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大「綜述」分子標籤、納米標籤和微米標籤

近日,南京林業大學化工院黃超伯教授在國際材料領域頂級學術期刊

Advanced Materials(譯名《先進材料》,影響因子25.806)發表綜述文章“Materials and Technologies to Combat Counterfeiting of Pharmaceuticals: Current and Future Problem Tackling”(DOI:10.1002/adma.201905486)。黃超伯教授和比利時根特大學Stefaan C. De Smedt教授為通訊作者,南京林業大學為第一單位。

近年來,隨著貿易全球化和在線藥店的快速發展,假冒偽劣藥品在全球範圍快速蔓延,這不僅嚴重威脅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而且嚴重擾亂藥品的正常生產經營秩序。黃超伯教授團隊和De Smedt教授團隊近年來圍繞藥品防偽的生物基材料和技術進行聯合科研攻關,已取得系列高水平成果。該文章圍繞傳統的分析檢測技術、外包裝防偽技術和藥物原位防偽技術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目前,藥品的防偽檢測主要沿用的是傳統分析檢測技術和外包裝防偽技術。分析檢測技術雖然在精確度、靈敏度和可信度上均有上乘表現,但對儀器設備及檢測人員的要求較高,一般適用於對可疑藥品的測定。當然,現在已有公司研發出了基於分析技術的手持式檢測設備,或者是生產成本較低且使用方便的檢測試紙、試劑盒等,也在市場上得到了廣泛應用。外包裝防偽技術是目前市面上使用的更為廣泛的一類技術,它通過直接將包含藥品信息的條形碼、二維碼或者圖案等印製在藥品外包裝上,更加安全便捷,消費者接受度更高。但是這一類技術也有缺憾,因為通常藥品需要進行二次包裝,從而使得該類技術無法完全有效保護藥品。

南京林大「綜述」分子標籤、納米標籤和微米標籤

圖1 打印或蝕刻法標記藥品

南京林大「綜述」分子標籤、納米標籤和微米標籤

圖2 DNA分子標籤

南京林大「綜述」分子標籤、納米標籤和微米標籤

圖3 微米標籤

為了亟需滿足的現實需要,近年來,藥品原位防偽技術是學術界研究的熱點之一。藥品原位防偽是指將包含藥品信息的標籤加入藥品本身,從而直接有效保護藥品。這類技術一方面可以通過在藥品本身加載信息,即採用物理方法將藥品信息“寫”在片劑或者膠囊上

(圖1);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在藥物中加入標籤該綜述主要討論了分子標籤、納米標籤和微米標籤。分子標籤,如DNA、穩定的同位素等,因其信息含載量大、高保真性和生物兼容性強等,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但DNA分子在強酸、強鹼或酶等條件下不穩定,可通過製備硅納米粒包裹DNA分子來增強其在這些條件下的穩定性(圖2)。除納米標籤外,該綜述還重點介紹了微米標籤(圖3),尤其是De Smedt教授團隊製備的memobeads(Advanced Materials 2007, 19(22): 3854-3858)和microfibers(Advanced Materials 2010, 22(24): 2657-2662,黃超伯為本文第一作者)。最後,作者討論了藥品防偽領域未來發展的方向和麵臨的挑戰,尤其是液體制劑的防偽。

該項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774060, 21644004),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子課題(2017YFF0207800)和歐盟H2020研究基金(61)的支持。

來源 南京林業大學新聞網

文章鏈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ma.201905486#accessDenialLayou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