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當官,這個禽獸親手殺妻。最終,他還成了主旋律“英模”

為了當官,這個禽獸親手殺妻表忠心。最終,他還成了主旋律“英模”!

喬志峰

罵吳起是禽獸,我算是比較客氣了,對他更準確的評價是“禽獸不如”。白居易有詩云:“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能夠讓一位溫文爾雅的老詩人發雷霆之怒、臉紅脖子粗斥一聲“還不如禽獸”,可見這吳起簡直是喪盡天良,堪稱人渣中的戰鬥機。

為了當官,這個禽獸親手殺妻。最終,他還成了主旋律“英模”

其實,吳起最令人髮指的,並非白居易所說母親去世不奔喪、冷血到不講親情,而是他為了升官發財而不惜親手將妻子殺掉,以此來向國君表忠心。

吳起是戰國時衛國人,算是個“富二代”,“家累萬金”、非常有錢。但吳起卻不滿足於做個富家子,而是官欲燻心,一心一意想當官。他四處投機鑽營找門路,削尖了腦袋往官場裡鑽,錢花了不少,卻連官老爺的洗腳水都沒喝到,最終落得個傾家蕩產、不名一文。理所當然地,他成了十里八鄉最著名的敗家子,受到鄉親們的恥笑。吳起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大開殺戒,一口氣將恥笑過自己或懷疑恥笑過自己的30多人全部殺死,第一次展現出他確實有當官的潛質——心狠手辣,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在臨逃走時,他還大言不慚地告訴自己的母親:“不當卿相,決不回衛。”當真是死不悔改,如入魔道。

當時,儒教日漸風光,受到不少諸侯國和達官貴人的追捧。吳起這個殺人犯,立馬暴露了投機分子的狡猾本性,他想方設法拜到孔門弟子曾參之子曾申門下學習儒術,搖身一變成了“儒者”,要搖頭晃腦講究“仁義道德”了,堪稱莫大的諷刺,不過也倒與儒教“滿嘴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的主體風格頗為契合。只不過,吳起不僅有“一肚子男盜女娼”,更有著殺人如麻的狠厲和滿手的鮮血,不像某些儒者那樣還要遮遮掩掩、立個牌坊。

不過,好景不長,殺人魔和儒教的蜜月期並未維持多久——吳起的母親去世了,吳起卻並未當回事,連家都沒回。儒教儘管虛偽,至少表面功夫還是要做的,吳起為人子卻不守孝道,這在儒教看來無疑是大逆不道的。曾申為了展示自己衛道士的風采,悍然跟吳起斷絕了師生關係,將其逐出師門。吳起想必也看透了儒教的虛假本質,知道天天跟一幫酸儒搖頭晃腦並非踏上仕途的終南捷徑,所以並不留戀,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你不要爺,爺還沒功夫天天跟你們酸溜溜地子曰詩云充大尾巴狼呢,爺另尋他路去也!

棄儒從兵,是吳起做出的最正確的人生抉擇。他這種天生狼心狗肺的狠人、壞人,學不來儒教那遮遮掩掩軟刀子殺人的伎倆,還是手起刀落人頭咕嚕嚕滿地亂滾來得直接痛快哇。

不久,吳起在魯國漸漸混出一點聲名,很快就遇到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齊宣公發兵攻打魯國,魯穆公手下踅摸不到像樣的將才,覺得吳起打起仗來應該是把好手,想要任用他。但由於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魯穆公心存顧忌、猶豫不決。吳起得知情況,毫不猶豫親手將妻子殺掉,以此表明心跡:自己已經跟齊國劃清界限,絕無瓜葛。這份決絕和狠辣,連一代奸雄曹操老鬼也佩服得緊,連連讚歎說:“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然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

為了當官,這個禽獸親手殺妻。最終,他還成了主旋律“英模”

魯穆公看中了吳起的這份狠勁兒,任命其為將。吳起果然沒讓老闆失望,將齊軍打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一時間風光無限。不過好景不長,由於他不知收斂,魯穆公很快便對吳起心生罅隙,免去了吳起的官職。沒官當,吳起這種信奉“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的傢伙,又怎麼受得了,他當即拍拍屁股走人,一溜煙投奔魏國去啦。

在魏國,吳起混得也不錯,被魏文侯任命為主將,打了不少勝仗,甚至將不可一世的秦國打得抬不起頭來,也就是曹操說的“然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再後來,吳起又投奔了楚國,向楚王效忠。有奶便是娘,誰給官當就跟著誰幹,說吳起是“三姓家奴”,恐怕連三國呂布也要連連點頭、自愧不如的。

吳起嗜殺成性,卻曾得到過“愛兵如子”的美名,令人哭笑不得。《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記載:“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這傢伙當將軍,倒也沒有高高在上,更沒有搞特殊化養尊處優,而是跟士卒同甘共苦,穿同樣的衣服、吃同樣的飯食、從事同樣的勞動。在這方面,吳起倒也放得下身段、吃得了勞苦,比同時代和後世大部分花天酒地的軍頭要強。

為什麼當了將軍,吳起就判若兩人呢?其實,所謂“與士卒分勞苦”者,不過是吳起收買人心、忽悠人為之賣命的小伎倆。《史記》中記載了一個非常典型的事例——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卒母聞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將軍自吮其疽,何哭為?”母曰:“非然也。往年吳公吮其父,其父戰不旋踵,遂死於敵。吳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父子兩人從軍,吳起將軍先用嘴為父親吸吮膿瘡,結果父親心存感激,打起仗來勇往直前結果丟了性命。現在,吳起又為兒子吸吮膿瘡,又怎能不令做母親的預知到了兒子悲慘的未來,為之大放悲聲呢?

吳起寫有一本《吳子兵法》,為兵家所推崇,吳起也因此與兵聖孫武齊名,並稱“孫吳”,是中國歷史上玩弄陰謀詭計的兩大名家、兩大祖宗。到了唐代,唐玄宗文廟之外另設武廟,用於表彰和祭祀歷代名將所設置武廟,吳起被列入“武廟十哲”。宋代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也包括吳起。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吳起亦赫然在列。能夠入武廟享供奉,是官方和統治者最大的肯定和褒獎,堪稱主旋律“英模”。吳起這種滅絕人性、毫無底線的屠夫,竟然成了供人景仰的“先進人物”,可見對統治者而言,絕無底線可言,他們喜歡的也絕非仁人君子。他們最需要的,不過是為己所用、看家護院、讓咬誰就咬誰的瘋狗罷了。

吳起其實也沒落下什麼好下場。在楚國,他因為變法得罪貴族,楚悼王死後他失去靠山,很多人趁機發動兵變攻擊他。他被箭射傷走投無路,乾脆跑到楚悼王停屍的地方,拔出箭插在楚悼王的屍體上,大喊:“亂臣賊子反叛國家,連大王的屍體也敢傷害!”人家要殺的明明是他,他卻給別人扣上一頂叛國的大帽子、將先王的屍體當作擋箭牌,儘管很不要臉,卻也十分有效,有人射殺吳起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傷到了楚悼王的屍體,屬於重罪,追究起來有70多個家族因此被滅族。臨死還拉了如此多的墊背者,吳起也足以傲視群雄了。而吳起本人的屍身,最終也被車裂肢解,連個全屍都沒留下,也算是天理昭彰、報應不爽吧。

為了當官,這個禽獸親手殺妻。最終,他還成了主旋律“英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