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縣獅子巖清涼寺

獅子巖“清涼寺”其位於和平縣最南端的豐嶺村,背靠觀音障,腳踏蓮花山,獨蹲其頂,勢若飛鵝奪珠,巨石開口,上巖下巖形如笑口獅子,獅子巖因此得名。上巖正中建有佛主正堂,故名獅子巖“清涼寺”。 獅子巖正前方是“卜魚山”,左前方有“卜魚錘”,右邊是“申告石”,殿堂內有自然生成的“石棺材”, 獅子巖外有“石魚”及“石龜”, 獅子巖洞穴高大,氣勢磅礴,高大雄偉,洞前餘坪寬闊,可容千人集拜。洞內巖壁上有露珠滴落形成多股涓涓細流,匯聚成小湖,水質甘滑可口。獅子巖“清涼寺”氣勢謗薄,寺前方的下巖到上巖有百米的羊腸小道,四周有茂密成林的觀音竹。據老人們說,以前的獅子巖“清涼寺”清晨和傍晚鐘聲悠揚,霧霞繚繞,香火鼎盛,真是存天地之靈氣,聚日月之精華的好地方,是一個成態自然的佛教場所。和平縣政府志載清康熙年間(即1710年)建成了此寺院,至現在已有300餘年歷史。

和平縣獅子巖清涼寺


據傳,獅子巖“清涼寺”地朗崗腳下,有一個天然豬腰型的石仙潭,不遠處還有一個莆勺型小石潭,每年的七月初七日,便有一群仙女下凡在地朗崗石山上游玩,然後輪流下石潭拿著瓢勺倒滔水洗澡,洗完澡之後就在地朗崗石板上曬大陽。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七月初七日,七仙女下凡在此處洗澡時,被山牛精偷窺,守護的土地爺看見了,便追殺至山背貓公徑裡,見其遁入石洞裡面,土地爺奮力一劍,山牛精不見了蹤跡。

於是,仙女們與鐵柺李、鋁同賓等八仙商議,決意要在此修一座石橋,並造渡引水直通南海,把這美麗的貓公徑化作一汪碧水,使山牛精浸沒在石洞裡,永不讓其轉世。

和平縣獅子巖清涼寺


八仙們連夜作戰,從山上搬來巨石,分別在貓公徑深坑上壘砌橋墩。正當他們幹得熱火朝天的時候,土地爺得知事情不妙,一旦仙人架橋成功,這一帶便成為一片汪洋,土地爺就會無陰官可做,情急之下,他忽然想起仙人們幹事都是在夜間,與凡人不共天日,陰陽有別,於是土地爺趕緊學雞鳴、犬吠,八仙一聽雞叫了,狗吠了,馬上就要天亮了,只得草草收兵西去,仙人橋沒有建成,但高約數丈的巨大橋墩已經建成,立在倆山坑的中間,現在其跡仍然可見。

和平縣獅子巖清涼寺


在造渡搭橋的同時,“仙人”早已備好鰱魚石,石海龜,準備搭橋成功,就把鰱魚石及石海龜往橋下一扔,下面即刻就可成為澤國,水流之處,就是一條大江,可直通南海。獅子巖口至今一塊“鰱魚石”和一塊“海龜石”便成一個極好景點。鰱魚變成死魚, 海龜變成死龜,兩石均堵在獅口裡。

和平縣獅子巖清涼寺


獅子是有靈性的,便鬧到閻王爺那裡,閻王爺看到獅子這麼狂妄,便派夜叉打掉了獅子的一棵門牙,並砍斷一隻右瓜,獅子斷牙腳和斷右瓜的形跡仍隱約可見。一首流傳很久的打油詩為證:“仙人造渡起風波,獅子因情鬧閻羅;鰱魚水龜塞巖口,生成獅巖景緻多”。仙人為了灰復獅子靈性,在巖內安奉西方三聖,巖內置放一座石棺材,為獅子贖罪懺悔, 獅子巖“清涼寺”建成後民間香火鼎盛,出家和尚初一、十五唸經為鰱魚、海龜造度,以祈它們早日轉世,也為當地百姓造福。

和平縣獅子巖清涼寺

已拆


據豐嶺村老人講述,解放以前住有三十多住僧人,山林、水田共千畝, 解放後僧人被遺散, 因歷史變故,歷經倉桑,備受衝擊,最後毀於文革年代,1953年山林、水田分給附近村管理,後來寺院改為學校。

改革開放恢復宗教政策,獅子巖寺,於2005年8月份中旬由黃憶遠.王迪建.王志強.王少治居士等人再次緣起重修,後報批為合法的佛教活動場所,管理到2011年1月份,通過多種緣份結識一位師傅,從此後寺院財產無嘗移交給五臺山寺院下來的釋頓靜法師為獅子巖寺住持,宜後將“獅子巖寺”更名為“獅子巖清涼寺”。


山門聯:紫氣金光:

和平縣獅子巖清涼寺

重建後的 獅子巖“清涼寺”


望上望下祥雲捧月遊客到此心曠神怡真浴幾分仙氣。

看前看後山清水秀駐足欣賞如登天堂恰似老僧入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