文化,在江蘇大放異彩,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覺得江蘇從面上看什麼都沒有,旅遊卻如此發達的原因,因為他們並未意識到中國歷史,從北到南,從中原到江南,從黃河文明到長江文明,從內陸文明到海洋文明,哪一次不是從江蘇大地碾壓而過,因此,無論征伐,融合,文化的衝撞造就了江蘇文化旅遊資源的無比昌盛。而江蘇的沿海,因為成陸晚,當然也就錯過了幾乎所有歷史的洗禮,除了南通以近代第一城(說白了還不是晚清民國留下一點點),還有一些白來年的資源遺留外,別無他長。

二,自然資源。

當然就是山水,這一點,別說沿海,整個江蘇有什麼特別驚人的自然山水嗎?沒有。說南京鐘山,蘇州靈巖,無錫惠山,連雲港雲臺山,或者散落在徐州,江陰,鎮江等地的孤峰殘丘,那些也是因歷史文化的附著和承託才顯現出山的可玩味之處,否則,鄰省的浙皖魯隨便搬一座到江蘇,自然形態都比本省的好。

可能江蘇說到自然風光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還有幾座大湖,但山水山水,得有山,江蘇的山,若除開文化,啥都沒有。

那麼說到沿海,山海山海,沿海的自然旅遊資源,一看海,海要藍,要清;海邊要有沙灘,要適合休閒玩樂;要有山,崖壁或岩石直入海中,礁岩浪卷,或登山頂遠眺大海茫茫,遼闊天際,這就是我們對自然風光的體驗,而這些,江蘇沿海,都沒有。

看看浙江普陀的海天一色,台州臨海的花崗岩地貌,福建平潭海蝕奇景,或者兩廣沿海的碧海藍天,就連膠東,遼東或者冀北沿海因為有了山海奇觀也分外引入入勝,而江蘇沿海的自然旅遊資源的匱乏基本就是造物主的薄待了。

三,人工資源。

這是後天營造的旅遊資源,因為缺乏自然的,就靠人造的,當然也有巧妙利用本身並非優質的自然形態產生很好效應的,比如鹽城的丹頂鶴或麋鹿國家保護區,正好就是利用了江蘇沿海灘塗蘆葦盪風貌,而這種旅遊形態就是名氣大,卻無法帶來真正高的經濟利益,所以不能算商業類旅遊項目。

倒是啟東寅陽建了圓陀角,也就是個廣場,通州灣弄了些遊艇項目,不成規模。

綜上,你就知道為什麼江蘇沿海無旅遊了,總結下來幾點:

成陸歷史短,

文化自不強,

近海不見海,

靠山沒有山,

泥灘沼澤多,

不見金沙灘,

潮起潮又落,

海水還不藍。

江蘇沿海旅遊?可奈何!



舞文弄墨的驢


江蘇鹽城市濱海縣大套鄉大關村二組10號的喬根成(化名喬路),男,50歲左右,體胖膚黑,一直靠坑、偷、騙為生。用假古董做局,謊稱前外交部副部長喬部長是他堂哥,能替人辦事,騙了不少錢,現在犯案了,逃至連雲港東海水晶城一帶,肯定還會繼續行騙,這個畜生看上去是老實巴交的農民模樣,外表欺騙性很大,希望大家注意防範!


一面湖水S


我想首先是江蘇沿海的城市少,另外江蘇境內的海岸線也不美。

所以江蘇真的沒有出名的海濱城市,連雲港勉勉強強吧,南通啟東也在逐漸發展跟海有關的旅遊。

其實江蘇人是很有商業頭腦的,但凡有點山水都會挖掘出來做文章,沒有山水靠園林靠遊藝都能賺很多錢,沒有著名的海濱城市確實沒有好的沿海風景。


大豆小加


江蘇沒有沿海旅遊城市且缺海港,是由其海岸線的地理結構所決定的,因為面臨黃海的淺大陸架,而且沿岸大多衝積平原,海岸線基本都是淺海灘塗,既無法形成深水良港、又沒有能夠供船舶駛入的內河水域(除了常常氾濫的淮河),同時淺海灘塗海水混濁、泥漿沉積,不利於沙灘的形成,也不利於海產魚類生長。所以,江蘇除了連雲港因靠近山東的海域和呂四港靠近長江入海口北端而形成一定規模的港口且有較多海產品外,其他漫長海岸線既無良港也沒什麼景點和海鮮產地。


用戶6179945830


我想的可能比較簡單,不對之處請多指正!一般沿海旅遊主要兩點1.吃海鮮。2.下海玩水。雖然江蘇的海岸線比較長,但沒有好的沙灘是致命傷,大多是灘塗,所以無法吸引遊客作為沿海旅遊城市!不過這兩年連雲港連海沙灘弄得不錯,前年剛去過。但客觀來說不管是沙灘質量還是水質還是比不上青島,三亞等傳統沿海旅遊城市的沙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