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雕刻世家“蘭州三陳

陳有順

蘭州,地處黃河上游,甘肅省省會,甘肅省的政治、文化、經濟和科教中心。

蘭州市區南北群山環抱,東西黃河穿城而過。蘭州是唯一黃河穿越市區中心而過的省會城市。 2012年8月28日,國務院批覆設立西北地區第一個、中國第五個國家級新區——蘭州新區。文件中明確提出,要把建設蘭州新區作為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舉措,並於2020年將蘭州發展為西北地區現代化大都市。

蘭州是古“絲綢之路”重鎮,歷史和大自然為蘭州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蹟,並曾入選中國十佳避暑旅遊城市,蘭州是一個東西向延伸的狹長型城市,夾於南北兩山之間,黃河在市北的九州山腳下穿城而過。黃河鐵橋位於蘭州城北的白塔山下、金城關前,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是蘭州市內標誌性建築之一。蘭州是中國重要的路網型鐵路樞紐之一。隴海線、包蘭線、蘭新線、蘭青線彙集於此。隨著青藏鐵路建成通車以及蘭渝,重慶線、蘭成,成都線、蘭新第二雙線的開建,其樞紐作用將更加重要。蘭州是西隴海蘭新經濟帶支點,是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蘭州、徐州、鄭州、西安、烏魯木齊。是中國東中部地區聯繫西部地區的橋樑和紐帶,隴海線、蘭新線、青蘭線、包蘭線四大鐵路幹線交匯於此,是西北地區第二大的貨運站和新亞歐大陸橋上重要的集配箱轉運中心,蘭州具有“座中連四”的獨特位置,輻射甘、寧、青等省區。

蘭州刻葫蘆是中國的民間技藝,主要用刀或者針在葫蘆表面進行陰刻,來體現中國傳統繪畫山水、花鳥、人物和書法,然後塗上松墨,令其線條明晰。

蘭州葫蘆,是蘭州獨有的一種特種工藝品。它與象牙、白玉、竹木、石頭雕刻不同,所用的材料是一種葫蘆,基本表現手法是線刻,所畫的內容有山水、人物、花草、鳥獸和詩文等。雖然它與牙、玉、木、石雕刻所用的材質及表現手法不同,卻有異曲同工之妙,其藝術價值絲毫不比其它雕刻遜色,堪稱工藝美術寶庫中璀璨奪目的一顆明珠。

蘭州葫蘆所用的葫蘆,是一種草本植物的果實,質地堅韌,表面光滑,色呈土黃,形似雞蛋,故稱雞蛋葫蘆。一般以圓形的居多,橢圓形的較少。雕刻技法分為兩種。一種是用大、中、小三種特製的鋼針,先在打磨好的葫蘆表面,以纖細的線條陰刻出所要描繪的圖像或詩文,然後再塗上松墨,使刻線變得明顯。行家把這種技法稱為“描寫”。另一種技法是用刻刀將葫蘆鏤空,以粗獷的空隙線條勾勒出所要表現的山水、花草、鳥獸或人物。行家把這種技法稱為“雕刻”。等全部畫面刻好以後,再在葫蘆上下飾以環形卐字花邊,最後配上形式各異的底座,整件作品便告完成.

蘭州陳氏刻葫蘆第二、三代後繼有人,陳紅、陳兵等都是甘肅省名列前茅的藝術人才。他們打破以往刻葫蘆只有單色的古老模式,大膽創出多彩葫蘆,使用多種色彩使畫面更加豐富。陳氏刻葫蘆,以刀馬人物見長,書法更是一絕。其創始人陳唯一大師發明的三角刀刻,獨闢蹊徑,推陳出新,開創了陳氏先河。他與別人合作的《紅軍長征萬里圖》一出世就被中國軍事博物館所收藏。1991年他在兩個直徑不到4釐米的葫蘆上刻成了5000多字的書法作品《道德經》,轟動了1991年甘肅工藝美術博覽會。1995年他又和女兒陳紅同臺獻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分別授予“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和“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

據考蘭州刻葫蘆始於清光緒年間。現已進入耄耋之年的陳唯一老人仍然堅持創作。他說:“陳氏刻葫蘆不光注重藝術的創新,更注重人才的培養,在刻葫蘆之前,必須有10年左右的繪畫和書法練習,我從採都不希望孩子們急於求成。”
用天然疙瘩葫蘆刻成的《動物世界》,是蘭州陳氏刻葫蘆第三代傳人陳尚的習作。整件作品直徑不到8釐米,離開放大鏡幾乎看不清楚,可上面的一針一刀,一筆一刻,卻完全是在肉眼下完成,創作者刀法之嫻熟、技藝之高超,令人歎為觀止。在“2002年成都·中國西部民間藝術品博覽會”上,該件作品首次亮相便折服了觀眾和評委,榮獲“民間藝術星座獎”。

陳 兵,女,字玉博,漢族。生於1966年,甘肅省蘭州市人。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1997年被評為“甘肅省民間藝術家”,2005年被授予“甘肅省工藝美術一級大師”200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家”,非遺傳承人。陳兵是陳氏雕刻葫蘆的繼承人 與其父其姐合稱“蘭州三陳”,是蘭州最有名氣的雕刻葫蘆世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